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一阵子,药总算是换好。浑长长的喘了一口粗气坐下来,身上已经全都汗得湿了。恰巧这时皇帝来了,浑正准备起身迎驾,李世民却快了一步进屋,让他坐着歇息。

“浑,看来你的伤一两日是难得痊愈了。”李世民关切的说道,“安心歇息。军中的事情不必挂怀。”

“多谢陛下。哎……!”浑长叹了一声,摇了摇头说道,“末将真是无能,本是天衣无缝的一出好计策,硬是让末将演砸了。”

“不干你的事情。”李世民说道,“是朕思虑不周,太小看论莽热那个蛮子了。”

一听到论莽热这个名字,浑的情绪就有些激动了:“陛下!论莽热这厮文武双全,委实有些厉害!末将曾与他对过一阵,居然讨不到丝毫便宜!”

李世民眉头微皱,说道:“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当时你气力耗尽身上又带着伤,输他一阵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照当时的情形看来,论莽热的确是一员虎将。而且此人深通韬略聪明过人,着实有些棘手。就是他那个弟弟论颊热,也不是泛泛之辈。朕没有想到。短短的几年时间,赤松德赞手上就添了这样的人物。的确是朕一开始就太过轻敌了,没有将对方的底细摸得清楚。”

浑担忧地说道:“如今我十万大军西征意欲收复河陇,却被论氏兄弟二人挡在了兰州这块弹丸之地。不知陛下今后有何打算?”

李世民说道:“赤松德赞居然会在兰州布下如此重防。的确是有些出人意料。其实,朕一直都有一个感觉,仿佛冥冥之中我军一直都在被赤松德赞牵着鼻子走。”

浑微微吃惊:“陛下何出此言?”

“你想想。”李世民说道。“赤松德赞表面上老实了四年,其实一直在暗中苦心经营。这些年来。他其实随时都能攻拔北庭,为什么偏偏这时候动手?”

浑回道:“他不就是为了占领北庭,然后将安西、西域彻底的割裂开去,从而达到制霸西域地目的吗?占领北庭后,吐蕃就能和葛逻禄、白服突厥和黠嘎斯连成一线。形成一条纵深地大西北战线。这条战线,就像是一把大刀,将河陇以西的所有地域,全都割裂了开去。从此以后,吐蕃人就能在这一块圈起的地段任意妄为了。”说得很好。北庭就是这一条大西北战线上的枢纽,所以赤松德赞才不遗余力的要拿下它。”李世民话锋一转,说道,“可你想过没有,赤松德赞为什么偏偏选在现在动手?”

“这……有区别吗?”浑不解地说道。“或许之前赤松德赞是无暇顾及,或许是其他条件尚未成熟。”

“说得好。但你想过,是什么条件没有成熟吗?”李世民目露精光。自问自答的飞快说道,“是回鹘!是因为回鹘人。一直在帮助北庭防御外敌!”

浑恍然大悟:“是啊!河陇失陷后。北庭一直附荫于回鹘。回鹘也时常出兵帮助北庭防守。正因如此,北庭才苦苦支撑到了今天。可是前不久回鹘金帐叛乱。颉干迦斯大相中途率军而回……于是,北庭陷落!陛下,你的意思是说,回鹘金帐的叛乱,也是有吐蕃人从中作梗?”

“为什么没有可能呢?”李世民说道,“假如我们再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就会发现,赤松德赞从一开始,就做出一个精妙的布局。先是支持并策动回鹘内乱,然后迫使颉干迦斯撤兵;然后吐蕃人一面强攻北庭,一面差使黠嘎斯人南下作乱,以达到牵制回鹘和我北伐大军的目的。这样一来,赤松德赞就可以在北庭安然的坐山观虎斗。回鹘与黠嘎斯,都是赤松德赞手中的棋子!”

“倘若当真如此,那赤松德赞地确厉害!”浑惊讶的说道,“可是……这跟我征西大军被阻兰州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李世民说道,“赤松德赞当年在西川虽然两次败于我手,可说实话,朕当时的确赢得有些侥幸。我从来就不敢小看他。他是枭雄,而且是有勇有略目光长远地枭雄。他的军事战略,贯穿整个河陇、北庭,西域和草原。现在,北庭已经被他拿下了,可以说是赢了一大步。南下地黠嘎斯也不好对付,能造成极大地麻烦。李怀光想要西击吐蕃收复北庭,也就不那么容易了。兰州这里,同样是他的战略之中最重要地一点。于是他才不遗余力的点派强将强兵,死力保卫,想将朕的西征大军挡在河陇之外。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泰然的收取安西一段的千里疆域。等到了那一天,他在西域完全站住脚,朕就再拿他没办法了。赤松德赞,这是在用步步为营的计策跟朕周旋。他扼住了北庭、兰州这两个要冲,然后在河陇、西域内部稳固自己的霸业。不得不说,他的战略十分稳妥。”

浑眉头微微皱起,寻思了片刻,摇摇头说道:“陛下,请恕末将直言。据末将的了解,赤松德赞是一向是很富有侵略性的。可是这一次的大战略,却显得过于保守。他真的只想占据兰州、北庭这两个要冲,然后制霸西域吗?”

李世民一醒神:“说下去。”

浑迷惑的摇了摇头:“其实末将也一时说不清楚。可我总有一种十分不安的感觉。我感觉,赤松德赞的目的不会那么简单。西域地千里疆域虽然辽阔,可是一向贫瘠,以赤松德赞的胃口,很有可能看不上。就算是看上了。他在几年前就有足够的实力将这些地方一口气吃掉。为什么偏偏要等到今天动手?我感觉,赤松德赞是料到了皇帝陛下地心思……然后对症下药制定出了一个庞大的战略。这其中,或许还有我们意料不到地阴谋。”

李世民心头微微一震。飞快的寻思道:浑说得对!我对河陇、西域如此的看重,赤松德赞却是未必!一直以来。我都一厢情愿的以为,赤松德赞是要死力和我拼争这两块地方。吐蕃人一向不喜欢经营,尤其不喜欢经营这种民生凋敝的破落地方。他们天生就是强盗地心性……赤松德赞所垂涎的,始终是物产丰满的中原!莫非,他这一次的大战略。最终矛头所指,是我大唐中原腹地?!

想到这里,李世民浑身的毛孔一齐发寒,打了个冷颤。

“陛下,你怎么了?”浑看到皇帝脸色骤变,急忙问道。

“唔……没事。”李世民转念对浑说道,“浑,你安心养伤,军中的事情就不必过问了。朕已经调了河北李光进到阵前听用。暂时顶替你的职务。朕会派人送你回长安歇养。等你伤愈之后,再回军中。”

“陛下!”浑一下就急了,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末将虽然带伤,可是并未伤及筋骨。些许皮肉之伤。三五日就能痊愈了!陛下还是让陛下留在军中吧!”

“伤得这么重。还要逞强?好好养着身体。朕可不希望你打完这一仗以后连马都骑不了了。”李世民耐心的说道,“回长安歇着吧。朕若有需要。会再征调你前来的。”

“那……末将只好遵旨了。”浑有些无奈。

李世民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四大元帅,李晟已故马燧已老,李怀光远征在外,唯有你是朕身边的股肱近臣。浑,你可要好好活着,多活几十年。朕,离不开你呀!”

“末将……明白了。”浑心中微微悸荡,动情地拱手而拜。

李世民离开了浑的房间,径直到了议事厅,到了大地图前怔怔地发呆,站着一动不动。韩愈、李吉甫和几名将军都愕然不解,不知道皇帝在看什么,又不敢出声打扰。

李世民就这样站在那里,足足看了半个时辰一动也不动。直到一名小卒前来报信,说大将军李光进带三千步卒,押运粮草已到渭州。李世民忙叫将人叫来。

不久以后,年约四十地李光进身披戎装,龙行虎步的进了议事厅。哗啦啦地一声拜倒:“末将李光进,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李世民面带微笑的打量李光进,发现他与李光颜这两兄弟长得还真是很相像。只不过,素有万人敌之称的弟弟李光颜身裁要高大一些,年轻了十岁也显得年轻气盛一点。李光进则是异常的沉稳老练。

李光进站起身来,转身一步站在一旁拱手拜道:“陛下,末将奉旨到阵前听用,并随同带来三千左神策卫步卒与粮草五万石。另外,阁部宰相武元衡与陆贽,让末将捎来上表一封,请陛下过目。”

“嗯。”李世民接过李光进手中的奏折,拆开了来看。原来,是回鹘大相已经到了长安,专程叩谢皇恩,如今正被安排在大鸿胪寺歇马。武、陆二人问皇帝,该如何安置此人。

李世民微微一笑,心中暗道:看来武元衡和陆贽,也多少猜到了朕的用意。颉干迦斯这个人,是忠是奸暂且不说,他若呆在草原,对药罗葛•;阿啜的汗位就是个巨大的微胁。防微杜渐,朕只好得罪他一人,而顾全大局了。暂且将他留在长安担任一散职,等回鹘金帐的事情忙完、阿啜的汗位稳固之后,朕再考虑送他回故乡吧!

这件小事倒是容易料理,李世民也没过于在意。他对李光进说道:“李光进,你刚从长安过来,那里的情况如何?朕指的是,朝堂之上。”

李光进拱手拜了一拜,说道:“回陛下。现今太上皇监国,阁部宰相辅政,朝堂之上风平浪静,并没有什么异端。只是……末将初到长安时,却隐约感觉到一丝不安。”

李世民眉头一皱:“有何不安?”

李光进也不拖泥带水,直言说道:“历来,帝都乃是国之根基,不容松懈。如今,长安却仅有一两万人马在戍卫。虽然现今九州归一大唐不会再生内乱……可是,长安兵马如此之少,总是令人担忧。不过,陛下一切都自有安排,也许是末将杞人忧天了。还请陛下恕罪。”

李世民缓缓的点了点头:“旁观者清。你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朕发兵数万北伐,然后又亲率十万大军西征,长安的确空虚。如今,朕的征西大军却被挡在兰州,朕自己心中也时常忧虑。李光进,朕知道你办事稳妥深通韬略。如今你从远方而来,应该是旁观者清。你认为,朕现在应该怎么办?”

李光进微微的怔了一怔,说道:“陛下,末将想先看一下行军大地图。”

“这边。”李世民让他到了大地图前,指着兰州说道,“看,这里便是兰州。赤松德赞派大将论莽热与论颊热,率领八万大军镇守。前几天朕设下调虎离山之计想一举拿下兰州,不料却被论莽热识破,败了一阵。如今,兰州就像是我西征大军路上的一颗绊脚石,委实令人恼火。”

李光进看着地图仿佛入了迷,都没有答话。半晌以后,他突然眉头一皱,骇然的看着皇帝,低声说道:“陛下……末将看了这副大地图,居然有一丝不祥的预感!”

第三卷 九鼎

第420章 惊天大阴谋 

李世民微微一惊,追问道:“李光时,你想到了什么?”

“也许,末将真的是杞人忧天太过敏感了。不过……假如末将的担忧成为事实,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李光进说得很小声,四下看了一看,然后用眼神示意皇帝:请摒退左右。

李世民会过意来,摆了摆手示意李吉甫、韩愈和那些侍卫们都退了出去。

“说吧。”李世民正色说道,“不必顾及朕的面子。胜负成败远比朕一人的颜面要重要得多。”

“谢陛下,那末将就直言不讳了。陛下请看这大地图。”李光进指着大地图上,井井有条的说道,“从陇右河西,一直到北庭、西域,吐蕃人以大非川为核心,形成了一条三叉戟的大战线。北庭与兰州,就是这枚三叉戟的两个锋芒。也正是这两个锋芒,吸引了我大唐几乎所有的兵力。”

李世民也略有醒悟,追问道:“你说的是三叉戟,那么,还有一支锋芒在哪里?”

“这也正是末将之所以担忧的原因!”李光进神色肃然,说道,“历来,大非川就是吐蕃人的军事要地,是屯兵与指挥的核心所在。想必陛下也早已预料到,在兰州身后,还有一处大的屏障,那就是大非川。不管是北庭出事,还是兰州失守,吐蕃人都还有最后的依靠,那也正是大川非。也就是说,吐蕃人真正的核心、不会受到冲击的枢纽,是大非川!这,也是末将所说的三叉戟的支柱主干所在。试想,假如从这里再延伸出一条锋芒……”李光进地手指。从大非川开始,顺沿着吐谷浑境内的洮水、渭水左侧,越过岐山与陇山。然后一直指到了岐州身后的关内长安!

李光进惊声说道:“假如末将是赤松德赞,在兰州与北庭吸引了陛下全部兵力地前提下。再提一师隐秘而行,从这条我军无法顾及的僻道直插我军身后,直取长安…………那岂不是大事休矣?!”

李世民身上一寒,心头也震荡起来。他睁大了眼睛看着李光进所指地那条行军线路,连连摇头:“不可能、太不可能了!按你所说。从大非川出发,绕走吐谷浑然后避开洮水、渭水直插岐山、陇山,行程近千里。道路崎岖、山峻险峻不说,我军在岐州、岐山一带都设有岗哨,也不是那么容易被蒙蔽的。”

“陛下莫非忘了,昔日西川之时,史敬奉深入吐蕃敌后,将吐蕃高原捣得天翻地覆的事情吗?”李光进正色说道,“末将认为。战场之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岐山与陇山,地势何其复杂。如果赤松德赞将这些地方的地理研究得透了,也不难找出一条秘道避过我军地眼线翻越过去。再说了。就算我军岗哨发现了他们。又当如何?赤松德赞如果要取长安,肯定不会只派史敬奉那样一丁点儿人马。少说也要二三万人。到时候。我军零星的几个哨兵,能耐他们何?而且。就算发现了报信过来,等陛下收到消息的时候,说不定吐蕃的铁骑已经杀入长安血洗里坊了!”

李世民浑身一颤,骇然的瞪着大地图,不自觉的背脊就流下了冷汗

“假如你所说的是真的……”李世民自言自语的道,“长安,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到时候,朕地大军首尾难相顾。假如挥师急救,又将面临论莽热的沉重压力。好一招釜底抽薪的毒计!如若让他得逞,长安就算不失陷,朕这几万大军和渭、岐、会、原等州也要落入他地巨大包围圈中。从此粮道断绝孤军自守,岂能长久?”

“是啊,陛下!”李光进急忙说道,“就算武元衡和马燧能守死得住,赤松德赞拿不下城郭坚厚的长安。到时候陛下地大军粮道被断,军心必将涣散、大军溃败只在朝夕之间!”

李世民突然一下转过身来,瞪大了眼睛看着李光进,一字一顿地说道:“照此说来,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必须先作防范了?”

“陛下言之有理…………必须先作防范!”李光进拱手一拜,说得十分肯定。

李世民缓缓的踱着步子,联想之前和浑地对话,二人也有了一些不祥的预感。李光进从远方而来,是旁观者清。听他这么一说,自己的大军的确是有这样的后顾之忧。渭州的地形本来就突前。在大唐的疆域上,如同一支伸在最前的矛头,孤军深入。现在,西征大军尽数屯扎在渭州,身后的岐、泾等州十分空虚,长安更是几乎赤裸。假如赤松德赞率一师袭我身后……后果当真不堪设想!

恰巧在这时,鄣县城外传来一阵鼓角马蹄声响。李世民心中一凛,带着李光颜走到了城头上。

城外,论莽热亲率万余大军又来挑战了。吐蕃人趾高气扬大声叫骂,论莽热更是得意洋洋的指着城头骂道:“李漠!也怪我未尝见过你,那一日疏忽大意居然被你从庆林逃脱。你若是有种,今天再出城来,让本帅将你生擒过马,碎尸万段!”

段佐、李光颜和薛平等将也到了城头。听到这些叫骂都有些火大起来。

李光进都来不及和自己的弟弟打招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