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摆驾。去李晟府上。”李世民仍然有些担心李晟的病情。

龙辇开到李晟府前,李家地亲眷慌忙出来迎接。李世民对李晟的二子李宪问道:“你父亲病情如何了?”

“回陛下,家父一直卧病在床不能起身。因此不能前来迎驾。请陛下恕罪。”李宪一副温和恭顺的样子,任谁看了都顺眼,目前官拜太府卿。他和李,也是出了名的大孝子。李宪学文,李学武,他们是李晟最得意的两个儿子。

“无妨,朕去看看他。”李世民让李家亲眷们都各自退下,自己来到了李晟榻前。不料。他派来地御医将他挡住了:“陛下不可进房间。李相公身患风寒,咳嗽不止,痰中带血,可能还会传染。”

“十分严重么?”李世民担忧的问。

“是比较严重。微臣等人正在竭尽全力救治。不过照现在的情况看来,恐怕……”御医欲言欲止。

“有话直讲。”李世民有些不快。

御医紧张的咽了一口唾沫。低声说道:“李相公戎马一身,本来所受创伤就多。而且积劳成积。但他生性要强,小病小伤从不歇息,于是积压得太过深重了。现今年老了身体终于抗不住,一起爆发了。像李相公这样天赋异秉的强健之人,要么不生病,这一病倒恐怕就……性命难保啊!”

李世民顿时眉头一拧,一把拧住御医胸前地衣服咬牙切齿的低声道:“莫非是你无能,无法医治然后早早在朕面前讨一道免死符?朕告诉你,李良器无论如何不能死!朕要你不惜一切代价救活他!若有半点闪失,你也就去跟他陪葬吧!”

年过半百的老御医顿时吓得浑身酸软,趴到地上就磕起头来:“陛下恕罪、恕罪啊!人皆有死,概莫难免。李相公年近古稀已是油尽灯枯,纵是神仙再世也无能为力啊!微臣只能费尽人力,上天能再恩赐多少阳寿,就要看李相公地造化了!”

“你!……”李世民恼怒的瞪大了眼睛,忿然的指着御医,恨不能一剑杀了他。其实他心里也知道,这个御医倒是说了一句大实话。就是杀尽了宫中所有御医,李晟还是得死。这是上苍注定的,谁也改变不了。

想到此处,李世民自己轻叹了一声,说道:“罢了,起来。你们就尽力吧,能让他多活一天,就是一天。如果用尽国库中的所有能让李晟多活一刻,朕也愿意。明白吗?”

“是……”几名御医终于长吁了一口气,跪在地上磕头谢恩。这时,一名并不打眼的小辈年轻御医上前来,凑到皇帝身边说道:“陛下,微臣这里曾有一名游方道人赠送的偏方,说是可以专治李相公这种咳喘之病。说是就算不能药到病除,也至少可延半载性命。”

李世民眉头一皱:“那还等什么?你还不去速速配药!”

“可是……”那名御医有些为难的四下看了看,低声说道,“这药方之中,几乎全是天下间最稀有地药材。微臣寻遍宫中药坊,勉强找齐了几味。可是其中有一味药,却是微臣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而这件东西。唯有陛下才有。”

“何物?”李世民疑惑的问道。

御医犹豫了一下,一咬牙说道:“龙浆!”

“龙浆?这是一味什么药?”李世民还没回过神来。

“那就是……陛下的汗液。而且,是额头的汗液。”那名御医将头压得低低的,仿佛生怕皇帝会杀了他地头。

“这有何难!”李世民知道,这样的偏方未必就一定有用。所谓龙浆治病,也不一定就真地有效。可是现在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纯粹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候了。“取朕宝剑来。朕就在这院中剑舞一曲。让尔等取得龙浆了为李良器配药!”李世民说干就干,甩脱龙袍只穿了内里一套宫衣内衬,提剑就舞动起来。

霎时间,九五之尊的皇帝就在凛冽的寒风之中舞起了宝剑。翩翩剑影花飞落,寥寥尘埃随风舞。李世民的身手本来就很矫健。剑也一直是他最善长地兵刃。现在又是要急于出汗,于是浑洒得异常的用力。一套苍劲而又霸道的剑法淋漓尽致的挥洒下来,当真是一阵汗如雨下。

李晟的家眷们听说皇帝为了给李晟取药引,而在亲自舞剑,都惭愧而又感激地拜倒在了院旁。不停的磕头作揖。

一副奇怪的场景出现了。身为大唐之主的皇帝在当庭舞剑,十余名李晟家人跪在院旁,不停的磕头作揖。

冷风瑟瑟。李晟地家人们却感觉眼眶中的流出的热泪是滚烫地。

几名御医急忙上得前来,诚惶诚恐的拿金盏取了李世民额头的几滴汗液,奉若至宝的收藏了起来。

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丝笑来。虽然他知道,这样诡异的偏方未必有用,但至少心里舒坦了许多。毕竟,他也为李晟尽了一份心意了。

李晟一直在昏睡之中,良久未醒。李世民也没敢去打扰他了。只是透过窗户看了一眼睡在床上的李晟,乘上车驾回了皇宫。

皇帝为李晟舞剑求龙浆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长安城内,一片唏嘘的感佩。听闻了消息地满朝大臣,都对这个平日里严肃而又威严的皇帝。多了一份认识和敬佩。

当日深夜,连日来事多的李世民也无心睡眠。远远看到弘文殿军机处依旧亮着***。于是起身披上衣服,到了弘文殿。

军机处里,武元衡、马燧和其他几名官员仍在紧急的商讨着向前线运送粮草的事情。由于是劳师远征,粮草运行并不方便,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颇费周折。众人讨论得十分入神,连皇帝进了军机处站到了门边,都没有注意。李世民站在门外听了一会,踏步走进去说道:“其实也不是太难嘛!北伐军带了三十万石粮草,足以支撑半年。朔方一带不是就地开了军屯吗?到时候再多开发一片,不是就可以大大减轻粮草运输地压力了吗?”

众人回头一看,都吃了一惊,连忙拜倒下来。

“众卿请起。都辛苦了。”李世民随和走进了军机处,随意的坐到了一经椅子上,说道,“都累了,坐下说话吧。朕也算过粮草地帐了。现在正值隆冬,到明年秋收差不多还有十个月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在东都一带的大粮仓里征调粮食了,陆续运往朔方。不要堆积到最后一刻再去送,那样压力太大了。另外,至从大唐实行义务兵与募兵制双兵制法以后,龙骧卫都就地开了军屯。此外,出征在外的大军,也是可以就地开垦军屯自给自足的嘛!有战事时以战为主,闲时也可以务一务农,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能杀人,还不能种田吗?”

“陛下言之有理。”武元衡接道,“北伐军此去,肯定是以朔方受降城一带为据点。那里临近黄河土地肥沃,是可以开垦出良田来的。来年起春,到明年秋收,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大可以抽时间开垦一片农田出来。就算到时候他们因为战事而无法继续经营这里的土地了,也可以转让给退役的军人或是当地百姓。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减轻了军队带来的负担和消耗,也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做法。”

“说得好,那这件事情你们再细细商议一下,就可以办下去了。”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天气寒冷,众卿也不必太过劳累。这事情呀,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完的。老是这样彻夜不休,你们若是累倒了,谁来给朕办差啊?”

众臣都呵呵的笑了起来,说道:“陛下也要注意龙体。”

“嗯,要不今日就到这里吧。众卿都回去歇息着。没办完的事情,明日再商议。”李世民和蔼的挥了挥手,示意群臣退下。然后又示意武元衡和马燧留下来。

“武元衡,马燧。这几天,真是辛苦你们了。”李晟病危,李世民越发的感觉要珍惜身边现有的这些臣子了。他认真的说道:“你们可要保重身体。朕今日又去见过李晟了。他的身体……情况不妙啊。朕,很担心。”

武元衡和马燧都拱手拜了拜,说道:“陛下不必太过担心,吉人自有天相。”

李世民无奈的苦笑了一声,说道:“罢了,一切自有天数,不说这些了。你们估计着,北伐军多久能到灵州呢?”

马燧寻思了一下,说道:“李怀光所带走的,是大唐最精锐的五万飞龙骑。由于粮草也有充足的骡马和民夫运送。如果天气不是太坏的话,以李怀光的性子,最多八天就能到达灵州。到时候,他就能与石演芬的大军汇合了,共计七万人马。由于李怀光是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到时候北伐军将并称灵武

“灵武军……”李世民悠然道,“朕对他们,可是寄予了厚望啊……”

第三卷 九鼎

第386章 后宫

两天以后,天色放晴。阴风重云都散了去,温暖的阳光终于驱走了冬日的严寒。天地间的气息仿佛也活泛了几分,长安城中的行人也多了几成,大家都愿意出门来晒晒太阳了。

可是幽深的皇宫禁苑里,依旧有些清冷。军机处里的炭火炉子从来就没有熄过。既管如此,天生就比较怕冷的武元衡也时常是十指冰凉,握着笔杆写字的时候也有些僵硬。

写完了几张公文后,武元衡放下笔来搓起了手。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他露出了微笑来:“天公作美啊!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行军不过了。如果是大风大雪或是严寒不断,灵武军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天意成全,看来大唐真是顺风顺水了。”

刚说完这句话,窗外一人接道:“武伯苍果然是心念国事,鞠躬尽瘁呀!”来人正是陆贽。

武元衡站起身来拱手拜了一拜,微笑道:“陆相公何时得闲,能来军机处坐坐了?”

“呵呵!”陆贽爽朗的笑着进了军机处,在武元衡对面落了座。寒喧了数句后,陆贽说道:“今日陆某前来,其实是有事想和伯苍兄商议。”

“陆相公不妨赐下。”武元衡问道。

陆贽笑了一笑,说道:“现今隆冬之际,不久就要过年了。等年一过,朝廷的春闱科考就要举行。伯苍兄从淮西归来后,一直是皇帝钦点的负责春闱考试的主考官。现今又坐领军机处,当今是异常繁忙呀!”

武元衡何等聪明的人,早早听出陆贽话里的意思了。他微微笑了一笑说道:“在下也曾想过,是不是找皇帝进一进言,推去科考主考的职事,专心在军机处办事。在下能力有限,就怕到时候忙不过来呀!”

“哈哈哈!”陆贽大笑起来。“武伯苍呀武伯苍,你以为我陆某人今日前来,是找你讨要这个主考的职事吗?陆某人可没有这么下作。皇帝钦点你为主考官,自有他的深意,你是推不掉地。我今日前来,其实是想给你推荐几名门生。”

“门生?”武元衡疑惑的问。

“不错。三个非常好的年轻人。”陆贽轻抚着短短的黑须,悠然说道。“怎么,你不愿意?”

武元衡面露难色,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陆相公你是知道的。在下身为主考官,如何能接收仕子的行卷?在下倒是认为。他们将行卷投到你地门下,更为合适一些。”

“不妥、不妥!”陆贽大摇其头,说道,“这三个年轻人,都是当下大唐最有名的大才子。诗文佳作风靡一时。我陆某人这点货水。你伯苍兄是最明白的。你几时听我吟过诗作过对子了?其实我也想将这几人收到门下当门生……可惜呀,一时候学生的才学更胜过师傅,我这张老脸可就没地方搁了。”

武元衡笑了起来:“陆相公实在是太过谦虚了。谁不知道你是当朝第一笔?当年太上皇要起草诏令制诰。可都是你起草的。”

陆贽也面带微笑地说道:“武伯苍,我今日前来可是很有诚意的,你可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哦!你虽然身为主考官,收几份仕子的行卷也并不不可。毕竟你并不主持第一轮的笔试。只在殿试时负责举荐就行了。至于这三人的才学品行如何,我陆某人可是能够担保一下地:绝对没有问题。”

武元衡的脑子里飞快的寻思起来:这样地事情,他陆贽自己为什么不干?……哦,是这么回事!

武元衡想通了这一点后,爽快的说道:“既然如此。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多谢陆相公了。其实在下也是才疏学浅,就怕误人子弟呀!”

“伯苍兄答应就最好了。”陆贽开心的说道,“其实,我也是受人所托。替这三名仕子来你这里说情的。这么看来,我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武元衡呵呵的笑道:“是哪三个人。居然能请得动当朝宰相陆相公来当说客?”

“你听好了。”陆贽微微一笑,说道,“他们就是现今最有名的三大才子:柳宗元、白居易和刘禹锡!”

武元衡也惶然一惊:“是他们!在下也早早听闻,这三人都差不多二十左右的年纪,诗文才学盖于一时,是很有名地大才子。我也很早就注意他们了,没想到,他们三人居然同时进京赶考的来了。”

陆贽哈哈的笑道:“这下,你不会认为我是有所图而来吧?这三人在长安聚首一起品诗论文,我刚好考遇上了。酒话闲谈中听他们说起,他们最敬仰当朝儒帅武元衡,很想拜入你门下当门生。于是,在下就成人之美,乱遂自荐的跑来跟你说了。”

武元衡站起身来长身一拜:“多谢陆相公。”

“同僚一场,不必客气。我也是爱惜他们的文采人物,觉得他们和你会很对味,才特意举荐地。”陆贽也站起身来回了一礼,扬扬手说道,“伯苍兄接着忙吧,在下公务在身,先告辞了。”

“请。”

看着陆贽的背影,武元衡暗自露出了微笑来:陆贽,果然是一个心胸宽广、目光高远之人。他将柳宗元、白居易和刘禹锡三人举荐到我门下,一来是识才惜才唯才是举;二来也是为了主动和我打理好关系。今后地许多年里,朝中很有可能就是我与他并驾齐驱了……我们或许会有竞争会有对立。但和他这种以国事为先、气量恢弘的人同朝共事,又何愁不能和平相处、同心协力的造福大唐呢?

武德殿里,李世民的心情也很不错。他刚刚批完了一叠折子,准备到御花园里散散步,踢几脚蹴鞠活动一下筋骨。这几年来,他时常带着几个宦官宫女蹴鞠,每次都玩得大汗淋漓十分的畅快。宫人们也对这个技艺高超的皇帝深为佩服。他们没有想到,一向以文韬武略示人的皇帝,还有这门技艺。

今天。李世民照样玩得很开心。一脚下来,甚至将球儿踢上了远处的宫殿屋顶,众人齐声喝彩放声大笑。注:唐时蹴鞠,比的是踢花样(像玩毯子一样)和踢得远、踢得高。有时也会设立小洞门,比试谁能将球踢入。堪称现代足球地鼻祖。

玩得累了,李世民坐下来稍事歇息,欣赏宫人们玩耍。一名宫女奉茶上来:“陛下请用茶。”

好熟悉的声音!

李世民转头看了一眼这个平常不会去注意的小宫女。顿时惊讶道:“苏菲儿!”

苏菲儿的脸瞬时红了,低颌下头来怯声道:“陛下圣安,正是婢子。”李世民将茶盏放下,开心的说道:“你何时回长安的,怎么朕也不知道?”

苏菲儿低眉顺目的回道:“回陛下话。婢子回长安已经半年了。婢子身份低贱。一直未能进宫见到陛下。半月前,德妃娘娘去大慈恩寺烧香还愿,婢子才在那里偶遇了她身边地侍婢兰儿。兰儿也是当年在西川时就跟随武大人的,是婢子的旧识。后来婢子才和德妃娘娘一起进了宫来。”

李世民哈哈的笑了起来:“你这丫头,好不愚笨。你说你是朕当年身边的侍婢。名叫苏菲儿,谁敢挡你不让你进宫?落得自己苦苦在长安流浪了数月之久,何苦来哉?”

苏菲儿谦卑地说道:“婢子身份低微。不敢妄言,就怕给陛下带来麻烦。等便等了,也没有关系的。老天垂怜,婢子终于得进宫中,再睹陛下圣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