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看着那两串项链,的确是华丽异常,想必肯定是价值连城。项链下的两颗蓝色宝石,通透光亮,定然不是凡品。而且吐蕃人地项链,比中原的要大许多,颇有几分粗犷的气息,别有一番风味。

“多谢。”李世民依旧笑容淡淡,让俱文珍收下了这两份厚礼。

另外给皇子、皇女赠送的礼物,也无外乎是金银珠宝,和一些从吐蕃寺庙里求来的护身符。看得出,赤松德赞为了准备这几份礼物还是费了一些心思地。

李世民心中却在暗自寻思:吐蕃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这几十年来,他们除了不停的向唐廷勒索东西,什么时候主动献过宝?看来这一次,他们是有所求而来。

“尚悉东赞,请回复赤松赞普,朕对他送地礼物非常的喜欢。稍后,朕会派皇宫内苑监的总管俱文珍,给你准备一份回礼,也给赤松赞普及其家人回礼。”李世民说道,“另请回复赤松赞普。但愿我们两国从此能够尽弃前嫌,和平相处。”

尚悉东赞弯腰拜了下来,郑重的说道:“微臣一定将皇帝陛下的言辞转达给赤松赞普。微臣此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为大唐与吐蕃盟好,缔结盟约而来。赤松赞普让微臣转告皇帝陛下,这一次地和盟,我吐蕃很有诚意。希望大唐也能坦承相待。”

“很好。”李世民轻挑嘴角,微微一笑,说道,“两国修好,从此永罢干戈。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福泽千秋的大事。我们大唐从来都是主倡和平并爱好和平的。对于和盟一事,我们的态度相当明确…………十分的赞同。”

“皇帝陛下圣明!”尚悉东赞恭恭敬敬的拜倒下来,宛如朝圣一般双臂摊开,前半身都匍到了地上,口中喊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臣工也一起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李世民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伸开双臂让众人起身。待尚悉东赞站起以后,李世民对他说道:“尚悉东赞,关于和盟之事。不能仓促。我们要定下详细的和盟条约,今后对双方也好有个约束和警醒。接下来地几天里,就请你在鸿胪寺小住几日,我会派弘文馆的宰相和大臣们去和你商量和盟细则。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微臣一切听众皇帝陛下的旨令行事。”尚悉东赞拜了一拜,然后有些犹豫的仰头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帝,开口说道:“临行之时,赤松赞普还叮嘱了微臣一件事情,要微臣在商议和盟之时。顺便提上一提。”

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但说无妨。”

尚悉东赞咽了一口唾沫,弯下腰来看着自己地脚尖,说道:“赤松赞普有一子年方十五,尚未婚娶。赤松赞普知悉唐人女子美丽大方,李室皇女更是温情婉约博学多才。现有意向皇帝陛下下聘。请皇帝陛下嫁一宗室女子入吐蕃,作为吐蕃王子正室。”

“和亲?”满朝臣子们几乎同时低声说出了这两个字来。随即引起了一阵轻轻的骚动。

李世民也是眉头一拧,扬了扬手镇定自若的说道:“婚嫁之事,本是儿女家事。但若牵扯到两国外交,就是国之大事。尚悉东赞,这件事情,请容朕下朝之后与太上皇及诸位皇族长者略作商议,才能给你答复。在此之前,你就安心在鸿胪寺歇息着吧,弘文馆的宰相大臣们,也会来找你一起商议和盟细则的。”

尚悉东赞地心里一阵砰砰的跳,这时急忙拜谢下来:“多谢皇帝陛下!”他明白,当今大唐的皇帝,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好欺负地软蛋。皇帝没有当场怒斥拒绝,他已经在心中大呼幸运。这个强势而又霸道的王者,会答应赤松赞普的这个请求吗?两个当世枭雄过招,却把我这个可怜人夹在中间受罪,真是有苦难言……

国事商谈,就此告一段落。麟德殿里摆起了宴席,一阵歌舞升平。尚悉东赞那颗悬着的心,也渐渐回落了下来,安心的欣赏起了歌舞。几个美人献过舞典后,突然换上来一批甲士,个个执刀立戟跳起了军舞。曲调也换成了慷慨激昂的军乐。

尚悉东赞心里一阵阵惊讶,还以为遇上了鸿门宴。正在这时,武元衡上来敬酒。二人喝过了一杯,武元衡说道:“尚悉东赞大人,以为此舞此曲如何?”

“呃,这……雄壮,美妙。颇有军伍气象。”尚悉东赞吞吐而又尴尬的说道,“在下作为使臣,已经来过大唐数次了。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雄壮的歌舞。以前每次来所看到地都是美人慢舞。”

武元衡微笑道:“尚悉东赞大人没有见过,也是情理之中。就连在下,也是头一次见。这是我大唐宫廷中流传甚广的一首舞曲《秦王破阵乐》。天宝年间,此曲被擅长曲谱的玄宗皇帝修改成了阴柔与华美的舞曲,献舞的也是官廷舞女。当今圣上登基之后,亲自谱曲改编舞蹈,让一百二十八名甲士参演《秦王破阵乐》,殿外二千名将士击鼓配乐。这仿佛让人回到了唐初贞观之时啊!”

“这就是真正地《秦王破阵乐》吗?”尚悉东赞有些惊愕的说道,“相传,这是大唐太宗皇帝传下来地……时隔百余年之后,在下居然能够目睹真正的《秦王破阵乐》舞曲!皇帝陛下文武双全居然还会谱曲编舞,当真是当世之奇才啊!”

武元衡微笑道:“皇帝陛下的文治武功与诗辞曲画,丝毫不输给任何一人。他的一手飞白书,令当朝鸿儒姜公辅与孔巢父都叹为观止,惊呼颇具太宗皇帝神韵。他与皇妃合奏的琴曲,就连宫廷乐师也暗自惭愧。所以说,当今大唐的皇帝陛下,当真是天纵其才无人可及。尚悉东赞唯唯诺诺的弯腰拜道:“那是、那是……”心中暗自道:想不到这个李漠,还有这些能耐……武元衡跟我说这些,是不是想暗示我最好不要跟李漠横着来或是耍花样?的确,相比于那样出色的一个王者,我这样的角色的确是渺小了一点。或许,只有赤松赞普才能和他面对面的较量……

麟德殿的宴席散后,李世民径直就去了弘文馆。他连夜将李晟、陆贽、薛存诚、武元衡四人召集了来,商议与吐蕃和盟的大事。

“你们都说说,对吐蕃和盟这件事情怎么看。”李世民看了众人一眼,说道,“尤其是,针对和亲这件事情。”

第三卷 九鼎

第318章 拒绝

李晟、武元衡、薛存诚与陆贽这四个人当中,唯有李晟的资格最老,品衔也最高。皇帝既然发问了,也自然应该是李晟先站出来说话。

李晟也不推脱,站出来拱手拜了一拜,说道:“陛下,微臣以为,不必答应吐蕃的和亲。”

李世民不动声色,说道:“说说你的理由。”

“是。”李晟说道,“从大唐开国武德年间起,仡今已有百余年。这百余年来,大唐与吐蕃争斗不休,且战且和。这些年来,我大唐嫁入吐蕃的皇族女子与王公大臣们的女儿,已不下百余人。最著名的文成公主,当年也不过给汉蕃两族带来三十年的和平。当今吐蕃的赞普,其生母还是大唐的金城公主。如果和亲真的能缓解矛盾带来和平,那么高原上的铁骑就不会时常欺凌践踏我中原子民了。吐蕃人生性多变没有诚信可言。我大唐汉民受礼仪教化却是一直一厢情愿的相信疏不间亲,以为与吐蕃结成亲家,就可以息事宁人。可事实上,我们尽是干的赔本的买卖。每一次和亲,我们都要带去大量的嫁妆,以显示我泱泱大国的天朝气象。金银珠宝倒也罢了,还有大量的书籍、工匠、技师。我们大汉民族优秀的文化与智慧,全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他们。结果,吐蕃人却用从我们这里得到了财富武装自己,用从我们这里学到了知识来对付我们。更何况,远嫁到吐蕃高原荒蛮之地的女人,孤身置于千里之外,过的也不是她们想要的生活。虽然女子低贱,但好歹是皇帝陛下的同宗骨血。倘若将来两国再生战事,这些女子的生死祸富无从保障,她们受辱,无疑也会让皇帝陛下脸上无光;倘若吐蕃人以这些女子作为要挟。阵前的将军们也会投鼠忌器左右为难。因此,微臣以为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可不必答应他们的和亲请求。之前陛下在西川两败赤松德赞,我们完全有底气这么做。”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也不发表意见,转而看向陆贽和薛存诚:“你们这两个谏议大夫,有什么意见?”

陆贽是宰相。薛存诚自然也不好抢在他前面。于是陆贽先开腔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和亲一事事关重大,不可感情用事。李相公注:相公,唐时只用来口头尊称宰相。其他皆是误用所言,不无道理。但微臣却认为,当下和亲,是一件很划算也很有利地事情。”

“理由。”李世民静静的看着陆贽。

陆贽侃侃说道:“皇帝陛下新御天下,国力不济百废待兴。眼下最需要的。是偃武修文,休养生息。和平的环境,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李相公所说的。是大唐近百余年来的现状,道出了和亲之中的许多弊端,微臣也深表赞同。但是,和亲最大地一个好处,却是能够稳固和平。纵然是有百害而唯有此一利,也不妨照此行事一回。取大舍小,顾全大局,方是国君之所为。一些私人的感情。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

陆贽话音刚落,薛存诚就忍不住开口说道:“陆相公,照你说来,皇帝陛下与李相公,都是在感情用事了?这要算起来。我们大唐子民谁不与吐蕃人有切骨之仇恨?从安史之乱起,吐蕃人欺凌我大唐的事情还少么?他们霸占皇城妄立伪帝。掳我子民占我江山,就在皇帝陛下登基以前,他们的使者甚至敢在朝堂之上,公然咆哮威胁我大唐的皇帝和满朝臣工!要说感情用事,我地态度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吐蕃决一死战罢了!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唐打不起仗了,和平难能可贵。不过,我依然反对和亲!理由,与李相公所说相差无几。另外我再加上一条:要是皇帝陛下的姐妹嫁给了赤松德赞的儿子,那皇帝陛下岂不是也成了赤松德赞的晚辈?赤松德赞本来就是大唐公主的儿子,和大唐是舅甥关系。现在又嫁个皇室女给他儿子,有乱伦之嫌。所以,断不可行。”

陆贽有些恼火:“薛资明,我也是就事论事没有针对谁,你为何处处跟我过不去?我们是在商议国家大事,你不要太过儿戏。”

薛存诚也当仁不让地回顶道:“在下也是在就事论事,商议国事,没兴趣跟你陆相公逞口舌之辩。”

“不要吵。”李世民一扬手,二人安静了下来,各自后退了一步,拱手退下。

“武元衡,你的意见呢?”李世民看向武元衡。

武元衡站出身来,拱手拜道:“陛下,微臣赞同陆贽的观点,同意和亲。”

李世民微微一怔,李晟等三人也是略一惊疑,都看向了武元衡。

“理由?”李世民问道。

武元衡答道:“陆相公说得十分明白了:现今最重要地就是和平。而和亲,则是巩固和平的有利措施。为了和平,皇帝陛下身先士卒浴血生死,将士们流血牺牲埋骨他乡;皇室的子女,也要忍辱负重做出一些牺牲。为国为民牺牲小我,作为皇家子女,这也是他们既定的宿命。”

李世民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你们四人,两人赞同,两人反对。看来意见还有些分岐。这件事情,我没打算拿到朝堂之上公议,否则满朝臣子肯定会争论不休闹得满城风雨。原本只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没想到你们四个人也分成了明显的两股意见。这件事情,容朕细作思量,明日再议。天色已晚,你们都辛苦了,回去歇着吧。”

四人都不再说什么,拱手退后,准备离开御书房。

“良器,你留下来。”李世民说道,“朕找你,还有一些别的事情。”

李晟仰头看向皇帝,发现地眼神颇有一些凌厉,心中暗自惊异。

“坐吧。”李世民让俱文珍给李晟取来一张椅凳。说道,“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前,良器已是年逾六旬,连胡须都发白了。”

李晟端端正正的坐了下来,拱手回道:“岁月催人老,微臣也是老迈无用了。”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良器。你我是故交,出生入死也不止一回两回了。虽然我现在贵为国君,在没有旁人的时候,你也不必太过拘礼了。其实我把你留下来,就是想让我们像从前一样。能够放开的聊聊天,不要有什么君臣的顾忌。”

李晟只好回之以微笑,心中暗自思忖:皇帝究竟想说什么呢?

李世民说道:“刚刚武元衡说那些话……良器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么?”

李晟微微一怔,眉头锁起思索了片刻,有些犹豫不决地说道:“按理说……以武伯苍地为人品性。应该是不会赞同和亲地。当时他说出那番话的时候,微臣也感觉有些惊异。”

李世民轻扬嘴角,微微一笑:“看来良器。也察觉出来了。武元衡与我心肝相知,宛如左膀右臂。他何尝不知道,我心中其实也是反对和亲的。可是这时候,他偏偏说出了相反的意见。你认为……他这是何用意?”

“这……”李晟冥思片刻,恍然说道,“武伯苍,这是有意帮助陛下维持朝堂平衡?”

“不错。”李世民赞许的点头,说道。“刚刚这四个人当中,除了陆贽,你们三个都是我的旧僚。而你们则是我现今最倚仗地四人。把其中任何一人孤立了,也不好办事。我登基伊始,最难的就是得到大臣的忠心和信任。如果陆贽感觉到我在孤立和疏远他。事情就会有些难办了。弘文馆里的这些人,个个都十分的重要。都是我最亲近地大臣,不能让他们生出任何的猜疑和顾忌。朝廷新立,要稳固人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李晟恍然大悟的连连点头:“我说这武伯苍,今天怎么这么奇怪……若不是对他早就有所了解,我还以为他当今是赞同和亲了。李世民笑了一笑:“武元衡看似文弱,其实骨子里十分的强硬,他怎么可能赞同和亲。”

李晟微微一怔,轻声道:“这么说……陛下也是反对和亲地?”

“从感情上讲,是的。”李世民也不讳言,说道,“之前你那番话,说得很有道理。如果和亲真的能带来和平,那还养这几十万大军做什么?赤松德赞身上还流着一半李家人地血脉,可他什么时候想过对他舅舅客气一点?只不过,陆贽说的那些也不无道理。和亲能够巩固两国和平,能带来一些好处。这个时候做出一点牺牲,也是在所难免的。”

李晟突然眼睛一亮,说道:“陛下!如果和亲真的是有好事,那么……为什么总是我大唐嫁出女儿,而不是他吐蕃嫁女儿到中原呢?”

李世民哂然一笑,呵呵的说道:“吐蕃那地方,能有漂亮的女人么?那里的女人茹毛饮血不加修饰,天生粗蛮后天又不打扮。他们贵族王室的女子,恐怕还没有我们大唐寻常巷陌里地女子好看。要不然吐蕃干嘛每次入侵中原就要抢女人?原因就是他们自己的女人实在是太差劲了。”

李晟也呵呵的笑了起来,说道:“事实虽然如此……可是让他们嫁个女儿进来,也未必就非要恩宠于她,只是做个样子罢了。皇帝陛下既然对吐蕃的女子如此不感兴趣,就可以将他赐给其他人么!”

李世民也感觉心中一动,不由得笑道:“这个主意,倒是不错……让赤松德赞嫁个女儿过来。我那么多皇叔、皇弟,随便赐给哪个去都行,反正我是不会要了。只是怕赤松德赞不会答应啊,哈哈!”

李晟也忍俊不禁的大笑:“那陛也就不必要他赤松德赞地亲生女儿了。同样的请他嫁个宗室女来不就行了?本来皇帝陛下就没有嫡亲地女儿可嫁给他么。这样一来,也算是对等了。他赤松德赞愿意嫁女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