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会带领着这些军士,监督雍州刺史刘德海等人,接收嘉王和韶王在雍州私仓里的粮食。等整装完了,就会运往长安直接装进朝廷的太仓之中。刘德海等人本来就胆战心惊了,现在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将功补过讨好武元衡的机会,个个拼了性命的努力办差,忙得不亦乐乎。所以,雍州那边的事情,李世民完全不必担心了。本来武元衡办事,也是极为稳妥的。

含嘉仓,已然不是李世民熟悉的那个样子了。百余年过去了,含嘉仓的规模几乎翻了个倍,占地极广。用来储粮的粮窑,也比以前多了二倍不止。各式大小的粮窑,最大的有六丈口径,深达二三丈。窑壁用火烘干,然后铺上稻草、木板等一些隔潮之物。等粮入了窑,再用泥土密封以防雨水。放眼看去,泥土封实的粮窑,数不胜数密密麻麻。据嘉王介绍,这里囤积着从苏州、徐州、楚州、润州、滁州、隋州、冀州、德州、濮州、魏州和关内收来的绝大部份粮税,有糙米、粟、豆、麦等好几种。

李世民不由得啧啧惊叹:百余年的时间过去了,大唐还是进步了许多的。人口翻了数倍,物产也丰富了许多。像眼前的含嘉仓的这种盛况,以前长安的太仓也比不了。

接下来,李世民等人又去了洛口仓和韶王占据的另外几个仓口。所见的情况相差不大,大批的粮食,被封存在粮窑里,真的有近百万石之巨。李世民感觉自己,还真是一夜暴富,捡了个天大地便宜了。嘉王和韶王这两个人。人品怎么样姑且不说,敛财的确是非常的在行!

检视完几大粮仓,天色已晚。李世民就带着这些人,进了东都洛阳过夜。东都这里的状况,就不能跟长安相比了。主要是最近几年,受淮西李希烈的冲击比较大,人心惶惶轶序治安也有些混乱。商旅也少了许多。长安虽然变乱频仍,但好歹还保留着一丝繁荣气象。东都这里虽然城郭巨大建筑完整不输给长安多少,但安定与人气,则是完全不能相比。

李世民看在眼里,心中自然是大为不满。心想这个留守东都的人。究竟办了一些什么事情?

刚刚进到洛阳,东都留守大将韩全义慌忙迎了出来,带着一批人就拜倒在李世民而前。

“你就是东都留守?姓什名谁?”李世民的话语可是没怎么客气。

韩全义久闻新上任地太子是个惹不起的人物,现在见了他身边带着的这一彪铁骑更是有些惶然,慌忙回话道:“回太子殿下话……末将韩全义。奉皇命留守东都已有三年。”

“三年了?”李世民冷哼一声,“这三年里,东都可是没遭什么天灾兵祸。 何以如此萧条冷清?城市街道也是混乱不堪,刚刚我进城之时,居然还看到了有人在大街上公然打架,也无人前来管理。你这个留守,留的什么守?守着城头几块砖不丢就算是万事大吉了么?!”

“这……这!”韩全义惶然的抬头看了一眼,只见嘉王和韶王也在这个年轻地太子爷身边也是大气都不敢出,心中更加惶然,嗫嚅道。“是末将失职!不过,东都如此现状,原因甚多,末将一时也无法解释得清楚。请殿下先进城中安歇下来,末将再慢慢解释如何?”

“哼。就依你。”李世民扬了扬马鞭,策马进了城中。韩全义抹了一把额头冷汗。抬头看向从自己身边骑马而过的嘉王。嘉王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低声咒骂道:“看什么看!本王自己都被他收拾了。没空保你!”

洛阳作为大唐陪都,更在武则天年间被改为神都,宫殿也比较宏伟壮丽。当晚,李世民就住进了上阳宫里的太子行宫。想起来,这上阳宫是李世民的宝贝儿子李治,也就是唐高宗所建地。这算不算是享了儿子的福呢?李世民还真是感觉有些哭笑不得。

韩全义瑟瑟缩缩,不敢正眼去看李世民。李世民却偏偏把他揪到了自己跟前,狠狠训了一顿。其实他也没打算现在就废了他这个东都留守。东都这里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战事,可不能因为治安混乱民生不济,而拖了战场的后腿。这样给他敲一敲警钟,或许会有点效果。现在要马上找出一个合适地人选来接任他这个东都留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韩全义被训得晕头转向,连连俯首认错。好在一直没有听说这个太子说要马上废了他,心中大呼庆幸。

训够了话以后,李世民对他问道:“前些日子,有没有一个叫苏菲儿的女子,带着我的信笺来求你办事?”

“啊?末将想想……好像没有啊!”韩全义一头雾水。

“没有?!”李世民眉头一凛,“你想想清楚好了。她身边跟着的,可是东宫的几个侍卫,没理由你不知道。而且她手中揣着的,可是我东宫开发的公文,让你东都留守帮着办事地。你居然说没有见到?”

“啊?有有有!”韩全义终于起来了,急忙说道,“很久了!很长日子了。是有个姑娘家来东都府来求人办事。当时我还以为……是何方刁民,不想见她。没想到那几个东宫侍卫脾气可大了,差点一路打了进来。后来末将看了她的文书,急忙派专人陪同她去办事了。好像是……找好几年前的两具烈士遗骸吧?”

“那是她父兄。”李世民也算是稍稍安心了,说道,“她去了哪里?”

“数年前东都秋防军战死将士的遗骸,分埋在东都城外好几处地方。”韩全义摇头道,“末将也不知道,她现在去了哪里……”

“行了,你去吧。”李世民有些不耐烦的摆手,让他退下。他心里还真是有点想念好些日子没见了地苏菲儿了。这些年来。习惯了这个丫头在自己身边伺候,尤其是让她洗脚的时候,真地很舒服。这都快要养成怪癖了…………苏菲儿不在,他就不习惯洗脚。

反正在东都可能还要呆上两天,李世民派了身边的几个认识苏菲儿地亲近铁卫,各带了一队人出城找找苏菲儿,看能不能找得到。

隔了一天。李晟和浑,率领着十五万大军和数万民夫,浩浩荡荡的开到了东都城外。李世民和嘉王等人出了城和大军汇合,带着人马一起到了含嘉仓等几个粮仓里。

厚厚的泥封被打开,堆积如山的粮食展现在了众人的眼前。军士民夫们爆发出海呼山啸一般的欢呼声。开始大肆搬运粮草。

李晟和马燧二人,自然是既欢喜又惊讶,完全想不通太子是如何这样轻易的就弄到了近百万石粮食。但看到嘉王和韶王颓废而又伤心地神色时,二人又各自心知肚明了,只在心中暗自发笑。

四五个公仓里的粮食。光是取出来就花了近三天的时间。这时候,东都以外的汴州,已经传来了告急文书。说李希烈率领十万大军。正朝汴州开挺进犯而来。隋州刺史伊慎报急朝廷请求援助,并率领本部二万人马,苦守汴州以防李希烈。

听闻急报,李世民果断命令李晟马上率领五万剑川和泾原兵马的混合部队,即刻出征,东出虎牢关,联合伊慎抵御李希烈。并务必将李希烈挡在虎牢关之外,以防关内震动。引发不必要地骚乱。

“良器,祝你旗开得胜!”点将台上,李世民郑重的将帅交给了他,说道,“你麾下的泾原军。和我亲自调教出来的剑川军,战斗力都不俗。伊慎也是一员良将。你们二人联合。没理由输给李希烈那个草头王。但是谨记一个原则:穷寇莫追。现在,还不是和李希烈秋后算账的时候。”“殿下放心,末将一定拼死力战,以保汴州不失、东都无虞!”李晟神色肃然地接过了帅旗,目光深沉的看了李世民几眼,点头说道,“殿下也要多多保重。末将与马燧带走了十五万人马……关内若有变故,到时将恐难应付。但是,只要殿下一纸文书飞抵泾原,犬子李就会亲率大军,驰援关内。只是……殿下为何不许末将狠击李希烈,而只是防御?”

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低声说道:“朝廷屡生剧变,连连征战……现在是人生惶惶,这仗也快要打不起了。总之,只要能将李希烈暂时击退,目的就达到了。到时候,你等我命令行事。”

李晟何等聪明之人,心中马上就明白了过来:只要打退了李希烈,太子就要登基了!

“末将明白!”李晟也流露出兴奋地神色,慨然的抱拳一应,翻身就骑上了马…………“出发”!

五万彪悍之师,朝东面飞奔而去。

有李晟和伊慎镇守东线,李世民倒是完全可以放心了。马燧这一路,变数较多,河北三镇的实力加起来,也远强于李希烈。而且河北的局势,也更为复杂。其实李世民真的很想亲征河北,可他清楚,现在不是时机。为今之际,只有寄希望于马燧了。

过了两天,马燧的十万大军的粮草也配备齐了,人马整装待发。李世民将帅旗交给他,郑重叮嘱道:“洵美,河北之地、大唐的半壁江山,我就交给你了。”

马燧愕然一愣:“殿下这是何意?末将曾记得,李晟出征地时候,你只让他击退李希烈即可。末将是不是,也如此办事?”

“不。你不同。”李世民说道,“河北之地,局势远比淮西要复杂。李希烈只要败退,就会孤立无援退守淮西不出。河北三镇互为犄角很耐打,就算再败几次,也会屡屡挑衅不会善罢干休。而且一直以来,他们就藐视朝廷,没把大唐的军队放在眼里。上一次你数次大败田悦,打得他闻风丧胆。可是现在,他又敢卷土重来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三方人马合并谋叛,以为我们拿他根本没有办法。如果你像李晟一样,只是击退他们一轮攻击就撤回。你还没到关内,他们又闹事了。所以,你去了以后,联合李抱真的昭义军和王武俊的兵马,给我狠狠的打,打几个漂亮仗出来。然后,兵马镇守河北,不得我将令,不必撤回来。我至少要河北在五年之内,再也闹不起大事来。你能办到么?”

“五年?…………如果末将能活到那时候,就能办到!”马燧奋然地领命,接过了将旗。

“好!痛快!”李世民拿起一碗酒来,敬给马燧,说道,“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大唐在河北的擎天之柱!洵美,请满饮此杯!”

“谢殿下!”马燧激动地接过大碗,将一碗酒一饮而尽,感慨的说道,“殿下对末将如此深信不疑……末将唯有肝脑涂地,以报殿下的知遇之恩!太子殿下,末将会牢牢记住今日的五年之约。这五年里,但凡河北出现了任何大问题,我就提自己的头来见你!”

“保重!”李世民抱拳,为马燧送行。

“将士们…………出发!”马燧苍老雄劲的声音响起,十万大军开动了。看着遮天蔽日的旌旗刀枪,李世民心中暗自道:马燧,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五年的时间,足够让我给大唐来个洗筋伐髓了。你如果能够镇住河北,就是最大的功臣!

第三卷 九鼎

第296章 破而后立

马燧和李晟都走了。喧闹了好几天的东都洛阳,瞬时又变得冷清了起来。数十万人云集东都,这样的盛况已经有些年头没有出现过了。百姓们除了诧异,更多的是惊惧。他们以为洛阳又要爆发战争了,一阵人心惶惶。李世民让韩全义张榜结文安抚百姓,并亲自出面与洛阳的百姓们面对面交谈,安抚他们的情绪。洛阳是关内最重要的一处所在,这里也是豪门仕族云聚的地方。李世民在这里根基浅薄,所以也特意多逗留了几天。结识了一些仕子文人,接见了许多豪门大户,也算是跟这些混了个脸熟有了初步的了解。

含嘉仓等地的粮草,有近百万石之巨,装载起来也极费时间。李世民留了其中的洛口仓做为东都的储粮公仓没有动,让韩全义随时供应前方李晟和伊慎所需的粮草。其他几个仓口中的粮草,被李晟和马燧带走了近六十万石。除开留在东都的,要运往长安的粮食仍然多达二十万石。再加上武元衡在雍州可能收集到的粮食,这一次能带回长安的估计在四十万石左右。光是运粮食的民夫,就将近六万人,车辆二万余辆。有了这批粮食,长安就可以迅速的安定下来。李世民心中也是暗自吁了一口气。

这一天,李世民出城到郊野察看民情安抚百姓以后,正从城外赶回上阳宫。在洛阳城门边时,恰巧遇到了之前派出寻找苏菲儿的一队人。苏菲儿换了一身素净的麻服,头上也结着白孝,眼睛红肿红肿的。李世民看到,她的手中抱着两个瓦罐,紧紧的搂着不肯松手。分别多日,苏菲儿见了太子也是分外的有些高兴,准备放下瓦罐行礼时,李世民将她制止住了。

“找到了么?”李世民关切的问。

“嗯。”苏菲儿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感激和忧伤,轻声说道,“找了七年……终于找到了。”

“好好抱着别摔了。亡者为大,也不必对我行礼了。”李世民看着娇楚可怜地苏菲儿,心中也是一阵怜悯,说道,“你来东都一个多月。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也黑了。快跟我回长安,好好调理一下。”

“殿下……婢子有事求你……”苏菲儿咬着嘴唇,有些犹豫的说道。

“说呀?”

“婢子……”苏菲儿低下了头,怯怯的说道。“想侍奉父兄的骨灰,回徐州安葬。落叶归根,我不想父兄在外做孤魂野鬼。等安葬了他们,我要在他们的坟头守孝三年。我们苏家已经没有别人了,我就是唯一的女儿。坟茔冷清。父兄会不高兴的“三年啊……”李世民心中有些不悦,但也找不出理由拒绝苏菲儿要去尽孝悌之心地理由,只好说道。“好吧。这也许,是你这一生中最希望做的事情。除了成全你,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但是有一件事情你要弄清楚。一路看小说网现在徐州是在李希烈的控制之下,朝廷的令文也下达不到那里。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地。最多只能派几个东宫侍卫,护送你一路到达徐州。”

苏菲儿的大眼睛圈变得红红的了。她放下了两罐骨灰,就在地上磕起头来,哽咽的说道:“婢子能遇到太子殿下,真是天地垂怜、神明庇佑。婢子守孝三年后。必定回来。终此一生为太子殿下做牛做马偿还殿下的大恩大德。”

“好了,快起来。”李世民上前扶住苏菲儿,让她站了起来,微笑说道,“你跟了我也有五六年了。这么多年来。你一直不求回报地悉心伺候我,应该我感激你才是。现在你终于达成了心愿。我也跟着一起高兴…………汪振南,王大虎,石头,铁老四,你们四个过来。”

四人上前来,齐齐拱手一拜。

李世民看了他们一眼,满意的点头:“你们四个,是我身边最信得过、也是最有能耐的铁血十三。今天,我就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将苏菲儿安全护送到达徐州。”

四人面面相觑了一眼,纷纷有些不悦地拱手领命。

李世民知道他们这些习惯了铁血厮杀的汉子,不喜欢这样的差事,于是说道:“你们别以为,这只是寻常的小事。苏菲儿孝悌动天,是我所遇到的最令人敬佩的女子。他日,苏菲儿的事迹必当传遍天下,为天下人敬仰。你们四个人所做的事情,也是十分地重要,丝毫不比阵前杀敌轻松和简单。明白了么?要不然,我也不会派你们四个人前去了,现在我身边可是用人之际。”

四人这才恍然大悟,高兴的领了命。苏菲儿羞愧困窘的说道:“殿下……你让四个将军护送我一个平民女子,这成何体统?还是不要了……婢子一个人绕走小道,只是慢一点,总会到家的。”

“汴州那边就要开战了,一路上兵荒马乱,我可不想你到时候又遇上什么麻烦。”李世民的脸色变得柔和了,轻声说道,“你要是出了什么事,谁给我洗脚啊?”

苏菲儿瘦俏地小脸蛋儿轻轻的颤抖了一下,仰头看着李世民英武地面庞,喃喃道:“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