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燧下达严令,不得虐待和杀害任何一名投降的士兵。

汉王府前的战事,在李世民走到大门边时,已经全部宣告结束。按照汉王地安排,马燧将十万大军分拨成四股。分别听候汉王、李怀光和浑的调谴。他自己则是带着一支兵马,前去镇守长安九门了。李怀光与浑也马上行动,开始在城中维持治安、收编降卒。

还剩下近二万兵马,停在汉王府前听候汉王亲自调谴。

宽逾一百五十丈的朱雀大街上,已经没有了一个行人百姓。到处散落着残碎地马车和货物。以及鲜血和尸体。

二万将士,都静静的看着那个骑在白马上的汉王。

李晟环视了这些将士们一眼。拱手对李世民说道:“汉王殿下,皇帝派来的军队已经被打散了。窦文场等人带着为数不多的残卒,已经退回皇宫,死守朱雀门。接下来该怎么办,请汉王殿下下令。”

“嗯……”李世民点头应了一声,胸口的伤势还是比较严重,很疼,人也没什么精神。他强吸了一口气,鼓足中气大声说道:“将士们,听我将令………大军分作三队。第一队由李晟率领,正面攻打朱雀门。第二队由本王亲自率领,前去攻打青龙门;第三队由本王王府的十一名近卫将军率领,前去攻打白虎门。我们的原则是,降者免死,善待俘虏,绝不许滥杀一人。尤其是皇帝与太子及其家眷,更不能有任何人伤害他们。否则,以叛国弑君之罪论处!大家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众将士齐声呼喊。训练有素地神策军瞬间变阵,集结成了三队。

李晟绰枪上马,疑惑的看着汉王,低声说道:“殿下,还有……玄武门呢?”

“空着……”李世民不动声色,轻轻的扔了两个字出来。然后不再理睬李晟,拔出剑来朝前挥指…………“出发!”

朱雀门城头的窦文场和王希迁听到巨大的喊杀声迎面而来,险些吓得尿了裤子,手忙脚乱地就朝城下跑去,只顾逃命。

李晟带着一拨兵马朝朱雀门正面突击,脑海里却仍然回荡着汉王刚才的那两个字:“空着!”

汉王,这是要网开一面……

李晟心头地感觉,复杂极了。从形势上说,四面围攻皇城,以汉王现如今的实力,完全可以将皇帝与太子及其一干人等,一网打尽。可是汉王……却做出了空放玄武门不攻的决定。现在才明白,难怪汉王为什么在重伤之下。仍然坚持亲自主持回攻皇宫的大事。

原来……时至今日,他仍然报有一丝仁念,不想将皇帝赶尽杀绝!

李世民骑在马上,青骓马每奔腾一步,他的伤口就阵痛一回。可是,皮肉的伤痛,远远不如心中的刺痛来得强烈。

重生为人。转眼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从一开始,自己就矢志要匡扶这个危急地大唐。而要做到这一点,势必迟早一天会与皇帝发生冲突。

虽然他对这个无能的子孙没有任何的好感……可是,前世玄武门的血,依旧还在眼前。

无论当初李元吉与李建成是如何的心狠手辣不顾亲情。也不管后世对他李世民是如何评说……唯有李世民自己心里清楚,那一次的玄武门事变,是他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痛。

沧海轮回,莫非到了这一次,还要再来一次玄武门、再一次手刃自己地亲人么?!

李适、李诵。你们的能耐还比不上李建成和李元吉。既然大局已定,我愿意饶你们一命。也算是……报答你们之前对我这副躯壳的各种恩情。

仁至义尽,只能这样了。如果不是因为玄武门心结。你们又如何能够活到今日?……

滚滚的铁蹄,震碎了百年古都的清静之梦。数百万百姓心惊胆颤,全部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李世民带人杀到青龙门地时候,这里的皇城守兵早已将大门打开,全部跪地恭迎汉王进宫。

进到城中,看到官员、宦官和宫女杂役们,密密麻麻的跪了一地。一起在哀声喊道:“汉王饶命!”

李世民让手下军士不得伤害其中任何一人,对那些跪地的人说道:“都起来吧。本来不是来残害生灵。是来为大唐清理门户的。你们都是无罪之人,没必要担心自己地生命安危。即刻起,你们各归原职,不必担心任何问题。皇城之中,一切轶序照旧。”

“多谢汉王!”这些人感激涕零。连连跪地叩头作揖。

“谁来告诉我,皇帝在哪里?”李世民平静的说道。“本王……想见他。但是你们放心,本王绝对不会伤害他。”

众人犹豫了一阵,其中一名宦官爬上前几步,惊乍乍的说道:“小人曾是皇帝跟前地近侍宦官……大约半个时辰前,皇帝和太子,带着后妃家眷,在五六百名皇城御林军的保护之下,朝大明宫玄武门去了。”

李世民的眉头轻轻皱起:又放弃了龙阙皇城不要,独自逃命了……

“罢了,本王知道了。”李世民让那些跪着人各自散去,然后对手下的将士们下令道,“严格封锁皇城,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保护城中一切财产和物资,敢有擅动者,格杀无论!”

此时,李晟和汉王府的铁卫们,也分别从朱雀门、白虎门杀了进来。

三拨人马,在西内苑会合,已经直接面对大明宫了。

李晟说道:“殿下,末将刚刚已经派人搜查了东宫,没有发现太子一家人等。东宫里,仅剩一些宫女和宦官了,没有兵甲,府库里也几乎被搬空。看来,太子已经带着家眷逃走了。”

“我知道。”李世民淡然的说道,“皇帝和太子,已经带着一些军队和自己的家眷,从大明宫玄武门逃走了。”

李晟默然无语。

“前去清扫大明宫吧。记住,尽量不要杀人。”李世民语气淡淡的对李晟下令,“所有人,不得踏出大明宫玄武门半步,不许追赶皇帝。违令者………斩!”

“是!”李晟一挥枪,带着所有兵马冲出了西内苑,开始向大明宫中突击。

李世民地身边,仅剩了汉王府的那十一名铁卫。

他勒转马头来,回头看。

西内苑的南面,就是太极宫玄武门。也就是当年,成就了太宗皇帝的那个玄武门。

李世民缓缓的策马前行,走到了玄武门宫墙之下。

皇城保养得很好。城砖依旧结实而又华丽,城墙高大威严,似乎看不出什么岁月地痕迹。空荡荡的西内苑中,仅有他们十余人。

可李世民仿佛看到,当年那一场惊心动魄地剧变正在眼前上演。往来飞奔的铁骑,空中乱舞的刀枪和飞翔的箭矢。以及,声声惨叫,和漫天的鲜血。

时隔百年,太极宫玄武门的血,似乎已经干涸或是被擦去。可是隐埋在了它华丽外表之下的血腥味道,仿佛仍然能够清晰的闻到。百余年后,大明宫的玄武门,成了一道生与死的分水岭。

皇帝等人想要活命,唯有在李晟的大军席卷大明宫之前,逃出那一条线。

李世民轻扬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玄武门……宿命!”两次人生,两次兵变。上一次是突发事件,参预玄武门之变的人数并不太多。但是,战斗却是十分的惨烈,结局也相当的悲惨。这一次,却是有十万兵马全面投入战斗。现在的李世民,已经是手握绝对的优势………但是,他却没有赶尽杀绝。过程虽然比玄武门之变要宏大和惊人,但是结局,肯定不会像那样惨烈。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取你们的性命……我只想要我应得的东西,这就够了。”李世民轻手抚在墙砖上,喃喃自语,“为什么,你们这些人总是要逼我做一些,我并不愿意做的事情?你们莫非不知道,等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时……我们彼此,都不会好过……”

李晟率领的兵马,宛如怒涛在大明宫中席卷而过。

玄武门前,落日的余辉洒在城头,将李世民的身影,拉得很长……

第三卷 九鼎

第276章 成王败寇

夕阳独照。大明宫北面皇城禁苑里的树木,如同披上了一层血色彩妆,炫烂而又夺目。一场风起,卷起轻淡的沙尘,将几乎凝固的空气吹得飘散开来。

李适喘着粗气,浑身发抖的看着前方正在缓缓靠近的大批兵卒。

大约有三四千人,个个手执长枪大刀,骑着马布成了一个大扇形,正在一步步逼近。

“父、父皇,是马燧的神策军!”李诵的声音都有些变调了。他身边的一些皇帝和太子的妃嫱们,更是吓得一阵惊叫哭泣,乱作了一团。

“别哭,别乱!”李适歇斯底里的吼叫了起来,可是他自己的声音里,也满是惊恐和惶然。护在他身边的仅有的四五百皇城御林铁甲,已经是个个心底发怵,没了什么斗志。

包围圈越来越小。李适几乎就能看见对方骑兵身上铠甲的纹路了。

气氛斗然变得紧张,空气里都满是肃然的味道。

正在此时,那一队马兵从中间涌开了一条道儿。“马”字帅旗下,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拍着马走上前来。

“马燧!你这个叛贼!”李适怒火攻心,忍不住指着马燧大骂。

马燧眉头紧锁满面愁苦,长长的叹息了一声翻身下马,拜倒在地。

“罪臣……马燧,奉汉王殿下之命守备长安城外。在此已经恭候皇帝陛下多时矣!”马燧依旧如同往日那样,谦恭而又卑微。

“李谊!李谊!”李适仿佛患了失心疯一般的仰天大叫,“你终究还是不肯放过朕!”

保护李适的兵卒们看到皇帝这个样子,个个感觉大势已去,已然全没了斗志。有些人甚至扔了刀枪撒腿就跑。

跪倒在地的马燧眼角闪过一道寒芒,怒声斥道:“危急时刻弃主而走,是为不义…………乱箭射杀!”

铁甲骑兵手中的弓箭顿时如同漫天飞蝗,朝那些逃跑的兵卒射去。

一阵惨叫四起。倒下了一片。余下的人胆战心惊的大叫,再也不敢逃走。

李诵已经吓得浑身发抖几乎就要魂飞天外。但他毕竟与马燧关系密切,强提了胆气上前几步,说道:“马大帅,父皇与我都未尝亏待过你。虽然有过些许不愉快,但父皇也是念在你是自己人,以为你不会介意。我们……我们之间。更多地只是因为误会!时到今日,父皇与我已是穷途末路……马大帅素以忠义闻名,就忍心将我父子擒去交给李谊请功么?”

马燧仍然跪倒在地,伤心的长叹了几声,娓娓说道:“太子殿下……老臣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反皇帝。背反太子。真是时局造化、造化弄人啊!现如今,老臣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逃走…………逃得远远的,从此不要再回来!老臣愿意以一死,换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逃出生天…………事不宜迟。你们快走吧!”

身后的副将大惊失色:“大帅,不可!”

马燧嚯然站起身来:“少嗦,本帅心意已决。速让出道来。给皇帝陛下一行人让路…………违令者,立斩!”

众副将和军士都默然无语,让出了一条道来。

李适愕然的看了马燧几眼,顿时又触动衷肠忍不住大声痛哭起来:“马燧……是朕糊涂,朕无能,朕对不起你和这泱泱大唐啊!!”

“陛下……”马燧再度跪下,老泪纵横的哽咽道,“这一切都是天意。天意啊!汉王注定要成为大唐之主,这是任谁也改变不了地事情。老臣为陛下效忠了一辈子,没想到快到死了的时候,却成了叛贼……陛下,你就快走吧!这是老臣最后一次为你效忠了!”

“马燧!……”李适泣不成声。被李诵和身边侍卫们横拖竖拉走了。

“窦文场、王希迁,你们留下!”马燧猛然怒声暴喝。

这两个宦官本来躲在皇帝身侧想悄悄的溜走。这时吓得魂飞天外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马大帅饶命…………陛下,救我啊!”

李适也愕然道:“马燧……这两个不过是伺候朕的宦官,你连朕都放过了,为何独独不肯放过这两个无足轻重的人?”

马燧已然是怒不可遏,上前擒住窦文场地衣襟将他提了起来:“窦文场你这狗贼,老夫听闻剧变在狱中寻死求见陛下,你为何隐匿不报?”

“我、我没有!”窦文场狡辩。

“还不承认!”马燧大怒,挥起大巴掌就刷起了耳光,一边抽一边大骂道,“如果不是你这狗贼蒙蔽圣听专出馊主意,汉王怎么可能被逼反?就算到了最后时刻,如果不是你这个小人从中作祟,老夫还有可能挽救一切局面…………陛下,事到如今你居然还不醒悟!你的身边,实在太多奸险小人!正是这样的小人,让你段送了江山,走上了不归之路!”

窦文场被打得一阵惨叫,满嘴吐血。李适这时才算是恍然回神,仰天长叹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啊!!”

李诵也是满心失望和伤感,拖着自己的父亲快步走了。

马燧刷了一阵耳光仍不解恨,拔出大刀来,将窦文场和王希迁的头胪砍下,并令军士将二人地尸体砍成了肉酱。

看着皇帝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在前方终南山麓转角处,马燧才悠长的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一般地说道:“结束了。一切都已成定局了……回去向汉王请罪吧!”

大明宫中。

李晟搀扶着李世民,缓步走在含元殿的龙尾道上。一步一步,朝向征最高皇权的金銮殿走去。

神策兵铁甲卫士,整齐而威严的站在龙尾道两旁,威风凛凛。汉白玉石雕琢的龙尾道梯石,李世民前世也不知道走过多少了。哪一次不是步履轻盈龙行虎步。

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走得吃力过。

五百多级龙尾道阶梯走完,二人终于来到了含元殿前的石方坪上。左边翔銮阁,右边栖凤阁。那是皇帝接见阁部众臣和文武百官的会议室。面南而望,东朝堂和西朝堂的房舍极为雄伟和华丽。那是大唐最重要地文武官员们,在上朝之前临时聚集和休息的场所。再稍远一点,就是钟楼和鼓楼。每当钟鼓楼的声音响起,就标志着大唐又有重大的事情发生了。

“殿下……累了就进含元殿里歇一会吧?”李晟轻声的说道。

“不。”李世民地眼睛平视前方,淡然说道,“除了皇帝。任何人不得擅入含元殿正堂,更不许擅自接近金銮宝殿。违令者,以谋反罪论处。传我将令,即刻封闭含元殿以及一切宫殿、府库和后宫府院。任何人不得擅闯。”

“是!……”李晟不敢多言,郑重的拱手应了下来。然后飞快地传下了军令。

李世民伸着手扶着汉白玉栏杆,看着他熟悉的大明宫。

一百多年了,大明宫中建起了大多的新宫殿,许多的遗址已无法搜寻。这座宏伟而又博大的宫殿,见证了大唐一百多年地沧海变幻。

李世民的脑海中。无数的记忆和感慨一起翻涌了上来,不由得一时入了神。

“殿下……”

“嗯,良器。”李世民回过神来。“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末将有一事不明。”李晟轻声说道,“殿下宅心仁厚网开一面,放了皇帝与太子出宫……可是,他们却未必会感激殿下的好意。皇帝与太子只要在一天,就永远都最大的祸患。说不定,还随时会再掀起内战。”

“你说得没错。”李世民地眉头微微皱起,淡然说道,“这件事情。也曾让我十分的矛盾,思考了许久。我得出的结论是…………于公于私,我都不能对皇帝不利。”

李晟疑惑地拱手一拜:“末将鲁钝,请殿下明示?”

李世民牵动嘴角,微微的苦笑了一下说道:“良器。其实你应该是想得清楚的,又何必我多说呢?本晟小心的说道:“末将……是想到了一些。可是。仍然很迷惑。如果殿下不愿意讲,那末将也就不再问起了。”

“其实也没什么。”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不管皇帝如何不堪,他终究是天下人公认的皇帝。我们的理由不管如何站得住脚,但我们终究是臣子。现在做出这样的事情,是有违为臣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