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皇帝的意图,就是让他这个心腹到西川走一趟,探探虚实。毕竟,他还是不放心殿下的。”杜黄裳说道,“当时窦文场回去后,本来也没说什么。我也以为,此事也就此平息了。可是没有想到,就在不久以前,窦文场居然联合李向皇帝献了密报……说殿下在西川私造龙袍、备下车辇龙驾,准备称帝!”

“什么?!”李世民顿时又惊又怒,大声喝道,“这个阉竖,竟胆敢如此污蔑我?那个李。又是什么人?!”

杜黄裳答道:“李是皇家宗室。此人近年来颇受皇帝重用。他贿赂窦文场、霍仙鸣等人,先后谋得了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盐铁转运使等职。然后他利用职务之便,收集了许多奇珍异宝献给皇帝。由此大受器重。现在,天下的槽运盐铁与往来税收征募,都由他把持。现如今,他骄横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由于汉王在西川经营得有声有色。税收钱粮却又收不到他手上,于是此人对殿下早已是心生妒恨和怒怨。”

李世民忿然道:“皇帝……居然也就相信了他们的话?”

杜黄裳苦笑:“皇帝为人……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想必,窦文场与李等人也是没这么大胆子,要栽害殿下的。后台有什么人在指使或撑腰。还不得而知。或许其中,又有吐蕃人的收买和指使。但是这一回,皇帝仿佛是动了真怒了。他暗中下旨让京畿兵马大元帅马燧,调动人手准备在汉王回长安后,就将你拿下。然后他又听了窦文场的毒计。以法门寺祭祀大典的籍口,宣殿下入京。本来此事办得极为机密,知道的人绝对不多。卑职因为在兵部供职。隐约听到了一些由头。好在他们似乎并不太清楚我与殿下地关系,于是没有对我多作提防。 职费尽周折暗中打探,终于将事情弄了个清楚。于是卑职弃了一家妻儿老小星夜从长安出发,赶来给殿下报信!…………殿下,长安,万不可去啊!”

“原来是这样!原来,我为大唐天下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还顶不住两个奸人的一句毁谤!”李世民盛怒不堪。一掌狠狠拍到了桌子。

顿时,桌板迸裂木屑乱飞,茶碗也跳到了地下,摔成了碎片。盈盈飞绕的水汽,就如同李世民胸中的怒焰。翻腾不休。

杜黄裳被骇了一跳愕然当场,喃喃道:“殿下……”

李世民怒眼圆瞪。双手拳头捏得骨骨作响。他心中想道,不管是什么人在幕后指使,只要他提供了一些假造的所谓证据,窦文场与李那些看不我不顺眼的奸人,自然是乐得向皇帝汇报的。皇帝正愁没有把柄,得到这样地东西,自然也会理直气壮借坡下驴的将我除掉。现在看来,形势已经发展到了十分极端的地步!皇帝想的,可能就不是什么软禁,而是借着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将我诛杀!好…………你终于要触到底线,将我逼得走投无路了!

想到此处,李世民咬牙切齿道:“遵素,本王要郑重地感谢你。若不是你舍身为我报信,相信我这次肯定是凶多吉少了。皇帝信不信这个谣言本身不重要。他缺的只是一个借口,一个可以向天下人昭示、杀我的借口!事到如今,事情已经演变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也就休怪我行大逆不道之事了!”

杜黄裳骇然的站起身来,惊颤地道:“殿下,你要!……”

李世民一扬手,眼中杀气迸射:“闲话休说,随本王调转马头…………回成都!”

杜黄裳的脑子里顿时一阵嗡嗡炸响:天哪……这下,要发生更大的事了!

话虽如此,可李世民毕竟是冷静与老道地人。他还没有鲁莽到,只听信杜黄裳一人之言,就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当晚,他将杜黄裳安顿下来以后,叫了几个心腹小卒过来。其中有三个人,改扮成了商旅前往长安,打探此事的详情。另外三个人,带着汉王的亲笔书信,去见李晟、浑和李怀光,将发生的这些事情,详细的告知了他们。然后,李世民又在剑州驿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往长安,奉上自己的亲笔书信。说汉王正在赶路前往长安。但在剑阁时突患风寒卧床不起,可能要耽搁数日,晚几天到京。这样一来,如果杜黄裳所报之事并不切实,事情也还有回缓的余地。倒也不是李世民信不过杜黄裳这个人,但是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重大,个中情由曲折,务必要弄个清楚才好办事。

安排下这些事情,李世民带着杜黄裳等人,转身朝成都府而去。苏菲儿与俱文珍不明就理,自由是惊愕不已。但见汉王脸上时常有怒气隐隐露现。又有些惶然不敢去追问。

也好在是坐地平民马车,一行人不露形迹的回到了成都府。当李世民突然出现在汉王府时,站在门口的仆役还一时愣住了,忘了行礼问安。

李世民带着杜黄裳,风风火火的冲进了汉王府。叫两个小卒,让他去唤武元衡等人前来。墨衣、吴月琳和武琦云听闻汉王去而复返,既惊又喜的前来见他。都被挡在了书房外面,不得入内。

众人心中都惶然想道:必是发生大事了!

少时过后,武元衡、薛存诚与韦皋三人都来了。他们看到汉王,自然也是惊愕不已。武元衡与杜黄裳在长安时有过交情,这时看到他心中就明白了大半。惊骇道:“遵素兄,你居然来了西川…………发生了什么大事?!”

李世民冷哼一声:“听他告诉你们吧!”

杜黄裳将事情原委详细地对武元衡等人说了一遍。三人齐声骇然道:“什么?有这种事情?!”

“不错,就是有这种事情。而且,还发生在我地身上!”李世民愤怒地道,“皇帝已经决定。对我痛下杀手了。事到如今,他连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也不想要了!”

武元衡后怕的说道:“幸好有遵素兄前来报信,不然……汉王岂不危矣?!”

薛存诚也愤然道:“想不到啊想不到。皇帝……居然就听信了这样的谣言,要对汉王殿下痛下杀手!这种简单而又荒谬的栽赃骗术,他莫非就识不破吗?”

韦皋叹了一口气,说道:“他不是识不破,而是不愿意识破。卑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种栽赃的事情,还指不定就是皇帝亲自策划指使地!”

“呸,他哪里是什么君子!”薛存诚怒声喝道,“我薛某人读了半世书。从来都想着忠君效国。现在,我从来没有像恨他这样恨过一个人!如此小人行径的卑劣之徒,也配尊于帝位么?!”

“罢了,别吵。叫你们来,不是来吵架骂人的。”李世民说道。事情已然发生,我在剑州时。已派了密使与三大元帅联系。如果皇帝知道我不来长安了,必定会干出大事,做出一些非常的举动。到时候,就是引兵来征讨我也有可能。我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法子,与之周旋。另外,虽然皇帝那边是一个威胁,此刻我想得最多的,却仍然是高原上地赤松德赞。如果我西川与朝廷开战,赤松德赞再来夹攻,到时候就是灭顶之灾!”

“殿下所虑甚是!”武元衡拱手一拜,说道,“臣下心中,也正在思量这个问题。快有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赤松德赞败回高原后没有任何的动静。这一次的离间计,很有可能是出自他的手笔。如果事情是这样,那么,吐蕃人一定就蹲伏在暗处,随时准备给我们致命一击!”

“不错……”薛存诚等人也点头表示赞同。

房间里一时安静了下来,众人都直直地看着汉王。李世民捏了几下拳头,骨骨作响。他寻思了片刻,一扬手臂,大声说道:“事到如今,没有回避的退路了…………你们马上传令下去,让剑南西川节度治下凡五品以上官员将军,于三日后到成都府议事!”

“是!”众人齐齐拱手一应,各自奔忙去了。

杜黄裳一口气提在嗓子眼儿,始终憋闷着。待众人走后,他才惊怕参半的说道:“殿下,你真地打算……与朝廷武力对抗?”

“除此之外,我已没有选择!”李世民的话语,掷地有声。

汉王去而复返,汉王府里顿时又热闹了起来。不过,李世民却一直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谁也不见。

几年过去了,这一天终于到来。

是期盼?是无奈?是愤怒?是心酸?

或许都有。

当这一刻快要来临时,他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呆一会儿,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平和一点。思索一下前世和这几年发生的事情,恍然如梦不堪回首。命运,就是这样的无趣。当年逼得他在玄武门与自己的骨肉兄弟相残。现如今重生为人,却又要与自己当皇帝的父亲反目成仇。而且,每一次他都是那样没有选择地余地。命运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死,或者奋起反抗。现如今,大唐王朝与天下万民的现状,也不容他有做出别的选择。

这就是命运……李世民慨然长叹,闭上了眼睛,将绷得紧紧的身体,朝后面靠了靠。

书房内极为安静,只昨到蜡烛燃烧时发出地劈叭声响。李世民闭着眼睛发呆,几乎都搞不清自己是否睡着,是否仍在梦中。往事历历在目,从玄武门之血到隆登大宝,从亲征高句丽到暴毙翠微宫,仿佛都近在眼前。奉天县的那个雨夜;长安城下射出地一箭血书;终南古道、凌烟阁、朱的人头;奉命彻查粮价飞涨案,从此看清皇帝嘴脸;出走长安岐山大捷,然后治西川收维州战吐蕃、平诸蛮远袭鄂陵湖……一桩桩一幕幕,接连在他脑海里浮现。

他已经有些分不清,这些事情究竟是真实,还是梦境。

原来这一切,终究都要有个了断。所有的恩怨曲折,最终要在他,与当今皇帝之间做个决断。

李世民不由自主的牵动嘴角,露出一个苦笑,喃喃自语道:“为什么,你就不能做个好皇帝?为什么,你们都要这样逼我?……为什么、为什么!”

他猛然一下睁开眼睛,轰然一拳砸到桌上,愤怒的低声咆哮道:“畜牲,不肖子孙…………是你逼我的!”

第三卷 九鼎

第252章 九州风雷动

大明宫紫宸殿御书房里,李适紧紧捏着拳头,脸色就像被人刷了几耳刮子那么难看。

“是谁,是谁走漏了消息?”李适咬牙切齿的低声怒喝。

李绮、窦文场和霍仙鸣战战兢兢,丝毫不敢动弹。半响后,李绮才呐呐的道:“陛下……当年李谊在长安经营多时,指不定就有什么心腹埋伏在朝中四处。这人多嘴杂的,说不定就……”

“住口!你除了会放些马后炮,还会干什么?当初我交待你们办事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层?”李适有些歇斯底里,大声喝骂了几句,自己也懒得发火了。因为他清楚,这时候对这些人发火,实在是没什么意义。半晌后,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现在事情都给挑明了,我们也失去了先机。你们倒是给朕出个主意,这该如何是好?”

身形干瘦脸上无肉的李绮眼角寒光一闪,阴恻恻的说道:“陛下,事已至此,也不能再姑息李谊那个逆臣了。既然他都公然抗旨不入长安了,就表示反迹已露。现如今,陛下可以更加名正言顺的去征讨他了。只要陛下政令一出,天下必当响应号召前去平定西川,将李谊生擒入京,听由陛下发落!”

“陛下、陛下!”窦文场急忙打断李说道,“李大人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小人曾经去过西川,对李谊或多或少会有些了解。有些话,也想说一说。”

“讲,别慢条斯礼的。”李适有些不耐烦。

“遵旨!”窦文场拜了一拜,装腔用势十分认真的说道,“李谊素有野心。他到西川之后,苦心经营广收人心。在西川一带,包括东女国、南诏国等西南蛮邦。都对他惟命是从。陛下如果打算武力征讨他,很有可能就等同于是征讨整个九州西南。到时候,那些蛮邦肯定会帮忙。李谊能够在极度劣势的情况之下,击败强大的吐蕃人三十万大军,足以见得此人在军事上很有几分能耐。而且,他手中的军队经过那一场大战,变得极其骁勇。更何况。他又占据了地利的优势。所以,征讨起来,会变得十分的困难。”

李适眉头一皱:“那你地意思呢?”

窦文场冷哼一声,说道:“人小的建议是……蛇打七寸。李谊所仰仗的,无非是人心和名望。可是陛下。大可以传檄天下,历数他李谊的罪状,说他拥兵自重意欲谋逆。到时候,他什么样的人心也要失去。只要失去了人心和帮助,就算他李谊自己手中有多少能征善战的兵马。也将不足为虑。”

“嗯,说得好。朕也是这样打算的。”李适有些扬眉吐气地说道,“他先是私造龙袍。现在又公然抗旨,种种迹象都表明,此人必反。只要我向天下昭示,他就会变成臭名昭著的国贼!”

“还有,陛下!”窦文场又说道,“西川大战的时候,西线的李晟、浑、李怀光等人,可是竭尽全力来帮助李谊的。果陛下要武力征蜀。这些人……也不得不防啊!”

李适恍然一醒神,喃喃道:对啊……

“可是,李晟等人把守大唐西面门户,朕如果将他们地兵权削去,难保会让那些地方出现问题。”李适又有些为难。“再说了,万一以后吐蕃来犯。朕还指望着他们把守大门呢!”

一旁的李生怕被抢光了风头,急忙道:“陛下,臣倒是有个主意。陛下不妨下一道旨,将这三人调回京城,就说是要慰劳褒奖,将他们暂时留在长安,不放回节度。等他们入了京,再发兵征讨西川。到时候有他们在手上,那些节度的人也不敢造次。为防止吐蕃来犯,可临时推选节度使留后,暂时统领节度。这样一来,他们兵权职务仍在,人心不会浮动,大局是稳定的。只待征讨完西川,再放他们回去就是了。到时候李谊已除,这三个人也闹不出什么异样来了。”李适寻思了片刻,突然眼睛一亮:“如此,甚好!…………将马燧唤来!”

李晟将手中的书信反复翻看了一阵,眉头越锁越紧。军帐外,传来李地连声呼吼。小伙子,正骑在马上与军士比试武艺。五六个壮汉围着他厮杀,居然沾不到一点便宜。李晟心中有些烦闷,走到了军帐外。

“父帅!”李颇有几分得意和兴奋的策马跑了过来,下马拜道,“请父帅指点末将的武艺!”

李晟却是看着他静了半晌,微微一笑:“随为父进帐来,有话同你讲。”

李微微一愣,噢了一声,跟着进了进来。

“三郎。我今天有重要地事情要交待给你,你一定要记得清楚。”李晟的表情很是严肃,郑重说道,“过阵子,为父可能会被调去长安。”

“父帅要去长安?收到圣旨了么?”

“还没有。”李晟神情严峻的摇了摇头,“不过我相信,圣旨应该就快到了。我要叮嘱你的是……不管发生什么大事,你都必须做到冷静、沉着,切不可鲁莽冲动!”

“父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李隐约感觉,事情可能有些不妙,急声道,“莫非……父帅会有什么麻烦?”

李晟长叹了一声,负手长身而立,徐徐说道:“为父倒是希望,不要发生什么大事。我倒是不会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只是……罢了!接下来,我叮嘱的事情无比重要。你要牢牢记在心中。而且,不能再让第二个人知道!”

“是!”李不敢含糊,郑重的抱拳一应。向后方飞移而去。

赤松德赞策马停在一处山石上,用他鹰隼一般的眼睛,俯视着眼前地千军万马。这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是他这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西川战败之耻,几乎让他陷入了疯狂。若不是在桑耶寺修习了一场佛法。他还真担心自己会做出一些冲动的举动。

尚结赞骑在马上跟在他身边,一直不敢多说话。这时见赞普的表情还算平和,才出声说道:“赞普,大军已经全部渡过了牦牛河。往前推进,就是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