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时间。李世民所在地战团里,方圆三丈内没了敌人!

李飞马而入奔到李世民面前,有力的一抱拳,浓眉一凛大声道:“汉王在上!末将李,奉父帅李晟之命,前来救驾!”

“李?!”李世民这才将眼前这员骁将看清楚…………原来是年方十五岁的小将李!

怪不得跟李晟的枪法、身姿如此相同。年纪轻轻,勇猛胆略,却是一点也不输给沙场老将。大有李晟的风范哪!

“贤侄来得甚好,快快杀敌!”李世民也没空去想太多。有了李这支生力军,这场战斗就大有胜算。

“是!”李大声应了一声,然后说道,“还请汉王到阵后歇息。有末将来冲阵即可!”

李世民呵呵地一笑:“无妨!并肩作战吧!”

李稍事犹豫了一下。随即兴奋的大声应了一声是,奋起神威就跟在李世民身边冲杀起来。

正被围困在战阵核心的李世民和飞龙骑。得了李这一支威猛地生力军,顿时爆发出排山倒海一般的力量,瞬间扭转了不利局面。

李带来的,可都是跟随李晟多年、征战能力极强的神策军精锐铁骑。可以说,这些人战斗力毫不输给飞龙骑,而且战斗经验更加的丰富。虽然是在黑夜之中,但他们也彼此的配合也十分的默契,迅速将局部的人数优势,转化成了全面地胜势。而且他们体力充沛斗志旺盛,更在士气和心理上占据了更大的优势,将吐蕃打得节节败退。

摩云渡边的喊杀声越来越猛烈,李带来的人马全部投入的战斗。五千吐蕃人苦苦支持,眼看着就要无法抵挡。最终,他们知道已经无法挽回败局,所剩地一些残兵朝西北方向逃遁而去。

战斗落下帷幕,摩云渡滩头落下了几千具尸体,喊杀声止住。一屡屡鲜血汇成细流落入黄河之中,几乎就要将它变成红河。

李世民双腿如同灌铅,十分吃力的爬下马来,几乎就要站不稳。

他还从来没将体力透支成这样子地感觉。整个人都像被抽空了一样,站着都能睡过去。

李却是依旧龙精虎猛,好似还没有杀够一样,浑身上下都是精气神。他翻身跳下马,带着几个偏将副将龙行虎步的走到了李世民面前,一丝不苟的行过了大礼。

李世民的身上凌乱不堪,脸上更是灰土遮面,颇有几分狼狈。这时呵呵的笑了笑,说道:“贤侄,就不用这么多礼了。这一次,多亏你即时率兵赶到。不然……本王这条性命,就要交待在这里了。快说说,你……是怎么带兵到了这里的?”

李咧着牙一脸阳光的笑了几声,说道:“父帅与浑浑大帅、李怀光李大帅提兵攻击羌水,一直没能突破。数日前,我们得知了吐蕃鄂陵湖粮草被突袭的消息。就在二三天前,末将抓了个吐蕃斥候,又得知了他们正在积石山中剿杀飞龙骑。父帅等人就猜测。率领飞龙骑突袭鄂陵湖的,肯定是汉王殿下。本来,父帅等人是要亲自提兵来寻救汉王殿下的。可是……朝廷连派了三个使臣来宣旨,强令父帅退兵与吐蕃休好,实在不敢明目张胆的大肆兴兵前往积石山。父帅等人商议,只能暗中派偏将率领几千兵马,前来积石山中暗寻汉王。于是末将连番请战。父帅实在拗不过,就让我带兵来了。现在,父帅和浑大帅等人的兵马,不得已退回了渭、会、原三州,撤离了羌水。末将也是蒙上天指引。幸不辱命,终于在三天之后才在摩云渡这里,找到了汉王殿下!”

李世民摇头自嘲地笑了笑,长吁了一口气说道:“悬哪,真悬!你是再晚来哪怕是半个时辰。恐怕都只能为我收尸了。这一回,本王的性命,可是蒙你搭救了。”

李虽然还是一副孩子脸。却长得牛高马大比他父亲李晟还要强壮了。他自己也有几分开心的笑道:“末将第一次带兵出征,没将事情办砸……回去也就不怕父帅骂了。万幸之幸,汉王殿下安然无恙,不然末将一辈子也不会安心了。殿下,摩云渡是吐蕃人在黄河边最重要的渡口。有大量牛皮筏和可以渡马的大木排。要不,我们及早渡河吧?据我们打探的消息,吐蕃人也从叠州派了一万骑兵朝西北方向突袭而来。只不过他们被黄河阻隔要远一些,我们从羌水以北绕了近路。才比他们先到。说不定,他们也快要到摩云渡了。”

“好。”李世民重吸了一口气,点头道,“传令下去,马匹伤员先渡河。辎重战利品。就不要了。即刻收拾船支,渡河!”

“汉王和飞龙骑的兄弟都累坏了。就请歇着吧。”李抱了一拳,说道,“这些琐事,让末将来打理!”说罢,就带着身后地众将大步走了。军中也瞬时忙活了起来。无数的牛皮筏子和大木排被推进了水中,马匹和伤员最先被弄上了木排,朝南岸渡去。

李世民有些瘫软的坐在一处大河石上,看着精力充沛的李小跑的四下奔忙,不由自主地呵呵笑了起来。

这个李,还真是将门虎子,少年老成哪。年仅十五岁,就能统率一军独挡一面了。而且对军中的各项事宜轻车熟路,一点也不陌生。如果不看他的脸庞,绝想不到这是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郎,都会认为这是个纵横沙场数十年了的老将

李世民坐在那里,全身都有种虚脱了地感觉。也许是刚刚逃得了大难,稍一放松下来,人就想睡觉。正当他有些朦朦胧胧之际,一个细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汉王……”

李世民回过神来转头朝旁边看了一眼。只见一个半大小子,正穿着一身盔甲站在自己身边。迎上自己的眼神后,那个半大小子双膝一弯就拜倒下来,只顾在地上磕头:“小仨儿拜见汉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你……是小仨儿?!房慈?!”李世民顿时惊喜过望,“你怎么也来了?”

房慈连磕了七八个响头才被李世民拉住站了起来,满脸欣喜地笑容,欢快说道:“小仨儿听说师兄要出兵来寻找汉王,就去找父帅请命,跟着来了。师兄嫌我年幼本事不行,就让我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刚刚找了好久,才找到汉王…………殿下,你没事啊?太好啦!小仨儿好开心!终于又见到汉王了!”

小仨儿本性淳厚老实,这时说着说着,就要流出泪来。虽然穿着一身威武的铠甲,却仍然掩不去一副慈弱与善良。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起来,拍拍他的肩头的狮蛮护甲,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满意的点头道:“不错,身板儿挺结实,个头也长高了不少,居然跟我差不多高了。两年不见,我几乎就要认不出你来了。这两年来,你还好吧?”

“好。小仨儿很好。”房慈连连点头,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然后低声说道,“自从娘过世后,小仨儿以为,世上再没有亲人了。没想到,汉王待我就像亲人,父帅和师兄也对我很好,就像家人一样。小仨儿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很开心。每天练武读书,过得很好。只是……心里很想念汉王。这次……这次终于又难见到汉王了。我、我真的很开心!”

“好、好!”李世民大声畅笑,拍着房慈结实地肩头说道,“看得出,你很成器,我也就放心了。你多大,十二了吧?再过个几年,大唐又添一员良将了!”

房慈有些满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起来,眼睛却还是湿的,摸着头憨笑道:“小仨儿的本事……还及不上师兄的一半呢……”正在这时,李快步走了过来,对李世民拱手一拜说道:“汉王,诸事已经打理好。按汉王地吩咐,伤病员最先上了木排正在渡河。末将来请汉王渡河!”

“好。”李世民面带微笑的点头,扬了一下手走上前去,“走吧,渡河了。”房慈连忙上前来,牵上了他地青骓马。

李落后两步和房慈走到了一起,满是兴奋的凑到房慈耳边说道:“小仨儿,我今天与汉王并肩作战哪!…………哇,你可感觉不到,真是太刺激了!父帅早就说过,汉王气度不凡枪法精妙,今天我可是亲眼见识到了。啧啧,你可是错过了大好机会喽!”

房慈皱起眉头埋怨道:“这不是怨你?”

李有些得意的嘿嘿笑了起来。

李世民听到身后两个孩子咬耳根子,不由得笑了起来。

几千张牛皮筏子和大木排,足够堪用了。没多久,数千人马过了黄河,踩上了黄河南岸的土地。

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终于……回来了!

第三卷 九鼎

第242章 王者归来

中午时分,武元衡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子回到了自己房间里。关上门来坐到椅子上,他按了按有些肿胀的太阳穴,真有点焦头烂额的感觉。汉王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大小的政务军事,全压到了他的肩上。这倒也还罢了。偏偏皇帝使者窦文场等人连日来频频施压,而且汉王连日不归,维州城中军心也有了一些不稳。

武元衡长吁了一口气,眉头不展。

门被敲响,武元衡应了一声请进,墨衣和武琦云走了进来。武元衡慌忙起身行礼:“见过王妃!……云儿,你回来了?”

“哥!”武琦云有些欢喜的上前,吊住了武元衡的胳膊肘

墨衣微微笑了一笑:“武先生免礼吧…………汉王,还没有消息吗?”

武元衡摇了摇头。墨衣脸上一阵愁云笼罩,郁郁不乐。武琦云也皱起了眉头:“还没有消息呀……”

正在这时,院子里传来野诗良辅的怪叫:“先生、先生!这他娘的还没完了!”没有旁人时,野诗良辅总是称呼武元衡为先生。话音未落,他高大的身躯就闯进了屋内。卜一眼见到墨衣,他愕然一愣马上收敛起来行了一礼:“王妃在此……末将无礼了。”

“没事。”墨衣笑容苍白,摆了摆手说道,“出什么事了?”

野诗良辅面带怒容看似又要大骂出口,好不容易调整了口径,说道:“王妃,长史,那皇帝又派了使者来给汉王宣旨,正嚣张得要死的堵在刺府衙门那里,非要见到汉王不可。窦文场那厮这下神气了,正在刺史衙门里胡说八道。末将气不过。险些将他的嘴给撕了。高固将俺撵了出来,请长史回去应付。”

武元衡眉头一皱:“又有朝廷使者来了?……”

墨衣轻哼了一声:“武长史,我陪你一起去刺史府。”

武元衡微微愣了一愣:“是……王妃先请。”

一行众人到了刺史府,远远就看到近百名红甲黄袍的御林军卫士,在府外站成了队列,有些不怀好意气势汹汹。窦文场则是昂然的站在刺史府堂中,背剪着手来回的踱着步子。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在他旁边,站着几个面生的宦官,其中一人手里高捧着一面金黄地圣旨。看来应该就是刚刚赶到维州的朝廷使者。

野诗良辅在一旁低声嘟嚷道:“俺就是看不惯这群阉狗的混账模样!敢情是咱们没有给他们多少好处,一直在处处为难我们。维州这里刚刚添了几万张嘴要吃饭,哪里还有闲钱来喂养这些杂碎?”

“噤声。”武元衡摆了摆手。大步走上前去。对着窦文场和那几个宦官拱手行了行礼,说道:“不知窦大人和几位贵使,今日前来有何公干?”

“哼,武元衡,你好大胆子!”窦文场不无嚣张的说道。“连日来,你一直推说汉王正在赶回维州的路上。都要过去半个月了,还不见人影。现在。皇帝又派了使者过来了,专请汉王来接旨。我看你这次如何推搪。

武元衡不动声色,平声静气说道:“汉王身为剑川军统帅,军务十分的繁忙。他外出办事,我等做臣下的如何料定他地行踪?贵使既然前来,就请在维州小住几日。等汉王归来,自有分晓。”

那个拿着圣旨的宦官上前一步,面色阴沉的尖声喝道:“本使奉皇帝陛下之命。专为汉王宣旨而来。普天之下,还未见过避旨不接的臣子!武元衡,限你在明日此时之前,将汉王请来接旨。否则,本使即刻回报皇帝陛下。就说剑川节度使汉王避旨不接;属下官将合力搪塞,阻挠软禁天使。意图不轨!”

“放你娘的鸟屁!”野诗良辅按捺不住,老拳挥起就要冲上前去。窦文场身边地那些御林军士个个厉喝一声拔出一半刀来。厅中的剑川军将士也齐身而动,看似就要火并一场了。

墨衣走进了议事厅,一扬手娇斥道:“慢着………野诗良辅将军,还不退下。”

野诗良辅和剑川军将士见到汉王妃出声,自然是乖乖的退了下去。那些御林军将士则是个个感觉眼前一亮,眼神就像被磁石吸引住了一样,再也难以移开。一身盛装惊艳绝伦的墨衣,几乎让他们个个呆立当场。

窦文场和那几个宦官,却是表情极其复杂的瞟了墨衣几眼,各自移开了眼神。对于女人,尤其是漂亮地女人,他们总是特别的反感,甚至还有那么一点仇视。

窦文场有些不甘心的哈了哈腰拱起手来:“见过王妃。”那些宦官和军士一听说是王妃,纷纷行礼不迭。

“免了。”墨衣拿出了当女王时地那种仪容姿态,颇有些傲慢的扬了一下手,说道,“窦大人,诸位贵使。汉王殿下军务繁忙,一时不在维州城中。若不能及时接旨,我在这里代他向诸位赔罪,也请皇帝陛下体谅。诸位若是不嫌弃维州穷苦,我这个汉王妃待客无道,就请在维州城中少住几日,等殿下回来再宣旨又有何妨?”

“这……”宣旨宦官眼睛滴溜溜的转打不定主意,将眼神投到了窦文场脸上。

窦文场干笑了两声,说道:“王妃见谅……倒不是小人不肯给王妃行方便,只是……我们都是替皇帝办的事,又不是我们自家的私事。皇帝在那头等着回报消息决断国家大事。我们就是一辈子住在维州也没什么不乐意的,可是皇帝他老人家可不等哪!”

“那也行。”墨衣转过身来背对着他们,慢条斯礼的说道,“野诗良辅将军,给窦大人等人带路,送他们到前线战场,给汉王殿下宣旨去吧。不过我可要提醒窦大人一句。战场凶险万分,只要你们出了这个维州玄门关,你们的安危我们可就负不了责了。吐蕃地铁骑连日滋扰。如果碰上了,也只能怪你们运气不好。”

窦文场等人心中齐齐一愣:好厉害的女人!放我们出城去宣旨,又用吐蕃人来吓唬我们。我们只有百余名御林军卫士,遇到成批的吐蕃人,那还能有命?这下倒好,成了我们不敢出城宣旨了……

窦文场眼睛里闪过一抹寒光,阴阳怪气的低声说道:“小人不和王妃磨嘴皮子了。明天这时候不见汉王。我等就回长安,如实向皇帝陛下禀报。”

墨衣转过身来,凤眼一瞪面带寒霜的低声厉喝道:“尔等肖小,只顾着一己得失!让陛下与汉王反目,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窦文场等人只顾低头阴笑。也不予回驳。窦文场更是大摇大摆了扬了一下手:“我们走。”

野诗良辅怪眼怒瞪,几乎就要上前几刀劈了这几个阴人。正在此时,西北方向传来了一阵号炮惊响,更有阵阵吼声传来。

众人齐齐一惊:“有战事?!”

武元衡等人正欲快步奔向玄门关,一队马卒正奔到了刺史府门前。翻身滚落下马大声疾呼道:“汉王殿下回府!”

“啊?!…………”一时间,呼声四起。欢喜、惊愕,不一而足。墨衣更是不顾形象地翻身骑上了来使的快马。众人只看到一身王妃盛装地墨衣。骑着一匹大黑马如一团彩云般直朝玄门关奔去。

武元衡的脸色终于舒展开来,转身对着呆愣当场的窦文场等人徐徐说道:“诸位,汉王殿下回来了。请准备宣旨吧。”

“哦……是、是……”窦文场等人就像是泄了底气一般,顿时没了丝毫威风。

玄门关前,已是人山人海。李世民换了一副鲜亮的衣甲,骑着擦洗得干干净净的青骓马,左右带着李与马勋,昂然走进了城中。眼看着消失了半月之久地汉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