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结赞跟在赤松德赞身边,不停的惊声大叫抱头鼠蹿。赤松德赞气得浑身发抖,在身边数百铁卫的保护之下朝东北方向急撤。看到尚结赞这个样子,赤松德赞越发的怒不可遏。他扬起马鞭愤怒的抽在了尚结赞的头脸上:“你这个蠢货!有史以来最大的蠢货!”尚结赞哇哇的大叫,慌忙策马躲到了一边,离赤松德赞远远的。

抽了几鞭发泄了一下怒气,赤松德赞算是冷静了一些。其实在他心中,更多的是在埋怨自己。他怪自己,一时不察听信了尚结赞这个蠢货的意见,当着唐军的面斩杀汉奴。的确,正如尚结赞所料,唐军的确疯狂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疯狂的失去理智,仍然个个坚守在岗位。而且,他们将愤怒化成了力量,将愤怒化成了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斗志!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还有什么比士气、斗志更重要?!

赤松德赞心中,深深的懊悔…………这简直是他数十年来做出的最愚蠢的一个决定!

一直以来,他都在研究汉学,试图最大程度的了解汉人。汉人,体质上跟吐蕃人相差太多,软弱太多。他们就像温驯的绵羊与慢吞吞的家畜。他们张口经典闭口诗辞,个个花里胡哨摇头晃脑,喜欢口若悬河唾沫飞溅的空谈国事。可是……汉人有一种很奇怪的特质。那就是,当他们面临欺压、面临羞辱被激怒以后,就会化作一团铁融成一团钢。温驯的绵羊也会变成怒吼的雄狮,手无缚鸡之力地书生。也能抱着必死之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他们温文而雅慢条斯礼,可是血管里有一股比高原上强壮的吐蕃人更狂热、更野蛮的东西!

赤松德赞深吸了一口气,有些微微的发抖。心中暗自沉吟道:汉人,把这种狂热与野蛮,称之为信念中原几千年的历史几经沉浮,唯有这种信念残留在了每一个汉人的血管里。这种信念,因为愤怒而变成了疯狂……太可怕了!

夜幕低垂。星月无光。唯有阴风怒号,重云飞遁。数十里大战场上,浓厚的血腥味让人闻之作呕。无休止地大厮杀,丝毫没有任何停顿的迹象。

李世民率领着这批唐军骑军,急袭数十里。杀败了论悉诺的二万大军阻截,没有作任何休息与整顿,又投入了这一个大战场。

从清晨起兵到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体都要虚脱了,每一个人的精神都要麻木了。在鲜血与生命地缝隙里穿行。他们全都变成了地狱来的凶神。

李世民的浑身上下,几乎没了一丝干爽的地方。铠甲上全是新旧的血迹,伤缺累累。腥红地战袍也变成了酱紫色。几乎就要破碎成了乱布条。他的身上,也负了几处小伤,被流矢和冷枪伤破了皮肉流出血来。可他丝毫感觉不到疼痛,只知道忘我的厮杀。墨衣有独孤凡这个绝顶高手从旁保护,居然毫发无伤,但却早就体力耗尽了,几乎就要在马上坐不稳。可她仍然死死地跟在汉王身后,紧咬银牙拼死搏斗。看到汉王身上的伤痕与血迹。她芳心如绞,誓死也不让独孤凡将她拖离战场。

四五万蛮兵,二万飞龙骑,再加上李世民激战后残剩的近万骑兵,一共七万余人。与吐蕃败军开始了生死大较量。

七万人,一半以上都是疲惫之卒。可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爆发出了空前的战斗力,将吐蕃人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野诗良辅就像是一头被烈火烧红了眼睛的狂兽,挥舞着大铁棒就杀进了吐蕃军的核心人丛中。高大的身躯、残忍地杀手锏,让吐蕃人闻风丧胆避之犹恐不及。他率领的一队飞龙骑,表现也最为彪悍。就如同一枚烧红的铁箭头深深的扎进了雪堆里,所向披靡。反观高固,则比他稳妥谨慎。他率领大部份的飞龙骑,有意识地朝汉王那一方阵角靠近。因为他清楚,汉王这一路人马肯定是身衰力竭了,全凭意志在支撑,处境颇为凶险。

终于,高固率领飞龙骑,顺利的在战阵中找到了那一面飞扬地李字帅旗,与李世民合兵到了一处。

墨衣几乎喜极而泣:“高将军,快请殿下进城!他负了几处伤了!”

高固心中一紧,慌忙上前扯住李世民的马头:“殿下,快请进城!”

“放手!”李世民怒目圆瞪,大声喝道,“本王誓与将士同生死、共存亡!不击溃吐蕃人,誓不回城!”

高固愕然的一愣,这几乎是他头一次听到汉王这样对他毫不客气的咆哮如雷。他惊呆了一般的看向墨衣,柞立当场不知所措。

墨衣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咬着嘴唇寻思了一下,转头对身边的独孤凡轻声道:“大哥,求你了……将汉王请进维州城好吗?”

独孤凡也在喘着粗气了,这时哼了一声“容易”,飞身就朝李世民扑来。李世民何尝不知道他想干什么。这个精通点穴之术的高手,可以轻松的将自己制服,然后拖进维州城。

可是此刻,他真的不愿意离开这片战场!

哧啦一声,李世民怒划长枪,将独孤凡生生的逼退连衣服撕裂了一片。然后他大声喝道:“墨衣、高固,你们要是再敢阻挡于我,以违抗军令之罪,斩立决!独孤凡,你纵然是天下第一高手,也休想在本王身上胡来!”

三人愕然的呆立当场,墨衣几乎就要哭出声来。

李世民大喝一声:“休作儿女之态…………杀敌!”

高固一咬牙:“杀敌!………兄弟们,跟随汉王,击杀吐蕃残兵!”

墨衣浑身惊颤,又紧紧握住了手中银枪,发出阵阵娇斥追上了李世民,死死跟在他的身后。

唐旗飘扬,喊杀如雷。李世民率领着高固与墨衣,三人组成了一个品字形的锋矢,朝吐蕃人的战阵核心冲杀而去。

玄门关城头,武元衡提着千斤重的脚步,缓缓走到了城头前。他背剪着手,双眉紧锁衣袂飘飘,看似十分的平静。突然,他的身体朝前倒去伸手扶住了墙阙,猛然吐出了一口鲜血!

殷红的血迹落在了胜雪的白衣上,触目惊心。

身旁的小卒惊声大叫,都跑到他的身边将他扶住。武元衡摆了摆手让这些人走开自己站了起来,抽袖擦了擦嘴角的血迹,又昂然的站得直了。就在刚才,他眼前一阵金星乱冒险些晕厥了过去。但吐出那口鲜血之后,心神反而安宁了许多。此刻,他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像野诗良辅、高固那样亲提刀枪,上阵斩杀那些吐蕃仇人。

那些屠杀无辜汉人同胞的仇人!…………从那一刻起,这一股鲜血就在他的胸膛里郁积,汹涌澎湃。

眼看着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杀戮仇人,武元衡的心中的热血再度沸腾,终于忍捺不住吐出血来。他脸上露出了标志性的微笑,暗自嘲笑自己: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乌蒙山脚下,赤松德赞的手握着刀柄骨骨作响。他真的很强翻身回去,和唐军决一死战。可是理智与现实告诉他,现在必须撤退。他忍不住愤怒的仰天长啸:“今日之耻奇书…整理…提供下载,他日必当百倍讨还!”

第三卷 九鼎

第232章 万骨枯

十八万吐蕃大军,被冲杀而来的飞龙骑明显分割成了两部分。之前投入攻城战的前军,自然是无法逃脱。赤松德赞跑得够快,在唐军形成合围分割之前就已经跑到了后军。他带着十余万人紧急朝东北方向撤退。吐蕃人的营寨长达数十里,后军蒙受的冲击还不是很大。其实,以吐蕃人现在的兵力状况,要翻身再战反扑,也不是完全没有胜算。只不过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的赤松德赞,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吐蕃大军的气势完全落了下风,想要生硬的扳回战局,必定要付出数倍的代价,这是极不划算的。而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的军粮不多了。顶得了现在一时,但绝对无法长久的支撑。维州无法拿下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现在他最想要做到的是,最大程度的保存实力。

所以,战场上出现了颇为诡异的一幕:七八万疲惫不堪的唐军,将十余万吐蕃人打跑了。而且,他们还留下了一支尾巴…………约有四五万吐蕃残兵陷落在唐军的包围圈里。

赤松德赞使了一招壁虎惯用的手段…………断尾逃生。舍弃了四五万大军拖住凶猛的唐军,为大部撤离赢取时间。

维州以北到乌蒙山一带,数十里的大战场上鏖战不休。陷落在包围圈中的吐蕃人,绝望的做出了最后的抵抗。飞龙骑这支生力军,飞快的抢先完成了合围,将这四五万人马圈了起来,只待剿杀。李世民给高固下令,让他与野诗良辅一定要严防死堵大金川峡谷与乌蒙南麓的缺口,绝不能让一个吐蕃人再从这里逃走。与此同时。马勋与异牟寻率领的步兵联军,快速地赶杀了过来。四五万柄大刀,开始了一场大屠杀。

战局基本稳定,李世民这才没有亲自冲锋陷陷阵了。他已经到了乌蒙山的半山腰,居高凭下的审视着整个大战场。

方圆数十里的大战场上,没有一个火把。因为所有人都是天黑之前开始战斗,根本没有作出夜战的准备。半空中重云密布阴风怒号。星月无光。在半山腰上,也看不清什么状况。李世民只得连连派出身边的斥侯哨探,不断打探战阵中的消息。

已是深夜时分,乌蒙山中寒气逼人。冲杀了一整天,所有地衣襟都被汗透了好几次。李世民站在那里不禁时时的哆嗦。在他身旁。墨衣早已是冻得嘴唇发紫紧紧的裹住了战袍。李世民让人升起了几处大火堆,这才好歹暖和了一些。这个时候,他身上负的几处伤又有些发疼了。检视一下身上,胸前、腹间有明光胸甲保护,要害未尝受伤。可是肩膀、手臂、大腿和背后。都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十几处伤疤。背后更是还有一根箭簇穿透了铠甲插在肉里。好在有战袍和铠甲挡去了大半力道,只是没入了一部份,并没伤及筋脉骨骼。厮杀冲动地时候倒没感觉这些伤有多疼。这时平静下来才感觉有些疼痛难忍。一路看中文网

李世民艰难的卸下了铠甲,找来了军中的军医,将伤口做了一下临时包扎处理。也是万幸,那些刀箭并没有粹毒,也没有伤及到任何要害。大大小小的包扎了十几处,感觉整个人那被捆成了棕子一般。墨衣早就就泪流满面几乎成了一个泪人,可她又不敢哭出声来,更不敢亲眼去看汉王身上的伤口。只能躲到了一边悄悄地掉泪。

不久以后。派出去的各路斥侯回报消息说,赤松德赞率领大部分吐蕃兵马,已经沿乌蒙山东麓急速撤退,任何粮草辎重都没有携带,走得极快。被包围在阵中的吐蕃兵马。约有五万人。

收到这个消息,李世民不由得就皱起也眉头:赤松德赞。还真是个心狠手辣地大枭雄!他居然置自己的五万大军于不顾,率领大部份人逃命去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现在仍然有十万大军。要是让他回到吐谷浑一带休整好了兵马,到时候仍然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可是李世民也很清楚,仗打到这份上,已经是能够堪称奇迹了!唐军用不怕死不要命的打法,跟赤松德赞火拼了一场,赢了一场不可能赢得的惨烈胜利。现在,唐军已经是身衰力竭强弩之末。要再转追击百里去踢赤松德赞的屁股,显然是不明智的。

李世民重新披上了战甲,让斥侯去传令各军,尽快剿灭包围圈中的吐蕃兵马,然后撤回维州。

胜是胜了,可这是一场代价极大地惨胜。典型的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一战后,赤松德赞固然是颜面尽失大伤元气,唐军也同样是伤筋动骨,并不见得比他好过多少。

大战仍在进行。阵中的所有人,几乎都已经到了虚脱的边缘。连生猛的飞龙骑,在激战了二个多时辰以后也纷纷气喘如牛。吐蕃人被剿杀过半,仍然还有二三万人在负隅顽抗。而赤松德赞,则是已经逃到了数十里开外,完全摆脱了唐军地攻击范围。

正当战局胶着时,又一股唐军大吼着冲杀了进来。武元衡大胆的将维州城中地一两万守城步兵,抽调了大半出来参加围歼战。这一万多人可就来得及时了。他们全是体力充沛的生力军,对付崩溃边缘的吐蕃残兵,简直可以以一挡十。

得到援军到来的消息,李世民暗自吁了一口气。虽然这场围歼战没了什么大的悬念,但是越快越早的完成,自己就能越少一些损失。武元衡的确是一个冷静而又有胆气的人,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决断下来的。毕竟现在战局还不是太明朗,维州的防务仍然重要。

天露微明,凌晨时分。这一场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几万具残骸,横尸战场。最后的近万名吐蕃士兵,在精神崩溃之下无奈投降。

大金川地怒涛。完全变成了赤红色。无数的尸体被扔到了河里,几乎就要阻断了水流。乌蒙山的每一寸草木土地,全被鲜血浸染。半空中,浓厚的血腥味笼罩一切。风吹起来,几乎就能看到半空都是一阵蒙蒙的血汽在蒸腾。

没有人欢呼。因为只要是参加了这一场大战的人,几乎都已经是麻木。胜败已经无足轻重。入眼所见,都是仇人与兄弟的尸体。死亡与血腥。让每个人地精神都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天色终于大亮,一轮红日从东方跃出,撒下万道金光。朝阳的光辉映到了李世民残缺的黄金战甲之上,折射出凌厉与耀眼的光芒。

这是一场得之不易、梦寐以求地巨大胜利。可是李世民,几乎没有感觉到一丝的欢喜。

几万具尸体。冰冷的躺在他的眼前,他的脚下。放眼望去,数十里大战场上,死气沉沉,血海尸山。每个人地心头。都像是被一场大石板给压住了,几乎就要喘不过气来。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平缓着自己的心情。毕竟是身经百战。他清楚,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虚脱、盲目和麻木。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会让更多幸存下来地人从此心有余悸。但与此同时,凡是经历了这场巨大战役的战士,从体格到胆魄,都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烈火粹炼。

成了真正合格的军人与勇士。

剑川军,浴火重生。从此成了真正的铁血悍师!

青骓马休息了整整半夜,总算是回复了一些精气神。李世民又翻身骑上了他,重披那领支离破碎的战袍,打着同样残破、凌乱、满是血污的李字帅旗,走下了乌蒙山半山腰。出现在了战阵中。

一万多余吐蕃俘虏,全被绑了个结实。圈在了一起。他们个个瘫坐在地上,低压着头,比死人还要死气沉沉。

最后赶来的参战地维州城步兵,正在清理战场,救助伤员。飞龙骑、蛮兵联军与李世民手下的兵马,则是完全虚脱,正在缓步朝维州城撤离。

那些挺着长枪、提着大刀年押俘虏的唐军,个个脸上怒气充盈。李世民刚刚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历来军纪肃严的唐军居然集休狂怒地吼叫:“殿下,下令吧!”

“杀光这群杂碎!”

巨大的声浪层层袭卷而来。正在撤退地唐军将士们纷纷惊愕的看向这边。他们心中的愤怒,再次被勾起…………玄门关前,被无辜斩杀的三千汉人的鲜血,重新出现在了他们眼前。

许多拄着刀枪缓步艰难行走的唐军,瞬间又有了莫可名状的力量。他们大步奔了回来,将战俘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一齐大声呼喊“杀光他们!杀了他们!”

李世民面色冷峻,骑在马上静静的看着群情激昂的士兵。他清楚的知道,连续数月的战役,数万人丧命的大决战,让所有人的心中积压了太多的压力。这种压力,足以让人崩溃与狂暴。谁也不能保证,今天所谓的凯旋之后,军中会不会发生营啸。因为愤怒与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已经积压得太深太深,而且从来没有发泄出来过。

要宣泄这种压力与恐惧,方法无外乎几种。一是请军妓来帮忙,让这些男人舒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