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清-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扯了老半天,话题才进展到庄稼收成,一直唯唯诺诺顺着李朱绶的李肆终于不耐烦了,找着了李朱绶喘气的岔子,沉声开口。
“李大人,草民今日所来,是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何事呀,至于如此惊惶……”
李朱绶拖着长长尾音应着,心道果然是个乡间草民,一点也不知礼,咱们的前戏还没做完呢。不过他也松了口气,这前戏没人配合,还真是挺累人的。
李肆将一张纸掏了出来,双手展开,清清楚楚地展示在李朱绶面前。
“这张纸上的事情,想必大人应该看得明白。”
李朱绶差点想一口唾沫吐李肆脸上,这不是纳粮单子吗?我还能不明白?神神秘秘的,搞什么名堂!?
原本还以为这个李四是为着他眼前正头痛的大事而来,现在见这单子,李朱绶预料落空,一肚子无名火猛烧起来,就想着好好训斥李肆一番,然后命人将这个粗鄙草民叉走,目光忽然被那张“执照”上的日期给拉了过去。
“康熙……五十年……”
觉得有些不对劲,李朱绶在嘴里低低念着,越念脸色越白,最后哎呀一声,整个人几乎瘫在了椅子上。
【1:康熙中后期,绿营兵已经腐化,很多兵丁另有主业,只把当兵看作副业。军官甚至还鼓励兵丁另找他业,这样他就可以砍下一半月饷,揣到自己兜里。】
【2:“大爷”一称,在康乾之间,可不是对老者的一般称呼,德高望重且有官身者才可能得此尊称。】
第十五章 康熙五十年,可是很重要的一年
康熙五十年!
“李大人应该还记得吧,康熙五十年上谕,自五十年到五十二年,所有应征地亩、人丁银,连带历年积欠,全国各省,分三年轮免……”
李肆的话音飘飘摇摇地响着,李朱绶的眼前金星乱冒,他下意识地在心里默念:“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除漕项钱粮外,康熙五十年应征地亩银、人丁银并历年旧欠俱着免征……”
这就是李肆提到的“大事”,康熙五十年,“圣祖仁皇帝”免了全国钱粮并带积欠,原本康熙想的是在即位五十年这个吉利年头一次搞定,可这显然不现实,只好将全国诸省份作三份,三年轮着免除,而广东就在第一轮里。这事可是满遗们翻来覆去念叨的仁政,李肆记得再清楚不过。
之前赖一品不仅收了康熙五十年的皇粮,还给出了正式的纳户执照,这可是明目张胆地隐瞒恩免,而接着赖一品来找关凤生催要原本已经被免除的积欠,更是欺君昧上。
就靠着这张盖有知县大印的纳粮单子,李肆确信自己能整死赖一品,那家伙不知道犯了什么傻,在免了皇粮的那一年,还发出征收皇粮的正式凭据,根本就是将自己的菊花掰开,邀请别人来捅。
李肆还推断不出赖一品开这单子的心理,但粗略想来,多半也是欺负他们这些草民没有见识,有恃无恐。
可赖一品怎么也想不到,获得了新生的“李四”,是个前知三千年,后知三百年,论见识当世无人能及的怪物……
李肆在问李朱绶记不记得,李朱绶心中大喊,他怎么能不记得!?
去年就是借着这场轮免,他跟乡绅胥吏们瓜分了一万多两正税银子,虽然钱不多,可这是凭空掉下来的馅饼,还让他跟乡绅胥吏们的关系很是推进了一步,换在寻常,两倍于这个数目的银子都难办到。
他也必须征这正税,否则他的杂派和火耗从哪里来?真要老老实实按皇上的话办,他当年还能有什么收成?靠他一年45两银子45斛禄米来养活亲友家人幕席?
就算他不想征,里排书办还有乡绅们也得让他征,否则他们的油水从哪里来?
他当然不会明目张胆地吞这银子,面上该做的都做了,比如让罗师爷缮写的恩蠲通告贴在了县衙外,尽到了将仁厚皇恩广泽草民的义务。让胥吏推着乡绅们征收钱粮时,也小心地叮嘱他们用临时单子,而且还要记得变换名目。他还嘱咐过乡绅胥吏们稍微手松,别逼得草民太紧,坏了大家的好事。总而言之,就是让下头的草民不知道这一年皇上免了大家当年和历年积欠的钱粮!就算知道了,也绝不给那些草民留下什么把柄。
全国都在这么干,非独他一县,只是手法各异,程度不同,有故意装作没收到蠲免行文的,有压下行文,直到收完钱粮再布告的,也就是所谓的“压蠲黄”。当然也有特立独行的“清官”,李朱绶就记得曲江县那个刚刚被巡抚参劾的知县杨冲斗,他倒是清廉,还派人举着通告牌下乡巡游,惹得全县乡绅胥吏恨他入骨,他被抓起来,不能不说跟这有关。而底下的草民该收多少,还是被收了,只是没揣到他杨冲斗腰包里,全进了乡绅胥吏的口袋。
历来朝廷蠲免,也都是官绅享受,草民?管他们去死!像是佃田这类的蠲免,表面上地主佃户是六四分,实际上朝廷上下都有默契,地主不免佃户的无所谓,佃户要闹,那就是大罪。
但这蠲免之事,也历来是朝廷的脸面,继续收草民的无所谓,却绝不能摆到台面上,更不能留下这么直接的把柄。
眼下这个李四,忽然丢出来一张写着康熙五十年,盖着他知县大印的纳粮单子,看这纸这章这墨印,绝对不是假造,顿时惊得李朱绶脊背发凉。这张单子别说是到了京里,就只是在广东巡抚满丕那头满狗眼皮子下过那么一眼,自己这辈子就完了。
大家都能捂得好,就你这么蠢,拉屎还照着自己名字拉了一圈?满丕参了杨冲斗,却被杨冲斗儿子杨津叩阍给拦住了,心中正窝火呢,他李朱绶这欺昧皇恩,隐瞒恩蠲的罪名可是实打实的,就算今上宽仁,他怎么着也得被扔到宁古塔去充军吧。
宁古塔……充军……这怎么行!
涣散的眼神里,一股狠厉渐渐凝聚起来,李朱绶盯住了那张单子,就像是看着一张生死判书一般,只要他毁了这张单子,就什么事都没了……至于这个李四,有一百种办法坑了!连功名都没有的草民,谁会在意!
见李朱绶的眼神有些不对了,李肆暗自冷笑,这些当官的,反应还真没一点偏离他的预料。
“李大人,就这么一张,可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凤田村整村,一百多张单子,都是这样的……”
李肆悠悠说着,正想扑上来的李朱绶像是被一柄大铁锤敲中了胸口,差点一口热血喷了出来,他艰辛地开口问:“一……一百多张!?”
“没错,这位里排负责的丁口,应该就是一百多户。”
李肆特意点了点单子上那个名字,李朱绶这才看明白了那个姓名,目光在那刹那间变得无比恶毒,李肆知道,估计李大人这会正在复习着这辈子学来的所有骂人的词汇。
嗯咳!
眼见李朱绶有些失了方寸,李肆正要继续推下去,屋子后面响起一声咳嗽。
“我……我内急……”
李朱绶像是落水之人揪住了救命稻草,慌慌张张出了后堂。
李肆知道李朱绶这是要跟师爷商量,可他一点也不担心,师爷基本不会怂恿东主把事情干绝,他们更喜欢调和。
“皇上宽仁,此事只要处置妥当,不会有什么麻烦……”
另一间屋子里,罗师爷安慰着东主,虽然他兼管钱粮刑名,却并不掌印,所以还是一脸置身事外的悠然。
“妥当?怎么妥当!这单子是怎么开出去的?那个里排赖一品不知事情轻重倒也罢了,可书办杨夏却是知道此事厉害的,怎的他也这么糊涂!?”
李朱绶在屋子里滴溜溜转悠,红着眼睛,捧着脑袋,使劲地在回忆,去年是什么时候把知县大印给了杨夏,让那书办能开出这些单子。
见东主心绪不宁,罗师爷叹气:“盖上百多张单子,也不过一刻来钟的功夫,杨夏多半是趁着办理其他事务的时候顺手开的,想的估计也是乡人无知。现在紧要的不是去查找原因,而是如何善后。”
李朱绶喘着粗气,眼珠子滴溜溜转着:“赖一品,是钟上位家的恶狗,钟上位背后还连着白蛮子。杨夏,是典史杨春的弟弟,世代都是县里的胥吏,势力盘根错节,我都得让着三分,这两个都不好整治,而另一边是一百多户草民……”
话没说完,意思却出来了,整治一百多户草民,总比整治乡绅胥吏来得轻松。
罗师爷微微摇头,刚才嗯咳一声把李朱绶拉出来,就是要提点他别动歪脑筋。
“东翁,去年山西陈四、福建陈五显的事,你还记得吧。
话题骤然一转,李朱绶有些不适应,呆了片刻,才连连点头。
怎么能不记得?陈四一案,说的是山西人陈四带着族人一百多口逃荒,流窜多省。在山东被控抢劫,刑部受案,部议陈四无罪。结果皇上却发话了,将这群卖艺为生的流民认定为鸠党,还拿朱三太子的事来比,一大堆尚书督抚被降四级、降五级留用,刑部尚书郭世隆还丢了官,陈四一路所经的州县,主官全都被降被贬,是去年轰动朝野的一桩大事。
事后大家都清楚了此事的根子,原来是陈四供认说之前晋陕旱灾,多省都活不下去,不得不一路流亡,而刑部居然还具案报备,认了他的供词,这不是坏了康熙爷登基五十年河海宴清万民同乐的名声吗?
福建陈五显案就更扯淡了,福建草民抢米,危害乡绅,提督蓝理受令进剿,杀了八十多人,然后被康熙斥责为屠害良民。原因是什么?不就是蓝理煞逼,居然写成题本,当作战事来报捷吗【1】?题本一上,跟陈四案刑部具文一样,那就成了朝廷正式文书,也就是所谓的“官方说法”。
康熙正想着这一年能成为他治下最安宁的一年,这下可好,居然有造反的,朝廷正式文报都承认了,这不是两耳光扇得他眼冒金星吗?蓝理顿时成了众矢之的,同省督抚连带地方官赶紧将脏水全泼蓝理身上,甚至连他在台湾的恶事都翻了出来。这个昔日的平台骁将,灰溜溜地被拿到京里入旗看管起来。
可罗师爷,说这两件事是什么意思?
罗师爷把话说透了:“如今这关头,事涉草民,就得慎重。一个草民好说,可一百多户草民,东翁,如何都能整治得服帖?这可比整治两个人难多了,万一漏下一两个草民捅到县外,事情就难收尾。再说此事归根究底,责不在东翁身上,又何苦为他人火中取栗?”
李朱绶平静下来,罗师爷要他别想着整治草民,那肯定也不是要他去整治另一方。
他恭谨地问:“以先生所言,该当何处?”
罗师爷哂然一笑,胸有成竹:“去岁蠲免,知道的人也不少,这个小子不过一介草民,估计是从他人那得知了此事,想来卸些皇粮之差而已。只要答应免了该免的钱粮,将单子收回来,此事不就结了?”
李朱绶一跺脚,差点抽自己一耳光,果然是越急越乱,这么简单的处置,他居然就没想起来!?
可接着一想到钱粮,心中就是一痛,话语依旧带着迟疑:“这一里的钱粮,也得有个一两千吧,今年这可是亏大了!”
罗师爷继续摇头,这东主有时候算得精明过头,有时候却不会算数了,“东翁,上谕免的是正税,何曾提到过加派?”
李朱绶眼睛亮了,算起来也不过是一二百两银子的事,心中顿时安定下来。
【1:题本是各省督抚、提镇,各部大臣向朝廷提交的正式文报,在康熙后期,因为奏折制度的兴起,题本已经成为官样文章。也正因为如此,题本就是朝廷脸面所在,奏折里可以说的事,题本里却不一定能说,或者必须换个说法。堂而皇之地写上灾祸、战事,是很丢圣上脸面的,而圣上的脸面,就是朝廷的脸面,朝廷的脸面,就是最大的政治。康熙再宽仁,但谁扫他的面子,他就会让谁过不了日子。】
第十六章 我要他死
看着李朱绶一脸肃然地说这是书办里排“工作失误”,接着又向北拱手,换上了皇恩浩荡的脸色,说今上仁德普照四海,去年的正税以及积欠是该免的,接着再装作不在意地提出要回收这些单据才能兑现,李肆差点大笑出声。
这当他是乞丐呢,还是傻子?
“李大人,去年的银子,到今年才免,一定是您自掏腰包吧,您怎么能替人受过呢?”
李肆这话虽然说得漂亮,可语气却没上没下,让李朱绶心里很不好受,可恨的是,现在他还得忍。
“里排书办失职,也该受罚,本县会给乡民一个交代!只要那些单子都能回来,相信他们也会赔付乡民一二。”
这话是在暗示李肆,如果不满意这价码,还可以再提,当然名目就得出在赖一品杨夏这些人身上了。
李肆没心思跟这知县老爷绕大圈子,身为记者,擅长的就是直捣黄龙。
“李大人,村人委托小子前来,为的并非是去年的钱粮,而是一个人,一个大人您也恨之入骨的人。”
这话出口,原本还在书案后端坐的李朱绶差点蹦了起来,李肆说的是谁,他自然心里有数,气的是这小混蛋胆子未免也太大了点,敢把他堂堂一个知县当作刀子使?
“是的,大人,这赖一品,他必须死!”
李肆沉声说着,笃定的气势,将正虚着腰准备站起来的李朱绶又给压回去了。
这可不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能有的气势,恍惚间,李朱绶还以为见到了从京里来的御史。
李肆胆气饱满,那是因为自信。
“小子冒昧,替大人您设身处地想过之后,才有此言。赖一品窃占凤田村里排数年,视一里乡民为己物。这次他犯下如此大罪,如果大人还替他遮掩,他可绝不会吸取教训,反而还会变本加厉。”
李肆侃侃而谈,李朱绶眼角一跳,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和罗师爷,把这事都想得太简单了。
“此次小子见过大人,那赖一品一定会知道,一旦他醒悟自己在这单子上留下了祸患,绝对会想方设法索回单子。到时候和村人会冲突到何等地步,恐怕是不堪设想。一旦村人不堪压迫,怒而申告,就不会像这次一样,由小子一人来面见大人,他们会认为大人和赖一品有所……关联,不再会找大人。到时候会找谁,就完全无法预料,大人想必都会很头疼吧。更要紧的是,一百多份单子,即便只是遗漏了一份,也足以将大人您拖下水,遭这无妄之灾。”
李肆说到这,李朱绶再不明白,就真是蠢货了,这单子想要就这么简单地收回去,没门!
虽然李肆此话还带着威胁,但李朱绶的脑子也终于能把事情朝前推理一下了,这个赖一品,是横在解决此事中的一块臭石头。正如李肆所言,只是简单地免了钱粮,可拦不住赖一品再去找村人的麻烦,将事态搞得更大,对这些里排的德行,李朱绶了解得深入骨髓。
李朱绶额头隐隐开始出汗,不搬掉赖一品这块石头,这事就没善了的希望。可真要对付赖一品,那就是跟钟上位开干,而钟上位背后还有个白总兵,事情还真就复杂了。
见着知县老爷目光闪烁不定,李肆也在急速开动脑筋,看起来这个李朱绶也不是果决之人,万一他鼓不起勇气对付赖一品,他还得准备后手。
房间里一阵沉默,就连那个罗师爷也再没声息,估计也是没了主意,只好等着东主下决心。
好一阵后,见李朱绶还在发呆,李肆暗自叹气,事到如今,他只有置死地而后生,赌上自己和一村人的未来。
李朱绶这样的地方官,不怕地方闹事,不怕草民沸腾,怕的是事情被扯到台面上,成了官场争斗的把柄。只要李肆表明凤田村不惜鱼死网破的决心,李朱绶不得不转而对付赖一品,以求平息事态。
只是这样一来,就彻底把这个知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