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身为英华士子,目前最理想的去处。

此时《士林》提倡的道路,在士子们看来也渐渐成为现实的选择,等他们满布朝堂了,再一步步复他们的道统,也未尝不是一条稳健之路。

一边侯着会试的到来,一边等着看李肆和段宏时要立的新道统到底是何面目,这时候的英华士子,连带所有英华人,心口都是高高提着,就如在刑场看着那数百人头落地的“盛景”一般。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主有何道,此国为谁国

会试定在十二月二十一,取个双分彩头,考试场地在国子监,这地方是新修的,就在以前旗人区里,挨着光孝寺。

二十日晚,广州城西北张灯结彩,异常热闹。酒楼旅店为招揽应试举子生意,挂满了“状元楼”的大红灯笼,更有勾栏瓦肆之类的闲适去处,聚着大群脸色疲惫,却两眼放光的士子。

此处的旗人区原本被炮火毁得差不多了,眼下新城改造完成大半,街道宽阔洁净,屋舍错落有致。明日就要应试,今日再背什么书本也无用处,举子们全都跑了出来散心,满大街都挤着读书人,儒衫似海,儒巾聚浪。

此次会试不仅开了之前乡试设有的常科,包括进士科、明算科、明法科、博士科,还另开恩科,招揽清廷原本的举人以及乡间名士。汇聚在考场附近的诸科举子多达三四千人,盛况空前。举子加上随从,将这里的大街小巷塞得满满当当。

这新区里最热闹的一处唤作“小金明池”,原是广州将军衙门后院的园林,掘通了几处水潭,拼出湖泊。小桥凌水,杨柳倚岸。此时虽是冬夜,华灯高挂,湖影绰约,另有一番风景。沿着岸边摆开一座座栏台,有说书的,有唱戏的,还有杂耍卖艺的,各聚着大群人鼓掌喝彩。

湖泊四周都有小桥通向湖中小岛,那是一处更大的台子,怕不能容几千人,高杆支起炽亮大灯,将那舞台映得分外明亮。

此时台上还空空荡荡,台下却已挤了上千人,正踮脚翘首,像是等着什么大戏登场。

“今日这场大戏定是精绝!瞧这小金明池异于往日,进出都要搜身,就知道定是有国色天香出场,怕有人一时麻了脑子,要惹出什么祸端。”

“夷狄之戏,有甚看的?”

“可不要搞混了,哪是什么夷狄,这可是边民之戏,各色边民,可都是我华夏苗裔。”

“别呱噪了,出来了出来了!切……怎的是个相公!”

台下正纷纷攘攘议论不定,穿着花花绿绿一身奇装异服的年轻人上了台,见那装束,头巾、绑腿和宽大如灯笼的裤子,正是瑶家人打扮。

“谁!谁在说什么相公呢!本人乃是羽林军连瑶营指挥使盘石玉!”

那年轻人在台上本有些扭捏,听了这话,顿时涨起心气,高声喝骂,台下顿时喔唷一阵低呼,一半是不信,一半是惊讶。

“这不是给你们取乐,是要让你们看看,我们连瑶人到底有多大本事!本来我也不想上这台子,可有人点了我的名,他的话我不能不听……”

骂过了人,盘石玉正飞着舌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岛上四面忽然响起如潮的细碎脚步声,竟是一群黑衣卫突临,将这大台子团团围住。

“哎哟,这可真是大戏……”

“要命了,是抓谁啊?”

看戏的人都还惊恐不定,一红一黄两个身影被那些黑衣卫如众星拱月一般托了出来。红衣人是个青年,二十出头,眉目清秀,只是在灯光下,一侧眉外的细长伤痕清晰可见。在他身边,那黄裙丽影俏生生伺立,一身闲适,却散发着再自然不过的雍容气息。

直到这红衣青年在戏台边角支起的大帐下坐定,清丽女子立在身后,众人才一片哗然,那年轻人穿的大红长衫上绣着双身金龙!这个图案可是英华国图,在英华无人敢用,除了一人……

“天……天爷!不,天王驾到!”

“哎哟,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场大多都是应试举子,别看肚子里骂得狠,嘴巴上倔得硬,李肆亲自现身,腿肚子大多当场都软了。随着一声“万岁”的呼喊,在场人哗啦啦全都跪倒了。别说李肆立国一年多,兵锋政风吹透人心,就说黄埔那七百多血淋淋的人头,断口处的血还没干呢。

“平身,我是来看戏的,不是被你们当戏子看,别理会我。”

李肆跷起了二郎腿,闲闲说着,背后的段雨悠白了他一眼,心说果然是个猴王,啥规矩都要破掉。

众人战战兢兢站了起来,而这番动静,岛外的游客也被惊动了,顿时顺着小桥涌了过来,果如李肆所料,他们都是来看天王到底长了几张脸几条胳膊的。黑衣卫只将他们拦在外面,并没有驱散。

数千人挤在小岛上,却是一片静寂,大家也起了兴趣,天王亲自跑来看的戏目,到底有着什么精彩。

就听咚咚一阵鼓响,以那盘石玉为首,一群瑶家汉子上了台,长鼓在腰,每走一步就是一拍,长鼓随着脚步左右荡动,鼓声推着脚步,像是踩在了人心上。二三十面腰鼓的响动,竟能震澈人心,立时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李肆那大帐牵到了台子上。

瑶家《长鼓舞》在这台上,以另一番气势演绎着,鼓声如战阵号令,瑶家汉子跨步甩腰格外有力,也如在沙场冲杀一般,咚咚鼓点翻山一般,起伏几个山头后,台下观众已觉血液沸腾,有一种要振臂高呼的冲动。

“嘿唷!”

轰鸣一阵如雨点般的急促鼓声后,瑶家汉子同时定步止鼓,两条彩虹般的身影从台下翩跹而上,那是二十多五彩斑斓如蝴蝶般的瑶家妹。呜呜咽咽的悠扬乐声响起,瑶家妹一边吹着名为“喃嘟喝”的乐器,一边穿梭来往,有台下观众的眼睛顿时花了。

接着瑶家妹放下乐器,同声高唱,歌词虽然听不懂,歌喉却是婉转在人心间,台下观众本被鼓声激起的热血,像是再被这一阵山间清风给揉进了骨髓里,震得入髓涤荡。不少人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胸膛,只觉自己已被这股天籁之音给从头到脚洗涤了一番。

“这是盘王曲,正唱到李广射石虎,奇怪吗?之前还唱了灶神和鲁班呢,没错,瑶家本就是汉人一支嘛。”

段雨悠也是听得如痴如醉,奈何她听不懂歌词,悄悄扯着李肆问,李肆这般回答道,这节目他可还是总导演之一,当然很熟悉了。

瑶家男女的鼓声和歌声还在人心中回旋,又一拨服色跟瑶人依稀相似的男女上了台,眼尖的看客已经认了出来,这是苗人。

芦笙的脆亮乐声中,苗家男女载歌载舞,将一股有别于瑶家锐亮清灵的厚重感觉播撒而出,台下看客多是举子,不少都摇头晃脑,迎合起那乐声的旋律。那乐声似乎带着一股极为古远的气息,跟举子们所熟读的声韵之书里某些东西隐约呼应。

“开天辟地歌,说到了盘古和女娲……”

不等段雨悠问,李肆主动交代。

苗瑶两族在广东常见,但这歌舞却是少见,苗瑶人愿意在这汉人大台上高歌起舞,更是绝无仅有,台下举子们都是心神迷醉。而苗家之后登台的一群人,更让众人瞪圆了眼睛,头戴绒帽,半批长袖宽腰的大袄,腰下还有艳丽围裙,隐见帽下是细细发辫。

“藏人!”

有举子叫了起来,众人都抽了口凉气,藏人离着这么远,居然也跑来了?

“扎西得勒,我格桑顿珠和身后的兄弟姐妹,都是康巴藏人,今天也是来让大家领略我们康巴藏人的风采……”

格桑顿珠袖子一挥,“嘿喝!”一声,康巴汉子弹起札木聂、吹起竖笛,藏女展开悠悠歌喉低唱,一个服色艳丽,银饰满身的少女行得人前,长袖一展,盈盈开口,那一刹那,所有人的魂魄也像是陡然升起,立在了雪山之巅上,领略着那剔透冰雪,尽览瑰丽风景。

直到康巴藏人的身影消失,众人还觉余音绕耳,心神全都揪着这前后三族的风采,半天都没醒过来。

“好!”

一个人啪啪鼓掌喝彩,这才叫醒了梦中诸人,那正是李肆李天王。

“好!好!”

掌声顿时如雷一般荡起,这是真的好,他们这些举子,虽各有见识,却还是极少真正听到看到过这几族的歌舞,更不用说这是李肆专门花了时间点拨过的产物。

“天王仁义!知我们明日就要入试,还专门请来三族男女展现歌舞,为我们怡心清神……”

有举子鼓起胆气,高声叫了起来,引来众人不屑而不甘的眼神,谄媚小人!为什么抢在我们前面!?

李肆暗自嗤笑,为你们?连盘石玉、龙高山和格桑顿珠都上了台,就为给你们娱乐?

这三族之乐可不是只演这一场,以后还会作为收费节目,变着花样演下去,这也是李肆早早就谋划好的一项课题,格桑顿珠“献上”的藏女,龙高山招揽来的苗瑶姑娘,就是为这事作的准备。

“天王,让我等士子见识这一番异族风情,可是有什么讲究么?”

一个清亮嗓音响起,李肆还没什么反应,段雨悠却是心弦一震,这不就是之前在黄埔书院藏书楼里听到的那个声音么?抬眼看去,正见到一个年轻士子双目蕴光,直视着李肆,目光含着三分悲凉,三分慷慨,三分疑惑,还有一分忐忑。

“郑燮,郑之本的儿子。郑之本之前遇刺重伤,循着天王颁下的恩科例,他也报了名,要参加明日的恩科之试。”

于汉翼低声对李肆介绍着此人,段雨悠也听到了。

“郑……郑板桥!?”

李肆微微抽了口气,怪不得以前觉得郑之本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呢,原来是这位大名人的父亲。

名人就是名人,看出他摆出这一套节目的用心,这是在催他这个正主上台呢。

“此人之前未有什么形迹,连他父亲倡办的《士林》都没搭手,还不知根底。”

于汉翼再多说了一句,李肆却是笑了,这郑板桥的根底,他可是再清楚不过。现在么,是自己要给他们亮根底。

“免礼……前日种种,孤确是心有所感,今日到此,也正欲与尔等畅言。”

李肆起身朝台上走去,士子们赶紧折腰,李肆挥袖摇手,言语中已换了自称。

“孤所立之英华一国,是以上天所主大道为根。这天主大道到底是什么,今日就在这里,与尔等讲个清楚,也好叫尔等明白,这英华一国,到底是谁的国……”

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让孔孟,我让君父

英华所倡之天主道,在《白城学报》上经常提及,例如天人之伦、天演资本、天文历算和各类格物之学,但都零零散散,不成体系。动辄为上天代言,却又语焉不详,这也是传统读书人一听天主道就面露不屑之色,将其与道佛神鬼事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今日李肆登台语及天主道,下面数千人都暗道一声戏肉来了,这两三月的口舌之争,李肆是要在这里,如英华所推行的“文符”一般,落下一个句号。不少人赶紧掏出硬笔小本,就准备当场记录,他们都是为各类报纸撰稿的主笔或者“消息人”。

大多数举子都想,李肆该是在这里为他老师段宏时的“真理学”开道,由此奠基为英华国学。想及孔孟之儒多半是要被踏于足下,心中又是哀楚,又是彷徨,一辈子都是读孔孟书过来的,日后之世,又该如何立身呢?

李肆开口却道:“刚才那三族歌舞,大家觉得美不美?”

现在都还瞳有残影,余音绕梁呢,说不美那可就太违心了,众人纷纷扬扬群声道:“美——!”

接着李肆问:“那你们说,这三族,是我华夏同胞么?”

这问题众人没有马上回应,苗瑶等族与汉人同为华夏子民,这倒没什么疑问,都是在盘算康巴藏人算不算。细一想,唐时吐蕃就奉唐太宗为天可汗,也算是朝贡藩属了。宋时有差,元时设宣政院,藏人就归于华夏之治。照着英华之论,元不算华夏正朔,可明时设乌斯藏和朵甘卫两都指挥使司,还封了喇嘛教的大国师和法王,不管是政还是教,藏人都已在华夏治下。

沉寂片刻后,算清楚的举子们高喊出声:“是——!”

李肆点头,开始话入正题:“华为美,夏为大,我华夏绵延数千年,卓然傲宇,余漾广泽,由这三族即可见一斑。”

连段雨悠和郑燮都在点头,这是南方,更是广州,即便再是书呆子,也已知世界之大,无独华夏一处,那种“华夏之外皆愚昧蛮夷”的自大思想少了许多。但也正是稍稍开了眼界,审视华夏自身,又另有一种自豪,看那化外之地如海潮般一波波起伏,华夏虽两三百年即改朝换代,还遭了五胡乱华和蒙人亡国,但传承终究未断。

接着李肆道:“而此华夏,是由何而来?”

举子们几乎是要脱口而出,那还能是怎么来的?华夏乃礼仪之邦,这礼仪自是孔孟之道,华夏因孔孟之道而内圣外王,自然四海宾服,夷狄也因教化而入华夏,这才有咱们这泱泱华夏。总而言之,这就是道统的力量嘛。

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这未免太牵强了,他们这些举子,不是那种只读烂了四书五经的秀才,都是有一定学问的,至少熟知历史。定神再想,今日之华夏,就以版图论,早在三代就已基本砥定,秦汉后定型,那时所谓的“道统”,原料还在董仲舒手里捏着呢。

李肆说着众人再耳熟不过的历史:“上古之人,藏身穴地,苦于风雨。有贤者造巢,众人王之,名有巢氏。上古之人还茹毛饮血,有贤者钻木取火,众人王之,名燧人氏。继而有伏羲造字,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人皆王之,后世更奉其为圣……”

李肆拔高了音调:“后人言必称颂三代,以为君贤,臣德,民乐,这是为何?那是因为自上古到三代,我华夏之邦,求的都是万民福祉!求的都是尔等所持,孔孟圣人所言之仁!”

上古到三代的事都是传说,细节可是没办法争论的,但李肆所言确实历代圣贤所公认的道理,举子们不得不点头应是。

这里不是辩论会,要论舌战,在场举子都是靠着孔孟之道,靠着理学那一套逻辑自洽的东西吃饭,李肆可不一定是其中佼佼者的对手,他也没再作论述,而是直入他的主张。

“我李肆立英华,早有所言,此国为万民开,此国也是为万民福祉,勿论孔孟老庄、杨朱墨翟,也勿论我李肆与尔等举子,此愿都该是心中共有的。”

这是在连通基本共识,举子们默然点头,老庄还无所谓,杨朱墨翟就是孔孟大道的死敌,要跟他们站在一起,很是不愿,可只是说大家所求为何,这一点却怎么也难否定,勿论各家有何道,道正不正确,至少终点都是一个。

李肆提到了他的天主大道:“英华立国檄文里就说过,人立于天地,所承大道为何?即是相安相利,共得福祉。此道之下,方有践行之论,尔等所学孔孟之言,程朱之理,高于此道乎?难道不是践行此道的细论?”

举子们沉默,当然是,但他们不愿公开表态。

李肆再道:“早前即有言,孔孟之道,根基在于血脉宗法,由父子、夫妻、兄弟之血脉人伦及于一国,扩之诸事。然宋明即有论,此乃古儒,上古乃至三代,都是封建之国,而后始皇帝起,化为郡县,这根基早已变化。孔孟之言,若无董仲舒诸人新造为官儒,又何能举内圣外王之旗,行儒法一家之政?”

这话说得诛心,但外儒内法的根底,读透书的举子们却不得不承认。

眼见李肆要将孔孟之道借儒法一家踏于足下,郑燮挺身而出。

“正是君王不顺天应道,以皇权恶法逞私欲,钳人心,才使得仁义不行,天下乃有率兽食人之乱。若是历代君王以仁为本,诚心修德,我华夏岂有绵延祸患!?”

这反驳是老套路了,不是我孔孟之道不行,而是没人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