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人谋律 作者:柳暗花溟-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康正源照例早出晚归,忙碌异常,韩无畏更是连人影也不见。康正源身子本就不好,这么劳累,一下就病倒了,春荼蘼去探病时,见他眼眶深陷,嘴上却起了一圈火泡,可见又是辛苦,又是焦急。
  春荼蘼瞬间内疚了,虽然知道自己出手也不一定怎样,但就这么袖手旁观,感觉特别不仗义。若康正源开口倒好,偏他咬着牙,也没有把她拉下水,这就更让她觉得自己不厚道。
  “案子怎么样?”春荼蘼挣扎半天,终于开口问。同时,亲手给康正源倒上一杯茶。
  此时,康正源斜倚在塌上,本想起来,但实在太疲乏了,也顾不得礼节,就坐着没动,只伸手接过茶盏,苦笑道,“仍然没有头绪。”
  春荼蘼暗暗又咬了一回牙,才问,“细节……可以给我说说吗?”
  康正源有些惊讶,因为知道她是多排斥这件案子的。想了想,就半开玩笑地说。“怎么又肯帮忙了?难不成是为了我吗?”
  春荼蘼很认真地点点头,“康大人于我春家有恩,你不用反驳,给了机会就是恩情。照理来说。我不该挑捡,毕竟这趟巡狱之行还没有结束,本就是我份内的事。所以。请康大人原谅我的任性吧。再者,我爹心疼快过年的百姓没好日子过,这两天对着我长吁短叹,实在逼得我没办法了。”
  前半句,她是公事公办的语气,康正源还有些局促,但后半句。却是小姑娘抱怨父亲的口吻,又说得直率,康正源的心一下子就放下来了,笑道,“春队正是个好人。”
  “他是好人。可却让我做好做歹。”春荼蘼嘟了嘴,但很快就转到正题上道,“真的什么也没查到吗?韩大人那边呢?”
  康正源摇了摇头,“这件事做得太干净,我们怀疑有内应。但大都督府里查来查去,闹到人仰马翻,却也没查出有用的东西来。你可知道,那密库在何处?”
  “不是在演武阁里吗?还是不能说的地方?”春荼蘼眨了眨眼。
  康正源疲惫的笑笑,“此案一出。罗大都督就知道密库的事是瞒不住的,毕竟要查案,人来人往的,怎么可能再保密?再说那密库已经空了,他之后再从别处建起来就是,所以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正如你所说。密库就在演武阁,在后面兵器架子上有机关,扭开后,地下就是密库。所失财物中,罗大都督自己的东西真不算什么,关键就是那两箱御赐之物,虽然听着数量不多,只有两箱,但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据说还是当年罗大都督力抗西南的叛军,助先皇顺利登位后,先皇赏赐的,其中有好多前朝的异宝。罗大都督说,那本是准备给两个女儿做陪嫁的,现在全丢了,心疼个半死不说,也是对先皇的大不敬。”
  “罗大都督在幽州经营多年,先是任节度使,后改任为大都督,所以,密库应该很少人知道才对。”春荼蘼想了想,“而且知情人,也必是心腹吧。”
  康正源点头,“是的,加上罗大都督自己,也不超过五个人,还都是他极信任的。而且知道机关的,他只有罗大都督一人。说起来,查内应,其实查的是这几天值班的侍卫,因为那么多东西要弄出去,可不是一件小事。”
  “这是集团作案。”
  “什么?”
  “我说是集团作案,意思是这起盗窃案,得有不少人同时动手才行得通。预谋、踩点、策应、运输、藏匿,而且至少要计划很久,几个月甚至一年也说不定……也许,这些人不是常驻幽州的?否则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动手?当然,也可能最近才有机会。”
  看着春荼蘼秀气的弯眉轻轻蹙着,康正源恨不能帮她抚平。但是,她的话却真让他有一种看到光明的感觉。她脑子很灵活,往往切入点与别人不同。之前,他为什么没想到作案人可能是来幽州不久的呢?虽然这种机会只有一半,但也不失为了个突破口。
  一个外来人不好找,若是有很多外来人,目标范围就小多了。
  “其实,我们可以弄一个时间轴。”春荼蘼突然说。
  而在康正源还没了解什么叫时间轴的时候,春荼蘼已经到了书案那里,拿纸笔快速的写写画画,拿过来给康正源一看,却是纸上划着一条横线,横线上有几个点,上面写着日期。
  春荼蘼指着纸上的点,给康正源解释,“那天罗府的管家来报告时,非常慌张,原话有几个要点。一,巡逻的府卫来报,说演武阁有一扇窗子是开着的,很有些奇怪。二,从前一天的早上到报案时,罗大都督都没有去演武阁。也就是说,之前应该没有异样。三,平时罗大都督不去时,那里是锁着的。四,管家去的时候发现,密库中已经空了。而且还有一点,是刚才康大人说的,就算有五个人知道密库在那里,却只有罗大都督一个人知道机关之所在。”
  康正源听得很认真,不住点头。
  “别的证据暂且不管,单从时间上已经表明,密库的失窃时间。应该是在报案前一天的早上到报案当时。康大人可还记得,咱们吃完饭才只有酉时中(晚上六点),虽然冬天的这个时候天色已晚,但大都督府里。下人们还来回走动,街上也仍有行人,一更天也不到。不可能行盗窃之事。可做这种事需要夜黑风高,也就是说,密库十之**是头一天晚上失窃的。”
  “你说得对,这一点我也想到了。”
  “我要说的重点是,若对方这样细密的谋划,必然是盗出东西就立即藏匿。也就是说,当第二天发现时失窃时。他们有整整十二个时辰能把东西藏在事先准备好的地方。所以,这时候再戒严已经没有意义了。”
  “你觉得,东西已经出城了吗?”康正源一下就坐直了身子。
  “城里搜查了那么长时间,几乎要把幽州城翻个底朝天了,不是什么也没查到吗?很显然的事啊。”
  听春荼蘼这么说。康正源立即沉思起来。假设头一天晚上盗窃成功,因为城门是关的,必须第二天白天把东西送出城,还要神不知,鬼不觉……而且这么多东西,必须要光明正大的走城门而不被人怀疑……
  康正源突然眼前一亮。
  幽州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是一座长方形的城市。但十个门中。有八座为外城的城门,即东西南北,每面城垣各开两座城门。那天他从东南门进城,遇到了出殡的队伍。那会不会是……
  “荼蘼,你觉得那出殡的队伍可有问题?”急切之下,他第一次直呼春荼蘼的名字。居然十分的顺溜。
  春荼蘼想起当天案发时,她脑海中的闪光,其实正是这一点,于是点头道,“确实值得怀疑,但还要查查其他七个城门的出入情况。”
  “可是,就算那个出殡的人家有可疑,万一他们准备周详,确实有人去世,依大唐律,官家也不能擅自开棺掘墓,否则于理法难容。他们若死咬着不同意,难道查案要暗中进行?”康正源皱眉道。
  春荼蘼摇摇头,“刑司之事,必须公正、透明、公开,不然如何服众?就算罗大都督暗地派人去偷挖坟墓,一来对方可以完全抵赖掉,二来,说出去也不好听。”
  “那怎么办?”
  “依我看……”春荼蘼露出坏坏的笑容,“不如以不能再打扰民生为名,别再戒严了,把守城门的官兵全撤掉。康大人想,这件事需要耐心,不能急于破案。对方偷盗了财物,也不是为了埋在那儿不动的。风声太紧,自然藏着,风声松动,他们就会想办法取出财物,分赃。只要找好了怀疑的对象,暗中监视不就得了?话说回来,罗大都督也不是丢了这些财物就吃不上饭了,急什么呢。”
  康正源怔了片刻,终于露出了笑容。
  春荼蘼却说,“其实也不应该一味的放松,应该外松内紧。一来,要查查发现失窃的前一天,八个外城门都有什么可疑的人物出去。二来,查查近一年来搬到城里的人。三来,还得查查到底是如何失窃的。说起来我也好奇,对方是怎么把东西偷走并运出的?”
  “府内府外,都详查了无数次,真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康正源叹了声,“我倒是有些佩服那盗贼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你不知道,现在大都督府里都有传言,说是大仙作法,把财物直接却运走了。就连罗大都督都有些相信了,不然如何解释这样的情况?那两位罗小姐,正张罗着要请天师做法呢。”
  春荼蘼心中一动,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第七十二章 是人就会招的

  “康大人。”她忽然笑笑,在康正源看来,就像拔云见日般的美丽。
  “有想法?”他微笑着问,从心底对这个小姑娘叹服。还有欣赏,还有……心跳。
  “人吧,思维有惯性。”春荼蘼解释,“所谓惯性,就是习惯。这样,往往一叶障目,也算是灯下黑的道理。这件案子因为是盗窃,所以自然就想到往外运东西,怎么就不往内想想呢?”
  “什么意思?往内想?”康正源突然有些兴奋,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抓住了。
  春荼蘼凑过去,和康正源低语几声。
  她是突然起到了古今中外很多越狱的事,还有好几个外国案件。其核心就是:挖地道。如果那密库没有用巨大的岩石或者铁板垫底或者做四壁,就自然能让人从外面挖进来。而罗大都督虽然经营幽州十数年,这座大都督府却是官造,在他之前住过几任地方官。他接手后,从未大兴土木,所以偷偷挖个密库是可能的,却不会太坚固。
  康正源听了春荼蘼的话,也顾不得还在病中,大声叫人进来,帮他更衣,要立即去找罗大都督。可又想起什么似的道,“如果赃物已经出城,有没有可能直接运走了呢?”
  “可能性不大。”春荼蘼摇摇头,“那么些珍宝要一次运走,一来不利于逃跑,二来太引人注目,三还要提防罗大都督发现失窃后立即追来。从他们之前的行事风格来看,我猜,他们必定先稳住。等避过风头才再行动。不然也不用伪装,直接坐地分赃,之后分道扬镳就可以了。”
  “这倒是,那样反倒容易个个击破。”康正源深以为然。“实不瞒你,罗大都督的人已经追出了方园百里,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找到。更没有抓获一人。所以我也早就怀疑,赃物必定还在幽州城内或者城外不远处。”
  “是哪,带着东西跑,说不定第二天就被追回了。”春荼蘼道,“再者,城外的道路都有哨卡,盘查严格时。根本是无法通过的。事实上,我觉得也许做案人都已经分散逃走,隐藏在附近的地方,只等风头过时,再来化整为零。携财而去。所以这个案子真的不能急,除非能找到其他证据。比如,密道什么的。”
  “听消息吧。”康正源笑笑,半个谢字也没对春荼蘼说。两人相处得自在,何苦因为所谓礼节再生分?
  春荼蘼也为能帮上康正源而高兴,当天晚上情绪很好,非缠着春大山觉得了两招拳法。另一边,康正源和罗大都督也算雷厉风行,第二天全城戒严解除。韩无畏终于可以回来了,不过他才见了春荼蘼一面就又被叫走帮忙。
  接着,晚上传来消息,在密库下面发现了密道。而密道,是通向大都督府后街的一家药铺子里的。按照这条线索,大都督府立即抓到了药铺了主人。
  金一。二十三岁,有秀才的功名,一边行医为生,一边读书,准备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他是本地人,土生土长。父母早亡,跟祖父相依为命长大。祖父金有德,也是名乡间医生,今年五十九岁,没能等得及六十大寿,因病去世。
  康正源还告诉春荼蘼,那金一就是他们进城当天遇到的出殡队伍的主家。
  春荼蘼仔细回忆了下,似乎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只记得大约是个长得萌萌的、个子中等,略有些胖的小伙子。
  “他招了吗?同伙呢?”春荼蘼问。
  “他不肯招,一直喊冤。” 康正源皱眉,“只说为了贴补家用,把他家的东院租给了来做生意的几个胡人,不知道那个密道是怎么来的。”
  “密道确实在他家东院吗?”
  “确实。”康正源点头,“他家办丧事也是真的,他的祖父因病去世,停灵数天后发的丧。”
  春荼蘼又回忆了下,记起那天的送葬队伍中确实有胡人,十个上下的样子。她把这个情况和康正源一说,康正源就道,“已经审问过他,他说那些胡人帮着送葬后,就退了房子,说是要回乡过年了。”
  “过年?倒没听说过胡人也过咱大唐的年。”春荼蘼立即找出这话的漏洞,眉头皱紧,“如果他所说属实,那些胡人才是真正的盗贼,那么,咱们之前的推测是对的。盗贼提前做了一年的周密准备,得手后先四散藏匿,要等风声过了,再取出珍宝分赃。”而且,胡人是大唐人对外族的通称,具体是什么民族,其中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还有,这些胡人怎么知道罗大都督有两大箱的财宝,而且带到了幽州呢?又怎么知道,珍宝在密库里呢?
  “问题的关键是,金一不肯招,我们就没办法打开坟墓,取回贼赃。”康正源敲了敲自己的额头,“事情闹这么大,弄不好长安都得到了消息,罗大都督就不敢冒险去赌。因为,若打开棺材,里面是赃物还好说,万一是死人,面子里子就都丢了。”
  说的倒是。春荼蘼也有点犯愁。虽然有密道,但谁也不能保证棺材里装的是什么。金有德的死是真实的,因为这年代不像现代人那么人情冷漠,比邻而居很久,没说过话也可能。古代的邻里间都很热情,谁家有事都会帮手,大家互相照应。在这种情况下若要作假弄出个许死什么的,是很难瞒得过的。万一打开棺材,发现是一具腐烂的尸体,这不仅是丢脸的问题,还可能惹来大麻烦。在京中,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
  而康正源此时正在幽州的地界,开始时或许是助力,现在倒成了掣肘,罗大都督不敢随意行事。若真有什么违法的,康正源也没办法掩盖。
  “那就这么陷入僵局了吗?”春荼蘼问。
  “罗大都督明天要亲审,想必会有结果了吧?”康正源的眼睛里掠过一丝烦扰。“疑犯找到了,密道也有,却缺乏直接的物证和犯人的口供。而那个金一看起来为人温厚,哪想到嘴却硬。到时候我只怕他要受皮肉之苦。”
  春荼蘼心里一凛。
  在古代,刑讯逼供是合法的手段。在现代时看影视剧就知道,判官们常说一句话:不动大刑。谅你不招。来人哪……大刑侍候!
  她还在美剧中看到过一句台词:是人就会招的。
  所以,事实上的刑司案件,屈打成招的人很多,这也是皇上要每年录囚的原因。
  但是,罗大都督相当于被逼到了绝路上了吧?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撬开金一的嘴。首先,那些盗贼太狠决,令罗大都督不得不大张旗鼓的搜捕。然后事情闹大又一无所获。无法收场。现在,好不容易抓到了突破口,那是无论如何也要冲过去的。甚至,都不需要金一招供,只要他点头答应开棺验“货”就成。
  只是金一会答应吗?应该不会。假如他真是被冤枉的。出城门那天,为了死者的吉期,他敢和守城的官兵及巡狱史大人作对,应该是个至孝的人。那么,难不成真得上大刑?虽然这手段合法,可康正源真能眼睁睁的看着吗?罗大都督真能不管不顾?
  答案在第二天揭晓了:金一,手无缚纸之力的秀才,长得白白胖胖像个包子,人都说脾气好得很。却真的熬住了刑罚,就是不肯吐口,让官府开他祖父的棺。
  第三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