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796-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清帝国的轻敌思想,正是乾隆开始的。他根本想不到,自己连看都懒得看的洋枪洋炮,在67年之后,将撞开闭锁的国门,直逼北京城下。而圆明园将在轰隆一声中成为炮灰。他呀,真是太迷信八旗军的强弓硬弩了——因为其祖上,正是靠这冷兵器打下江山的。可在下一个时代,要靠长矛与弓箭守江山,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偏偏乾隆栽下的是一棵骄傲自满的歪脖子树。他的龙子龙孙,从道光,到咸丰,直至光绪,都将深受被烈日暴晒之苦。而他留下的最昂贵的遗产——圆明园,将毫无招架之力地遭受一次打劫。打劫者,恰恰是他蔑视的那些洋人的后裔。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讶异地发现:当年赠送给乾隆的礼物(枪炮),一直“藏在深宫人不识”,闲置在库房里,蒙满尘土。大半个世纪以来,仿佛被中国的帝王将相们遗忘了。他们二话不说,立即将其装船运回老家。或许还不无侥幸心理——幸亏中国人没把这些武器当回事,若是他们以此为模型仿制并装备军队,掌握了先进的军事技术;那么,要想打进北京城,就不太容易了。
  当僧格林沁王爷的蒙古骑兵,在开阔地上作集团式冲锋,遭遇英法联军的排枪排炮,纷纷滚鞍落马,血流成河;最后只剩下一杆快要被炮火撕碎的战旗,斜插在尸骨堆上,孤独地飘呀飘……马受惊了,人也受惊了。一向自以为是天之骄子、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八旗军,总算领教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可已经太迟了!毕竟,人家已经打到自己的家门口了。想挡也挡不住。
  
  第九十章 意外惊喜
  
  更新时间2014…10…11 21:16:45  字数:2200
  高鸿信虽然不是大汉民族主义者,但是对于清朝将汉民族火器发展湮灭的做法确实深恶痛绝的。高鸿信要想与清廷争锋,逐鹿中原就必须大力发展火器,毕竟清朝与后世不同,这里就算一座小县城也有着高大的城池,如果没有威力足够大的火器的话,攻打城池就只能拿人命来填了,当然也可以围而不攻直到城中粮草耗尽,不过这要看敌人给不给你围攻的时间了。
  在这个没有坦克的时代,骑兵的作用就被无限放大了,清廷由于有东北、蒙古的供应,马匹肯定是不缺的。但是义军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马匹稀缺,想要在平原地带与清军的骑兵一较长短,必须出奇制胜。虽然火枪由于工艺、材料的限制,与后世的枪支相比相差甚远,但是如果应用得当,也是能很好的克制骑兵的。
  总之,火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高鸿信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发展,哪怕这个过程很漫长,哪怕期间要承受多次的失败。
  “现在火炮生产怎么样了?”高鸿信问汤豪道。
  “现在性能基本已经稳定,只是产量上还是无法跟上,虽然我们加大了人力投入,但到目前为止也才生产了九门火炮,这样的话,到明年开春也顶多能能有二十门左右。”汤豪说道。
  高鸿信听到明年开春才只有二十门,心里虽然觉得太少,有些失望,但是他也知道匠作营已经尽力了。就这二十门还是在高鸿信提出了改进生产流程的意见之后,提高了效率,才能达到的标准,否则有可能才十门。
  高鸿信对着汤豪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不要有压力,毕竟你们已经尽力了。虽然产量上目前不好再提高了,但是你们可以试着改进火炮的性能,毕竟火炮越先进我们攻打城池的时候也就越省心。”
  “元帅,你就放心吧,我们对火炮改进的研究,一直都在继续。”汤豪听后笑着说道。
  “那就好。”高鸿信接着问道:“你们对上次缴获的燧发枪研究仿制成功了吗?”
  “燧发枪早就仿制成功了,只是性能还不是很稳定,还在测试改进阶段,估计过一段时间就能投入生产并且装备部队了。”汤豪答道。
  高鸿信一听,心情好多了,说道:“早就成功了,问什么没有通知我?”
  “燧发枪、火绳枪都有现成的样本,要想仿制本来就不是很难,考虑到元帅您这么忙,所以我们便没有通知您。”汤豪说道。
  “那现在我们就去看看!”高鸿信笑着说道。
  高鸿信对这些枪支也很好奇的,虽然他也见过上次缴获的枪支,但是这次毕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怎么也要去看看。
  来到火枪制造工地后,汤豪拿来了两个样本,一个是燧发枪,一个是火绳枪。
  相对于火绳枪,高鸿信当然更喜欢燧发枪,毕竟燧发枪代表的是未来,而火绳枪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之所以高鸿信还让继续仿制与制造火绳枪只是因为现在由于工艺的原因燧发枪还不太稳定,而火绳枪发展到现在已经稳定了下来,使用起来要更安全。如果某一天燧发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鸿信一定马上淘汰火绳枪,毕竟火绳枪的弊端太明显了,如果是阴雨天的话,火绳枪就彻底成烧火棍了。
  高鸿信先拿起了燧发枪,这把枪有一米多一点,很沉,起码高鸿信是这么认为的,对于火枪高鸿信也不是太了解,毕竟他不是工科出身,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他觉得手中的燧发枪应该是前膛燧发枪,虽然他也不知道前膛燧发枪与后膛燧发枪的区别。不过根据现在清朝的装备水平来说,后膛燧发枪应该还没有,也不知道西方国家有没有装备。
  其实,高鸿信猜的也有些准确,后膛燧发枪其实已经是近代步枪的原型了,是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被发明的。因此现在的所有的燧发枪都是前装的,前装燧发枪也是目前最先进的火枪了。
  高鸿信抚摸着冰冷的枪管,心里不由一阵激动,这些都是他以后征战天下的利器。
  高鸿信不由抬起了枪管,扛着枪瞄准起来。枪上的准星是高鸿信提议加上的,以前的火枪是没有的,涉及全凭感觉。对此高鸿信当然不满意,便对匠作营的人谈起了准星。他没想到匠作营的人还真的将准星给弄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高鸿信放下了手中的燧发枪,对汤豪说道:“现在所有的枪支都装上了准星吗?”
  “是的,不只是枪支,就连大炮我们也根据原理装上了,那样大炮射击将更加的精准。”汤豪笑着说道。
  “是吗,那太好了!”高鸿信听后高兴的说道。
  高鸿信是相当高兴,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匠作营的人能自己思考,将高鸿信并没有提及的事情付诸实践显然是工匠们的创造力已经被激发了出来。
  这正是高鸿信所乐意看到的,毕竟不能只靠他自己一人,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如果工匠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肯定会爆发难以想象的力量。但事后什么后膛燧发枪、什么蒸汽机都不再是梦想。
  伟人曾说过:“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以史为鉴,高鸿信对此深信不疑。因此,高鸿信创建了匠师等级制度,将工匠分为学徒、工匠、大匠、大师、宗师五级,每一级又分为五等,共二十五等。
  每一名工匠最开始的等级都是五等学徒,其后,的每一级都要经过考核认证才能获得相应的称号。虽然这种制度看起来繁琐,但是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荣誉,但是工匠们都对这个荣誉趋之若鹜,这也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高鸿信其实也是利用了过人的普遍心里,对荣誉的需求异常强烈。只要是人就有虚荣心,有虚荣心的话,就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调动其积极性。
  但是任何制度都是有弊端的,不过现在工匠等级制度的弊端并没有显现出来,高鸿信自然不会因噎废食。
  看到工匠等级制度已经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高鸿信想着还要在其他的方面也推行这种等级制度。
  
  第九十一章 刺杀
  
  更新时间2014…10…12 19:10:32  字数:2203
  隆冬时节的湖南南部,不会像北方一样有凌冽的寒风,也很少会有鹅毛大雪从天而降。即使下雪也是雨夹雪居多,毕竟这里的气温也就在零度左右。
  对于习惯了北方气候的人来说,这里的冬天显得有些不够味道了,而且还特别的潮湿,总感觉浑身不舒服。
  位于平隆城外的清军答应之中,现在的苗乱会剿大臣是额勒登保。随着福康安、和琳的相继去世,额勒登保成了清军的第三位统帅,当然也是最幸运的一位。如今叛乱的苗族头领石柳邓父子以及吴八月的儿子吴延义已经被围困在平隆城中数月了,而平隆城周围的城寨已经都被肃清,现在平隆城已经是孤立无援,胜利已经遥遥在望了。
  清军数年的围剿,这场叛乱最后要终结在额勒登保的手中,功劳当然也会大部分归于额勒登保。
  现在整个清军大营都弥漫着一股喜悦的味道,毕竟只要是不傻都能看出乱匪已经是穷途末路,平叛胜利已经毫无悬念,这对于苦战数年的将士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毕竟他们中有将近一半来自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外省,就算是湖南本地的士兵也大部分是别的州府的。离家数年每个人都会想家,就算是后世在战争时期也是不允许回家探亲的,思乡是每个士兵都有的情节,四面楚歌的悲壮是战士思乡真实的写照。
  处于清军包围下的平隆城,此刻便显得格外的沉默了。这时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许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真正体味在绝境下的沉默,着沉默下又涌动着躁动,不安的躁动。
  石柳邓与吴延义站在城头上,遥望着远处的清军大营,心头堆满了愁绪,向压着万钧巨石。
  “延义,看来我们是等不到清军撤军了,他们是铁了心要先剿灭我们,然后在回师湖北了。”石柳邓低沉着声音对一旁的吴延义说道。
  “是呀,听说湖北的白莲教义军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湖北了,没想到这里的清军人没有动静,真是天亡我也!”吴延义叹道。
  “我们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指望别人已经没用了,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了!”石柳邓说道。
  “不知道叔父,有什么想法?”吴延义听后问道。
  “现在我们困守孤城,外物援军,先要退敌有战力不足,只能期待敌人自己混乱起来,然后退兵或者延迟攻城了。”石柳邓说道。
  “清军现在兵多将广,能有什么乱子?”吴延义听后有些失望。
  石柳邓笑了笑说道:“他们没有,我们可以给他们制造,就算不能使他们退兵,延迟他们的攻城也是好的,毕竟多坚守一天,变数便更多。”
  吴延义听后眼前一亮,接着又暗淡了下来,说道:“清军大营防范森严,我们要想制造混乱可能羊入虎口吧!”
  石柳邓沉默了一下,说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吴延义听后默然不语。
  夜晚,万籁俱静,没有了击鼓声,也没有了喊杀声,平隆城外显得格外的平静。
  这时城头突然扔下了五条绳索,接着一个个的人影沿着绳索缓缓的落在了城外。
  这些人均是一身的黑衣,用黑色的纱巾蒙着面,腰佩短刀与匕首。
  这十余人落地之后便四散向着对面的清军营寨潜伏而去,没一会清军营寨便起了喊杀声,火把也亮了起来。
  站在城头的石柳邓、吴延义以及石柳邓之子石守恒站在城头,对外面发生的一切看在眼中。
  虽然清军营地出现了混乱,但是他们并没有高兴,反而有些失落。
  原来他们交给那些黑衣人的任务是刺杀将领,既然是刺杀淡然是月隐蔽越好,现在他们反而被发现了,引起了清军的混乱与警觉,那些还没来的及出手的刺客,便失去了机会。
  “唉!”石守恒右手种种的砸了一下城头,说道:“真是废物!这么早便被发现了,也不知道刺杀了几个人!”
  “本以为清军就要大胜,会放松警惕呢,没想到还是这么的警觉!”吴延义皱着眉头说道。
  “这下怎么办,父亲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石守恒转头看着石柳邓问道。
  石柳邓见两人都看着自己,摇了摇头,说道:“我本来就没有对这次刺杀报多大的信心,只是穷途末路之下不得已而为之,最终果然是失败了。额勒登保虽然不是福康安与和琳,但是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想来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父亲何必长他人之气,灭自己威风。满清鞑子能有什么本是,还不是仗着粮多兵众,要是我们有他们的本钱,早就占领湖南、贵州了,甚至占领整个西南都不成问题,到时候父亲就是西南王,我也能混个世子当当!”石守恒听了石柳邓的话,说道。
  石柳邓听了石守恒的话,有看了看一旁一脸沉静的吴延义,不由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好了,守恒!什么西南王!什么世子!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没有那个实力就别做那个美梦,我们现在都快成阶下囚了,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
  石守恒知道石柳邓不吃他这一套,对父亲的苛责已经见怪不怪,虽然心里很是不忿,但是并没有反驳,只是板着脸看向了一边。
  石柳邓知道石守恒并没有听进去,不由摇了摇头。
  “叔父,您也不要对守恒大哥太过严苛了,守恒大哥只是心有不甘罢了!”吴延义劝解道。
  “他要是有你一半的见识我死也瞑目了!”石柳邓叹道。
  吴延义听后看了看一旁恨恨瞪着他的石守恒,摇了摇头,心里暗怪石柳邓,毕竟自己是劝解的,现在反而火力全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贤侄,现在我们要考虑防守与撤离的问题了!”过了一会儿,石柳邓对吴延义说道。
  “叔父是说撤离?我们不死守了吗?”吴延义疑惑道。
  “如果是以前我会选择死守,毕竟现在清军已经将附近都给肃清了,现在就算我们逃出去也是独木难支,早晚要被清军追上围歼了。但是上次潜伏进来的人带来了湖北的消息,我决定改变策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石柳邓说道。
  
  第九十二章 退路
  
  更新时间2014…10…13 20:05:21  字数:2178
  石柳邓所指的潜伏进来的人便是情报司的探子。
  高鸿信知道历史上嘉庆元年的冬天,湖南和贵州的苗乱就要被彻底剿灭,随着石柳邓等人被包围在平隆城的消息传来,高鸿信才彻底确定苗乱的历史进程并没有因为高鸿信的影响而改变。
  随着高鸿信对白莲教影响的加深,历史上本应该分散北上河南,然后突入陕西,而后再四川与东乡的聂杰人等人会师的王聪儿、姚之富等人,转而东进江西,准备突入江南了。
  虽然清廷与白莲教义军的实力对比还没有发生根本的逆转,但是白莲教本身要比历史上强大得多,历史的走向已经偏离。
  高鸿信确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历史将会面目全非,他对历史的判断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准确性,因此在处理苗族义军这件事情上,高鸿信变得谨慎了许多,直到确切的消息传来,才派出了信使潜进了平隆城,将如今湖北的局势告诉了石柳邓。
  高鸿信这么做当然有他的目的,俗话说的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今苗族义军与白莲教义军都是反清的义军,湘黔苗乱发生在前,清军派出了大量军队围剿,造成了其他省份的空虚,才给了白莲教可乘之机。现在苗乱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清军已经成了骑虎难下之势,只能一鼓作气平定苗乱,如果放弃的话,就有可能死灰复燃,最后腹背受敌。
  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