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潞州是历史悠久之城,古曰“据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故名为上党,早在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就曾在这里尝百草、驯养牲畜、发展原始农业。殷商时期,属于殷商王朝属下的诸侯国,史称“黎”。春秋时归晋。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韩国别都就称“上党郡”,隋开皇时改为潞州。
因上党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侯大勇对这一带地形有着极深的认识,他在城外踏遍了所有古战场,凭吊之后,不由得再次感叹:“李筠真是被自己虚妄的实力冲昏了头脑。若他以铁都卫固守潞州,凭其山川之险,足以与周军周旋一番,潞州就会成为第二个北汉,若真是如此,大周局面或许真要糜烂,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上天想让谁灭亡。就要先让他疯狂。”
此时天已冷,潞州城外白茫茫一片,将不久前的杀戮掩藏得干干净净。
侯大勇被冻红了鼻子,骑着新近从黑雕军中选来的战马,哈着白气回到潞州城,潞州城虽然城头变幻了大王旗,却平静如常。
一是侯大勇代表了大周朝朝廷,潞州百姓还是从心里认同朝廷,心里认同自然不会有太激烈的反抗。二是黑雕军军纪向来严格,好勇斗狠的金山营和党项营全都驻扎在城外军营。(奇。书。网……整。理。提。供)街道上随时都有黑雕军中军派出的巡逻队。当十几位城里的泼才被脱衣鞭打之后,再无人敢在潞州城内闹事,城里治安比李筠治时还要好些。
从城外进入潞州城。看到一切井井有条,侯大勇心情很是不错。
黑雕军四万人马占据了潞州,又收编了数千潞州团结兵,这已经在大梁城地上方构筑了一道洪水大坝,只要愿意随时可以放水将大梁城掩没,更何况大梁城本身还由黑雕军郭炯和汴河水师牢牢控制。
只要平掉了李重进叛军,大周形势也就稳定了下来。
进了府,抬头就看见两名军士精赤着上身,被粗绳绑着跪在府第的外院,背上露出一道道血痕。这是被皮鞭抽打留置痕迹。
侯大勇皱了皱眉头,对迎上来的封沙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何跪在这里?”
封沙神色间有些尴尬,道:“这两名军士皆是渤海人,他们胆大妄为,在街上袭伤了师高娘子。”
封沙口中的渤海族人也就是粟末末曷族人,侯大勇初到这个异时空,就遇到了粟末末曷族人的突地稽,随后就融入了突地稽所在的粟末末曷部落。在内心深处,侯大勇对粟末末曷有着极深的感情,封沙跟在侯大勇身边很久,对此自有了解。
“袭伤?”
封沙道:“这两名军士用刀砍伤了师高娘子的手臂,韩医官已来看过,并无大碍。”
听到并无大碍,侯大勇便放下心来,也没有回内院查看伤情,就走到两名军士面前,这两名军士侯大勇都认识,皆为突地稽族人。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名脸上有伤疤地汉子倔强地抬起头来,用粟末末曷语道:“阿济格才配得上将军。”他用手指着师高月明所在地内院道:“那人是妖女,妖女的眼睛是蓝色的,将军不能跟她在一起。”
末曷人建立的渤海国曾经称雄一时,契丹攻灭渤海国时,调集了西北面许多小族,其中一族就是白肤蓝眼的种族,他们人虽然少,却杀伐极烈,在末曷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封沙看到侯大勇没有说话,就道:“此人敢于当街袭击师高娘子,已是死罪,师高娘子是颇超部族长师高金的女儿,若此事被党项营的颇超军得知,恐怕军中会生出隙恨,这是其中一患。”
契丹,是大周第一强敌,而此时白山黑水的末曷族人还是一盘散沙,力量极弱,与末曷人结成盟友,南北夹击契丹人,则极为有利地策略。
“封参军,知道此事地人多不多?”
“他们两人在闹市行凶,围观者甚众,这些渤海人人少,却真是凶悍,还似图来抢人,石虎将军发了怒,他们才老实,石虎将军派人送此两人到府上,请侯相亲自处置。”
侯大勇在这跪着的两人面前踱了几步,停下以后,挥挥手道:“此事就是寻常打架闹事,何需我来处置,按打架的规矩,将闹事者绑到所在军营,每人再打十皮鞭,以示惩罚。”
第三百零三章 南下之路(十八)
处理完两个莽撞的末曷人,侯大勇信步向着内院走去,走到门口,末曷人所说之事却突然回荡在耳边,这一刹那间,侯大勇脑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前秦符坚大帝的旧事。
自五胡乱华开始,十六国和南四朝的大分裂时期就拉开帷幕,自作孽的晋朝小朝廷逃到长江以南,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和鲜卑趁机逐鹿中原,一扫长期以来被人压着狠揍的郁闷,各族好汉们仿效汉人礼制,纷纷确立自己的五德正朔。
在氐族,出现了一个伟大人物——他就是符坚大帝。
符坚八岁便开始读书,在氐族中可谓另类,读着汉族典籍长大的符坚,学到治天下的大才的同时,也培养出单纯而又广阔的心胸,他用恩威并施的手段统一了北方,在恩与威上,尤其注重于恩,对割据势力施加压力后,只要愿意归顺,必有封赏,不愿归顺的,用武力击败并俘虏后,仍然封赏,最后发展到连原叛军、败类都一并封赏。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远,符坚如此性格,铸就了前秦霸业,却也为它灭亡留下了一个隐患。
符坚不是汉族人,却极为信任汉人王猛,把他当成了诸葛亮,言听计从,在王猛的帮助下,前秦由一个小国家一跃成为了统治中国北方的强大国家,比起当年统一六国前夜的秦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看秦当有两度统一中国的天命,只可惜天不助符坚,王猛在关键时候病重而亡,留下一段不断被历史提起的遗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大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这句话就是说,东晋是继承了汉家正朔,华夏衣冠的政权,当前的威胁并不是很大,而表面上已经投降的鲜卑慕容,羌族姚长是异族,怀有二心。因此,对外要交好东晋,不宜发兵南征;对内,要警惕鲜卑、西羌等降秦贵族,不使其东山再起。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重臣临死时后所说的话,一定是他心目中最重要,最不放心的事情,符坚为一代明主。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世人皆知地道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王猛言听计从的符坚,偏偏就没有听王猛临终时的遗言,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了王猛的担忧。前秦仅仅打了一个败仗就分崩离析,符坚作为纵横四海的一代马上皇帝,戏剧性的经历了一个帝国从建立到鼎盛再到灭亡的全过程。
而且最能表现王猛地预见的是,打赢谗水之战的是汉族政权东晋,但汉族政权并没有乘胜灭亡前秦,最后灭亡氐族前秦的却是慕容鲜卑和羌族姚苌。
这一段往事侯大勇极为熟悉,他无数次研读了此段历史,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皆是乱世,有着极强的相似性。
此时。黑雕军的组成也有些如国际纵队,除了黑雕军老军以外,有党项房当人和颇超人组成的党项营,瓜、凉十一州遗落外族的金山营,在石山自成一体的里奇部,带有汉人血统的浑末部吐蕃人,还有少量地末曷人,这几部人马,虽然现实实力皆不足为道。但是有太多地经验教训演绎了养虎为患的道理。
如何防止胡族势力随着黑雕军的强大而在体内产生异化,这个课题在末曷人刺伤了师高月明之后,突然如一团乱麻般出现在侯大勇心中,侯大勇站在门口,想不出所以然,他摇了摇头,随口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师高月明听到侯大勇地脚步声,迎到门口之时,就听到了郎君在低呤,她是一个多情敏感又有些倔强的女子,天蓝色的眼睛似乎蒙上了一层迷雾。
“剪不断,理还乱,郎君,难道你也心乱如丝吗?”
侯大勇心中装着黑雕军中胡族将来何去何从的大问题,走进院子,只看到师高月明手臂上扎着绷带,没有看到师高眼中的淡淡忧郁,笑道:“潞州有数万粗野的军士,美人出门可真不太安全,以后还是要化妆出行吧。”
师高月明也不说话,她上前一步,用右手抱着侯大勇,低低地道:“我知道为什么那名军士来拿刀砍我,他是末曷人,不要难为他们两人吧。”侯大勇没有想到师高月明如此大度,心中很是高兴,怜惜地道:“手伤得历害吗?”
“不妨事,韩湛医官说只伤了皮肉,很快就会好的。”师高月明顿了顿足,哈了口气,让白雾在空中飞舞,她又道:“阿济格,以前怎么没有听郎君说起过,她是末曷人吧,肯定长得很俊俏,是不是?有符娘子、阿济格、春兰在大梁,我何必去凑这个热闹。”
语至此,酸意凛然。
侯大勇到了古代,虽然妻妾不少,可是符英是正妻,正妻地位最高,她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不得妒”,“妒”对于正妻来说是一种罪过,背上的这个名声是可以得到“休妻”之祸的,而妾地地位更低,根本没有妒的本钱。
大周朝,男人主宰着世界,所以,游戏规则就由男人制定,当然也就朝着有利于男人的一方。这是千年不变的真理,到了侯大勇经历的另一个世界,西方世界制定了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也就占了规则的便宜,其他世界要想获得平等的机会,必须要改变规则或者是要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但是,这又是谈何容易之事,没有数代人地艰辛、奋斗、流汗、流血,是难以实现这个目标的。
侯大勇是男人,自然占了规则的便宜,从来没有享受到女人为其吃醋的快乐,此时,有些独立特行的师高月明,突然冒出了一些醋意,倒让侯大勇产生了久违之感,不过,侯大勇并不愿意去解释,有些事情,自己理所当然,对方也就会渐渐习惯。
“别想这么多,大家聚在一起也是缘分,佛说,五百年同船,千年同床,你们能做姐妹,至少有七百年的缘分,要懂得惜缘。”
党项人位于东西交融之处,不少族群都信奉佛教,房当族和颇超族都以佛教为其宗教,侯大勇之缘分说,将师高月明吓唬得一楞一楞的,她有些崇敬地看了郎君一眼,道:“我知道了,只要到了大梁,符娘子她们不欺负我,我就会好好她们。”
侯大勇点点头,道:“这样最好,男人在外做事,最怕后院起火,你们好好相待,我们一家人和和气气,各自的族人也就相安无事,再无战端。”侯大勇正在想着如何安抚手下的胡族军队,此时和师高月明交谈,自然而然谈起了正事。
师高月明居于同心城,见惯了杀戮,闻听夫君之言大有深意,她郑重地抬起头,天蓝色的眼睛闪出些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夫君所言极是,小月受教了,小月当真心待人,使我族人免遭战火。”侯大勇也不愿深说此事,用手碰了碰师高月明有些冰冷湿润的柔嫩脸颊,道:“别多想了,好生养伤吧。”
在屋中坐了一会,封沙拿着几件密信过来,侯大勇随手翻了翻,几件皆是大梁城内朝廷的情况。
封沙低声道:“一切皆正常,百官按部就班各就各位,小陛下很正常,没有异动。”
“陈子腾如何?”
“军情营每天派两名军士到宫中,陈子腾在宫中很是潇洒,每天读书、写字、作画,符太后时常陪在他的左右,倒是陛。。。陛下一直闷闷不乐。”
“事亦至此,不能心慈手软,军情营必须给我监督好,若那个宫中出了差错,后果则不堪设想。”
封沙脸上现出一丝杀气,杀气一闪即隐,“不若快刀斩乱麻,一刀下去,一了百了。”
侯大勇默想了一会,他知道封沙所言是正确的,可是他在内心深处一直挣扎不休,“滋事体大,此时暂且不提,回城以后再说吧。”
“你去让人准备一桌好酒菜,我要宴请金山营众将,金山营和党项人不一样,他们皆是大唐子民,同根同源,血浓于水,若有忠勇之士,可以与黑雕军老军一样对待。”
“明白。”
封沙出门之后,侯大勇取过已经翻得有些破烂的《太白阴经》,这本唐人的兵书得自礼弥教磁州总坛,是侯大勇初来大周时的启蒙兵书,经过几年征战,侯大勇早已成为冷兵器战争的专家,《太白阴经》已有些过时了,可是侯大勇仍然把此书作为行军打仗的必备之书。
忽然想起当年,符英行军途中一起讨论此书,其中的温馨场景,倒有些如另一个世界的自由恋爱。想起了符英,侯大勇莫名地想起了被囚禁的符小妹,他在心中暗叹一声:“真是一场肮脏的游戏。”
等到侯大勇步入餐房之时,十几名汉子整整齐齐地站了起来,当中一员大将道:“金山营武家强见过侯相。”
第三百零四章 南下之路(十九)
“末将金山营副都指挥使曹仁达,献上瓜沙十一州图册。”一名身材异常魁伟的年轻将军俯身献上了一本图册。
侯大勇身高一米八二,而此人比侯大勇还高半个头,应有一米九以上,侯大勇接过图册,先细细打量了一会来将,然后再翻阅图册。
等到侯大勇翻阅完毕,曹仁达解释道:“此图册是张公献给朝廷的礼物。”
这几年,瓜沙一带的金山人陆续回归灵州,数量也越来越多,为此,侯大勇特意让钱向南将金山历史整理成册,发给众位将领们熟读,以了解这数万陷于胡人的大唐子民。
金山人和浑末吐番人皆来自瓜沙诸州,但是两者并不一样,金山人是正宗汉人,只是杂有一些胡人血脉,浑末吐番人却是正宗吐番人,只是带着不少汉人的血统,在侯大勇心中,金山人和里奇部皆为汉人血脉,是可以相信和依待的力量,而浑末吐番人和党项人则只能限制性使用,直到大融合为止。
当年张议潮向大唐朝廷献上了瓜沙十一州图册,意味着瓜沙十一州沦陷百年的回归,曹仁达选择以同样图册为献礼,其中的意味颇有些深长。“曹仁达。”侯大勇在心中默记了一遍曹仁达的名字,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道:“曹郎,莫非是敦煌王的后人。”
张议潮的孙子张承奉在大唐帝国内部狼烟四起,无暇西顾之时,在905年自立了“金山国白衣天子”,号西汉金山国,911年,金山国受回鹘威逼,被迫订下了城下之盟,沦为回鹘属国。
914年,被迫尊可汗为父的张承奉郁郁而终。州人推戴长史曹议金为主,曹议金改弦易张,与强邻回鹘和于阗都绛结了婚姻关系,同时遵奉中原正朔,接受了后梁封授的归义军节度使等职衔。在曹氏统治时,归义军进入了稳定期,到曹议金的儿子曹元德统治时代,他东巡甘州。已经可以和回鹘可汗平起平坐,而其弟元忠继位后,自称为“敦煌王”。
侯大勇熟知金山国历史,他听到曹仁达之名,立刻想起了金山国后期的统治者曹氏家族。曹仁达也没有隐瞒,点头道:“元忠公正是末将祖父。”侯大勇哈哈大笑两声:“原来是英雄之后,失敬了。”
对于沙州最后臣服于回鹘,中原人多有非议,斥责痛骂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曹仁达原本是背负着骂名来投奔灵州军。他完全没有料到。大周朝的宰相居然敬自己祖辈为英雄,心情激荡之下,他倒了一大碗酒。道:“承蒙侯相看得起,我敬侯相一碗烈酒。”
侯大勇也很是豪放,他端起酒碗,道:“在我家乡有句俚语,叫做牌品看人品,酒风看作风,这碗酒,我喝了。”说完,将一碗老酒一饮而尽。
曹仁达见侯大勇爽利,心情自是大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