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荣耀-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中书省的方案,由六部分为吏、户、礼、刑、工、学、农、计、商、运转、营造、陆军、海军十三部,我觉得还不够。我一直坚持的想法是各司其职,但是如果连它的职责都没有明确,如何去监督它,所以分部确定职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分部又不能太多,到时权责重叠,反而为误事,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江南的实际情况来定夺。”

“在中书省十三部的基础上我建议再做些修改。官府有三大职能范围,一是国家经济发展,二是百姓民生,三是行政管理。”刘浩然的话里带了不少现代思想理念,也不管在座的诸位听不听得懂,但是他的异思怪论众人都习以为常了,而且他又是一个强势的君主,所以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在执行中理解。

“而官府的权力有两个,一是决策,二是执行。我们必须按照这三大职能范围将各部横向划分清楚,而在各部按照两个权力进行纵向划分。”

“丞相,这横向、纵向划分大致是什么意思?”刘浩然这次改制看来与以前截然不同,李善长听得有点头晕,但是这又跟他息息相关,所以必须问清楚。

“百室问得好,我举个例子,吏部管官员考稽升迁,户部管百姓户籍民生,计部管赋税度支,这是因为各部职能范围不同,所以说各部之间就是横向划分;而计部有尚书、侍郎,他们不会去亲自管收税,不会去亲自去管各省送上来的度支账簿,他们只管今年国家需要多少支出,而地方能收多少税,接着又要根据这些赋税按照每省的情况去调拨多少薪酬、钱粮下去,这就是决策。而这些决策做好之后就必须由左曹定赋税,度支司做预算,金司下拨钱粮,这就叫执行。”

听到这里,李善长和汪广洋不由连连点头,刘浩然的一句话将六部的运作讲得再明白不过了,而众人也不由心讶然,自己这位主公可真是天才,治政才干可不是一般的高呀。

“所以说,各部设置必须按照三大职能范围设置,而各部必须按照决策和执行来分设诸司,以前历朝总有贪墨渎职之事,就是因为决策执行不明,遇到精明能干的尚书,他亲力亲为,每件事都细细过问,但是这种人不是累死就是得罪人太多;遇到糊涂的尚书,那么下面的各司就上下联手、互相勾结,贪墨受贿,无所不为,所以才会有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说法。”

“此后各部诸司要分工明确,决策失误,我找尚书、侍郎的麻烦,推诿拖拉,执行不力,那就是诸司的问题。”

李善长、汪广洋和诸部尚书、侍郎不由纷纷点头,这样一来权责分明,自己也用不着纠缠于琐事,可以安心负责自己的那一摊,到时出问题追究责任起来也能迅速找到人头,不像以前,关系复杂,追究起来错综难缠,最后不了了之。

“好了,现在我根据三大职能范围对各部设置提出一些建议,国家经济发展方面,首先是计部,它掌管度支赋税,最是重要,因此我建议下设度支司负责预算、国库司负责钱财收入支出、军备司负责军费支出、国内税务总司负责赋税征收,再设一办公厅负责计部日常事务,组织重要会议等事项。当然了,还可以根据情况再增设诸司,而诸司除了执行决策之外,还必须收集地方的情况,参与和协助尚书、侍郎的决策。其余各部也按照计部分设下属诸司。”

“工部和商部我觉得可以合并为工商部,工厂产出必须经过商贸才能转为钱财,所以两者息息相关,有时候工场的政策必须根据商贸情况来定,而有时商贸政策又必须根据工场产出的情况来定,所以两者离一不可。”

“农部,农是国之根本,百姓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谈什么国家富强,百姓安宁?所以农部也是重中之重,而农除了耕种之外,还有山林渔牧,都是一种补充,因此农部可称为农林部。”

“运转部和营造部可合并为运造部,国家营造主要是什么,无非是城郭、道路、河渠、水利,而这些又与运转息息相关,路没有修好,马车往哪里跑?河渠没有疏通,船怎么走?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运转部和营造部分开,那么路修好了是归营造部修缮维护呢?还是归天天使用的运转部负责呢?因此合并为一部为好。”

“现在北洋海路已经连通,南洋海路通达也迫在眉睫,随着海商往来,与我朝交往的海外诸国会越来越多,而我朝子民出去的也越来越多,如何处理与这些海外诸国的关系,如何保护我朝海外子民的安全,这些都必须单设一部进行管理,因此我建议从礼部分出外务部,负责理藩及海外子民管理。而邸报书刊发行一事,我看可以交由礼部管理。”

听到这里,胡从宪不由脸色一喜,不由向宋濂多看了几眼,到江南几年,他已经知道邸报书刊的厉害,那怕你是闻达天下的名士,只要被邸报书刊抓到一点把柄,几天功夫就能让你臭名满天下。如此重要的利器现在归礼部管,岂不是正中下怀。要知道宋濂虽然只是礼部侍郎,但是他学问好,又颇得刘浩然的尊重,所以在礼部权柄很重,管理新划进来的邸报书刊还不是手到擒来,一旦掌握了这些东西,岂不是可以大肆宣传理学思想。

宋濂注意到胡从宪的眼色,但是依然端坐不变,可是心里却在暗暗叹息,邸报书刊的威力是刘浩然推动发展出来,他岂能不知道其重要,按照他的性格,江南官办邸报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他的声音。自己看来在礼部待不久了,指不定会被调到哪里去。

“刑部不应该只承担管理监狱、缉捕事务,还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一直强调,江南是以律法为根基的,一切以律法为准绳,所以刑部改为法务部,负责保障律法的施行,维护官府的律法利益和保障律法对所有百姓的权益。其下属机构应该为典狱司,负责监狱管理;民权司,负责保障律法对所有百姓的权益;法务司,负责律法宣传;巡检总司,负责管理各省巡检司;调查局,通过调查违反刑事律法的行为来维护律法,保护我朝免受敌对势力奸细破坏活动的威胁,在律法允许的范围内为中枢、各省、府、县官府提供执法帮助。”

众人顿时对法务部尚书一职眼热起来,这可是个重要职位,与吏部、计部尚书不下上下,不知会落到谁家。

“因此,我暂定吏、计、户、礼、法务、学、工商、农林、运造、陆军、海军、外务十二部,大家有什么意见?”刘浩然环视了一眼众人,大家能有什么意见,他们现在还沉浸在刘浩然刚才那番高谈阔论中不能自拔,按照他的想法,江南中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历朝截然不同。

“那好,大家就议一议各部尚书的人选。”刘浩然喝了一口茶淡淡地说道,众人立即打起精神来,尤其是胡从宪、宋濂等理学派人士,更是目光炯炯,全神贯注。

“丞相,诸位大人,我提议宋景濂可为礼部尚书。”胡从宪记住上次分省议事中吃得亏,不顾矜持抢先开口。

准备说话的李善长不由一笑,书生就是书生,上次分省议事中,如果没有丞相的首肯,我会提出那些布政使的人选来吗?还真以为是我在擅权呢。

“潜溪先生我另有大用,”可是刘浩然一句话就击碎了胡从宪的美梦,“数年前我就准备为元廷修国史,以正青史,现在各种典籍资料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可以为之。因此我准备请潜溪先生主掌国史馆,主持修史。”

胡从宪脸色不由变了几变,主持修国史,这可是文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因为这是名垂千古的事情,而且从另外一个方面,前朝主持修国史的哪个不是当时的文士之首?而宋濂是再典型不过的文人,国史馆远比礼部尚书有吸引力。

“我的几个儿子也大了,也该读书了,因此我想请潜溪先生、伯温先生做他们的老师,小童顽皮,就要请两位先生多费心了。”

胡从宪心里立即凉了半截,完了,礼部尚书落空了,给几位王子教书,过几年那就是太子太傅,这等尊荣,宋濂岂能抵挡。

正如他所料,宋濂和刘基连忙起身拱手道:“宋某(刘某)才学浅薄,恐怕会耽误了诸位王子。”完全一副半推半就的样子。

“两位先生才学浅薄,那天下读书人岂不是永无出头之日?”刘浩然开着玩笑道。

“那我等就受之不恭了。”

刘基坐回座位,看着胡从宪一脸沮丧的模样,心中暗暗发笑,跟丞相玩政治手段,十个老夫子你也不是对手。

“丞相,诸位,既然大家没有意见,我来提几个建议。”看到胡从宪好事落空,李善长也是一肚子的闷笑,由于此前刘浩然有意无意地压制,理学派除了宋濂、刘基少数几个身居要职,有资格去争尚书一职外,他们还真没人了。所以他故意停了一下,慢悠悠地开口道。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枢三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中枢三

“原户部侍郎杨思义大人,精于赋税清算,才干显着,可为计部尚书。”李善长首先提出第一个重要人选。

杨思义,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因徐寿辉起事避乱隐居池州,定远军占据池州,广求名士,他被召入江宁,先是命掌起居注,后调户部。当时江南经历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他奏请刘浩然下令,招抚流亡,开垦荒地,广种麻桑,灾区免税四年,以利民生,而且在任期间,对土地丈量、户口清查、财粮收支等办理得井井有条。江南上下,无不称赞其理财治政才能。他出任计部尚书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原户部郎中杭琪大人可为户部尚书,原户部侍郎刘诚大人可为农林部尚书。”以前户部尚书由李善长兼任,现在一下子分出几个部,而且他打定主意不专权,所以开始提拔户部原来的几个人。

提了三个人选,李善长便不再开口了,汪广洋看了看刘浩然,又看了看李善长,接着开口道:“原礼部尚书钱用壬大人可留任。”

钱用壬字成夫,元廷南榜进士第一,授翰林编修,后奉元廷之命出使江宁招安刘浩然,任务没有完成他却被招揽了。随着江南越发兴盛,称帝立朝的趋势也非常明显,礼仪、祭祀、宴享等制度也要跟上,而钱用壬考证古义尤详确,他当这个礼部尚书非常合适,而且他虽然属于理学派,可是比较听刘浩然的话,加上他的专长是制定礼仪制度,对邸报书刊不敢兴趣,刘浩然再放个侍郎就可以了。

所以对于钱用壬的任命可。以说理学派和淮西派都能接受。

“原东南大学学正李习先生可为。学部尚书。”汪广洋又提了一个人选,李习当学部尚书可谓是名之所归,他此前是江宁大学学正,把江宁大学办得有模有样,后来又一手操办了东南大学,现在几乎可以与江宁大学并驾齐驱了,其能力可见一斑。而现在学部最大的任务是在各省开办大学,所以说他不当学部尚书谁当?

“陆军部尚书刘基大人,海军部。尚书俞廷玉大人可留任。”这两个职位没人敢抢,一来这二人在任上干得不错,有目共睹,二来军事方面一直被刘浩然牢牢掌握,谁也不敢轻易踩进去。

说完这四个人选,汪广洋也偃旗息鼓了,他生性谨。慎,原本就不准备出言建议的,只是李善长让他出面这才出来说了几句。

“已经定下七个了,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刘浩然喝。了一口茶,依然淡淡地问道。

“丞相,诸位大人,我来说几句。”朱升开口道,他是刘。浩然的老师,又只是江宁大学的学正,所以身份非常超然。

“原吏部尚书滕。毅大人和工部尚书单安仁大人任上勤勉称职,应该留任和转任运造部尚书。”

滕毅原是吴地人,后来留居傅友德幕下,随即转任江宁,由于其为人清廉刚直,很快被委为吏部尚书。此人虽然治学倾向理学,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属于中立派。单安仁是濠州人,少为府吏,逢江淮兵乱,他集义兵保乡里,授枢密判官,从镇南王孛罗普花守扬州。旋闻刘浩然率淮西豪杰定江宁,即率众归附,仍将其军,守镇江,旋移常州。后来李善长将他从军中调出,以为助手,累迁至中书左司郎中,工部尚书,是个不折不扣的淮西集团干将。

十二个尚书一下子定了九个,还剩下三个,分别是工商部,法务部和外务部,前两个是新设出来的重要部门,刘浩然一直以兴工通商、完善律法为要任,这两个职位关系重大,没有刘浩然亲自确定,谁也不敢出来抢,而外务部是个完全陌生的部门,很多人觉得它是个鸡肋,却不知道一旦江南海路大通,海外扩张时这个部门的重要性。

“剩下的我来提议吧,法务部尚书由原刑部尚书周祯来出任,工商部尚书由原内务局主事沈从年出任,外务部尚书嘛,就由原礼部侍郎世家宝来出任。”看到众人一片默然,刘浩然便开口道。

周祯肃正严明,虽然刑部被按察司“夺了”大权,但是他丝毫不气馁,除了将巡检、典狱管理得井井有条外还积极参加始定律令,并严格要求吏士循守律法。沈从年此人就有点意思了,他原本是温州人,是永嘉学派的弟子,并学以致用,极善经商,后来因为家财丰厚遭人嫉妒陷害,他带着家人仓惶逃到宁国亲戚家。后来刘浩然下江南,他被召入江宁。但是此人读书不精,学问又不好,不为文人名士所喜,但是刘浩然却看中他的才干,将内务局交给他管理,几年下来居然让内库翻了数十倍。刘浩然给他分了股份,也越发地器重。这次将他推到工商部尚书的位置上,就是利用他善于经营的能力。而世家宝原本是礼部侍郎,管得就是理藩这一块,刘浩然的意思是现在江南海路还没有完全打开,外务部基本上不会起作用,让世家宝来只是起个过渡作用,将来发展了不合适的话再换人。

“另外我还想让周祯兼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浩然话一落音,众人一片哗然。法务部尚书原本就权柄甚重,现在又加了一个几乎与中书省平行的都察院副主官,这位置身份又重了不少,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十二部最重的一位尚书。

“丞相,属下才能浅薄,恐难受此重任。”周祯站起来说道,刑部的权柄越来越小,听到刘浩然将刑部改为非常重要的法务部,他已经做好转任他职的准备。却不曾想刘浩然不但让他担任法务部尚书,还加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之职,怎么不叫他惶恐之至。

“有成,知道我看中你什么吗?”

“回丞相,属下不知。”

“自从我设按察司之后,刑部变成了众人眼里的清水衙门,可是你不恼不馁,依然踏踏实实做事,而且还积极参与始定律法,并以身作则,严格循法。不易啊,从你身上我看了勇于任事、恪守职责。这样的人我不委以重任,天理何在!”

听到刘浩然在众人面前如此高的评价,周祯不由眼睛变红,心中涌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

“有成,法务部权责重大,都察院更是如此,你要多费心,多操劳了,但是也要注意身体,你已经四十多岁,不年轻了,把好大局就行了,不必事事操心,诸葛武侯鞠躬尽瘁的精神要学,却不要做到死而后已,现在百废待兴,江南还需要你这样的人。”

听到刘浩然这无比温暖和善的劝慰,周祯只是拱了拱手,强忍着要流出来的泪水退回到座位。

朱升、刘基、宋濂等人不由看了看刘浩然,又看了看还在那里极力压制自己心情的周祯,心中不由暗叹道,又一个重臣被收了心,周祯以后不呕心沥血恐怕他自己都睡不好觉。

不过刘浩然却想得是另外一些事,他借着表扬周祯为诸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