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荣耀-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现在湖广、江西尽入,光是一个江南行省是不够了,分省吧。不过如何分,各省官署如何设置,待我回江宁再细议。”

“罗先生,你有什么话说吗?”刘浩然看到罗复仁欲言又止,于是问道。

“丞相,分省之后,不知你该以何身份处置国事?还有就是江南行省经过丞相十余年治理,富庶民安,又该如何处置?”

听完罗复仁的话,刘浩然点点头,这是个问题。虽然自己后来又加了个大宋丞相一职,但是他一直以大宋江南行省丞相的身份统领各地,一旦分省,光一个丞相恐怕还压不住,而且江南富庶甲天下,又兴办了大量工场,以前归在一个行省名下还好说,一旦分出去,该如何分?整体分出去那又交给谁呢?这可是刘浩然的基业,谁敢接这个盘子,不怕遭猜忌?

“罗先生说的是,我会好好合计一下。”刘浩然想了想,初步想法就是按照自己知道的另一个世界的行政划分,把现在的庞大江南行省拆分开。

正说着,突然舱外传来一阵吵闹声,刘浩然眉头一皱,提高嗓门问道:“怎么回事?”

守在门外的刘存义推门进来禀报道:“回相父,是陈友仁酒喝多了,在外面闹事,侍卫劝他不听,还在那里破口大骂。”

“陈友仁?”刘浩然不由眉角挑了挑,陈友谅的两个哥哥和他们的老爸一样,都是老实巴交的人,陈理又还小,唯独这个陈友仁,才干不高却野心颇大,在武昌由于张定边的强势无可奈何的成了降臣,但是料想他不会就此罢休,这不才几天就闹开了。刘浩然为了表示亲待,所以一路上与陈氏家人同舟,想不到居然发生今天这种事。

“这个人是个不安分的主,想当日陈友谅挥师东进,他小子居然惦记着我的老婆,在陈友谅面前居然与他争了起来。”

刘浩然说这话的时候虽然是笑呵呵的,但是怎么听都觉得一股阴测测的味道。王侍尧低着头继续看着手里的文件,似乎没有听到这话,罗复仁却心里一惊,当年他也算是陈友谅非常信赖的人,曾经听陈友谅近侍们偶尔说起过这件事,想不到江南的都知司无孔不入到这个地步,居然探听到这种隐秘的事情,想到这里,罗复仁不由后背冒出几滴冷汗来。

刘存义却对陈友仁侮及主母愤慨不已,恨不得跑出去把陈友仁暴打一顿。

刘浩然挥挥手道:“夜深了,把陈友仁扶回房中休息。这么爱喝酒,早晚得出事。”刘存义应了一声,后退几步离开房间。

在接下来的汇报和讨论中,王侍尧似乎神情未变,罗复仁却多了几分谨慎。一直忙到子时,事情才算忙完,各人便回去休息。

第二夜,陈友仁又喝得大醉,拿着个酒瓶在甲板上四处晃动,指天骂地,这次还没等旁人出来劝阻,却不知怎么地失足跌落到江中。

这可是十一月天,江水寒冷刺骨,待到水手将陈友仁从江上捞出来,他整个人已经半冻半淹成了一具铁青的僵尸。

一路上再无他话,船队于十一月十二日顺利抵达江宁。

到了江宁,刘浩然先拨出几座大宅,将陈理、陈普才、陈友富、陈友直等降臣安置好,再以小明王的名义封陈理为归德侯,陈普才为安寿伯,陈友富、陈友直也皆封伯。

十一月十四日,江南为刘福通举行国丧,并宣布全国行百日服丧。祭礼上,李善长宣读小明王的圣旨,追封刘福通为汉王,谥号武烈,并宣读祭文。

“际此中华千年未有之大难,天地苍黄翻覆,神州陆沉沦丧,六合黯澹肃杀,四海泛滥浮嚣,贞下难起元,否极泰未来。混一神魔,吉凶难卜。”

“汉武烈王草莽淮西,起事颍州,恢复中华,正位乾坤。率亿万之众踬踣驱驰,一仆百作。扬旗北伐,集结转徙,东征西讨,指天盟誓,不惮艰危,不避死生,志在铲鞑虏暴元,护百姓复华夏,存亡绝续,惊天动地。历经苦战,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色变。

“然壮志未酬身先死,安丰一隅,突遭屑小走狗毒手,呼天而悲鸣,顿地而痛哀。中国未始光复,民众仍系倒悬,逝者已逝,生者继志,为列祖列宗坟茔庙堂,为世代之故土家园,为自由之国族尊严,为永续华夏之历史,亿万军民一心一德,矢勤矢勇,歃血喋血,苦战死战,踔厉纵横,为国驱驰,时时不忘为国家雪耻,念念在兹为民族牺牲。”

这篇祭文更像是一篇宣战书,不但宣示了江南军民誓死与元廷对抗到底的决心,也把张士诚划进了鞑虏走狗之列,必是不死不休之争。

刘浩然当场嚎啕大哭,很是为这位从未见过的叔父洒下了不少眼泪。而身后的众臣神情各一,有的悲痛,有的却漠然。夏煜跪在其中,一会看着前面悲痛不已的刘浩然,一会看看在旁边不远一脸戚然的杨宪,心里却不知想些什么。

十一月十六日,小明王封刘浩然为吴王,中书省丞相加太师,暂摄国政。刘浩然也正式向各地行文,此后他的正式文书是:“奉皇帝圣旨,吴王谕令。”

接下来江南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继续巩固扩展湖广、江西的地盘就是分省,因为这涉及到众多官员的前途问题。

“我的初步想法已经出来了,承华,你给大家念念。”

这是一次正式朝会,不但李善长、汪广洋、冯国用、秦从龙四巨头和各部尚书侍郎都在,孙炎、章溢、陈遇、潘坚庭、杨宪、夏煜、刘存忠等地方重臣和要害有司主管也在,连朱升、陶安、李习、胡从宪等名士也列位其中。

“丞相对于分省的设想如下,改平江为苏州,以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常州府、镇江府和江北的扬州府为一省,名为江苏省,治苏州,今后收复的淮安府、徐州府也会并入其中,江阴州并入常州府。”

见到众人没有出言反对,王侍尧顿了一下继续念道:“以滁州府、安丰府、颍州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为一省,名为安徽省,治安庆。”

听到这里,宋濂开口说道:“安丰府乃大宋前都,单为一府也可,只是这定远乃龙兴之地,只为一县,有些不妥,而庐州合肥乃龙祖之地,可为一省之治。”他开口闭口就是龙兴龙祖之地,丝毫不顾及还躺在病榻上小明王的感受,看来江南众人已经把刘浩然当成了还未登基的皇帝了。

“定远虽是我军兴之地,但是安丰为都久矣,我等又是红巾军一员,定远归在安丰府名下也未尝不可。至于安徽省治选择安庆是出于交通、工商考虑,毕竟那里地处长江要道。至于庐州合肥,我的祖坟都不知在哪里,如何算得上龙祖之地,不提也罢。”

话一说出口,宋濂立即激动起来:“孝乃百善之首,乃治国之本,人伦大道更是天理,虽然丞相不幸蒙此大乱,祖陵难寻,但是做为血脉之承,还是当寻觅宝地,修缮祖陵,春秋祭祀,示血脉延嗣,以慰先灵。”

接着几个大臣也出言附和,赞同宋濂的说法,胡从宪也开口发表了一番意见,言语激烈,比宋濂还说得邪乎。

刘浩然低着头默不作声,在那里思量,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开口说话。形势很明显,跳出来说话的都是宋濂等理学派人士,三纲五常是他们的政治纲领,孝却是其中的根本,要是这个都无法坚持,以后让他们在朝堂之上还如何混下去?

“由于战乱流离,祖先遗骸蒙尘,不知所踪,浩然也是痛心疾首,潜溪先生说得极是,就算祖先遗骸难觅,也当修陵墓,以做祭祀悼念之用。这样吧,合肥设留守,专司此事。”

听到刘浩然开了口,宋濂、胡从宪等人立即高兴不已,顺势提出请刘基等人堪踏风水,在合肥修陵。刘浩然不愿再纠缠下去,挥挥手道:“此事交与礼部操办就是了。”

宋濂依然肃穆地坐下,其他几个大臣脸上却带了些得意,仿佛他们取得了巨大胜利一般。看到大家都安静下来了,刘浩然对王侍尧说道:“承华,继续。”

“改江州府为九江府,以南昌府、九江府、抚州府、饶州府、袁州府、吉安府、赣州府、信州府为一省,名为江西省,治南昌,原南康府并入九江府,临江、瑞州府并入袁州府,原南丰州、瑞昌府并入抚州府,原铅山州并入信州府,原南安府并入赣州府。”

江州曾经一度是陈友谅的都城,改改名字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元廷江西行省的治所原本就在南昌,所以对于这两点大家没有异议,不过章溢提出了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丞相,几个原府和州分别并入抚州、九江、吉安、信州、赣州,这些府治是不是大了些。”

“匡山先生提得极是,在这里我要坦明一件事,那就是此次分省设立地方官署执行的原则是避免十羊九牧。现在这么分只是暂时的,待到各地户籍点检造册之后,根据各地实际人口各府县还要或分或并。”

听到这里,大家开始低头议论起来,坐在这里的都是读书人,自然知道刘浩然所说的十羊九牧的典故,对于刘浩然提出避免官多民少,减轻赋税剥削的想法也很赞同,于是议论一番后没有太多的意见了。

《文》“原湖广行省分两省,洞庭湖以北为湖北省,以南为湖南省。湖北省辖襄阳府、德安府、安陆府、汉阳府、武昌府、荆州府、黄州府和宜昌府,治武昌府江夏,其中原峡州路改为宜昌府,原荆门路并入荆州府,原蕲州路并入黄州府,原沔阳府并入汉阳府。”

《人》说到这里,王侍尧又停了一下,等待众人的反应。这一块地方原本是元廷的江北河南行省的西部,现在被一刀切了出去单独设省,这里原本是陈友谅、徐寿辉的老巢,单独设省管理也是必要的,所以众人也没有多言。

《书》“湖南省辖岳州府、常德府、长沙府、辰州府、宝庆府、衡州府、郴州府,治长沙。”

《屋》湖南原本是属于元廷湖广行省的湖南宣慰道,这里划分最混乱,所以基本上等于是重新来过,因此大家也没有多言。

“杭州府、绍兴府、湖州府、嘉兴府、建德府、金华府、衢州府、处州府、台州府、温州府、宁波府为一省,名浙江省,治杭州,其中原庆元路改为宁波府。”

浙江省的辖府基本没有动什么,都是按照以前江浙行省的分路改过来的。而且台州、温州、宁波还在方国珍手里,不过已经被众人忽视了,陈友谅都打败了,你方国珍能蹦跶到那里去。

“丞相对于南方其他未复之地,初步想法是将原湖广、江西行省南部分为广东、广西两省,分别治桂林,广州,原福建行省不变,治福州。具体管辖府县届时再议。另外江宁府改为应天府,单独列为直隶府,与诸省平级。”

江宁是现在的治所,将来的都城,单独列出来也是应该的,大家没有意见。

“好了,分省大致如此,现在我们谈谈各省官署设置的问题。”

听到这里,大家不由自主地直了直腰,这可是重头戏,一下子分出去六个省,这要多出多少官职,众人怎么不心动,而那些理学派的人更是目光炯炯,打定了主意,中枢不行咱们从地方上来。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一百零九章 分省二

第一百零九章  分省二

“首先第一个问题,此后各省到底是叫行省还是省?”刘浩然的第一句话有点不着边际,但是众人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听出味道来了,叫行省,那就是按照元廷旧制,各行省就要设左右丞相、平章、参知政事,因为行省的意思就是行中书省,这些官职不配齐,怎么能叫行中书省,如果不叫行省,直接改为省,那就是另外一种官制,那么如何设置又是另外一回事。

大家在那里斟酌着刘浩然的意思,在没有摸清底细时,谁也不敢开口说话,这时,一直像泥菩萨坐着的冯国用开口了。

“丞相,诸位,如果按旧制设行省,我认为有两个问题,第一,设行省意味着我们继承元廷旧制,不好!’

这个意见虽然简短,但是却正中要害,在座的都知道刘浩然是反元死硬分子,元廷认为好的他就一定认为不好,没见在元廷吃香的程朱理学在他那里就吃了瘪。以前叫江南行省那是没有办法,谁叫刘福通没什么治政才干,打下的地盘都是按元廷旧制照搬,刘浩然做为他的属下,只好捏着鼻子认了,现在大权在握,刘浩然肯定会摒弃这些,冯国用的话为众人好好提了个醒。

“第二个问题,如果按元廷旧制设行省,置左右丞相、平章、参知政事,权柄太重而且官职重叠,不好。”

冯国用的第二个不好顿时。在众人心里掀起了波澜,按照元廷旧制,行省的丞相是从一品,下面的平章是从一品,左右丞相是正二品,参知政事是从二品,的确是位高权重,而且的确官职权力相叠。可是做臣子谁愿意在君王心里留下权柄太重的印象,历史上的权臣可都没有好下场啊,于是原本准备争一争的心一下冷静下来了,开始品味起冯国用话中的意思。

“国用的意见很好,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待到冯国用说完,刘浩然接着问道,众人都不言语了,谁不知道在群臣中与刘浩然关系最密切的是冯国用,他的话就等于是刘浩然的话,大家能有什么意见呢?

“那好,承华,你来念念我对各地。官署设置的初步想法。”

“是的丞相。按照丞相的初步想法,各省直接称为省,。不设丞相、平章、左右丞相和参知政事,该设三司。布政司掌一省之政,朝廷中枢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下达于该司,凡该省僚属满秩,其司负责考察其称职与不称职,上报达吏部、都察院。并派管各省治内赋税、粮储、屯田、驿传、水利、抚民、治安、工商等事宜。”

“按察司,掌一省之司法,典刑名,戢奸暴,平狱讼,雪冤。抑,无论民事刑事案件裁审,均由按察司处置。”

“指挥司,掌一省之军事,各地守备团、民兵均由其。管辖训练。”

众人听得明白,。刘浩然的举措就是搞分权,在各省分设三司,分别持掌政、法、军三权,互相制衡,避免其中一个权柄过重,看来是费了一番苦心。

“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丞相,”按察总使秦从龙开口了,“各省设三司,而各部也设有各司,如此一来岂不是地方轻而中枢重?”

刘浩然愣了一下,这一点他没有想到,各省布政使是一省之长,按照他的想法应该只比各部尚书低半级,重要的省却是与各部尚书平级,但是搞了一个三司,听上去却与各部下属的各司平级,岂不是显得等级差不多,到时各省布政使见了各部尚书都觉得矮人一等,长此以往,会而使得中枢权柄太重,地方权柄太轻,届时地方官员处处被压一头,都不敢放手做事了。

“秦先生有何建议?”刘浩然虚心请教道,这次会议只是讨论,还不是决定。

“丞相,前宋在各路设四监司,帅、漕、宪、仓,与丞相的三司异曲同义。只是四监司以下各州府有多高官,于是路与州府长官的关系就以品秩高低来决定,这样的地方机构,自然会出现许多紊乱的现象。因此只可借鉴不可取。”秦从龙徐徐言道。

“而前唐在地方设有节度使和观察使,权柄又太重,而府、州、县诸官又关系复杂,也不可取。因此属下认为,可吸取前唐宋的经验,在各省设一文职,以为一省之长,设一军职,以为一省总兵,而按察司持掌司法裁决,公律法之平正,权柄太重,所以不可为一职,可设多职,合议定案。”

秦从龙的建议是抬高各省军政长官的地位和权柄,但是他又将自己执掌的按察司摘了出来。按察司持掌司法,裁决下来的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