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荣耀-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野蛮人建立的国家有什么思想根源?还不是吸取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思想,将其做为基础,然后不断吸收、不断改进,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度。

正因为这种循序渐进,使得它的国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和起伏,从而延续了数百年的强盛。相比之下法国,一会儿**,一会儿复辟,大起大落,使得这个号称欧洲大陆最强国就从来没有长时间真正强盛过。

为什么大明不能利用“复古”运动的名义,从春秋战国时代那无比璀璨的思想文明中追本溯源,找到合适的思想,再吸收古希腊等文明的先进之处,最后形成自己的先进文明?自己是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的发展,因此也知道哪些东西对大明有利,哪些东西对大明不利,站在这个历史高度,总比孔老夫子根据自己的喜爱和个人坚持的思想去修编《春秋》和《诗经》要强吧。

刘浩然越想越兴奋,他立即用笔墨记下自己的思路。此前,他大兴教育,大兴教化,总是觉得有些苍白无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支撑,光靠口号,就是几百上千句也不管用。今天刘浩然觉得自己打开了一扇大门,有了这些春秋战国的思想做基础,自己提出的民主科学等思想就不再是无根之源或者是外来户,只有在自己的历史和文明基础上发展出最适合自己的思想体系,才能使得自己获得最快最好的发展。

当天下午,迫不及待的刘浩然便发出一道道诏书,诏内阁传令全国,高价收购民间收藏的古书籍,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或抄本为重;诏国史馆、弘文院立即组织人手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家书籍进行整理,这种整理不是修四库全书,而是完完整整地大规模整理。

接着刘浩然初步与李善长、冯国用、刘承志和李道君进行了讨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过后,了解到皇帝陛下意图的刘承志和李道君立即修书,通知同门师兄弟们立即投入到对春秋战国诸家思想的复古研究中去。

而刘浩然也给朱升、宋濂、刘基、陶安等相熟的文人名士修书,与这些博学多才的先生们初步讨论对春秋战国诸家思想复古的可能性。

在刘浩然不停地疾笔修书时,窗外的雨开始下个不停,一道巨大的雷声响过,刘浩然被惊了一下,不由地停下笔。

他看着窗外的大雨,眉头越皱越紧,这么大的雨,杭州能经受得住考验吗?尽管杭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营造,但是在当前这个技术条件,也做不到可以将城市积水全部排泄,内涝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刘浩然心里不是很担心,自己就蹲在杭州,杭州地方官府自然会花费十二分的力气去进行防洪防涝以及灾害处理。

想了想,刘浩然叫了一声:“存胜!”

刘存胜应声进来了:“陛下,请问有何吩咐?”

“你从侍卫司调派一些人手,乔装打扮一下到杭州各处,看看情况。”

“遵旨!”刘存胜拱手行礼后便离开了。

刘浩然倒不是想派人监督杭州官府的所作所为,他只是想了解一下杭州官府应急能力。自从明历七年《大明平岁律》颂布以来,灾难应急制度已经成为地方官府重要职责之一。

刘浩然从《大明平岁律》突然想到了大明的律法,由于他此前拥有最高立法权,大明一切律法都是由他颂布的,所以律法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名字五花八门。有的沿用了前唐宋时期的律法,如鼓励开荒的《大明守令垦田律》,规范婚姻关系和制度、户籍制度的《大明户律》,规范海关和关税的《大明市舶律》;也有因为是此前没有涉及,完全是刘浩然根据自己的知识编写出来的,如《大明有价证劵交易法》。

大明的律法繁多到了连律师都头疼的地步,而且名字五花八门到了让人摸不到头脑的程度,是该进行大明律法的大汇编了,刘浩然苦笑着对自己说道。

根据他此前很淡薄的法律知识,他觉得大明律法应该分为三大类,刑律,民律和政律,至于如何规范和分类,还是让专业人士去头疼吧。

刘浩然继续修书,不过他又要多写几封书信和诏书,是给陶安、王濂、韩宜可、端复初和法务部、按察院及都察院的,让他们组织人手,对大明律法进行汇总分类。刘浩然只是提出原则性指导意见,至于是不是两法重复,可以合并为一法等等细节,他是不管的了。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巡之杭州二

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巡之杭州二

终于把要写的诏书和书信都写好了。刘浩然不由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臂,他有点怀念电脑和打印机,甚至从中学后就很少用的钢笔。原本这些诏书和书信可以由秘书代笔,但是刘浩然坚持自己亲笔写,这意味着一种重视,诏书和书信到了相应人的手里,他们自然会好好掂量一下。

刘浩然活动了一下脖子,自从穿越之后,以前老是看电脑养成的轻度颈椎病已经根除了,看来穿越到古代当皇帝是根除颈椎病最好的办法之一。

这时,刘存胜在门外叫了一声:“陛下!”

“进来吧。”

刘存胜也是童子营出身,他原本是刘浩然攻占江宁后收的孤儿,当时只有四五岁大,是攻城时被百姓趁乱杀死的某户色目富商的儿子。在童子营十几年,刘存胜已经将对刘浩然的忠诚沁入到自己的骨肉和灵魂之中去了。

“存胜,情况怎么样?”

“回禀陛下,路近的探子刚刚回报,杭州城应急防洪涝的措施还算得力和有序,不过其中也出了些小问题。”

刘存胜将杭州官府相应的措施和发生的小问题一一说出,刘浩然只是默默地听着。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不能将天灾演化成人祸。

“好吧,你再去看看,还有其它什么情况。”

“是的陛下。”

过了半个小时,刘存胜又进来禀报道:“启禀陛下,钱塘县出现一些问题。”

刘浩然不由皱起了眉头,杭州城分为钱塘、仁和两县,钱塘比较繁华,那里出了事,估计损失会很大。

“陛下,由于雨势过大,西湖水从各渠沟里蔓延,与街道的积水合为一体,开始向民宅涌去。筒子巷住的三户大户人家看挡不住水,便向官府求援。杭州知府姜允立即调派了三百巡防营带着沙袋器械赶去堵水。到后来,水倒是堵上了,却流向了另一处的麻衣巷,淹了那里的二十九户民宅。”

“淹得严重吗?”

“探子说大约有齐腰高,不过里面的百姓都被巡防营的士兵们给救了出来,不过财物肯定是损失不小。”

“那就好。”听到没有出人命,只是损失了一些财物,刘浩然才略略放心。他坐在那里不由回味起来,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孟老夫子说得还真有道理。虽然自己治政以来,提倡以民为本,但是在各级官员心目中,这民还是有三六九等的。

如何革除这一弊端,提倡人人平等?刘浩然自己在心里都有些发笑了。应该让官员们知道,普通百姓也是他们为本的民之一,也是得罪不起的。

“存胜。”

“陛下,臣在!”刚在还站在一边如同一棵树的刘存胜拱手答道。

“你找些人,去那些受灾的民户中如此这般。”刘浩然低声嘱咐了一番。

“臣明白了。”

待刘存胜离开后,刘浩然不由又想起一个问题,自己以前听说杭州西湖是天旱不枯,大雨不涨,怎么现在这一下雨就会涨水出来呢?得细细问一下。

过了两天,台风带来的暴雨终于离开了杭州,天色又开始放晴了。刘浩然先和李善长、冯国用、刘承志去岳王庙拜祭了这位武圣和民族英雄,第二天又陪着薛如云、秦罗去了一趟灵隐寺。到了第三天,估计杭州知府姜允善后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便遣人召见他。

“臣杭州知府姜允拜见陛下。”姜允拱手行了个大礼。

“姜爱卿平身,坐。”刘浩然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道。

“谢陛下。”

“暴雨风灾都善后了吧?”

“启禀陛下,都善后了。”

“损失如何?”

“回禀陛下,计有四人被倒塌的房屋压死,一百一十四人受伤,有两人被风吹倒的大树砸死,十一人被砸伤,还有三名巡防营士兵在救灾过程中不幸跌入河道洪水中。以身殉职。损毁房屋一百一十四间,其他财物损失若干。”

听到这里汇报,刘浩然对这个一脸刻板的姜允有了不少好感。穿越前看电视新闻报道天灾时,刘浩然最讨厌的是报道中先将财产损失多少列出来,再说伤亡多少人,搞得好像命比这些财物要低贱一样,不过后来也改了过来,知道先报人员伤亡,再报财物损失。而姜允却注意到了这一点,这说明在这位地方主官的心目中,人命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事情要好生处理,这是你们杭州府的事务,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总的原则是尽快抚平受灾百姓,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还有要向内政部为殉职的巡防士兵们请功。”

“臣记住了。”

“姜爱卿,朕记得这西湖水是不会涨漫出来的,怎么现在会这样呢?”

“回禀陛下,杭州城此前经前宋东坡居士这样的名臣治理过,疏浚西湖,堆筑长提,故而没有洪涝水患。但是自伪元灭前宋,杭州历经战乱,城池破残,西湖也被泥土淤塞。而伪元治政官吏不理民情,只为财赋疏通了运河,却没有理及西湖,湖里的积泥越来越多,因此水患不断。”

“自我大明立朝以来。陛下励精图治,这治理西湖也着手开始。怎奈西湖上百年积累的淤泥太多,杭州府要做的事情也太多,经过十余年治理,这西湖淤泥还有三分之一没有清理。”

刘浩然点点头,他对下面的情况也有些了解,知道自己建国立朝以来,大兴工商,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久而久之,大明地方官府居然有了另一个世界改革开放地方政府的影子…以GDP为重。大明地方官府虽然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但是也将重心转移到这方面,大力扶植工商业,因为中枢喜欢看这个数据,所以就能出政绩。而从古到今,当官都是要讲政绩的。此前政绩是德化百姓,地方安定,而到了大明却是主要用经济发展说话了。

刘浩然不由腹诽了一下自己,有点急于求成了,不过也没有办法,当时大明新立。就算是在割据江南时期,最大的任务就是积聚力量,用于北伐和一统天下。如果没有这些以经济发展为纲的举措,大明也不会迅速聚集起如此雄厚的力量。不过现在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现在的大明已经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只要举措得力,保持继续快速发展是没有问题,但是地方官府的重心必须做出调整。

“姜爱卿,朕明白这里面的问题。不过地方官府还是要以民生为本,至于发展工商,自有省司和中枢调控。只要地方将各种民生安置好,百姓安居乐业。再发展教育,修建桥道,运转畅通,自然会有人来设工厂,开商贸。”刘浩然斟酌了一下词句道。

姜允愣了一下,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大明中枢对地方政策的转变,当即答道:“回禀陛下,臣也一直认为,地方官府当以民生为本,不能以营利。官府是替陛下牧万民,不是工厂商社。”

看来这位知府也是一肚子意见,此前只是迫于整个大明的整体环境,只好跟着做,现在有了机会,他自然会向皇帝陛下阐述自己的意见。

刘浩然不由赞许地点点头,这话说得好,地方官府是为百姓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性机构。如果一个地方官府、一个学校、一个公立医院都想着如何赚钱,那么他们如何有精力去实现其设立的根本目的…为百姓服务、为百姓提供教育、为百姓提供医疗。

如何去赚钱,不用你官府去说,有头脑的百姓自然会知道去探索。你官府没事插一手,这也包揽,那也控制,名义上是保证百姓的基本民生。但是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因为你一旦成为商业机构,你不可避免追求利润最大化,因为这是这些官办工商企业主管最大的政绩。当这些官办企业追求利润和保障民生相冲突时,在政绩这个巨大诱惑下,地方官员如何选择,刘浩然觉得自己有坐在椅子上的屁股想都明白。

而这些官办工商企业拥有强势的行政权利和资源,据有强大的排他性和支配权,这不是垄断是什么?这不是与民争利是什么?

所以刘浩然觉得,官府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这些利益中脱身出来,由球员变为裁判,手持律法这柄利剑,便可以最大的为民做主了。例如浙江现在最大的钢铁厂是官办的,为浙江一半以上百姓提供农具、日用铁器等钢铁需求。如果改为私营,过两天它要涨价了,官府必须审查,因为这个时候官府最大的政绩不是钢铁厂赚了多少钱,而是百姓的民生。如果百姓因为钢铁涨价而产生不满,从而引发社会不安定或者上告,绝对是当地官府最畏惧的事情。因此,官府在审查过程中会核对你钢铁厂的账目,嘿,你的管理成本这么高,难道要算到价格里去吗?这不行,你如果非要涨价,我可以去江苏联系一家管理成本不高,价格更低的钢铁厂,鼓励他们进入浙江经营销售;或者说,你小子利润已经高达三成了,还想涨价,没门,根据大明反暴利条例,你不但不能涨价,还必须降价半成。

刘浩然也知道这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想法,真要去实现,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进行配套,不过刘浩然觉得,只要找到弊端,就有改进的机会。

刘浩然暗自想了一下,发现自己还是有“先见之明”,此前凭着“感觉”制定了一整套合适的制度,如税赋高度集中,工商业赋税就不用说了,一般百姓最大的田地赋税也是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缴纳田地赋税的粮食由运转部设在各地的粮仓进行保管,而管理和统计则由国内税务局进行。每当秋收时节,运转部下设的各粮仓在各乡设点,国内税务局也会遣人过来。国内税务局的税务人员只管称秤、记数和发放完税凭证;运转部粮仓人员则负责清点、装载运送和入仓,然后两本账簿,粮仓一本,国内税务局一本,隔段时间就盘点一次。而这个时候,也是廉政公署、都察院各地机构和监察局最活跃的时候。

国内税务局和粮仓人员联手贪墨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关键是一个“犯罪成本”的问题,刘浩然信奉的一句话是没有完美的制度,但是这套制度必须是最大可能防止和发现问题。国内税务局人员的确是可以大捞油水的好职位,所以按照国内税务局的内部规章,一个税务人员在一个地方不能连续待两年,两年过后必须换地方,而且去向是随机的,可能你今年在安徽收田地赋税,后年就可能去江苏收工商税。诸如这样的制度,就是要提高犯罪的成本,人员一交接,总要把旧账理清楚,否则你新来的人员就要背黑锅了。这一清理旧账和交接,就极有可能发现隐藏的问题。

而且由于大明非常重视赋税问题,在这方面制定了非常详尽完善的律法和制度,税务人员分两类,一是只管收税的,二是只管查办税稽的,就是专门查办偷税漏税的,加上一整套制度,具备财务和税法知识的税务人员无论到哪里都能很快上手,照章办事就行了。而且大明税赋方面的律法和规章与大明其它律法规章一样,颇具刘氏风格,刚性十足,非常细致,尽可能地不留可“灵活操作”的空间。还有就是税务人员是廉政公署、都察院、监察局重点关注对象。种种制度下来,虽然不可避免还有各种弊端,但也在刘浩然能接受的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