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荣耀-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茂诚也是熟读四书五经之人,他虽然吸收了刘浩然和古希腊不少思想,但是却能够将其与古儒学、黄老之学、法家学、兵家学等学说进行融合。互相印证,争辩起来不落下风,而且越争辩他的思维就越清晰,找到了自己思想学术中不少的缺陷,并加以修改和弥补。
刘浩然在进行注释之后便不再发表公开言论,只是说这是一家之言,大家都可以为之一辩,真理是越辩越明。不过暗地里他还是披了几个马甲,在几份邸报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他的论点够新颖,也够犀利,但是国学基础太少,引经论据驳倒旧学说是做不到的,顶多是为新学派指出一点新思路而已。
大争论一直延续了近一年,却没有谁输谁赢之分,但是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却是空前的。首先各大学的学子们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可以跳出原来的历史和时代局限,跳出旧有的思想范围去探索新的“兴国思想”。太平学派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系统思想学术,他们开始将徐茂诚视为自己一派的思想先驱者,围绕着这一新思想学术进行深入探讨,另外一个收获就是他们找到了以“紫金山学派”为代表的北方学派新生代这个盟友,双方开始广泛的合作和交流,首先是各自“势力范围”的安徽大学、南京大学、弘文院、格物院、洛阳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互补各自的缺陷;江南和江西学派则有不少人在两次大争论中看到自己思想学术的缺陷性,开始试图对理学和心学进行改良,以适应大明此时的“时代发展”,尤其是他们看到正在迅速崛起的太平派居然和代表北方地方势力中坚力量的北方学派新生代“合流”,这种压力就更大了。
***********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二十七章 马六甲
第二百二十七章 马六甲
尽管整个大明学术和理论界为了《明知论》争得热火朝天。但是整个国家机器和军事机器还在正常的运转着,毕竟这种事情对于内阁和枢密院来说不是息息相关的事情。尽管内阁中不少尚书和侍郎下了班还要写些文章为自己一派的观点摇旗呐喊,但是由于刘浩然下了诏书,禁止文武官员以官员的身份参与到这次争论中去。所以这些官员不是以兼任院士或教授的身份写文章,就是换了马甲。尽管这无法阻止这些官员因为身份的影响力,但是这至少说明了一种态度。
明历八年九月初五,外务部向阿瓦国和白古分别送递外交咨文,一是要求阿瓦国立即归还“非法侵占”云南省的土地。不管这些土地是前元朝用何种方法纳入的,但是总归曾经在朝廷户籍图册中登记过,做为推翻元廷的大明朝自然有权利继承这些土地的主权,所以你阿瓦国不还也得还;二是要求白古国就大明两艘商船在其海域失踪做出解释。
这两份外交咨文非常霸道,说白了就是没事找茬,不过以大明现在的强势,打你之前先找些茬已经是很“仁义”和“讲道理”了。当初吕宋岛上还有几个国家,大明一声不吭就把人家国王一家子“请”到南京觐见,然后“赏赐”他们在南京住下,结果吕宋岛连同小吕宋岛(今棉兰老岛)都被大明海军给占了,听说过不了多久就要设吕宋省了。
阿瓦国君臣接到这份外交咨文觉得很憋屈,上缅甸地区原本大部分属于蒲甘国地盘,后来元军入侵硬是抢走了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却是云南当地的思汉法等土司抢过去的。而这些土司只是名义上归附元廷。本身却保持着高度自治,这些土地顶多在元廷那里挂了名。
但是大明就盯着这些只是在元廷户籍图册上挂名的土地说事,不仅如此,但凡与汉唐前宋沾点边的土地大明也不会放过,越陈不就是这么一回事,现在已经是大明的安南省了。
阿瓦国只是憋屈,白古国君臣却是感到冤枉。大明商船不仅将东海、南海看做自己的池塘,马六甲到印度海域更是横着走。虽然白古国有勃生、丹那沙林等港口,但是大明商船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跟在自己家一样。现在突然说大明两艘商船在自己海域不见了,再追究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冤枉人吗?白古国什么时候敢打大明商船的主意?就是海面上再强势的海盗也不敢,就凭大明那些武装商船的火炮,它不去抢人家的都是谢天谢地了。
不过两国心里都明白,这是大明在找开战的借口,云南的动静已经传到两国了,他们在那边也有一些耳目和商人。
阿瓦国王明吉斯伐修寄当即下令全国动员,准备应战;而白古国王频耶宇就有些犯愁,白古国不像阿瓦国地处内陆,只要防范一地就好了,白古国地处沿海,又与八百、蒙庆等宣抚司相接,因此不仅要防范来自东北方向陆地上的进攻,还要防范海上的进攻。
大明海军的强势诸国都是有所闻,麻喏巴歇国够牛吧,它的疆域横跨瓜哇岛、苏门答腊岛和马拉半岛。海军算是很强势的了,曾今远侵过暹罗、真腊,现在怎么了?被大明海军打得连完整的渔船都没剩几艘了。而且大明海军在南海的重镇…马六甲离白古又不远,那里云集着数以百计的战舰和武装商船,随时都可以对白古国沿海地区发动侵袭。
就在白古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刘浩然在南京城宫中接见了“提举马六甲市舶司”的潘延年。由于马六甲是大明重要的中转港和自由港,加上又远离本土,防务完全由海军控制,并没有设立行政机构,而等于控制马六甲的经济命脉的提举市舶司也顺带着管理整个马六甲行政事务,所以潘延年算得是马六甲手握大权的“总督”。
潘延年算是一位传奇人物,当年江宁大学初建,这位年轻的溧阳世家子弟就去投考,一考就中了。在大家都去选文学、史学、法学等专业时,他却选择了当时很冷门的商科。
三年毕业(当时江宁大学还没有实现新学制),他被分到上海市市舶司,负责关税方面的事情。做了两年小吏,他便觉得有些不满现状了,刚好大明海军打通向南海的商路,“强占”了马六甲这块地盘,正需要行政和商贸人才。潘延年闻讯后便报了名。
家人听说他要去“万里之外”的海外蛮夷之地,吓得不行,便纷纷前来劝阻他。潘延年头一扭道:“丞相(刘浩然当时还未称帝)有虎吞万里之气魄,身为人臣的我连海外一隅却不敢去了吗?”毅然随船队来到当时一片荒凉的马六甲。
当时的马六甲属于麻偌巴歇国的地盘,是大明海军“半买半抢”从其手中夺下的。而麻偌巴歇国后来意识到该地的重要性便开始翻悔,时不时地派遣船队侵袭,鼓动当地土人肆扰。
船队侵袭自有海军去应付,关键是当地土人最是麻烦。这些土人熟悉当地情况,“神出鬼没”,让马六甲不多的守军防不胜防,开始的时候很是伤了一些江南军士和文官。加上当地炎热,地方偏僻荒凉,不少人开始打起退堂鼓,申请调回去了,而潘延年则是少数坚持留下的一员。
曾经有个传说在马六甲及南海一带传得神乎其神,也不知是真还是假。有一天夜里,潘延年正在帐篷里办公,批阅修建马六甲港的材料清单,谁知有数百土著匪徒趁夜偷袭,守军一时没有防备,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有十几个匪徒趁乱杀入城内,靠近官署,看到潘延年处还亮着灯便向这里摸了过来,看到潘延年一幅文弱书生和官吏的样子,便不是很在乎,顺便叫两个匪徒进去想活捉他当人质好拿赎金。
当两个匪徒拎着明晃晃的刀子走进去时,在一旁服侍的书童当时就吓软在地上,潘延年却若无其事。依然伏在桌子上看清单,待到两个匪徒靠近来,直接从怀里掏出一把短铳抵着一个匪徒的脑袋就是一枪。
看到同伴的脑袋就像一个被砸开的南瓜,红的白的全溅到自己的脸上,剩下的那个匪徒一时都吓傻了,看到潘延年又从桌子的抽屉里摸出一把短铳来,当时就吓得将刀子一扔,跪在地上求饶。
潘延年一声不哼,只管举起短铳对着那个匪徒的脑袋就是一枪,谁知扳机一扣,击铁发出脆响,短铳却没有开火。匪徒被吓得魂飞魄丧,只是在那里鼻涕眼泪的只磕头。潘延年皱着眉头扳开击铁,对着匪徒脑袋又是一枪,还是没有响,原来引药受潮了。
潘延年不耐烦了,捡起地上的刀子,对着匪徒就是一顿乱砍,谁知他是个文人,砍人这个活不熟悉,几刀下去,匪徒被砍得血肉模糊,惨呼连连。但是却受创不重。
待到守军护卫送进来,匪徒被砍成了血葫芦,身上还满是被吓出来的屎尿。潘延年挥挥手让护卫将尸体和伤者抬出去,回过身去继续看清单。
虽然这件事一直被当成传说,但是潘延年在马六甲还是杀了不少人,为了抑制土著和海盗对马六甲的骚扰,潘延年下令将所有俘虏的土著匪徒和海盗全部处死,挂在马六甲港口外面,一时间马六甲港外岸挂满干尸成为传遍南海西洋的奇观。
后来随着明军北伐大胜,海军主力开始南调,重点经营南海地区。一时间马六甲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以前的困境开始好转。随着大明海军组建第四舰队进驻马六甲,马六甲的实力到达了顶峰,麻喏巴歇国水师被打得七零八落,各色海盗在马六甲海峡再也看不到踪迹,当地土著“匪帮”也是躲得远远的,潘延年便全力投入到马六甲的建设中。
随着《大明航海条例》的公布,马六甲成为大明最大的中转港和自由港。虽然进出的商船每日以百数计,但是因为是自由港的缘故,马六甲无法收税,只能对货品进行初检,发给通关文书,做为国内海关验关的凭证之一,只有当货物转运至暹罗、真腊、占城、麻喏巴歇国等地时才收取关税,而且马六甲关税属于“国税”,地方一个子都别想捞着,每月一次由第四舰队的战舰押解回南京。所以马六甲看着繁华富庶,实际上就只是个表面上看着鲜光而已。
潘延年“不等不靠”,开动脑筋广开地方税源。马六甲除了是自由港,还是最大的中转港,船多海员多,尤其是在《大明航海条例》颁布之后,大食、阿比西尼亚、印度等国的商船到达马六甲将货物转至大明商船后就必须等在马六甲,直到雇主或者船主用大明商船将大明货品运到马六甲再装船回航,这一等就是个把月,遇上台风期或者逆风期,这等的时间就指不定了,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都有可能,还有大明海军将士和商船海员,常年保持在上万人,潘延年就把主意打到了这方面。
潘延年从内阁计部申请了一笔补助,再向当时还执行商业银行职能的大明皇家银行贷得一笔款项,开始在马六甲大兴土木。
马六甲港口由大明内阁直接投资修建,潘延年不必去担心,只需要协助管理就行了,他将重点放在了马六甲城的建设上。
首先潘延年请南京格物院营造研究所根据马六甲地理环境做了一份“城市规划”。准备将马六甲城打造成“花园城市”。潘延年首先进行“三通一平”,即水通,路通,排污通和场地平,然后在几条干道上修建建筑物,而且是功能分区进行修建,如这一区是饮食区,就全部只准修建与酒楼有关的建筑,那一区是旅馆区,则全是旅馆。
看到马六甲城的基础建设已经建设开来,国内一些商家意识到马六甲的地理位置,纷纷跑来抢占商机先手。潘延年将马六甲城的土地按照规划进行拍卖,获得了一笔资金,不仅偿还了贷款,手头还有富余。
潘延年为了节省“成本”,遣守军到城外各地“强征”土著青壮为劳力,继续大兴土木。经过数年的发展,到明历六年,马六甲城已经成为一座方圆二十里,拥有五万常居人口的城镇。而且这座城镇道路两边绿树成荫,处处可见花园草地。潘延年仿唐东都洛阳制,挖出四道水渠,引入马六甲河水,贯穿全城,正所谓小桥阁楼,渠通岸荫。在马六甲城,可以吃到大明各地的美食外,还可以品尝正宗的大食、阿比西尼亚、印度、暹罗等国的美食,更有大食、印度、暹罗、真腊等国的美女在此汇聚,成为海员们心目中的天堂,以前盼着大明商船快点的诸国海员们现在只盼着晚点来,好让自己在马六甲待得更久一些。
除此之外,潘延年更为马六甲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深知,马六甲港是马六甲城的基础,马六甲港越繁忙,马六甲城就越繁荣。因此他在建设马六甲城之余,动员大量的当地劳力,扩宽港区,修建新码头和防波提,不仅使得马六甲港可停泊船只从明历三年的四十艘扩展到一百二十艘,码头吞吐量从此前的每日三千吨提高到一万吨,而且避风防浪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曼卿,这十四年零七个月可苦了你了。”刘浩然第一句话让潘延年心头一暖,眼睛忍不住发红,想不到自己一个小人物去了马六甲居然被皇帝陛下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还精确到了零七个月,怎么不让他感动。
“回禀陛下,这是臣应该做的本分之事。”
“本分之事,好,你能将自己的职责牢记在心,十四年多居然一次都没有过国探亲,一头扎在马六甲,有你这样的臣子,是大明之幸。”
“回禀陛下,臣在江宁大学就读时,曾有幸听陛下授课垂训,言道为臣之道在于格守职责。臣一直牢记在心,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潘延年红着眼睛答道。
“好,好,好!”刘浩然连说了三个好字,看了潘延年一会继续说道:“你在马六甲居功甚伟,我的意思是让内阁调你回来。辛苦了这么久,也该调剂调剂。说吧,想去哪里,我直旨给内阁,授你参政一职。想呆在南京也行,徐茂诚刚刚辞去礼部侍郎一职,我想让你接手。”
刘浩然给的条件非常优厚,只要潘延年愿意,哪里都可以,就算是富甲天下的江苏省、安徽省也行。要知道在这两省当参政,就算是拿广西这种偏远省份的布政使都换不来。而主管“舆论”的礼部侍郎更是礼部最重要的侍郎,也是平步青云的开端。
“回禀陛下,臣在马六甲呆了十四年,已经将那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臣才学浅薄,只有一份耐苦肯干,请陛下允许我再回马六甲,为大明继续经营海上要塞。”
“曼卿,你父母双亲已经年迈,还是留在家乡奉养二老吧。再说了,你一心操持马六甲事宜,到如今都还未娶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也要为潘家香火血脉延嗣着想啊。我不能因公事而使你家私事废滞。”
“回禀陛下,臣曾经与父母双亲通过书信,他们对臣现在的微薄政绩甚感满意,认为臣已经尽到了为臣之道,而且双亲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臣能为大明多尽一份力,再如何他们也感到欣慰。”
“只有如此高义的父母才能生育出你这样的良臣。这样吧,我给你三个月假,好生尽一尽久缺的孝道,与家人过个团圆年,然后再将你的父母高堂接到南京来,我要代表大明谢谢他们为大明养育出这么一位良臣。”
“陛下天恩,臣难报万一。”潘延年哽咽着说道。
“曼卿,你回去后跟父母双亲商议一下,争取他们的意见。如是他们还是心挂于你,曼卿,你还是留下来。如是同意放你走,我可命你新职。”
“曼卿,你知道,马六甲海峡对我大明的重要性,现在我海军已经将麻喏巴歇国水师主力尽灭,其一卒一板也不敢西向,其国相加查。玛达准备来南京乞降。而对我大明控制马六甲海峡还有威胁的不过南部的室利佛逝(即三佛齐)国和北部的素可泰王国,室利佛逝已经衰落,素可泰王国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