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温侯陨殇-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灰选�

在袁绍眼晴看得清的时候,自己弟弟袁术的嚎声就显得特别刺耳了,尤其还不自主地运上了真力,震得人耳鼓发麻,耻辱啊,袁家的耻辱,这个废柴老二一点也不给自己省心,袁绍越想越气,特意发出命令,不准人去给袁术医治,让有人胆敢上前,军法严惩,就让他嚎个够。事实上众人对于袁术无人去救治都抱着看笑话的心理,心理一口一个活该,平日里趾高气扬,瞧不起人,以袁家的出身而高人一等,没想到现世报来的这么快。

那是一种静默的围观,袁术在中间叫嚷,呼救,以他为中心数十丈外事黑压压的人群包围着,没有人向前,即使是袁术的部曲也慑于袁绍的命令而不敢向前。袁术也是高手,自然感应得到周围的气场,周围分明有无数的人,可是就是没有人吭声,静寂的恐惧,再加上呼救得不到回应,袁术抓狂了,往前扑,那圈子以他为中心也往那边移动,他总是抓不到人,袁术运起功力向四周劈空飞掌,可惜劲力在几丈之外就很微弱了,只激起漫天的雪星飘飘扬扬。

突然有人发笑,笑得很难听很冷,然后四周都是笑声,嘲弄的笑声,铺天盖地,袁术仰头大叫一声“大哥,来救我啊”然后努力捂住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任何人上前,大多数的笑声都蕴含着真力,根本挡不住声音传进来,袁术彻底抓狂了,精神都要为之崩溃,这其中有个人笑得极其夸张,这个人比较不幸,声音太过独特,也没想起来运功改变嗓音,不幸被袁术凭声识破,从此被记恨上了,这个倒霉蛋就是带着兄弟们赶来看热闹的刘玄德。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若这不是出生的时刻而是残酷的现实,那还真是悲剧,悲剧的上演总是一幕幕的逼人陷入死角,至少此刻的袁术感觉得到绝望,为什么只有自己。

袁术也不是白痴,在中招之后也意识可能是汜水关守军的阴谋,接下来恐怕就是敌兵突袭了,生死关头袁术四处摸索企图躲起来,可是当四周被哀嚎声湮灭的时候,袁术也受不了刺激,难道自己就这么先瞎掉,然后被乱兵砍杀吗,怎么会是这样的命运,受了刺激的袁术也忍不住加入了哀嚎大军,人到了绝望的时刻都是需要发泄的吧。

再高的高手,在年华正茂的时候发觉眼睛瞎掉了,大概都接受不了这种刺激,练了那么多年武艺,绚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就遭受了这样的天灾,相信那个时刻联军中众多英雄都有这样的想法,看不见了一切也就索然无味了。

幸好大家陆续获救,只有袁术,大概平日的为人实在太过专横跋扈,没了老太爷之后也不遭袁绍待见了,这回是彻底悲剧了一把,袁绍好歹是盟主,其他人除了袁术的部曲自然乐观袁术倒霉,于是乎,在雪地里扑腾半天的袁术也就自然成了大家围观的对象,大家有什么冤仇的速度围观,大好时机不容错过。

当那震耳欲聋的嘲笑声肆意扩散的时候,袁术愈发的绝望,事实上袁术已经意识到身边旁观的就是联军自己人,越发的心慌,这是怎么了,难道他们都投降了?自己的部曲呢,又到哪里去了。

大叫一声后的袁术躺在雪地里,仿佛死狗一般,颤巍巍的发着抖,浑身上下,头发、胡须上都是白白的雪星,周围响亮的笑声,袁术心理暗骂,你们这些混蛋等着,等着吧,此仇不报非君子,终有一日你们要为今日的行径后悔的,尤其这个该死的大耳贼。

笑得最开心的刘皇叔丝毫不知道自己成了袁术的第一个眼中钉,怨刘玄德自己倒霉,不知道运功变声再放声大笑,活该以后倒霉,自作孽,不可活,今日笑,他日哭,报应轮回,屡试不爽。

最后赶到的自然是江东孙家,有事耽搁了嘛,由满脸戾气黄盖和沉着脸小霸王开路,孙坚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内围,所经过之处众人纷纷让开了路。

“发生什么事了,里边有人吗,是什么人”孙坚漫不经心地问身旁的人。

有人小声告诉他“袁术公路是也,活该啊,恶有恶报”

孙坚表情复杂地看着雪地里趴伏着的袁术,说起来若不会是袁术心胸狭隘不肯接济粮草,怕是自己对着华雄的时候就不会输了,可是再回想一下,乌合之众的联军,又有什么理由让众诸侯精诚团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各有各的立场,哪有那么多正义对错。

一个排众而出,向袁术走去,身后有人轻身招呼“盟主有令,任何人不得向前。”

往前走的那人发出一声轻蔑的哼声,大踏步靠近袁术,袁术虽然又累又冷又瞎,可是高手的直觉还在,立刻感应到,挣扎着抬起头可惜什么也不见,是敌是友?袁术自己也不知道,终于袁术把丹田内运气的真气压下,脸上露出颓然的表情,英雄末路的沧桑,张嘴勉力问“你是什么人?”

那人只是伸出臂膀把袁术搀扶起来靠在自己肩上就走埋在周围众人诧异的眼神中两人走远了,这时袁术的部曲才敢上前,立刻在二人身后相随,几名武将更是拔出刀剑背转身怒目看着刚才发笑的众人,欠缺的只是点燃的火种,当火种燃起,一些激愤与自尊就如雪崩一样不可阻挡。

当温热的奶液滴入眼睛的时候,袁术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这人是在救治自己啊,会是谁呢,袁术努力眨着眼睛让奶液与眼睛充分接触,闭上眼片刻再睁开眼就有了模糊的光影跳动,没有瞎,没有瞎,袁术欣喜若狂。

“你究竟是谁”依然看不太清的袁术看着那个模糊高大的人影再次发问,心理的感激无以复加。

“孙策伯符”,那人行了下礼,退出,营帐外袁术的部曲早守护的密不透风,袁术的部曲纷纷向孙策行礼表示感谢,这次,袁术军与天下诸侯的梁子是结下了,此等羞辱,他日必然找回来。

孙策伯符,袁术咀嚼着这个名字,想起来了,是跟在长沙太守孙坚身后的年轻人,猛虎世家的长子,血气方刚的少年英雄。袁术一声叹息,孙坚啊,你还真会养儿子,真是虎父无犬子,再想想自己膝下几个不成器的东西袁术不觉人生很是缺憾“生子当如孙伯符”,袁术感叹。

孙坚就在辕门等着孙策回来,当儿子在眼前出现的时候,孙坚眼中满是赞许,自己的儿子真的长大了,这样的神来之笔对将来的天下形势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策儿,你可知为何吾军败给华雄”

“袁术不肯调拨军粮”

“那你今日为何要救他”

“父亲大人,我只是想,无论哪一位英雄都有落难的时候,今天是他,说不定哪天就轮到我们了,人情的冷漠让人心寒”

“策儿,你做得很好”孙坚心里想的是与袁术结好对孙家的将来会是很大的臂助,借助袁术的力量压制江东其他诸侯,那么孙家一统江东的时机终于要出现了。

当然别人也不是白痴,像联军里比较有心眼的袁绍、曹操之辈听闻是孙策救了袁术的时候,都隐约意识到这背后恐怕会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当演了,严白虎,刘虞那几个江东的诸侯就欠缺这方面的眼光,浑然不知如果孙、袁两家交好,如坐针毡的该是他们才对,草包终究是草包,没得救。

燃烧的火把映衬在雪地上,模糊的黄色光影闪动,尚香站在自己的营帐前,她伸出手把背上的披风裹得更紧一些,这披风,是那个人的,汜水关里的那个人。

思念的方向就是心爱的人所在的方向,你知道我在思念你吗,貂蝉。

第四十九章

很多人都对他的过去感兴趣,他的出身、他的童年、他的成长经历扑朔迷离,满是谜团。

除了他自己之外知道最多的恐怕只有李肃了,可惜即使李肃也只是知道的比较多而已,太多的谜团也未曾洞悉,即使是貂蝉,也只是在初识的那段时间跟他在凤仪亭一起看云彩的时候听过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

或许若没有那意外,他会慢慢跟她讲诉自己所有的过往,可是她进了相府,到了义父身边,一定是哪里弄错了,为什么会是这样,有些瞬间他自己都感觉昏眩,究竟是为了什么,当他看着她那近乎哀求的眼神,他选择了沉默,隔阂,或许真的已经存在了。

似水关内,吕布,陈宫,李肃在房间里围坐着一个炭炉,火舌嘶嘶的舔着上边架着的一口铁锅,锅里的水翻腾着,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香味。

陈宫贪婪地嗅着锅里腾腾挥发的浓郁香味,哈达子都快流出来了,边咽口水边说“天啊,刚出生没几天的羊羔子,这么嫩,看着就食指大动”

吕布左手持精致的短刀,右手伸进滚烫的热水里抓起煮熟的肥羊,给三人各割了一大块肉放在三人身前的盘子里。

香味更浓,陈宫一把抓起仰头块一边喊着烫一边吃的不亦说乎,李肃的吃相也不雅观,两人此刻丝毫没有修道者世外高人的风范,倒活像饿死鬼托生。

李肃是过来人,小时候就吃过吕布弄得野味,如今再得偿心愿,仿佛再回到小时候般眉飞色舞,边吃边唏嘘感叹“布,每次吃你弄得吃食都恨不得连自己舌头一块吞掉,真是美味啊”

陈宫连连点头,一手抓起旁边的酒壶狠狠地喝了一大口,然后说“不亦快哉,真是痛快”。

布脸上挂着淡然的笑,用短刀把自己盘里的肉块切成一小块一小块优雅地送进嘴里,陈宫看着不爽,嘟囔一句“男子汉大丈夫就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算什么”说吧抓起旁边的酒坛就扔给吕布。

吕布抬手接住,仰头一口气喝干,陈宫、李肃拍手叫好,所谓的肝胆相照的兄弟就是如此,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一起奋斗,这个时刻,可惜张辽、高顺不在,弟兄们没凑齐,有些遗憾。

趁此酒酣之际,陈宫不肯放过机会,“布,闲着无趣,跟我们讲讲你的小时候”

吕布看了陈宫一眼,回到“我对你们道门求学的经历也很有兴趣”

陈宫故意促狭“是对貂蝉小姐在道门的事情感兴趣吧”。

吕布坦然点头“事实上,她从未跟我提起这些,而且还刻意掩饰自己身负武功,道门功法果然神妙,即使是高手也不一定察觉得到她身上的内息”

李肃嘿嘿一笑“你又如何,平日里的打扮谁又知道你是绝世高手,你做初一,就不让别人做十五啊”

他不置可否,只是静默得等待。

陈宫受不了压力,只好无奈的说“好吧,我讲给你听就是,关于道门,关于我和肃,关于貂蝉的事”

他的眼睛闪着莫名的光彩,蝉,你的过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听完陈宫的诉说我会知道一些。

陈宫要讲述的是段很长岁月里的一切,一些点滴,一些瞬间。

道门;

千年的时光逝去了,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繁荣岁月早就成为了历史,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仙术也没落式微,传承出现了问题,道门成了世外隐居之所,近乎所有的道门修道者都是隐居者,出世而求羽化而登仙,踪迹无常,专注于采药炼丹,于此更多神妙的功法相继失传;式微的墨家也融入了道门,为道门注入了新的元素。在西汉王朝达到强盛巅峰汉武帝统治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抛弃了讲求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道学,由于儒教的盛行,使道门在新一代弟子的选择上更加捉襟见肘,仙家之术本就讲求仙缘,很多有道之士即使到了坐化之时依然没有收过徒弟的比比皆是,即使收了徒弟,很多也是碍于资质,只能跟着打打下手,学到的东西不多,师傅也不专注于教徒弟,长此以往,道门成为绝唱只是早晚的事。

儒教的打压,再加上东汉年间天竺佛教的传入,道门的生存空间更是进一步被压缩,一个教派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没有信仰的力量,若是连信仰的民众的都没了,这个教派也就到了绝迹灭亡的时刻了。事实上道门从来就看不起儒教,儒教虽然盛行,但真论起真才实学,武艺本领,儒教拍马也追不上道门,也就是于此每逢乱世总有道门中人入世搅风搅雨,匡助圣人成就霸业,可惜新王朝一旦奠定,道门立刻又成为悲剧的良弓和走狗,良弓藏,走狗烹,无数的儒生彼此弹冠相庆,再次主导政局。

再加上天竺佛教刚传来中土的时候,踏足中途的天竺僧人大多数都是佛门高人,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也就是白马寺。

这些东来的高僧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在当时的天竺和西域,不是有真本领的高僧是绝对不敢踏足中土的,中土道门,东方仙术名声在外,中土道门本就是钳制外来宗教,守卫中土的擎天之柱,无奈连中土政权都不站在道门一边的时候,中土意识形态的沦陷已经不可避免。

争夺信民本就是教派之间战争的起源。碍于中土道门在过往千年历史中以强横实力以及雷霆手段诛灭外来宗教的极端作法,佛教徒在企图染指中土的时候早就预料得到会遭遇中土道门的疯狂反扑,所以趁此良机东来踏足中土的都是绝顶强人,从最早的迦叶摩腾与竺法兰,到后来的鸠摩罗什,达摩祖师,无一例外,靠武力与天竺圣术重创道门。由此儒教也找到了对付道门最天然、强悍的盟友,儒教不善武,可是这些东来的高僧善武,天竺瑜伽以及圣术对上东方武学、仙术丝毫不落下风,本就式微乃至人才凋零的道门在这场战争中近乎一败涂地,损失惨重,尤其多名宿老身死,元老高手死伤殆尽,本就没有集中领导层的道门一些分支甚至就此失传,在关乎中土正统与霸权的这场战争中,因为本地儒教借助政府势力与佛教的结合,道门输了,擎天的大柱倒了,道门再没有足够力量保护中土,佛教开始盛行,席卷中土大陆,幸好多年的道学源远流长,外传来的佛教被同化成为中土佛教,可惜,同样的,对于后世西方基督教的传入,那个时候只知道吃斋念佛、敛财的中土佛教虽然占着中土主流,但是也一筹莫展,无力阻挡基督文化的入侵,中土差一点就灭亡,悲哀啊,若道门依旧强势,擎天大柱仍在,后世中土何堪有此等羞辱。道门式微对中土的巨大伤害,在日后的中土的悲惨遭遇上得以体现,可惜那时一切都晚了,当然这是后话了,在他的这个时代,这些并不重要,还很遥远。

陈宫简略给吕布讲了道门的起源,道门的繁荣时期,道门的主要经典著作和处世哲学,事实上这些之所以说的简略,也是陈宫对吕布的学识有信心,天下学说,非儒即道,这些日子的相处,陈宫早就得出吕布家学渊源,学识过人的结论,这样的人会对道家学说没有涉猎,开什么玩笑。

事实上吕布的确如此,小时候母亲每天的教读授课,在今日的吕布看来,可谓杂取百家,教会小吕布读书写字后,每天吕母定会要求吕布读一些家里珍藏的典籍,不求甚解,只求观其大略,吕家珍藏的典籍各家学说都有,吕母经常还会给吕布讲解,当然兵书、战阵之法是由吕布的父亲讲解,少年男儿的天性对战争比较感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吕布虽然学识渊博,可惜博而不精,精通的主要在兵法方面。吕布出仕之后,才意识到母亲的深意,大略知道就有了可疑专研的方向,自此常常手不释卷,精研学问,懂得越多弄不懂的东西也就越多,就是这个道理。

道门的千年风云在陈宫、夹杂着李肃的补充说明下,好一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吕布听的饶有志趣,对道门的好感进一步加深,道门,传奇的悠久中土本土门派,历代多少青年才俊,英雄神话,干了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