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5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怎样?徐六的信里说得很明白。

他是不赞成的,作为继承徐绍衣钵的传人,徐良是坚定的主战派,也是彻底的主战派,什么叫彻底?只收复中原、淮南、山东肯定不够,两河本就是大宋故土,最起码也得打到燕云,恢复宋金事变以前的版图。如果有机会,就是图燕云十六州又何妨?

按理说,徐六是朝中独相,平章军国重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赞成,这事就不用谈了。但徐良却在信中提到,朝中居然有大臣同意,而且不是两三个,最意外的是,连皇帝赵谨也赞同此议。

徐六不得不以眼下官军正进攻山东,不宜议论此事,才压了下去。但这事既然已经起了头,尽管暂时压制住,想收住缰就没那么容易了。从这一点上来说,麟王此举,还真是捅破了窗户纸。

徐九一直以“搅屎棍”自居,可他从来都是“搅”女真人,折仲古这么一搅,搅的人可就多了。说得严重点,这事往长远看,只怕还会牵扯到赵点、韩世忠、岳飞,甚至是徐卫。

第七百八十四章未雨绸缪

宋阀第七百八十四章未雨绸缪——

第七百八十四章未雨绸缪

可话又说回来,你还不能指责折彦质不厚道,不仗义。折家是有其历史特殊x…ng的,他们是异族,党项人,尽管大宋一直以来民族政策都还算开明,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汉人就算不在意,折家人自己却在意得紧。

这些年来,折家势力发展壮大,虽只坐镇江南西路这一隅,但麾下精兵强将云集,偏生又紧靠着杭州中枢之地,容易惹人猜忌。麟王这么做,也是自保之举,不得已而为之,倒也没有拉其他人下水的意思。

再者,以折彦质今时今日之名望,声威,他是绝对不肯甘心再去守边疆的。因此,徐卫怀疑他此举还有以退为进的意思在,这一点,徐良在信里也隐晦地提到了。但张庆和马扩好像没有看出来。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张庆说话间,看向了徐卫。当今天下,谁手里兵最多?谁的部队最能打?谁的辖区最大?当然是徐卫川陕两地,兼管河东,这抵得上半壁江山了吧?二十万西军,还只是正规军,不算弓箭手、番兵、勇壮、乡兵这些武装力量。十几年来,西军收复失土之广,歼灭敌人之多,是其他兄弟部队难望项背的。

如果说朝廷要办这件事情,谁敢保证徐郡王能置身事外?诚然,徐卫朝中有人,且川陕也远离江南,但不要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算川陕远离江南,朝廷鞭长莫及,但要知道那是分时候,分情况的。从前金军以江南为进攻目标,朝廷自顾且不暇,当然就更顾不上西部了。一旦战事结束,狼烟熄灭,谁能知道后头会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这条线理一下,就呈现这样的状态。形势所迫——借重武臣——威胁消除——矛盾转变——收兵罢权。甚至于,如果只是收兵罢权那还算是比较好的结局,历史上有着太多的先例,功劳盖世,手握重兵的将帅最后之结局,往往是不但丢了权,更丢了脑袋。

要想逃出这个定律,历史上的先人们用过这两种办法。第一,造反。这种人既舍不得丢权,更舍不得丢命,所以“被逼无奈”之下,就只能自己出来争取当老大;第二,自残。这类人往往比较能忍,功成之后,很会来事,主动妓āo兵妓āo权,然后闭m…n谢客,跟谁都不来往,当宅男,好让上头看到,我都这样了,你还忍心杀我么?

徐卫是哪种人?

马扩显然也明白了其中原由,沉默半晌,轻声道:“确实。不过,川陕情况特殊,不能一概而论。任何人想动这个脑筋,之前就得考虑好,几十万虎狼如何能弹压得住?”

张庆微微摇了摇头:“就凭这一点?怕是不够。”

“不够?”马扩突然l…出笑意,还颇有些自得的神情在,仿佛在说,如今你我虽平起平坐,但我踏进官场的时候,你只怕还跟着徐郡王在大名府逗闷子呢。

张庆发觉他这副模样,也笑问道:“子充兄有何高见?”

“我知道,你意思是说,大王来陕西之前,西军就已经存在了好多年,那时候还是用文臣统兵,也没见弹压不住,对吧?”马扩先问道。

张庆点点头,承认了。

“但现如今的西军和二十年前可不同。那时,朝廷的‘更戍法’在陕西虽然不起作用,但各路帅守可是频繁更换的,除了折家和姚家以外。因此,那时的西军大帅们很难形成什么气候。但如今可不同,陕西六路大帅,哪一个不是在帅位上呆了多年的?换谁来能节制这些人?”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鄜延帅司原来的部队基本上折腾光了,如今是徐经略一手带起来的新军;永兴帅司就不消说了,完全就是从虎捷军里分出去的;泾原军是徐太尉父子(徐茂徐原)经营多年;再加上大王亲掌的秦凤帅司,这四司占了西军绝大部分兵力,而且同进同退没有问题吧?谁想打大王的主意,不能不考虑这一点。”

“环庆刘光世虽然跟我们不太对路,但他对环庆军的影响恐怕还差点意思。部队是曲端带出来的,底下一半是曲端的旧部,一半是大王提携的后进,不怕他翻起l…ng来。熙河姚大帅有些棘手,但以大王跟他的渊源,相信他也不会干扯后腿的事。如此一来,哪怕就是朝廷想怎么样,也得事先想想,能不能接受可能出现的局面?”

徐卫听罢,笑了笑:“子充兄,话是这么说。但没到这一步吧?”他这话说得隐晦,言下之意是说,你说的这些,有一个假设的前提,那就是朝廷和川陕的已经对立起来了,矛盾在加深了,甚至快鸡化了。现在,显然没有到那步田地。

马扩也不否认这一点,但提醒道:“善战者,不虑胜,先虑败,作最坏的打算。”

“麟王这个事,只是有这么个苗头了,未雨绸缪当然没错,不过现在这不是最紧要的。当下,我们要作的,就是把心思从打仗挪到内务上来,别让老百姓怨恨咱们。”徐卫道。

张庆马扩都明白他这话的意思,频频点头。

“你们最近会同宣抚处置司的同僚们议一议这个事,如果有必要,四川方面几位大员也可以请来谈谈,这个事让张德远具体负责吧。”徐卫指示道。

张庆忽地吸了口气,试探着问道:“大王,还是你亲自主持吧,张浚可能不合适。”他这不是无中生有,张浚跟徐卫的关系说起来一直还是不错的,作为幕僚,尽职尽责,辅佐徐郡王也很得力。但不要忘了,张浚是中央派员,别以为跟咱们厮h…n得久了就是自己人。

大胆猜测,倘若朝廷将来某一天真打算怎么样,张德远绝对是一个重要的棋子。干脆说穿了,如果以后朝廷不想再让徐郡王主持川陕军政,那么朝廷会让谁来接这个位置?除了张浚还有别人么?所以,从现在开始,怕就要防着张浚一手,不要让他管得太宽了。

徐卫摆摆手:“没什么不合适的,就这么定了。”

第七百八十五章徐州之战

宋阀第七百八十五章徐州之战——

第七百八十五章徐州之战

中元兴隆元年三月,宋军携战胜之余威,进军山东。神武左军由淮西军改编而来,而淮西军又从赵点的神武中军里分出来,神武中军呢,又是以原西军秦凤帅司所部为基础扩编,战斗力自然是不俗。当年兀术打到长江边上,赵点统率部队死守扬州,任兀术如何猛攻,也无法撼动。

因此,战事一开,神武左军打得非常顺利。甚至根本就没怎么打,许多州县望风而降,不等神武左军到来,金国派驻的官员们就已经改旗易帜,专候王师了。其实这些人很多本就是原大宋官员,这回脸一抹,又从金臣变回宋臣,没什么难度。

真正似模似样的战斗,是攻打徐州。徐州号称“北国锁钥,南国m…n户”向为兵家必争之要地,拿下徐州就等于打开了收复山东的大m…n,因此刘光国刘光远两兄弟很重视,在没怎么费力扫清外围之后,因得知金国派驻的徐州知州原是宋臣,遂起了招降之意。刘光国以国丈太尉之尊,亲笔写信给徐州知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强,希望对方弃暗投明,m…途知返。

所以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这边数万强军兵临城下,自己又是宋室旧臣,按说反水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可那知州却严辞拒绝,而且话说得很有意思,解释得通俗点,就是“我已经错了一次,不能再错第二次”,刘光国一看,郁闷得不行。收拾起幻想,准备打仗。

要说刘光国急不可待,提前发兵,是出于“争功”的心态。但这样一来,还真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此时耶律马五对于山东的防务还没有完全整顿妥当,刘家兄弟这一来,正好打马五一个措手不及。

时徐州守军只有区区六千人,要挡住淮西军的猛攻难度很大。不过,马五派了他一名得力俾将,云州人,姓孙名和。名字倒是很温和,但此人十分剽悍,左右两手都能开二百五十石的硬弓,箭无虚发,善使枪,据说能在奔驰的马背上刺中飞雀。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孙和此人久从马五征战,无役不与,战功赫赫。当年,徐九在鄜州兵败,领兵伏击的,正是这个孙和。

徐州知州纵是想投降,有孙和在,他敢么?面对来势汹汹的宋军,孙和心知情急,一面向耶律马五报急,一面布置城防。他发现宋军虽然来者不善,但准备似乎不足,大型攻城器械缺乏。预估前段战斗强度应该不大,他对守城将士说,宋军初来,必求速胜,我等宜坚守磨其锐气,待敌疲弊,方可图之。

基于这个想法,孙和搬出徐州家底,城上多置强弓硬弩,要给神武左军来个当头bāng喝。在经过匆忙准备之后,刘光国就下令攻城。因为提前出兵,大型器械都扔在了后头,因此宋军只能暂时借由简易的器械强扣徐州城。

哪知金军防守十分顽强,神武左军的将士们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下,冒着箭雨猛冲几轮,死伤严重。几次攻城受挫,刘光国到底是将m…n出身,心知这么拼下去,跟添油一般。于是断然下令停止进攻,催促器械赶紧送达。

神武左军里也有多名将领曾经到西军去观摩学习过,见识过威远砲,只是川陕远在西部,威远砲还没有来得及传到南方来。现在南方诸军使用的仍是旧式的那种靠人力拉扯的多梢砲车,也缺乏火器的支援。但是,用来对付山东的金军足够了。

因为多方面的原因,金军主力的驻防地点是不会过黄河的。金军序列中,女真兵,渤海兵都不会过黄河,他们主要驻防在燕云、河东、河北,黄河以南的防务多依靠契丹兵、奚兵、汉签军等。这类部队属于金军中的“第二梯队”,算不得主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也无法和女真精锐相提并论。这就是为什么此次朝廷对南方诸军统帅进行重赏的消息传到川陕以后,很多西军将领对此不以为然的原因,因为他们打的,从来都是金军精锐。少有的几次对阵签军的战例,无一不是摧枯拉朽。

在宋军停止进攻,等待器械之际,孙和判断,敌攻城受挫,士气遭到打击,停止进攻必是待援,当趁此机会图之。遂于三月十一夜间,挑选精悍之卒两千人,由他亲自率领出城摸营。也不知是轻敌还是大意,又或者兵力不足,神武左军在后临徐州城,进攻不顺之后,并没有围城,甚至没有设置必要的鹿角、拒马、陷坑等障碍带。孙和率领的两千死士得以顺利摸过城池和宋营之间的地带,突袭了刘光远辖下一部。

因为猝不及防,该部宋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不少人没闹明白怎么回事,人头就被金兵削了去。但刘光远反应也快,一得知金军摸营,立即下令全军鼓噪,神武左军的将士皆放声大呼喊的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声势要大

神武左军到底不是泛泛之辈,短暂的慌乱之后,稳住了军心,开始反击。刘光国收到消息后,按兵不动,严令诸部不得擅离。因为被偷袭时最害怕的就是士卒溃乱,这黑灯瞎火,虚实不明,一旦乱起来就收拾不住。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偷袭的金军没过多久就被刘光远压制住,孙和见此情形,心知无法得手,也不敢恋战,下令撤退。这一战,持续时间并不长,宋军损失也不大,事后一清查,折了三百多人。但事情的结果,让双方主将都十分恼火。

孙和恼火的是,摸营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神武左军出乎他的意料。而刘家兄弟恼火的是,尽管损失不大,但栽了面子,挫了士气,最要紧的是,在h…n战中,刘光国和刘光远的外甥被击成重伤,天明时就不治身亡。北伐胜利以后,神武左军上下都是志得气满,再加上上头一再宣称,山东金军不过是乌合之众,手到擒来。现在被偷袭一把,好比一个壮汉出m…n,被个小孩子伸手一个大嘴巴子,你好还意思h…n么?

震怒之下,刘光国下令,徐州城一破,不接受投降

第七百八十六章

宋阀第七百八十六章——

第七百八十六章

三月十三,宋神武左军在器械抵达之后,发动了对徐州城的猛攻。仗打得比刘家兄弟预想的要鸡烈得多,孙和以区区数千之众,对抗神武左军数万之师,且在兵力不如人,器械不如人的情况下,硬生生顶了将近十天。

神武左军于三月二十四日中午时分杀进徐州城,刘光国对于守军的顽抗十分恼火,再次重申之前的命令,不接受投降于是乎,宋军官兵进城之后,但凡秃顶结辫,敢执器械者就地格杀哪怕就是你弃械投降,照样一刀砍将过去各级军官传达着上峰的命令,务必执住两个人。一个是徐州知州,一个就是徐州守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结果,徐州知州死在衙m…n后堂的走廊里,他自知宋军进城定然饶不过他,遂自己挂条绳子挂了。而徐州守将孙和,却有些出人意料。按说,他是马五麾下悍将一员,之前抵抗态度又是如此坚决,怎么着也得力战而死,才符合情况吧?

哪料,孙和在宋军进城之后,仍在亲兵护卫下拼死一搏,且战且退。最后拼得只剩下他一个人,被宋军士卒团团围住。因看他穿戴就知不是常人,宋军官兵们都想抢功,逮活的肯定不行,一来对方要反抗,二来你想逮活的,要是旁边来个弟兄一刀结果了他,割了人头去,你不白忙活一场。

眼看着黑压压的人ch…o逼上来,孙和将手中的断刀一扔,一口流利的汉话“愿执我见刘宣抚”,当兵的哪管你这个,只想着上来一刀,摘去首级。好在有晓事的军官,急忙制止部下,押着孙和往见宣抚相公。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刘光国一旦得知此人便是徐州守将,那一通破口大骂,最后扔出一句:“如今栽在我手里,想怎么个死法?”

孙和面不改s…,不急不徐道:“宣抚相公受命复山东,今只下徐州一城,就要屠戮壮士?”

刘光国那是老油条,立马从这话里听出音来,问道:“你要怎样?”

孙和一番话,听得刘光国云山雾罩。“此前奋力抵抗,是尽我武人本分,一报金廷,二报长官。我尽全力战至最后,自问良心平安,可告无愧。我本北国臣民,又非女真渤海,为何要以身殉金?刘宣抚若要留我,就网开一面,若不然,一刀结果,孙某也断然不惧。”

他这种心态似乎很难理解,但细想一下,也不是没有道理。他说的“北国”,乃是指契丹辽国,再加上他本身是汉人,当然没有理由为大金国赴死。

刘光国可不好忽悠,我留你?凭什么留你?你要对我有用才行,当下便要孙和将山东金军虚实以告。谁知这孙和是个怪脾气,他投降可以,但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