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那一年徐子招讨河东归来以后,西军再也没有踏上河东的土地。而这一次,西军将士用如此华丽的开场,宣告他们的归来!这不让人高兴么?

徐卫一身戎装,头盔放在旁边,手里捧着酒碗,起身笑道:“我带兵快二十年,还从来没有哪一次出征,一开场就解酒禁的!此番算是破例了,来,众将官,请满饮此碗!贺我军旗开得胜,重返河东!”

众将齐刷刷一片起身,虎吼道:“旗开得胜!重返河东!”喊罢,个个仰起头,一饮而尽!

“痛快!痛快!有士卒之勇,器械之利,此番东征,必能收复失土!安抚河东父老!”杨彦歇斯底里地喊道。

徐卫眉头微皱,笑骂道:“杨大帅这还没醉呢,就发酒疯了。”

杨彦嘿嘿一笑,复叹道:“哎呀,大王啊,这进入河东,离河北就不远啦!记得上次到河北是什么时候么?”

徐卫仰着头想了想,竟记不起来了。从他组建乡兵开始,大大小小的仗,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哪里记得这些?

杨彦自己给自己倒上一碗酒,大声道:“上次到河北,还是追击斡离不残部,我们一度打到真定地界。这么一晃,多少年过去啦!河东的撮鸟们别高兴得太早,等着看吧,用不了许久,大王就会带领我们重返河北!”

徐卫闻言大笑!回河北,他也想。旁的不说,他老爹徐彰至今未能归葬故里,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传统,作儿女的,总希望能尽这最后一份孝心。

不过话说回来,打河东力所能及,河北可能就鞭长莫及了。中原不复,怎么打河北?神武前军,神武后军两支不雄起,又怎么复中原?简而言之,哪一天折宣抚发威了,估计河北就有望了。

“哎,大王,这吴经略率部迂回也有些时日了,却不知进展如何?”张宪问道。

“吴璘个性持重,用兵稳当,必不负所托。”徐卫颇有信心地说道。

“如果是这样,那就容易了。我大军已经渡过黄河,破河中府也就是最近的事情。如果吴经略进展再顺利的话……嗯,既定战略目的就不成问题。”张宪笑道。

徐卫将酒碗一放,啧啧连声道:“我说你等怎么回事?怎么总忘了我们还有友军?”

这他倒是有感而发,不知怎么的,虽说经历许多波折,才与契丹人结盟。可在西军将帅们的心里,始终还是没把这事太当回事。看问题,总局限于自身。没有大局观,没有国际观嘛!

“哦,是了!契丹人要在北面发动攻击,女真人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他们身上才是!”张宪恍然道。

“嗯,契丹人的进攻目标,是西三州,那里邻近燕云地区,女真人铁定要重兵阻击。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就小了许多!所以,不能光盯着既定目标,那只是最基本的底线!我要求你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徐卫洪声道。

张宪追随徐卫多年,颇知他心事,一听这话,试探着问道:“大王所指,可是……”

“说!但说无妨!”徐卫挥手道。

“太原?”

第六百八十九章摧枯拉朽

第六百八十九章摧枯拉朽

三月末,在宋军炮火猛烈轰击之下,河中府守将开城投降。此时,进兵解州的王彦传回消息,他已与吴璘部会师,正猛攻解州城。但城中守军顽强抵抗,部队急需火器支援。徐卫遂命降军作为前部,往攻解州城。

到达解州以后,徐卫得知韩常极有可能就在此城之中。他见解州城小,而西军五万余众云集城下,要攻破解州并非难事。然韩常乃金营名将,西军与金军多次战役,他都参与其中。若得生致此人,对金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有鉴于此,徐卫下令暂缓攻城,不顾字迹潦草,亲笔修书一封,投往城中。

先是夸赞了韩常一通,说他是金军名将,威震黄河两岸。又指出,此番西军东进,志在收复河东,今河中府、绛州、泽州、怀州皆陷,只余解州一座孤城。你韩常素来以擅长攻守城池著称,那你自忖凭解州的城防体系,能否挡得住西军一击?徐某敬佩你是沙场宿将,且你在大河东岸苦心经营,四处奔走,也已尽到职责。今若凭城顽抗,势必欲石俱焚,徐某着实不忍。今虚位以待,盼元吉兄以士卒百姓为念,开城归顺。徐某必上奏朝廷,以委重任。

收到紫金虎的亲笔信,韩常很是吃惊。因为他虽在河东,但也收到风声,说是徐虎儿如今封了郡王,贵不可言。没想到,以天水王之尊,竟然还亲自领兵出征。所谓内行看门道,韩常心里十分清楚现在的形势。城中的守军早已斗志全无,若不是自己勉力支撑,恐怕吴璘和王彦就已经拿下了解州。

现在虎儿军兵临城下,一旦发动强攻,顶天了,撑两日。两日之后,唯死而已。但是要一个征战沙场几十年的老将开城投降,韩常难以接受。他对部下说,常身受国恩,又肩守土之责,今唯以死报朝廷,再无其他。于是,也不给徐卫回信,只分遣将士紧守城池。

徐卫等了一天,不见回音,便命砲击解州西城。那震天雷何等动静?炮起火发,声传百里,城中守军皆掩耳奔走,斗志瓦解。

部将们都苦劝韩常,军心已散,无力回天,事已至此,除了投降没有别的路了。若此时投降,还能保全性命,倘若被西军攻入城来,只怕难逃一死。韩常万般无奈,想打,从军官到士兵都已经瓦解了。

遂派人出城拜见徐卫,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不得杀降;二是不得侮辱,徐卫完全接受。三月二十八日下午,韩常亲率守军近万,出城投降。徐卫也亲自出面受降,当着韩常和金军官兵的面,承诺善待,决不妄杀。韩常下拜致谢,被他搀起。

韩常的投降,意义重大。他是宋金开战以来,投降的最高级别金军将领。其人担任河东安抚使兼诸路兵马都总管,地位等同于大宋的一方宣抚使。以如此尊崇的身份投降,对大宋来说,当然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而于女真人来讲,则是沉重的打击。

在他投降后,徐卫问河东虚实,韩常据实以告。言河东南部已无金军,只有太原周边还有部分汉签军和契丹军,以及少量的女真本军。但此前都在剿匪,现在有可能已经集结,准备南下增援了。

徐卫又问,西军现在该如何行动?韩常不愿发表意见,徐卫见状,也不为难他。马上命令吴璘和王彦两支部队,进攻平阳府,堵住河东南北的通道。

吴璘王彦整军出发,过绛州,进入平阳府境内。襄陵、临汾、神山三县望风而降。老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随后,吴王二将又轻取洪洞、岳阳、赵城三县,一时河东大震!藏匿起来的大小义军纷纷来投,不其而至者,竟有万众!

很快,吴璘王彦两军就已经兵临平阳府城。这座城池,对于西军,尤其是虎儿军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初那一场平阳保卫战,虎儿军将防守发挥到了极致。徐卫用王禀为都统制,全面更新城防。开创性地运用了“两壕三墙”的城防体系,并首次提出“以砲制砲”的战术。

那一场平阳保卫战,得到了义军的大力支持,邵家兄弟中的邵翼亲自率领义军参战,防守羊马墙。金军以十数万之众,猛攻数月,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却无法撼动平阳分毫。最后,只能改以“锁城法”围困。后来,折家军奉命驰援平阳,与虎儿军内应外合,一举击败金军。混战中,金军名将完颜银术可被折家小将折彦野一枪搠中面门,扯旗裹头而逃。

徐卫突出重围之后,即与折家军合师驰援关中,获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定戎大捷。他撤出平阳之时,留没角牛杨进为守御使坐镇此城。然而不幸的是,粘罕在完颜娄宿惨败之后引大军驰援,西军从此未能再踏入河东一步。

而留守平阳的杨进部,也最终被攻破城池,全军覆没。金军进城,深恨西军之顽强,城池之坚固。非但屠尽全城军民,更一怒之下,将平阳两座羊马墙推倒,放火烧城。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平阳城化为一片废墟。

当吴璘王彦两军进城时,看到的只是一片残垣断壁。城中杂草丛生,甚至还有野兽出没其间,偶尔还能看到几具枯骨,大多都肢体不全。

面对如此情景,吴璘和王彦真不知该喜该悲。如果说,金军没有毁掉平阳要塞,而是派兵拒守,以平阳的城防体系,纵使西军神勇无比,器械锐利万分,恐怕也轻易攻不下来。而狄夷终究是狄夷,以一己之怒,毁掉这座坚城,更毁掉了自己将来阻挡西军北上的重要关口。

吴王二将没有在平阳废墟上过多停留,马上启程,分兵奔往汾州和威胜军,汾州和威胜军一下,太原就在眼前了。然而,这一回却不再顺利。吴璘引军往汾州,必过阳凉南关。当他赶到关前时,阳凉南关上,金军已经严阵以待。

第六百九十章人心向背

第六百九十章人心向背

“大王。”吴璘快步奔上前去,趁徐卫下马之前作势扶了一下。后者一落地,就手搭凉棚眺望前方的关城。只见果然是座雄关,东西有太岳山,吕梁山相夹,汾河又从中流过,确是易守难攻。据说此关从前名叫冷泉关,是汉高祖刘邦为北拒匈奴所创,因有泉水寒冷,由是得名。现在金军拒着此处,有居高临下俯瞰之优势,确实有些棘手。

“图绘了么?”徐卫看罢问道。

“已绘制好,并详细询问了此地百姓。听说,前几天才有大股金军进驻关城,想是知道了我军的动向。”吴璘答道。

“拿来我看。那个谁,杨彦张宪,还有元吉兄都来。”徐卫说着,解了身上战袍,旁边亲兵递了几把马扎过来,一众将帅就地坐着,展开关防图看了起来。

吴璘因为熟悉情况,充作解脱,手指地图道:“这阳凉关依山而建,整个抬高,我们去就是仰攻,如此一来威远砲恐怕力有不逮。河东重镇,三晋雄关之称,绝非虚言。”

徐卫细看那关防图,必须打下这阳凉南关,然后再打下阳凉北关,才能进入太原盆地。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痛了,这两座关若只以险要程度而言,几乎都可以和潼关相提并论。硬攻的话,伤亡大是避免不了的。

“没奈何,再难也得上,打下阳凉两关,才能攻入太原。大王,我来吧。”杨彦是从来不会给徐卫丢份的。

徐卫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韩常,只见他面容平静,仿佛置身事外。遂摆摆手:“暂时不急,此关甚是险要,得拟出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再动手,贸然上去,是拿弟兄们的性命开玩笑,先扎营吧。”

军令一下,各军遂在关前安营扎寨。徐卫出兵时,马步正军,加上番兵、弓箭手、乡兵、勇壮,计有六万余人。河中府和解州先后投降,又得万余兵马。所以,阳凉关前,西军的人多势众,让关上金军将士胆战心惊!一入夜,只见宋军大营里处处篝火,映照得黑夜如山白昼!

徐卫在牙帐里独自吃着饭,行军在外,伙食也简单,不过就是几块馍,一盘肉,一盆汤,那一道小炒,已经算是统帅的优待了。

“大王吃饭呢?”吴璘掀起帐帘,见状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

徐卫抬头一看,点头道:“唐卿,进来,吃过没有?要不给你添副碗筷?”

吴璘来到桌边,摇头道:“卑职吃过了,大王自便。”

“找我有事?坐下说。”徐卫知道他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遂问道。

吴璘缓缓落座,像是在思索着话题,一阵之后,才开口道:“这阳凉南北两关,自古便号为三晋之雄,如今金军据守,若去强攻,虽说有可能攻得下来,但伤亡必大。卑职所忧者,正在于此。”

“嗯,这是我揪心的地方。”徐卫赞同道。吞下口中的食物,他盯着桌面继续道“唐卿,不瞒你说,此番东征,我原本不抱多大的期望,是本着响应辽军而来。但是一入河东,战局之顺利超乎我的预料。”

吴璘听到这里,猜测道:“有可能是女真人将主力都用去对付契丹人了。”

“不排除这个可能。”徐卫道。“所以,这才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既定战略是不是保持了一些。”战前,西军的作战目的,是攻下河中府,扫荡河东南部,最终占领平阳府。平阳府是太原盆地进入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的必经之道,地势狭窄,易守难攻。只要据守这里,以后金军想南下,就不容易了。

但是开战不到两个月,西军的既定目标已经完全达成,甚至还迫使金军名将韩常投降。徐卫带兵多年,这一回恐怕是打得最容易的。

“卑职个人认为,此次攻打河东,是有可能直逼太原的。而且这个机会难得,契丹人在北面牵制了金军主力,我军若不趁此机会尽量扩大战果,将来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吴璘郑重说道。

“我晓得,但阳凉两关横在面前,飞也飞不过去,如之奈何?”徐卫问道。

吴璘闻言,将身子往前倾了一些,低声道:“卑职有个想法,或可不战而下两关。”

徐卫看向他:“你是说韩常?”

“正是!”吴璘重重地点了一下头。“韩常是女真人在河东的主将,眼前之敌都是他的旧部。他现在投降了我军,如果让他招降守军,或能奏效。”

徐卫放下碗筷,叹了一声:“我不是没想过。但这么些天来,相信你也看出了,韩常虽降,但他的心却没跟我们在一起。如若不然,他早就主动请缨了。”

“这可由不得他!”吴璘变色道。“既降我军,就该听大王节制!他若不肯,就是心系故国,如今能留他?”

“韩常是金营名将,自然有些傲气在。”徐卫笑道。

“这管不了,如果他不肯,大王就发他的旧部去攻阳凉关!”吴璘怒道。

徐卫连连摇头:“此事断断不可。之前他投降时,与我约定两事。一是善待士卒,二是不加侮辱。我既然答应他,就不会反悔。”

“大王惜降卒性命,难道就不吝自家弟兄的……”吴璘十分不解。

徐卫招招手,亲兵过来收了碗筷,擦了桌子。他又起身到文案前,取了一个本子,扔在桌上道:“看吧。”

吴璘不明就里,遂取过本子翻看来看。刚看到排头,他就怔住了,因为这是徐郡王写给朝廷的奏本。再往下看,大王在本子里报告了进军河东的成果,着重提到大金河东安抚使兼诸路兵马都总管韩常以城降的事。并上报称,打算让韩常到杭州行在面圣,听候裁决。

吴璘看罢,越发不解:“大王非但不让他劝降,还要使他往江南?”

徐卫轻笑一声:“唐卿呐,你如果是韩常,愿意去江南么?”

吴璘想了想,否定道:“恐怕不想,离开部队,孤身入境,但凡有得选,肯定不会这样做。”

“这就是了。”徐卫笑道。

吴璘见徐郡王成竹在胸的模样,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又思索片刻,恍然大悟!疾问道:“大王这是想逼他就范?”

徐卫看着他道:“不算吧?要么替我去劝降,要么就到江南去,他有两条路可选。”

吴璘笑而不语,起身道:“既如此,那卑职告退了。”

“嗯,顺便,去请韩常来吧。”徐卫应道。

吴璘出帐而去,穿行于营中,不一阵至韩常的军帐,在外唤了一声:“韩安抚在么?”韩常虽然投降,但他在宋军中没有差遣职务,因此仍以他原来的官衔相称。

“哪位?”韩常的声音在里头响起,片刻之后,掀起了帐帘。“吴经略,有事?”

“哦,方才我去徐郡王处,大王使我来请韩安抚至牙帐相见。”吴璘道。

韩常眼睛往下一看,随即道:“是,我这便去。”

吴璘见状,径直离开。韩常看着他的背影,猜测紫金虎唤他去所为何事。良久,深深吸上一口气,往中军大帐方向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