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死亡-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骑盘岭一线三个主要高地全被我团占领了!如果敌人不反扑,仗就基本上打完了!”
“你说……什么?!”张莉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此刻她心里仍沸腾着冲锋陷阵的热情,乍听到上面的消息,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奉命把队伍带到山梁线反斜面的一片林子里隐蔽待命——战争毕竟还没结束,他们尚未接到撤退的命令,但登上631高地又没有必要了。张莉在这里与副教导员分手,等待着新的作战命令。但许多时间过去了,他们不仅没有接到新的命令,甚至也没有再听到一声枪响!
一个新的明媚的清晨正在来临。缕缕阳光射进林间,驱逐去所有的雾气和昏暗,每一棵树、每一丛灌木、每一茎青草、每一朵野花,都重新显得鲜艳美丽,生机勃勃。张莉把目光投向广大的山野和天空,突然意识到,自昨夜延续到现在的一种置身梦境的感觉消失了,自己的内心正被重生般的喜悦和轻松激动起来!
“战争真的结束了吗?……我上了战场,却没有死,”一时间她热泪涔涔地想。“……我为什么如此高兴?我在为我仍旧活着高兴!……我还为自己终于离开了江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愿望而高兴!……世界是广大的,活着本身就是美好的。……我还只有二十八岁,还没有在人间找到真正值得以身相殉的爱情,怎么能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呢?!……可是问题不在这里,似乎只是因为有了战争,我才明白活着本身就是多么好哇!……”泪水涌出来,在脸上汩汩地流淌,生命却因这一番热烈和感动的思考变得充实、饱满和喜气洋洋了。
……
如果下午四时A团三营的营长教导员在接到江涛的命令前见过张莉,她和她的救护队是不会派去支援C团三营的,他们俩都认识她,知道她跟团长的关系;如果昨晚和今天早上两次见过她的副教导员不是战前刚从军医院调来,对她和江涛的故事一无所知,他们也是不会被派往632高地地区的。事情很巧:团参谋长尹国才用电话通知营长派救护队去支援C团三营时副教导员恰恰在场,并看出营长教导员不愿把本营的救护队派出去,灵机一动便想到了师医院增援给他们的一支没有用上的救护队。营长教导员很高兴,没细问就命令副教导员下了631高地,来到张莉的救护队待命的林子里,将去632高地地区支援C团三营战斗的任务交给了他们。
……在631高地南方大山腿东侧的冲沟里一眼看到陈国庆,她就不知不觉对他生出了好感,当然这好感是朦胧的,没有目的的。像她这样一个单纯、热情的女子,生命刚刚被新生般的激情和想象所充满,整个精神世界随之热烈而欢悦地向外人全部展开,就不是不正常的了。如果陈国庆对她的焕然一新的生命外表和内含的美丽没有做出反应,事情也就过去了,偏偏他在出发前不仅注意到了这美丽,还用欣赏和赞美的目光投去了异样的一瞥。这时,张莉的年轻的心就不能不又一次被感动了……
……但促使她先后两次拒绝陈国庆的安排,最终同C团三营教导员一前一后冲进634高地东方峡谷中的林子里,主要原因还是作为一支救护队领队的责任感。张莉是个女人,同时又是一个军人,所长将一支救护队交给她,她怎么能同自己的队员分开呢?但那一点模糊的对陈国庆的好感还是在她的决定中起了作用:她是喜欢这位文质彬彬的男子的,他的欣赏本身就是对她的生命信心的鼓励,她不希望对方认为她不够勇敢,她想让他更进一步地欣赏自己……
甚至在她跟随陈国庆冲进那片林子前,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死。从昨晚开始,她已经死过一次了,现在刚刚重新活过来,内心对未来的生活溢满着那么多新的渴望和憧憬,怎么会想到自己的死呢?她担心的只是陈国庆:他几乎挺直胸膛,迎着敌人的枪口冲过去了,她担心他的安危!
“我要跟上去!……我必须跟上去!”她这么想着,没有招呼后面的救护队,就一个人快步追赶着陈国庆,在他之后第二个冲进了林子深处!
她目睹了陈国庆的死,却没有立即想到那就是死。她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就无法想象陈国庆会死。她只是认为他负伤了,需要她的救护!
她向前跑了两步,忙乱中没有解开身体右侧救护包上的铜搭扣,就被一个从侧面树干中间绕到背后的敌人击中了!那串冲锋枪子弹猝然连续穿透了她的右胸,血泉水般喷出,巨大的切割式的疼痛马上令她晕死过去。张莉失去知觉的身子摇晃一下,脸朝前扑倒在一丛灌木上。
她很快又从昏厥中醒过来了,是灌木的坚硬的枝条戳疼了她的脸和胸部汩汩流血的伤口。更多的敌人从她身边跑过去,一闪念间她想到不会有人来救自己了,便清清楚楚地想到了死。她不愿意脸朝地死,便用尽生命中最后的力量,猛地一个翻身,仰面躺倒在灌木旁的草地上。
她的眼睛痴痴地望着林子上方的天空。枪炮声听不到了,下午四时的天空清澈、明朗,一朵被夕阳染成红色的白云一动不动地浮在那儿,那么安详,静谧,世界在这一刻几乎显得和生命本身一样庄严而美丽。张莉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江涛,我的亲人,我并没有真正忘掉你!……我想对你说一句什么话?啊,我想对你说,你要爱那些爱你的女人!不然,所有的女人最后都会从你身边走开的!……你要警惕!……
·49·
第三部
九
九连通信员吴彬奉程明之命,躲避着高地上方纷飞下来的弹雨,匍匐前进到高地西北侧三排的狙击阵地上,上官峰刚从那一阵汹涌澎湃的悲伤中稍稍平静,抬起头来关心一下高地上下正在进行的战斗。
这个世界上触目可见的一切——天空、山峰、沟谷、森林、西北方那轮沉到了骑盘岭和天子山之间大山峡底部的暗红的夕阳,都仍旧被战争的火光和浓烟笼罩着,濡染着,不过自从有过不久前的战斗,他不仅已经习惯了它们,而且一点儿也不觉得恐怖了。他的生命已跨越了所有的障碍,包括生和死的障碍在内,进入到一种简单的、亢奋的状态里去了。在他的意识里,从所有的战争音响的底部,已经回响起一支情感激越的交响乐曲,旋律沉重、悲壮却又恢宏,飘荡在主旋律之上的无字的歌咏则亲切、悠扬而明亮。前者是对战争场景的真实描述,后者才是对战争中的生者和死者的歌唱。就是在这种庄严的歌咏之中,他重新理解了高地上下发生的事情:尽管鹰嘴峰敌人的高平两用机枪一直用猛烈火力打击631高地南方大山腿上的一挺重机枪,后者却仍旧同633高地主峰西南侧腰部的一挺轻机枪一起,对冲沟对面的敌人实施着有效的打击。很明显,冲沟对面的敌人的战斗力被击垮了,只要我军的这挺重机枪继续啸叫下去,敌人想过沟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也就不把他们真正放到心上了;而在高地上方,战斗远远没有结束。透过弥漫在北坡和东北坡的烟尘,他望见战斗仍在第一道堑壕和第三道堑壕之间进行。一排和二排已攻下第一道堑壕,敌人的兵力和火器全部收缩进了第三道堑壕也即最后一道堑壕。然而敌我双方目前的态势却是不同的。高地上方敌人的火力仍旧密集、猛烈,位于第三道堑壕中部的一挺重机枪和另一挺轻机枪刮风般地向下倾泻着弹雨,其火力不仅网盖了高地的整个北坡和东坡,还居高临下地控制了坡底洼地和633高地南端的断崖,不让八连的火力从主峰南下到崖畔展开,对它们构成新的威胁。第三道堑壕东西两端还各有一挺轻机枪疯狂地叫着,它们杀伤的目标很集中,那就是已占领了第一道堑壕的一排和二排。夹杂在这些轻重机枪火力之间的是为数甚众的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火力点——天子山群峰的巨大阴影从西北方斜斜地投向高地顶端,遮没了夕阳残余的光照,清楚地将堑壕沿上敌人枪口喷出的点点火舌显现出来。但在第一道堑壕里,他却没看到一排二排再组织攻击。他的心一抖:从敌人眼下可以不受干扰地朝下面射击的情况看,一排和二排的力量分明已耗尽了!
高地还在敌人手中!
目前他们排是连队仅剩的力量!
高地上方的敌人也遭受了沉重打击,可与他们比起来,无论兵力、火器、地形上都仍旧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天黑之前全连将会有最后一次攻击,或者拿下634高地,或者在攻击中彻底毁灭。不可能没有这一次攻击,因为战斗任务并没有完成!
希望取得最后胜利是荒唐的。能够得到的安慰是,他们可以通过这最后的攻击,向别人证明他们虽然失败了,却不折不扣地履行了军人职责!
今天下午他曾在一场惨烈的阻击战中战胜了死亡,却不能指望会在天黑前的最后一次攻击中战胜它!
……
所有这些意念都是以一种简单、直观的方式出现在他心底的,并不清晰,也不连贯,但它们一经出现,他就理解了它们。
等吴彬气喘吁吁地爬到他面前,尚未开口,他就明白对方带给自己的是什么命令了。
“三……三排长,连长让你们接替一排和二排,对……对高地展开攻击!”吴彬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明白了!”
他简单地回答了一句,就把吴彬打发了。连长的通信员此刻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异常凶狠,目光冰冷。接着,他像是忘记了冲沟西侧依然存在的敌情威胁,干脆从藏身的卵石后面站起来,用上面那种可怕的目光缓慢地将狙击阵地后的全排扫视一遍,发出了命令:
“全排注意——跟随我向高地冲击!八班在前,九班在后,七班跟我来——”
他并非不知道冲沟西侧的残敌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毙,但在一种新的、对自己和别人都没有了丝毫怜悯的心境下,他已经不再关心这件事了。甚至方才还曾在他胸间汹涌澎湃过的悲伤,此时也化作生命中新起的无畏和力量的一部分,使这个站在落日余照里的男孩子身上具有了兵法上所谓的哀兵的种种特征:悲愤和激烈的情绪,破釜沉舟的决心,对厮杀的热切渴望,视死如归的表情,等等。战争简化了臃杂的生命内容,只在他脑海里留下一件事情:带全排向634高地进行最后一次攻击。这是你的职责,也是你最后的命运!
他们没有沿袭一排和二排的路线,由高地北侧和东北侧实施正面强攻,而是沿着高地西北侧山坡上一条自下而上的雨裂沟,避开麇集在主峰下平台上第三道堑壕内的敌人的注意,悄悄地猫着腰摸了上去。这条雨裂沟是八班长葛文义首先发现的,它的最下端就半隐在他们据以狙击冲沟西侧敌人的卵石带的中间,半人深,五尺来宽,两旁沟崖上长着茂盛的灌木丛和蒿草。上官峰刚刚对全排发出向高地进攻的命令,葛文义就弯下腰跑过来,朝他指了指那道雨裂沟,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排长,咱们最好不要硬拼!我数过了,高地上的敌人大约还有三十个,我们却只剩下十八个人,硬拼不行!……咱们应该从这条裂沟里摸上去,见机行事,最好能一直摸进敌人最上边的一道堑壕,打他个措手不及!”
上官峰看见了那道雨裂沟,立即理解葛文义的建议。进入阻击战之后他便没有注意过葛文义,此刻看到八班长头上缠着血污的绷带,军衣烂成一条条布片,两只眼睛却仍像早晨在黑风涧时一样炯炯有神,面部神情刚毅英武,显示出尽管有过刚才的战斗,内心的坚定与激情并没受到损害。有这样一位班长与他一起做生命的最后一次攻击,上官峰心里感到一种简单的振奋。
“好吧,照你说的办!八班长,行动吧!”他简短地回答道。话刚出唇,一串子弹就从鹰嘴峰山腿上打过来,从他眼前十厘米处飞过去,“噼里啪啦”地打在岩石丛中!
“哼,枪法不准!”一个轻蔑的念头从上官峰头脑中掠过,他慢腾腾地猫下腰,躲过了随后飞来的又一串子弹,带着七班,跟随葛文义的八班进了那道雨裂沟。全排撤出狙击阵地、顺雨裂沟斜斜爬上西北侧山坡时,上官峰才回头望一眼自己的队伍。这是今天进入战斗后他第一次认真观察自己的队伍。经过上午长达四小时的远途奔袭和下午的一场恶战,还由于早上在黑风涧啃过几块干粮后再没有吃过什么东西,它已变成了一支饥饿疲惫已极、遍体鳞伤的队伍。在渐起的越来越强烈的山风中,战士们神情麻木地、机械地、摇摇晃晃地向上攀登着,褴褛的军衣一条条一片片飘扬起来。上官峰的目光从一张张熟悉的、此时又变得陌生的面孔上滑过,他认出了眉头紧蹙、仿佛为什么事生气地噘着嘴唇的李乐;认出了不知怎么落到九班队伍里去的八班副秦二宝,这个平日最爱出风头、最饶舌的人今天脸色青白,二目无光,大口大口地喘气,每向上迈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一样。为自己那种简单的、亢奋和激烈的心境所左右,上官峰觉得这支被饥饿、疲惫、伤痛折磨得死气沉沉。因明白他们进行的是最后一次攻击而充满绝望的队伍,其实是一支像他本人一样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只存在着与敌人誓死一拼的决心的队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两句诗不知怎的就从心底冒了出来。一时间脑海中还闪过另一篇古老而苍凉的诗: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现在他从队伍最后尾认出了昨夜还找他要求调班的九班新战士赵光亮和他的孪生哥哥赵光明。意识到两个人的目光躲躲闪闪,并且离队伍越来越远,一腔怒意从上官峰心中迅速升腾起来。
“九班长,命令后尾跟上,不要拉得太远!”他厉声对李乐喝道,并站在原地,亲眼看到李乐对赵氏兄弟复述了自己的命令,让他们跟上了队伍,才继续前进。
由于有了这条雨裂沟和雨裂沟东侧那道将高地北坡和西北坡分开的山棱线的掩护,主峰下平台上方第三道堑壕内的敌人一直没有发现他们。于是不到二十分钟,他们便攀登到裂沟与第二道堑壕由东向西延伸部分的交合处。裂沟和堑壕到这里都中断了,往上和往西的山坡上全是雷区,一根半隐在草丛间的地雷绊线清晰可见。上官峰意识到,他和葛文义原来想顺裂沟一直朝上摸进敌人第三道堑壕的打算落空了。眼下向高地上方的敌人展开攻击的路线只剩下一条,那就是沿第二道堑壕向东运动,在第三道堑壕下向上展开正面攻击!
队伍已在最后一段裂沟里自动停下来。战士们伏在沟崖下,神情紧张地望着他,等候着下一步行动的命令。上官峰把葛文义和李乐叫到身边,从裂沟向东拐进第二道堑壕,伏在那道分开高地北坡和西北坡的山棱线上,逼近地观察五十米上方敌第三道堑壕的动静。如果说他们方才从山下向上攀登时,一排二排占领的第一道堑壕内还有人零星地向第三道堑壕的敌人射击,眼下那儿连这种零星的反抗也没有了。敌人大约也觉得山下我军的攻击力已经枯竭,步枪手和冲锋枪手停止了射击,只有位于第三道堑壕中部的重机枪和东西两端的两挺轻机枪不是出于需要而是出于恐惧,仍旧不停歇地向山下和北方的633高地倾泻着子弹。
一旦全排跃过面前这道山棱线,经第二道堑壕向东运动,希望不被敌人发现是不可能的。那时敌人就会把火力全部转过来,居高临下地、近距离地把这最后一支进攻队伍消灭掉!
只有在战斗打响之前越过第二、第三道堑壕间这五十米的距离,冲进第三道堑壕,与敌人短兵相接,他们或许才有在一场混战中最后拿下634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