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虎臣-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

“大帅,就是蒙古人啊!全部穿的是蒙古皮袍,帽子也是,这么多斥候都看到了,大家怎么会不认识蒙古人!”

也是,这些士兵整日和蒙古骑兵在一起,怎么会认错,问题是。。。西伯利亚哪来这么多蒙古骑兵?

“格尔木将军!”

“大帅,末将在!”

“你去前面看一看,确认一下是不是蒙古骑兵,看看怎么回事?”跟随孙大勇作战的有蒙古骑兵,首领是土谢图汗巴达礼的手下格尔木,蒙古人他熟悉,正好过去确认一下。

“遵命!”格尔木领命而去。

格尔木去得快,回来的也不慢。

两刻钟时间,格尔木飞马而回,他的脸上带着惊喜:“报大帅~前方十里,是土尔扈特汗格日乐图大汗的手下前来迎接大帅!”

“土尔扈特汗的手下?”

“是的大帅,是土尔扈特汗格日乐图大汗的手下的万户格杜,他与手下几万牧民在前方恭迎大帅!”

。。。。。。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每一个民族都由部落形成,每一个部落都有他的名称和涵义。唐朝时期我国的史籍上就有漠西蒙古族的记载,元朝又有了西蒙古的记载,史称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明朝又称“瓦剌”。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瓦剌西迁以后,土尔扈特人游牧于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上游和中游地区。崇祯年初,,由于瓦剌联盟的内讧,瓦剌各部出现裂痕,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到了当时尚未被沙俄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这是留守在鄂毕河一带的土尔扈特部众,哥萨克的不断败退让他们知道了明军的到来。而土尔扈特大汗属于明廷册封,他们是正经的大明属国,土尔扈特大汗的手下牧民来迎接孙大勇名言正顺。

几万骑兵变成了几万牧民,还是自己的同盟,孙大勇一阵狂晕。

这是一个意外之喜,因为沙俄政府近年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南扩展。不断在缩小土尔扈特部落的游牧之地,这意味着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尤其是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人,他们的游牧之地伏尔加草原领地在不断缩小,而与伏尔加草原一直有联系的格杜万户的领地也受到了哥萨克的骚挠。

土尔扈特人与哥萨克一直在冲突。好像并不占据优势,宗主**队的到来无疑是他们的福音。

从文化方面来说,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沙俄政府迫使他们信仰东正教。土尔扈特人在精神上绝对不能接受。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目的就是控制土尔扈特人,一切听沙皇指挥。让你向东,不能向西,让你去打仗,你就得上前线。为了控制黑海的出海口,沙俄帝国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了数次俄土战争,并且征用了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作为沙俄的军队和土耳其进行战争,让战争中的土尔扈特人员伤亡很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尔扈特并不算特别弱小,他们的汗国与沙俄地位是平等的,沙俄现在强大起来,要求他们俯首称臣。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对宗主**队的到来持欢迎态度并不奇怪。

这是一次盛大的欢迎仪式,土尔扈特人找到了自己的依靠,而孙大勇找到了最好的向导。

孙大勇不知道土尔扈特人的勇敢,不知道他们的坚韧,也不知道他们后来的历史英雄业绩,那个被后世传唱的东归英雄们就在他的眼前。

历史变了,英雄的土尔扈特人再也不会有后来历史上被沙俄的那种逼迫,那次回归祖国的壮举让土尔扈特人死伤十余万人,跋涉万里才重归祖国。

因为。。。周虎臣来了,莫彦华来了,孙大勇来了,整个内外蒙古都有骑兵来了,强大的明朝来了。。。。。。

鄂毕河流域距离伏尔加河流域只有三千里,而这三千里对于周虎臣的军队来说不算什么。在伏尔加河一带的土尔扈特汗格日乐图很快就会知道这个消息,当周虎臣和莫彦华的军队清理掉鄂毕河流域的沙俄军队,当他们出现在伏尔加河流域,沙俄能够阻挡住周虎臣、莫言华、孙大勇、内外蒙古和土尔扈特的强大兵锋吗?

弘光四年注定是西伯利亚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对于沙俄政府和进入西伯利亚的哥萨克移民。

莫彦华和孙大勇的军队很残暴,加上无所顾忌的蒙古骑兵,整个鄂毕河流域一片风声鹤唳。坚壁清野是骑兵的特长,杀戮是骑兵的特长。在这一带,周虎臣第一次见到了砖石结构的城堡,第一次和哥萨克骑兵面对面的强强对撞。

也就是仅此而已,沙俄的军队还是太少,勇猛的哥萨克人数太少,随着庞大的人流进入鄂毕河流域。周虎臣的军队拥有了自己的城堡,拥有船只,拥有了很多当地土著的帮助。。。。。。

六月是西伯利亚最好的季节,而对于沙俄在叶尼塞斯克城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寒冷的夏季。

孙大勇和周虎臣的军队会合在了叶尼塞斯克城下,这座沙俄东侵的指挥中心被几十万大军团团包围,而那些随军家属开始分布在各个军事据点,大批的人开始进入巴拉宾大草原。

就在叶尼塞斯克城外,周虎臣接见了土尔扈特汗格日乐图大汗的手下万户格杜,当格杜拜见周虎臣之后,周虎臣郑重的给格杜介绍了一个活佛。

这是明廷刚刚册封的哲朗一世活佛;名曰西伯利亚呼毕勒罕活佛。

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世者”或叫“化身”。“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习俗的称呼,这可能与明朝皇帝封当时西藏地方掌政的噶举派法王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和清朝皇帝给**的封号也沿用了这一头衔多少有些关系,这种封号和称号在佛教教义上其实说不通的。其实蒙藏佛教中并没有“活佛”这个名词。

但有什么关系,活佛系统的转世虽有其传统程序,前世生前有关转世的预言、逝世前后的异常现象的征兆、护法神师的神谕,是寻访灵童的主要依据。但这。。。对周虎臣没任何难度。

西伯利亚呼毕勒罕活佛就是西伯利亚所有佛教信徒的领袖,这已经足够。

活佛的多少对于信徒来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得到承认。西伯利亚呼毕勒罕活佛哲朗一世是内外蒙古都承认的活佛,是明廷用金册册封的活佛,并得到了军队的拥护。对于西伯利亚境内的人来说,这个活佛正是他们需要的。

土尔扈特汗格日乐图大汗生活在伏尔加河和中下游和里海之滨,那里同样需要西伯利亚呼毕勒罕活佛的荣光。

。。。(未完待续。。)

第393章 野兽军团

弘光四年入冬之前,平北小伯爷,镇北大将军莫彦华征服了整个乌拉尔山之东的领土。

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西伯利亚尘埃落定的同时,生活在南侧钦察草原上的哈萨克汗国竟然派来使者,他们要求和明廷结盟。

哈萨克汗国的大汗名叫江格尔,这位大汗很有诚意,他不但给周虎臣和莫彦华送上了礼物,他的使者还承诺,一旦和谈顺利,江格尔大汗就给周虎臣的军队提供补给。

还是土尔扈特人给周虎臣解开了这个谜团,这个哈萨克汗国部落被分为分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又称大帐、中帐、小帐。哈萨克汗国的国土面积不小,主要生活在钦察大草原,属于突厥人。

战胜了沙俄,军队的缴获不少,度过这个冬天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周虎臣不介意哈萨克汗国的善意,物资多多益善,他后面的战斗还有很多。而且,双方有一个共同的的敌人;准噶尔汗国。

哈萨克汗国的东侧和南侧就是准噶尔,现在的准噶尔很强大,领土面积是哈萨克汗国的三倍,兵多将广的准噶尔欺负哈萨克汗国也在情理之中。

准噶尔汗国是属于蒙古族的一支卫拉特蒙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元朝称翰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博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而现在,在西伯利亚境内的土尔扈特人就是现在准噶尔汗国迁出来的一支。

现在的准噶尔大汗是巴图尔,巴图尔即位后就不断对外扩张疆土,并在在博克塞里建成自己的都城,随后制定了《卫拉特法典》,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巴图尔被称为巴图尔珲台吉,他曾经连续两次击退沙俄的侵略,迫使沙俄承认了准噶尔汗国的的独立。相互间建立了平等的国家与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两国还互通贸易。不久前,巴图尔珲台吉授命喇嘛咱雅班第达将过去的蒙文改造而制定成“托沁”文字,作为准噶尔汗国的统一文字。

这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准噶尔汗国,也是具有强大野心的汗国。虽然它暂时击败了沙俄,但是很可惜,周虎臣知道,这个准噶尔汗国没有沙俄那样的发展速度,因为沙俄背靠欧洲,他们引进先进技术和武器的途径比准噶尔人快得多。加上生产力的问题。准噶尔汗国很快会落后成渣。在以后的岁月中,准噶尔汗国早晚要成为沙俄的附庸,并给西伯利亚和大明带来巨大的麻烦,所以,周虎臣随后征服它没有商量。

入冬之前,伏尔加河河畔的土尔扈特大汗格日乐图派人带来消息,他已经准备好了。

当哈萨克汗国的大汗江格尔给周虎臣的军队送来大量补给,一切都沉寂在了冬季。当茫茫的白雪覆盖大地和山川,周虎臣和他的所有手下再次开始猫冬了。

。。。。。。

。。。。。。

南西伯利亚的春来的很早。当野生动物开始在白色的荒野出现,一丝春风让冰雪开始慢慢消融。

对于周虎臣来说,乌拉尔山不是止境。

弘光五年二月十五,把郑森和闫丙泰留在原地。美其名曰稳定军心,由周虎臣坐镇中军,镇北大将军莫彦华为先锋,十五万骑兵大军在乌拉尔山南部的乌拉尔河轻松而过。随后迅速逼近了伏尔加河下游。

就在莫彦华的先锋逼近伏尔加河的同时,一支三万人的土尔扈特蒙古军队迅速融入。

这里不是富庶之地,但比人口稀薄的西伯利亚要富足的多。从来不会烧杀抢掠的明军突然变成了疯狂的野兽。在蒙古骑兵的带头之下,明军士兵参与了进来,抢光、杀光、毁掉能够毁掉的一切,大军所过,留下的是一片生灵涂炭。。。。。。

郭子清这一次同样随军出征,他眼睁睁看着无数的房屋被点燃,百姓被士兵无情砍翻在地,而那些士兵除了抢走财物,还会把那些年轻的异族女子带走。。。。。。

这不是郭子清眼中那支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军队,可是。。。郭子清无法阻止士兵的集体行为,他也没有那样的权利。纪律严明的军队转眼成为了野兽军团,无数百姓在血泊中哭喊,郭子清实在无法接受。

唯一可以阻止这种行为的人就在郭子清眼前,郭子清跪在了周虎臣马前。

“属下不反对与罗刹人作战,还请大帅怜惜百姓!我军从来没有如此残暴!”

周虎臣理解郭子清,可惜,他更了解罗刹人。

轻轻地摇了摇头,周虎臣闭上眼睛,郭子清错了,他不了解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威胁性和残暴,也不了解他们的贪婪。但。。。周虎臣现在没法给他详细解释:

“郭将军起来吧!我们的士兵很穷,所以就要抢劫财物,他们缺女人就要抢女人,这没什么!”

“大帅,那些百姓何辜?他们虽然是异族,但同样是百姓,您曾经教育我们不可拿百姓的一针一线,不取百姓的一粒粮食。哥萨克虽然残暴,可我们不是哥萨克!我们是大明军队,我们的传统从来不是这样!我们的军队不能变成野兽。。。。。。”

郭子清没有起身,他眼中的周虎臣变了,变得完全陌生,那个最让他敬仰的大帅形象崩塌了。

周虎臣不为所动:“这样说吧!我这次就是为了杀戮和抢劫而来,就是为了让这些试图窥视华夏领土的蛮族在我的兵锋之下颤抖!这次杀戮之后我们会撤回去,我不想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你明白吗?”

郭子清依旧无力的跪在地上,他低下头:“那。。。请大帅免去属下的职务。”

迟疑了一下,周虎臣明白了郭子清的意思,他苦笑一下:“那好!军法官!给我把郭将军绑起来,以违抗军令的罪名押在军中,回去后本帅亲自处理他。”

烽烟连绵千里,沙俄政府岂能坐视,使者已经来了好几次,可惜,莫彦华不做主,周虎臣则视而不见。

作为东欧最强国,沙俄也不是软柿子,当莫彦华率领烧杀抢掠的庞大军队进入中欧平原,一次意料之中的碰撞就要开始了。

等待已久的沙俄这次准备好了火炮,准备了足有二十余万军队。

周虎臣没有动,因为这是检验莫彦华的最好时机,人需要成长,一次大军团之间的会战对莫彦华来说很难得。

也许这次作战会带来很大损失,也许自己千辛万苦训练出来的军队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但周虎臣义无反顾,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不同,既然来了,周虎臣就不能按某个时代的要求去拘束自己的士兵,也不能按照那种华夏传统道德行事。

战争没有仁慈,国与国之间更没有任何残暴之说。

周虎臣兴中有一种仇恨,来了就要掀起滔天骇浪,就要让这里支离破碎,打它一个稀巴烂,就是为了让莫家父子有时间去整理整个西伯利亚。

给华夏的扩展留下空间,给无数华夏人留下未来的希望,周虎臣才不在乎,成为异族眼中的野兽军团算什么?

。。。。。。(未完待续。。)

第394章 是谁在哭泣

伏尔加河是一条母亲河,这条养育着无数生灵的母亲河延绵几千里。看;书;吧;

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可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知足,他们的贪婪永无止境。

周虎臣是为了制止贪婪而来,也是为了杀戮而来。

伏尔加河中游西北几乎全部是森林平坦地带,也是这里最富庶的地方,就在伏尔加河和之西的一片平坦之地,几十万大军开始对峙。

这是考验莫彦华的最佳时机,周虎臣坐镇后方,默默的等待。

欧洲人落后了,他们现在远远落后于周虎臣。他们的火炮和大明的旧式火炮没有本质区别,这种沉重的火炮很笨拙,需要繁复的过程来安置炮位。火炮没什么,周虎臣需要担心的是沙俄人的火铳手和骑兵,哥萨克很强悍,沙俄的骑兵应该也不弱。而那种大口径火绳枪其实并没有郑森说的那样不堪,除了射速较慢,杀伤力很惊人。

莫彦华首先动了,三万骑兵在他指挥下冲向了沙俄军的右翼。

这个战术周虎臣很满意,莫彦华的指挥能力不错。

沙俄军的右翼是大片平坦地段,除了森林就是草原和村镇。莫彦华的战术很明显,他要牵制住沙俄军的骑兵,而作为沙俄的指挥官,不可能放任明军骑兵冲到自己的右翼,他们不得不用骑兵应战。

无数战马的铁蹄震慑大地,整个西北方向尘烟弥漫。

又是三万骑兵向沙俄汉军的右翼冲了出去,周虎臣笑了:“臭小子比我狠!”

周虎臣知道莫彦华的战术,他之后还要向沙俄军右翼派出更多骑兵,甚是全部。

莫彦华不愧是科班的骑兵出身,他的战术思想秉承了柳七、闫丙泰、莫显成、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