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狙击英雄-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在那个热血燃烧的年代里,年轻一代最可爱的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了阵地构筑的任务。
工具不足,从乡亲那里借,从敌人那里缴获,更加让各国有些惊叹的是,当时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志愿军战士们还在部队里建起了小铁匠铺。
当然,建立起铁匠铺后就会牵涉到有需要铁矿石的问题了,但志愿军又做了一件让‘联合国军’目瞪口呆的事情。
那一会儿,美国飞机天天都在志愿军的阵地上,还有运输后方投弹呢,志愿军的防御区域到处是都是敌人的弹片,这可比那些还未经过冶炼的铁矿石好用多了,在美国飞机大力‘支援’下,志愿军各部队都从来不缺少铁资源,不但所有的挖掘工具最后全部都变成了‘联合国军’提供,甚至后来还有相当一部弹片被运到我军后方,又做成了炸弹重新回到了我军炮兵部队,重新送给了美国鬼子。
说起来也好笑,后来因为志愿军各部到处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小铁匠铺,‘联合国军’派出的特务份子潜入了我后方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联合国军’司令部,并且还说之所以志愿军搞了这么多的小铁匠铺,是因为‘联合国军’扔出的炸弹实在太多了,铁质资源太多浪费了可惜所以全做成了构筑阵线工具,这份报告可把美军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气得不行,最后不得不命令他们的空军部队长点眼睛,不要再随便给我志愿军的铁匠铺免费送战略资源了。
不得不说,当时打过抗日战争的志愿军部队真是一支艰苦奋斗的不世强军,他们从来就不会气馁,从来不知道害怕和失败,他们总能在战争之中吸取教训,创造更好的歼敌机会,不利因素也能给他们善加的利用起来,这样的军队又有什么不可以战胜呢?
可以想像,当志愿军战士们利用各种资源经过了一个冬季的构筑阵地防御之后,展现在‘联合国军’军面前的那庞在钢铁长城,让任何一个‘联合国军’都看了为之崩溃。
其实,也不是 “联合国军”不知道一旦给志愿军建立起这种防御阵地的坏处,在冬季时当他们看到志愿军阵地上热火朝天的工作时,他们也感觉到了危急。
所以还多次发起旨在破坏中朝军队正在构筑的坑道工事的所谓“高腿柜作战”:
把重炮和坦克推进到高地顶上,并由航空兵配合,以重炮和重磅炸弹直接轰击中朝军队的反斜面,并频繁地施放毒气。而中朝军队初期的坑道工事厚度不够,坑道口也不够隐蔽,遭到破坏较为严重。
“联合国军”向中朝军队第一线阵地施放毒气32次,致使中朝军队216人中毒。
敌机就炸毁中朝军队坑道42处,杀伤人员236人。
困难来了,敌人也做出了反应,打了当时构筑阵地的志愿军将士们一个措手不及。
出现了这种伤亡,让“联合国军”虽然占到了一些便宜,但他们地没有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志愿军却是一支最善于总结成功和失败的部队。
的确,当时由于是志司大力号召所有各军部都进行了土木作业,但是由于很多部队经验不足,很多部队先择挖掘藏兵坑道时,由于地质选择不当,土质松软,所以一遇到炸弹的震动,就容易塌陷,甚至在春季冰雪融化,也会出现坍塌事故,也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
想当然,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志愿军的各部队也就开始总结起坑道挖掘的经验了。
志愿军总部向各部队及时发出指示,要求坑道工事必须达到“七防”的要求,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防寒。
志愿军甚至召开的第一线兵团及军参谋长会议,统一了坑道工事的规格标准,
要求坑道顶部一般厚度在30米以上,坑道口顶部厚度10~15米,能承受住重磅炸弹的轰炸;每条坑道要有两条以上的出口,坑道内幅员宽1。2米高1。7米。
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使坑道工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技术要求和战术要求上,都更加完善起来。
至5月底,中朝军队第一线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和与之相配系的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和各种火器掩体等野战工事已基本完成。全线基本形成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一个个特大号的“蜂巢”,但是蜂窝里面可不是蜜蜂,全是等着全力向美军进攻的志愿军战士呢!
中朝军队除进一步完善第一梯队坑道工事外,第二防御地带的工事基本完成,第三防御地带和东西海岸等重点地区的核心坑道工事也已开始构筑。第一梯队6个军构筑坑道190多公里,堑壕、交通壕650公里,各种火器掩体12 180个。加上第二、第三线的工事,中朝军队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长的整个战线形成了具有20~30公里纵深以坑道工事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形成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这种“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是堑壕防御体系与支撑点防御体系的发展,是中朝军队对战争艺术的新创造、新贡献。这种防御体系的形成,不仅使中朝军队在防御中处于主动地位,而且也具有发展进攻的潜力,成为反击作战的依托。
敌人的几次打击让志愿军的防御阵地得到了总结,没有被敌人的攻击打弱,反而变得更加的强大,当随后“联合国军”小部队向志愿军攻击60余次,却无一得手。
一九五二年三月间防御作战时,“联合国军”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攻袭我军阵地,却仅伤杀伤中朝军队1人。
坑道工事充分显示了其勿庸置疑的优越性。
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在中国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出现改变了单纯凭借兵员优势来赢得战斗的传统思维模式,从而使中国军队在阵地防御期间的战役、战斗具有更高的艺术性。
坑道工事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对中国军队的阵地防御战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是在敌以优势的炮兵火力、航空兵火力实施猛烈突击和连续进攻下,中国军队野战工事被毁、表面阵地无法坚守时,仍可退守坑道,继续坚持坑道战斗,最后配合上级预备队举行反击,歼灭敌人,恢复阵地。也就是说,表面阵地虽被敌占领,只要坑道在手,整个阵地就不会丢失,而且表面阵地在我纵深反击部队配合下亦比较容易恢复。
二是我无论依托坑道阵地进行防御或进攻,均可在一点数点上同敌形成反复争夺,迫敌投入众多兵力、兵器,从而达到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目的。
不仅如此,坑道工事还为阵地进攻战术增加了新的致胜因素。
中国军队在实施阵地进攻作战时,可以在前沿坑道工事内,预先屯积兵力,进行攻击准备,或在敌警戒阵地前沿或翼侧秘密地构筑屯兵洞,作为冲击出发阵地,以缩短冲击距离和后续梯队的运动距离,减少伤亡,增强战斗的突然性。
一直到八十年代西南边陲的自卫还击作战,这种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仍是中国军队阵地作战的主要依托。
苏联专家们也说:
“这是中国军队对世界军事学术的新贡献。”
第一线部队筑垒工程完成后,志愿军总部认为已完全可以节约第一线部队的防守兵力。同时,为增加机动力量,加强东西海岸防御,决定从西线第十九兵团正面抽出一个军,置于礼成江南岸,作为该兵团的第二梯队,并担任防止“联合国军”从海州登陆的任务;另建议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从正面抽出一个师,置于通川地区,担负海防。经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商定,中朝联合司令部对中朝军队指挥关系作出了调整:
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指挥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六十三军、第六十五军等4个军,以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六十五军置于第一线,第六十三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
志愿军第三兵团指挥第三十八军、第十五军、第六十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五军置于第一线,第六十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
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指挥第十二军、第六十七军、第六十八军,以第十二军、第六十八军置于第一线,第六十七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
朝鲜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指挥第一、第二、第三军团。
以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二十七军、9月间入朝的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和朝鲜人民军第五、第七军团组成东海岸防御部队,朝鲜人民军担任第一线防务,志愿军部队为第二梯队。东海岸联合指挥部由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勇和朝鲜人民军第七军团军团长李离法中将兼任副司令员;以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四军、第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四军团及游击支队组成西海岸防御部队,其中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四军为第二梯队。西海岸联合指挥部以韩先楚为司令员,朝鲜人民军第四军团军团长朴正德中将任副司令员。
第四十七军为志愿军总部总预备队。
这样,各兵团及东、西海岸指挥部均掌握有一至两个军的机动兵力,可以自如的应付各种情况。
坦克第三师入朝,与坦克第一师轮换,同时东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赵杰接替黄鹄显任装甲兵指挥所主任。
冬季一过,中朝军队基本完成部署,到了一九五二年的七月,我军的防御已经达到了一个史上的顶峰,敌人数次试图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但无一成功。
经过了与我军的数次较量,每次他们主动攻袭却撞得头破血流后,“联合国军”不得不绝望地发现:
“中国志愿军的阵地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攻陷,虽然他们没有钢筋混凝土打造的坚固阵地,但是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好象出现了一个长220公里,宽20~30公里的巨大蜂巢,却更让人难以攻陷,因为我们的炸弹再厉害也不可能精确地深入地下去打击躲在地里的志愿军。”
当这个时候出现以后,“联合国军”以前还觉得他们在‘夏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中取得的战果太小,他们一直还耿耿于怀呢,可是当中国军队的防御战线全部完成之后,他们才突然发现,原来他们在‘夏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时与中国军队进行交战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面对现在的志愿军,他们仿佛面对着一支全身扎人的刺猬,根本无从着手向志愿军的防御阵地发动进攻。
说起来,这种像刺猬一样的阵地防御表现最突出的地点却是在五圣山,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所驻守的阵地。
十五军,号称千岁军,中国解放军内有数的王牌军,也就是今日的中国空降第十五军,在汶川救灾行动中表现格外突出,受到人民热烈爱戴的那支战无不胜的荣耀之军。
朝鲜战场年代里,十五军的军长是秦基伟将军。
秦基伟将军是湖北红安县人,1914年11月出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经理处监护连排长,总部手枪营连长,少共国际团连长,警卫团团长,红三十一军第二七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游击支队司令员,晋冀豫军区参谋处长,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军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
从秦基伟将军的经历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员经久点阵的沙场老将,他的**史,几乎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
无疑,秦基伟将军是一个从来不认输的战将,面对三十八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的万岁军的称号,秦基伟心里总是憋着一口气,他从不认为自己的十五军战斗力比朝鲜战场上的任何一支军队都要差,所以他一直等待着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个机会当然不是小打小闹,他需要一场大的胜利,一场像三十八军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志愿军反击作战中表现的那样,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出让世人为之震惊的战绩。
而要想打出这样的战绩来,无疑现在的五圣山就是十五军最好的表现机会。
五圣山在金化、平康、铁原这一三角区中央,是中部战线的最高峰,也是我军整个防御阵线的最突前的部分,也就是说十五军一直与对面的敌人做着最亲密的接触。
五圣山南踞美国侵略军占领的金化约7公里,可俯瞰其前沿和纵深阵地。其前沿阵地上甘岭(五圣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这上甘岭我相信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地名意味着什么!)向南延伸插入敌人阵中,三面对敌。最前端537。7北山和597。9高地与敌人阵地对峙,尤其是537。7北山,与南之敌山脊相连,相距百把米,最近仅几十米。
而未来的千岁军十五军现在就是驻守在这里,在这段战役时间里,志愿军已经改以前的运动作战为防御作战,所以很少有机会与敌人进行大规模运动作战的机会,十五军当然也没有机会像当时的三十八军一样将敌人的几个团,甚至几个师围在一起打歼灭战。
但是,只要是十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战略位置,那么他就与对面的‘联合国军’有着说不完的战斗故事,打任何一场大型的战役,都绝不会少了十五军的机会。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
“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当时的事实是在一九五年九月和十月里,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北朝鲜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岭(BloodyRidge)”和“伤心岭(HeartbreakRidge)”
虽然说由于美军在这两个地点吃了大亏,损失了几千人,然后把这两个地名叫得痛苦不堪,但是不管怎么说,两块地还是让他们夺了过去,‘联合国军’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
同时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两次进攻成功,致使十五军驻守的五圣山阵地空间突出,好像是凭空一只角深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所以可以注定如果美军要想对志愿军的阵地发起凶狠的进攻,那么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因为他像一个三角形般尖角插入美军防御阵地的腹地,这种态势无疑非常的让他们难受。
当然,更难受的还不是这些,更难受的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十五军在防御这里。
要想攻,当然就得先守好,‘蜂窝’式的防御阵地构筑要说完成的最好的地区除了十五军防御了五圣山阵线外,可能在整个志司都找到不到另一支比他防御更彻底的部队了。
所以,虽然‘联合国军’在第八集团军范弗里特将军的领导下,多次对这里发起了攻击,但面对五圣山坚固的防御,他们还一直没能下定重大伤亡的决定,当然也就不敢乱动了。
可是,他们头痛的是,他们不敢乱动,因为守好了不太害怕敌人攻击的十五军可不会像他们那样的胆怯,秦基伟将军多年沙场征战,面对敌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害怕,在他的眼里,只要给了他机会,他就会向对面的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
因为防御阵线的过硬,所以当面对近在咫尺的敌人时,机会很容易就出现了。
说实话,秦基伟将军当时根本没有想过要打一场这样的仗,因为这种打法跟他想像的‘如猛虎一般向敌人冲过去、对敌人发动凶狠、猛烈的进攻’之想法实在差得太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