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今天自己改变了历史,以自己为首的宗室势力已经成为大秦朝堂上最大的一股势力,老秦人更是牢牢控制军队,而以隗氏为首的新楚系和以蒙氏、冯氏为首的关东系虽然依旧是秦王政的左膀右臂,但因为宗室势力和本土老秦人不断挑战秦王政和咸阳宫的权威,秦王政即便在拥有了一统中土的空前功勋后,也无法完全控制朝政,更无法做到高度的中央集权,于是今日的政治危机非常得严重,已经远远超过了秦王政所能控制的范围。大秦危矣,中土面临着再一次分裂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就是自己带来的,就是因为自己改变了历史而造成的,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秦王政渡过这次危机,即便因此而失去一切,也义无反顾。

武烈侯决定回京。

太傅府官员异口同声,坚决反对。得知这一消息的北疆诸军统率,边郡军政官长们也是骇然心惊,纷纷兼程赶赴代城,坚决阻止武烈侯返京。

形势摆在这里,不管大秦实施何种战略,都无法回避当前国内最主要的“集权”和“分封”的矛盾,而坚持“分封”的是谁?当初以武力胁迫咸阳宫建封国、打开分封之门的又是谁?就是武烈侯啊。

虽然武烈侯一再申明自己支持高度的中央集权,但同时他也坚持认为,在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之前,必须在国策上进行过渡,必须实施有限制地分封,而他所说的有限制的分封与实际意义上的分封有很大的区别,然而,有几个人相信武烈侯的话?现在是有限制的分封,那将来不就是要发展到无限制的分封?

北疆的军政官员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的贵族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的功臣们更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既然大家都这么想,难道秦王政会幼稚到相信武烈侯的承诺?既然秦王政根本不相信武烈侯的承诺,既然秦王政要压制分封之议,那如何压制?当然第一个拿武烈侯开刀,压制武烈侯,打击武烈侯,杀猴儆鸡。

武烈侯苦笑,他当真是作茧自缚啊。早知有今日危机,当初何必要改变历史?但不改变历史,又如何拯救帝国?就今日危机来说,假如不解决,帝国还是有分崩离析之祸,可问题是,这个危机解决得了吗?这种深层次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化解得了吗?

武烈侯扪心自问,难道当真只有让项羽一把火烧掉咸阳,让刘邦带着一帮贫贱把这个时代的旧贵族屠戮一净,才能化解这个矛盾?

历史证明,刘邦和他的一帮贫贱兄弟也没有化解这个矛盾,最后还是选择了有限制的分封,而这个有限制的分封最终还是酿成了一场手足相残的大祸,最终还是靠屠杀来彻底埋葬分封。

传承八百余年的“分封”深入到中土人的文化里、血液里、骨髓里,根深蒂固,秦王政的绝对镇制失败了,项羽的重建分封失败了,刘邦的有限分封还是失败了,直到这个时代的人死绝了,文化断代了,血液和骨髓里的“分封”逐渐淡化了,分封才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武烈侯面对部属朋友们的劝阻,感动之余更是心如重铅。

怎么办?历史为鉴,即便是有限制的分封,最终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分裂或者动战乱之路,然而,这是时代的宿命,要想埋葬传承了八百余年的分封就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是以大秦帝国的灭亡为代价,还是以帝国未来的分裂和战乱为代价?

无疑,武烈侯只有选择后者。当帝国稳定了,富强了,即便有分裂,有战乱,帝国中央也能凭借强悍的武力和充足的财赋,击败分裂者,剿杀叛乱者,最终把帝国一代代地延续下去,让中土苍生迎来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富足的时代。

=

武烈侯试图说服自己的部属和朋友们。

秦王政是否敢在这个时候打击自己,剥夺自己的兵权?

显然这种推测的理由无法站住脚。北疆军的构成以北方人为主,北方人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北疆秦人,而目前能赢得北方人信任的只有武烈侯,也只有武烈侯的威望才能镇慑他们,假如武烈侯被剥夺了兵权,被限制在咸阳,北疆局势必然要乱,而以目前大秦的形势,北疆千万不能乱,北疆一乱,北方人举兵叛乱,必然祸及整个大秦,其后果不堪设想。

秦王政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个后果。“分封”给大秦带来的危害在未来,而北疆局势大乱给大秦带来的危害就在眼前,两者相比,秦王政宁愿分封诸侯,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统一大业毁于一旦。

其次,这次武烈侯回京,其目的是帮助秦王政阻遏来势汹汹的“分封”大潮,而不是帮助功臣们威逼咸阳宫打开“分封”的大门,所以这一次武烈侯回京,是与秦王政合作,是兄弟联手控制政局。以秦王政和咸阳宫目前的被动局面,秦王政没有任何理由打击武烈侯。这时候打击武烈侯,岂不是把武烈侯赶到对方阵营?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把“分封”的大门打开了?

再次,从北疆的利益出发,从大秦的利益出发,从天下苍生的利益出发,大秦要暂时中止统一战争,要把主要力量放到“稳定”疆土上,要以“稳定”为最高战略,而现在咸阳的公卿大臣们几乎是一致要求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这其中既有政治目的,更有既得利益的驱动,所以武烈侯必须回京,必须力挽狂澜,必须说服秦王政和公卿大臣们改变战略,以“稳定”为大秦当前的最高战略。

        第405章 归来

第405章  归来

武烈侯最终说服了北疆的军政官长,回书秦王政,愿意遵令返京,并向秦王政呈述了自己回京的具体想法,以此来打消秦王政对自己的怀疑,缓减秦王政因为担心自己返京而给咸阳政局带来不利影响的顾虑。

秦王政接到武烈侯的回书,没有过多犹豫,断然下令,请太傅、武烈侯公子宝鼎马上返京共议国事。北疆军政事务由代侯公子将闾代理。代北由司马尚镇戍,燕南由杨端和镇戍,中山由羌廆镇戍,三位镇戍大将共辅代侯。

同时下令,请镇戍中原淮北的武成侯王翦、镇戍山东的郑侯蒙武和镇戍东南的广武侯麃公回京共议国事。

从秦王政的这个举措上来看,此举是请各地镇戍将军们一起回京议事,但所有人都估猜到,秦王政真正要请回咸阳的人是武烈侯公子宝鼎。

咸阳一片惊愕。

秦王政此刻请武烈侯回京?什么意思?他难道就不怕武烈侯联手功臣们给咸阳宫沉重一击?抑或,秦王政要绝地反击,要剥夺武烈侯的兵权,以此来镇慑功臣,压制他们的分封之议?但此刻剥夺武烈侯的兵权必然会在北疆引起强烈反弹,北疆十有八九要乱,北疆一乱,中土危矣,秦王政难道就不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秦王政和武烈侯相互妥协了,兄弟俩人要联手阻击功臣们对“分封之门”的冲击。有了离石会面,现在谁敢保证这对兄弟不会联手控制朝政,控制政局?假如形势如此发展,功臣们等于把自己放在了老嬴家的对立面,而秦王政完全可以凭借武烈侯手中的武力,给功臣们迎头一击,牢牢遏制住“分封”这头猛兽对大秦的危害,阻止功臣们对权力和财富的过度掠夺。

咸阳人因此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一边静待武烈侯的反应,一边积极筹划应对之策。

很快,武烈侯书奏咸阳,他将以最快速度安排好北疆军政事务,然后日夜兼程赶赴京都。

盛夏时分,武烈侯带着夫人黄依和赵高、朱华、东方无畏等太傅府官员,三千虎烈卫,由代北赶至离石要塞,由离石要塞再飞赴咸阳。

咸阳的气氛骤然紧张。

武烈侯竟然要回京?其用意何在?武烈侯既然敢回京,那说明他已经在北疆最好了应对准备,他有绝对的把握威胁到秦王政,让秦王政不敢剥夺他的兵权,更不敢将其调离北疆。但秦王政既然敢下令叫他回京共议国事,显然也有十分的把握,由此可以推测到这对兄弟之间肯定达成了某种政治上的妥协,那么这个妥协的内容是什么?武烈侯是不是要以遏制功臣、打击“分封”来换取秦王政对其“稳定”战略的支持?

如果武烈侯回京的目标就是在国策变革上确立以“稳定”为大秦未来几年的最高战略,那么他肯定要趁此机会加快直道的修筑,继而利用这条直道加快北疆的发展。

北疆发展了,在其防御力空前增长的同时,北疆军的攻击力也会越来越强悍,武烈侯的实力将越来越惊人,甚至有可能凌驾于咸阳之上。到了那个时候,武烈侯的目标又是什么?当然是做一方诸侯,割据称霸。

武烈侯做了一方诸侯,割据称霸了,大秦的基本国策改变了,分封的大门轰然打开,“法治”的堤坝轰然崩溃,那么功臣分封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也就是说,如果功臣们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暂时放弃对分封的强烈攫取**,把这种**强行压制下去,与秦王政、武烈侯达成政治上的妥协,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实力,以等待“最后一击”的良机。反之,假如功臣们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与秦王政、武烈侯正面对抗,其结果可想而知,他们还没有看到分封的大门打开,就已经灰飞烟灭了。毕竟他们现在的实力有限,和武烈侯雷霆一击吞灭齐国的强大武力相比,他们的差距不仅仅是单纯的武力,还包括政治实力上的差距。

武烈侯首先是宗室,其次是大秦的一等封君,再次是大秦的太傅,然后他还掌控着整个北疆的军政大权,他的政治实力太过强大,根本就不是丞相、上将军等公卿大臣们可以与之相比的,实际上武烈侯和北疆武力已经可以与秦王政和咸阳宫、与以豪门贵族为代表的士卿力量在政治上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

这一政治局面对咸阳人来说,非常熟悉。

历史上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就曾是各自王国里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这股政治力量与君王、士卿大臣们构成了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像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在主政期间,其所在的政治势力就曾一度凌驾于君王之上。

君弱臣强,权臣主政,在这个大争之世的特殊环境下,虽然不会给王国带来什么致命的危害,甚至权臣还会帮助王国逐渐强大,更有甚者甚者一次次挽救王国于即倒之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始终要把君王和权臣推向对立面。君王不可能无限制容忍君王和中央权威的丧失,更不能容忍权臣利用国策疯狂地掠夺本属于君王和中央的权力和财富,所以最终的结局总是充满了鲜血和眼泪,充满了凄厉和悲伤。

功臣们有史为鉴,他们似乎看到了被迷雾所笼罩的未来,所以他们并不反对这种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的出现,相反,他们非常欢迎。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利益,这对于他们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有难以估量的好处。

武烈侯从北疆气势汹汹而来,假如要以帮助秦王政遏制功臣、打击分封来宣告自己做为一股强大政治势力的出现,宣告大秦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政治格局,那么功臣们无疑会受到迎头痛击,但武烈侯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个新的政治格局中要攫取到最大的利益,他就需要盟友,而他的盟友不是君王,君王永远都是他的敌人,只有士卿贵族才是他永远的盟友,所以,功臣们可以用妥协之策来赢得武烈侯这位盟友,然后大家齐心协力各取所需。

那么,年轻气盛的武烈侯是否愿意接受功臣们的妥协?武烈侯是否为了赢取最大利益,先帮助秦王政打击功臣,先把功臣打得头破血流,逼得功臣们不得不向武烈侯做出最大妥协,然后双方再联手去对抗秦王政和咸阳宫?

答案谁都不知道,所以咸阳的气氛非常紧张,秦王政也罢,公卿大臣们也罢,都在分析和推衍武烈侯归来后咸阳局势的变化以便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策。

武成侯王翦归来,秦王政亲自出城迎接,并与其同车而行,一路接受万民欢呼。

郑侯蒙武和广武侯麃公归来,秦王政命令两位丞相公出迎,同样接受咸阳民众的欢呼。

武烈侯终于归来。

咸阳人都以为秦王政要带着文武百官出迎十里长亭,文武百官也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而两位丞相公更是召集中枢大臣商议用隆重的礼仪欢迎武烈侯回京。然而,在朝议之上,当右丞相隗状提出这一奏请时,却遭到了秦王政的严厉拒绝。

朝堂之上,霎时一片死寂。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惊骇不已。难道秦王政当真要拿武烈侯“开刀”,杀猴儆鸡?以武烈侯之盖世功勋,回京却受到如此冷遇,这其中会发生什么,不用想都知道。

武烈侯回来了,迎接他的只有驷车庶长公子豹,而公子豹是以宗室长辈的身份前来相迎,即便是秦王政也没有理由出言相阻。

三千虎烈卫屯驻于城外庄园。太傅府官员则赶赴府署预作安排。武烈侯夫妇与公子豹稍加寒暄后便同车进城。

公子豹原本担心宝鼎受到秦王政的“欺辱”后怒气冲天,谁知宝鼎情绪很好,一路上欢声笑语,看不出来有任何生气的样子。公子豹愈发忐忑,他知道宝鼎的脾气,一旦爆发,后果严重,所以三番两次想开口安慰一下,但都被兴高采烈的宝鼎有意无意地阻止了。

到了刁斗巷,赵信、宗越率众出迎。宝鼎再见故人,很是兴奋,一一寒暄。蓼园府门大开,白氏、赵仪和溥溥早在府门外望眼欲穿了。宝鼎和黄依拜见了母亲,众人相携进府,蓼园一片欢腾。

公子豹没有离开,今夜蓼园的家宴结束后,他必须与宝鼎好好谈谈,他要知道宝鼎回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最近一段时间宗室也是争论不休,在很多大事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而归根结底就是不知道宝鼎真正的意图。

宝鼎现在已经是宗室的“领袖”了。宗室因他而重新崛起,老嬴家的子孙们再一次切身真实感受到了权力和财富带给他们的无上荣耀,而这种荣耀是以宝鼎的强悍实力为基础,一旦宝鼎倒塌了,宗室是否还能继续享有这种荣耀?答案不言自明。

宗室之所以衰落,就是源自商鞅变法,源自分封和世袭的没落,源自大秦中央集权的国策。今日的秦王政是坚定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崇尚者,秦王政矢志追求集权中央,不管是权力还是财富,都要集中于中央,即便是身体里流淌着老嬴家血液的宗室,也无法从日益强大的王国里享受到更多的特权。

宝鼎改变了这一切,宝鼎从离开咸阳赶赴统一战争的那一刻起,就站在了秦王政的对立面,就与咸阳宫展开了激烈的对抗。现在秦王政赢得了统一大业,他急不可耐地要收复政治上的“失地”,要重新实施以中央集权为基础的国策,而宝鼎是否还能继续对抗咸阳宫?是否还能继续让宗室享有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带给他们的无上荣耀?

蓼园的家宴还没有开始,太尉、武安侯公子腾就匆匆赶到了刁斗巷。他是宝鼎的自家长辈,参加欢迎家宴是理所当然的事。

家宴开始不久,内史公子成也到了。紧随其后赶到蓼园的就是刚刚回京不久出任将作少府的公子庄。

四位宗室重臣先后赶到蓼园,不要说白氏和赵仪了,就连蓼园家臣都感觉到气氛不对。联想到王翦、蒙武和麃公回京,都是举城欢庆,而宝鼎回京,却悄无声息,这其中所蕴含的东西就复杂了。

家宴结束后,宝鼎把公子豹等人请到了白鹿堂。

五位宗室喝着香茗,聊着家常。宝鼎看上去云淡风轻,而公子豹等人却是焦虑不安。终于,公子豹忍不住了,率先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