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安然无恙的回家,他们和自己亲人幸福地团聚。马蹬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二天,宝鼎把王陵、王翦、公孙豹、麃(逼ao)公和桓齮(qi)五位老将军请到了城外的庄园。
曝布指挥一百虎翼卫做了一番酣畅淋漓的演练。
五位老将军吃惊之余也是异常兴奋,亲自上马操练,结果让他们激动不已。
马蹬让骑军的战斗力骤然猛增,这不但让秦军武力更加强悍,也直接导致秦军在战场上的攻击之术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此大秦骑军将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五位老将军毫不吝啬赞美之辞,把宝鼎狠狠夸奖了一番。
“老夫十五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啊。”公孙豹搂着宝鼎的肩膀,感慨说道,“以后到了九泉下,老夫也可以坦然面对武安君了。”
宝鼎听出公孙豹话里的隐意,知道他时刻不忘替武安君昭雪沉冤,但目前还看不到任何机会,只能等待时机了。
“义助墨家的事做得不错。”王翦抚须笑道,“钜子两次登门向我表达谢意。他知道你不愿承情,但琴氏和乌氏主动上门伸以援手,大王又下令赦免关在西浦大牢的墨家子弟,显然都是你的功劳。钜子说了,大恩不言谢,墨家以后会全力相报。”
“钜子误会了,我什么都没做,何来大恩一说?”宝鼎连连摇手,“请转告钜子,这些都是大王的恩赐,请墨家尽心尽力报答大王,强盛我大秦,造福我大秦子民就行了。”
老将军们相顾而笑,对宝鼎这种韬晦藏拙的做法非常欣赏。
对墨家这样的显学“豪门”,就要用这种不着痕迹的手段。公开帮他,等于打他的脸抹他的面子,等于明明白白告诉咸阳人,墨家不行了,只有靠攀附权贵生存了,这样一来,墨家虽然感激宝鼎,也一定会予以回报,但绝不会以死相报。墨家绝不会放弃尊严落下一个攀附权贵的卑劣嘴脸。
像宝鼎现在这种做法太高明了。他藏在暗处,竭尽所能帮助墨家。表面上看,这都是大王对墨家的恩赐,大王有意复兴墨家,墨家因此有了脸面。墨家地位尊崇,琴氏和乌氏以商贾的身份与墨家合作,就有高攀的意思,这又给了墨家脸面。
宝鼎无声无息地把墨家的危机解决了,把墨家的复兴之路打开了,同时又维护了墨家在大秦尊崇地位,这种恩情墨家如何报答?当然会以死相报,虽然这句话不会说出来,但彼此心里有算就行了。
“出塞的事准备怎么样了?”桓齮关心地问道。
“还需要一段时间。”宝鼎笑道,“俗务缠身,闲杂小事不断,烦啦。”
“想不想跟公子一起出塞?”公孙豹伸手拍拍桓齮的肩膀,戏谑道,“你也没几年活头了,不如出塞看看大漠风光,如何?”接着他用力拍拍自己的胸脯,“老夫保你无恙。”
“你还是确保公子无恙吧。”桓齮笑道,“这趟出塞,责任重大,公子的安全至关重要,可千万不要重蹈代北的覆辙,置公子于九死一生之地。”
公孙豹老脸一红,忿然冷笑,“这都是西家那个小子干的好事。老夫一直想找他……”
“算了,不要丢脸了。”王陵不屑挥手,“你是长辈,找小辈的麻烦,成何体统?出塞的时候,我们几家让黑鹰锐士扈从公子左右,确保万无一失。”
几位老将军一口应诺。宝鼎急忙推辞。
“此趟不仅关系到公子的安全,更关系到我们老秦人的未来,不容有失。”王陵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马蹬的事,暂时不要泄露,等到公子出塞回来再说。”
宝鼎出塞回来,河北大战估计也结束了,那正是老秦人东山再起的最佳时机,但王陵不知道河北大战的胜负,所以他不管蒙武这一仗打得怎么样,他只要宝鼎凯旋归来就行了,老秦人就可以再出江湖,因此,马蹬这个秘密武器他只允许宝鼎使用,其他的人看都不给看。
第一卷 崛起 第144章 初见赵高
自从公子宝鼎返回咸阳。咸阳就成了多事之秋,咸阳的风中总是带着一股萧瑟的凄凉之感。
楚系遭到重创,这已经成了咸阳上下的共识,尤其老太后的华阳大姐和弟弟阳泉君熊宸两家基本上给盐铁大案打得抬不起头来,至今他们还深陷于谋反大案无法脱身。老秦人同样遭到重创,与楚系外戚血腥厮杀后,最终以两败俱伤黯然收场,一帮老将军无奈隐退。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秦王政在这场风暴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他笑到了最后。
风暴的引发者,武烈侯公子宝鼎“万众瞩目”,成了咸阳的众矢之的,人们都在等待着他“灰飞烟灭”的一天,终于,在万众期待之中,这一天姗姗而来。
秦王令,武烈侯公子宝鼎出使大月氏,与大月氏重修盟约,并于秋七月赶赴匈奴单于庭,与大漠上正在崛起的这个强大北虏建盟。以便稳定西北疆的局势,使得咸阳可以集中全部力量攻打关东诸国,以期尽快实现天下一统之大业。
这个消息一日之内传遍咸阳,咸阳震动,惊讶者有之,担忧者有之,鼓掌相贺者有之。
北部遥远的蛮荒之地有三大强悍北虏,西部的大月氏,北部的匈奴,东部的东胡,与大秦边疆接壤的就是大月氏和匈奴。大秦起自于蛮荒,在与北虏的激战中崛起,但自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时起,大秦的拓边方向就由西北转向了东南,西北战场随即由攻转守。到了昭襄王年代,西北诸种北虏频频南下侵扰,大秦不胜其烦,于是筑长城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长城显然起到了阻止北虏入侵的作用,但也隔断了南北两地的交往。几十年来,大秦除了结盟大月氏以外,在西北一线毫无作为,更不要说渡河北上拓边了,由此大秦也基本上失去了探察北虏的机会,以至于现在对北虏现状的了解仅靠南来北往的胡商们的道听途说。
筑长城等于告诉大秦人,我拿北虏没办法了,只好修一道几千里长的城墙挡住他,事实上就是胆怯。失去了对阵的勇气,于是大秦人渐渐畏惧北虏,把北虏想像成了野蛮凶残的嗜血猛兽。
在这种心理影响下,道听途说的结果必须加剧了大秦人对北虏的恐惧。过去有传言,说北虏有三强,大月氏第一,东胡第二,匈奴第三;现在的传言是,匈奴人后来居上,征服了大漠南北的诸种北虏,渐渐拥有了与大月氏和东胡逐鹿大漠,称霸大漠的强悍实力。大漠就如中土一样,狼烟四起,战火连绵。真实的大漠形势如何?除了三大北虏王庭的权贵们,其余众生一无所知。
大秦派使者出塞,这在历史上不是空前的事。如果没有使者往来于大河南北,大秦与大月氏的盟约从何而来?如果没有这个盟约,大月氏又怎么可能不南下拓边?你大秦可以北上拓边,难道大月氏就不能南下开疆?当然,历史上大月氏是不是渡河南下杀进陇西,不得而知。历史没有记载。
中土人向来以泱泱大国自称,不屑于与蛮夷为伍,甚至连记载蛮夷都不屑为之,导致无数蛮夷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而这又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中土人就此以为蛮夷不堪一击,从骨子里瞧不起蛮夷,结果自食恶果,一次又一次惨遭蛮夷的蹂躏。让人怒不可遏的是,还是这些无耻的刀笔吏,大笔一挥,竟然以无耻的“同化论”来掩盖中土的耻辱,“以同化论”来欺骗一代代中土人,以此来扼杀中土人的血性,践踏中土人的灵魂。好在中土人英魂不死,最终扭转了乾坤,撕下了掩盖在耻辱上的遮羞布,让那些敢于直面耻辱的人看清了历史的真面目。
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沦落到被历史所蒙蔽,还没有沦落到以耻为荣的地步,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他们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历史,他们甚至连现实都看不到,他们就像漂浮在历史长河中的浮萍,只能随波逐流,只能等待着惊天大浪将他们席卷而去,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与命运做斗争,与生存做斗争。
宝鼎现在就有这种强烈的无助感,因为他掌握的历史知识中找不到关于这个时代大漠北虏的历史。他只知道匈奴人的一代天骄冒顿,只知道冒顿杀了他老爹头曼,抢了大单于的位子,然后冒顿就带着匈奴大军南征北战,灭了东胡,亡了大月氏,屡屡南下威胁中土,迫使中土人不得不用自己女人娇嫩的肉体来换取短暂的和平。无耻的刀笔吏将其称为“和亲”政策,还以自己占了野蛮人天大便宜而沾沾自喜,以耻为荣,在历史上大书特书,无语。
宝鼎急于出塞,就是迫切想搞清楚大漠形势。假如大漠三强鼎立,那中土只要善加利用,就能遏制匈奴人的崛起。只要遏止了匈奴人崛起的步伐,帝国就未必会发动北伐,未必会调用三十万大军北上阻止匈奴人入侵,或者,此举只要能延缓一下北伐的时间也可以,因为只要能有效缓解帝国对天下苍生的敲骨吸髓,那就必然可以缓解帝国国内激烈的矛盾,可以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拯救帝国的时间。
任何一个可以拯救帝国的机会都不能错过,这就是现在宝鼎一系列几近于疯狂举动的缘由。
咸阳人都认为公子宝鼎疯狂了。大秦有使者出塞。那是去大月氏。大月氏至今有几百年历史了,和北地的义渠人差不多,他们距离中土非常近,在蛮夷中算是最接近“文明”的北虏了,出使大月氏的危险不是很大,但匈奴人却生活在极北之处,距离中土万里,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是最低等的野蛮人。出使去这样野蛮的部落,生还的机率有多大?从咸阳到传说中的匈奴单于庭有万里之遥,一路上风餐露宿。虫兽出没无常,野蛮部落数不胜数,可以想像,公子宝鼎估计还没走到单于庭就已经尸骨无存了。此行必死无疑啊。
咸阳各方势力表现不一。
知情的老秦人保持沉默,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宝鼎的安全。不知情的却咬牙切齿痛骂秦王政和楚系外戚,秦王政是在卸磨杀驴,而楚系外戚报仇成功,一条绝户计就把宝鼎送上了死路,一击致命,狠啦。
楚系则欢呼雀跃,总算把这头血腥疯狂的猛兽赶出了咸阳。老太后和相国昌平君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他们非常惊讶,不明白大王为什么行此毒计,非要置公子宝鼎于死地。处置公子宝鼎的办法太多了,有必要用这种落人口实的下下之策?
关东人不管是知情的还是不知情的,一概保持沉默。结盟修好于北虏,这是统一大计中的一个步骤,只不过这个步骤无关紧要,不一定非要实施,但大王实施了,而且还非常重视,让公子宝鼎出使大漠,这尤其显得突兀,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其它方面。
巴蜀人中,知情者就比较多了。这个计策是宝鼎拿出来的,是他极力要求实施的,秦王政不过配合一下而已。至于宝鼎出塞之后接下来怎么干,那由宝鼎决定,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达不到目的就回来,总之宝鼎不会把自己的性命丢在茫茫大漠里。
=
入暮之后,刁斗巷慢慢融入黑暗之中,寂静无声。
忽然,一辆黑色蓬车急速驶来,停在了巷口拐角处。布幔掀开,一个高大英挺的年轻人从车上跳了下来。他大约二十四五岁的年纪,黑冠黑衣。身材健硕,白皙的面庞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他神色颇为忐忑,下车之后马上望向刁斗巷深处,凝视片刻后倒退一步,靠近车辕,低声唤道,“叔父……”
“你紧张什么?”布幔后露出一张中年人的脸庞,霍然就是黄阁酒肆的东主赵信,“你就站在这里,等下看到一辆紫红色的香檀车出来,你就喊一嗓子,自报名号。”
“叔,这……这不行。”年轻人胆怯地摇摇手,“叔,武烈侯不认识我,就算他听过我的名字,也不会停下车来见我,而且天这么黑,假如让武烈侯身边的黑鹰锐士误会了,出手就是一剑,我这条命就没了。”
“富贵险中求,你没有听说过?”赵信不满瞪了年轻人一眼,手指巷口拐角处说道,“就在那里站着,听到没有?”
“叔,这真的不行。”年轻人哀求道,“叔,我们还是回去吧。”
“直娘贼,你有没有出息?你也是个练武的人,怎么胆子这么小?”赵信厉声骂道,“你在咸阳宫里连大王都见过,难道还怕一个武烈侯?”
“叔,这不是一回事嘛。”年轻人说着就要往车上爬。
赵信恼了,拿起单拐劈头盖脸就是两下,“小子,叔父的话你敢不听?给我滚下去,老老实实站在那里。”
年轻人抱着脑袋急忙躲开,一边躲一边忿忿不平地说道,“叔,你不要骗我,你一个酒肆东主怎么会认识武烈侯?你怎么会知道武烈侯今晚一定出府?”
“你还想不想救你父亲的命?啊?”赵信气苦,他又不能解释,只能凭借着长辈的身份一蛮三分理了,还好这个侄子知书达礼,换个不听话的早跑了。
“叔,这真的不行。”年轻人急得直跺脚,“父亲的事情还是想别的办法吧。我官职太小,和武烈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想巴结也巴结不上啊。”
“你还有官职?”赵信苦笑道,“你父亲的冤案一旦坐实,你还有鸟官可做啊?小子,这事关系到我们整整一个家族,几十条人命,所以今天就算叔求你了,你就听叔一次,好不好?”
年轻人的神色顿时黯淡下来,想了一下,毅然转身走进了黑暗。
赵信暗自吁了口气。两天前他和宗越见面的时候,愁眉苦脸地说了一下家里发生的事,言辞间透出请宗越帮忙的意思。他也没抱什么希望,谁知今天宗越特意赶到黄阁酒肆,如此如此说了一般。赵信大喜,急忙依计而行。
他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能不能救走太子丹,而是一家老小的性命。武烈侯能找到他,说明公主已经向武烈侯透漏了黑衣的秘密,所以武烈侯打算以营救太子丹为诱饵,把他们一网打尽。这个推测旋即被西门老爹推翻了,西门老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武烈侯打算将公主和黑衣全部占为己有。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那么太子丹肯定能救出去,潜伏在咸阳的黑衣也非常安全,唯独要从世上消失的就是黑衣长歌和西门老爹两个人。
长歌将计就计,与宗越商量营救太子丹之策,就在这个时候,赵信的大兄出事了,被他的上官诬陷了,而他的上官则被牵进了谋反大案。赵信现在是双方的联系人,如果因为连坐被抓,那事情就麻烦了。
赵信即刻想到了武烈侯。此事对武烈侯来说,小事一桩,张张嘴就能解决,但武烈侯如果不愿帮忙,或者故意拖延,那么西门老爹的推测可能是错误的,而武烈侯杀人灭口的可能就非常大了。让他喜出望外的事,武烈侯马上给了回复,事情比预想的要乐观。
黑蓬车离开了。这里是宗室权贵居住的紫塞坊,不是久留之地。
年轻人很有耐心,站在黑暗里默默等待着。
半个时辰不到,刁斗巷里传来车马飞驰的辚辚声,武烈侯果然出府了。车队里有两辆马车,一辆是紫红色的香檀车,咸阳人差不多都认识,那是夜郎国公主的豪华座驾。还有一辆则是四马青铜轺车,紧随于后。车队扈从卫士众多,前后左右大约有一百多人。
如此阵容,把年轻人吓住了,踌躇良久,他退缩了,躲到了黑暗深处。
车队到了巷口,开路骑士打马冲上了大道,扈从卫士则两边散开,把巷口团团围住,确保两辆马车在减速转入大道的时候不会遭到袭击。
香檀车在巷口停下了。护在车右的曝布驻马而立,扭头望向拐角的黑暗处。稍停了片刻,曝布微微皱眉,飞身下马,大步冲向巷口拐角。没有人。扈从卫士早把这里占据了,根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