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自成-第5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自成问道:“你的将士如今在何处?还有多少人马?”

白旺说:“臣的一营将士并没有经过什么挫折,损失不大。所以臣的一营人马仍然完整,士气也都管用。为着迎接皇上,臣的人马大部分已经开进了武宁境内。请陛下随臣前去,就先留在臣的营中,以后再作计较。”

李自成听了这话,略感欣慰,说道:“困难的时候,眼看着朕已经无路可去,你突然前来,好像从天上落下来一支人马,救了这一次危急。好吧,朕暂时留在你的军中,想办法收集溃散的人马,总可以收拢几万将士。”

白旺这一支人马有三四千人,保护着李自成,走了大约一天的路,在一个山村中停下来。李自成实在疲倦,就在这里睡了一觉。他不断地做凶梦,睡得十分不安宁,有时候醒了也是胡思乱想,想的最多的是黄巢。黄巢在狼虎谷自尽不成,被外甥林言杀死的故事总是盘绕在他的心头。他想过来,想过去,终于对白旺也起了疑心。白旺不是延安府一带的人,而且跟随他起义也晚。两三年来,白旺一直驻扎在德安府和承天府一带,很得民心。其部下也多是湖广人,这是他不相信白旺的很重要原因。当离开承天时候,白旺曾经苦苦谏阻,不愿意将他的数万人马退往武昌,而要在德安府或承天府一带同清兵作战。后来他下了严旨,又将白旺的人马分去大半,编人各营,白旺才不得不跟他一同退往武昌。他想,难道白旺对此心中不怀恨么?万一白旺投降满洲人,岂不会先将他杀死,或将他绑献胡人?他越想越怀疑,决定趁早离开白旺,寻找其他溃散的人马。

清兵又赶来了。白旺请李自成跟他一道继续向南退。李自成对白旺说:“白旺,你是忠臣,朕心中十分明白,可是朕不愿意再深入江西境内。咱们那么多的将领,那么多的弟兄,溃散成好几股,如今大概都流落在通山、通城一带,朕应该亲自去将他们收集起来。还有皇后的大军,正从川东往湖广来,说不定现在已经进入湖广境内。那里有将近二十万大军。这里朕倘能收集几万人马,三五万或五六万,往西去迎接皇后的大军,我们就能够在湖广一带站住脚了。你留在江西很好。如果江西湖南能连成一气,我们就可以暂时在南方立国。”

白旺劝阻说:“陛下,如今兴国、通山、通城、蒲析各地,情况都不清楚。万一陛下从这里进人通山往西,遇着胡人,如何是好?虽说我们的大军溃散各地,可是谁晓得他们如今在哪里?”

“一定是在通山、通城、蒲圻一带。他们必然都在寻找朕的下落。朕去就可以将他们收集到一起。朕不去,他们各自为战,必然一个一个被敌人消灭。虽然朕跟你一起,暂时没有风险。但那么多人马无主,我心中何忍啊?”

“陛下的心情臣何尝不知。可是如今到处都在反对我大顺朝,不要说是胡人,就是有些大姓的乡勇也不可轻视。陛下带多的人马去,如今没有;带少的人马去,叫臣如何能够放心?请陛下千万不要前去,由臣护卫陛下,暂在江西休息一些日子,暗中查访那几位大将的去处。知道了他们的下落,再聚到一起就不难了。如今到哪里去找他们呢?万一找不到就遇着了胡人或大队乡勇,陛下,到那时后悔无及。”

不管白旺如何劝说,李自成只是摇头,后来说道:“朕的主意已经拿定,你不要劝说了。朕明天早晨天不明就走,进人通山境以后再打听消息。”

白旺见李自成十分坚决,又说道:“如果陛下执意前往通山,臣不敢强留。目前臣身边只有五六千人,分一半给陛下,保陛下平安无事,找到我们的各营人马。”

李自成担心这些人都是湖广新兵,有的是德安府的,有的是承天府的,还有部分是襄阳府的,万一这一部分人马跟在他身边,或将他杀死,或将他献给胡人,岂不更糟糕么?他犹豫了一下,说道:

“如今胡人正到处寻找朕的踪迹,跟朕的人多了,反而树大招风,不如这些人全留在你这里,你虚张声势,只说朕在你的军中,你缓缓地向南退去,把敌人引向南方。朕只带身边这几百人不声不响地潜人通山,神不知鬼不觉地找到我们的溃散人马。此系上策,你不要再说了。”

白旺说:“陛下,你的心事,臣完全明白。臣追随陛下五年了,难道陛下还不相信臣么?不管如何兵败,臣将以一死报陛下,决无二心。陛下如果不听劝告,万一遭遇不测,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死后也无面目见我大顺朝众多将士!”

李自成也觉得这话说得很动人,无奈他已决意潜人通山,便说道:“你不要再劝了,你的心朕完全清楚,你是一个真正的忠臣,无奈朕今天身边的人越少越容易潜踪灭迹,人越少越平安无事。朕意已决,你就不必再苦苦相劝,以免动摇朕的决心,坏了大事。你千万不要再说了。”

白旺不敢再劝下去,就将李自成身边的几百将士,凡是武器不好的都换成好武器,在当天夜间四更时候,送李自成出发。当李自成已经走出很远后,白旺仍然站在高处,望着李自成这一小队人马的影子,不禁大哭。天明以后,白旺又后悔了,想着皇上此去,凶多吉少,于是他点了五百人马,亲自带着,去追赶李自成。不知道追了多远,他看见路边立了一块界石,知道已经进人通山县境。又追了数里,早晨的白雾渐渐地浓起来了,到处苍苍茫茫,树影山影分不清楚。忽然看见前边一个高坡上有一队人马,大约有数百之众。其中有一个高的影子,他想着这必是皇上骑在乌龙驹上的影子,于是他一面率领着将士向前赶,一面喊着:

“皇上,皇上,白旺来了。皇上,等一等!”

可是等他追到近处,忽然发现那一小队人马不再前进了,就在高坡上等候着他。等他追到后,才看清这不是什么人马,而是两行小松树,其中有一棵比别的高一些罢了。他大为失望。又向前追了一二里路,雾更浓了,山路分歧。他不知应向何处追赶,又找不到一个百姓可以打听。他带着人马走上一个较高的山头,希望从这里能看见李自成那一小队人马的影子,结果什么也望不见,但见白雾茫茫,遮天蔽地。白旺失望了,站在这里停了一阵,想着大顺朝亡了,皇上凶多吉少,不觉痛哭。他身边的将士看见主将哭,也都哭了。

奉命追剿李自成的清兵统帅、英亲王阿济格,曾经因进兵西安时路上耽误了时间而受到摄政王多尔衮以顺治皇帝名义下的严责,所以他近来不但严令他的将领们包括诸王。贝勒。固山额真等对李自成穷追不放,而且连他自己也紧随着部队前进。当李自成进人通山境内这一天,他乘船到了九江。他早就料到李自成在他大军追击之下,必将步步溃败。经富池口一战之后,他严令部队:倘李自成力尽势穷,潜逃深山躲藏,务必分兵搜索,将李自成捉获,永绝后患,好向朝廷告捷,以赎前愆。李自成离开白旺的部队后,追赶李自成的将领很快得到细作禀报,一面派大军逼迫白旺继续往南,不能回头,一面派出几支小股部队进人通山以南的山中搜索李自成。

今天是乙酉年五月初一日。英亲王阿济格驻兵九江城内,正在听一位满洲大臣向他禀报审问一部分重要俘虏的情形。那大臣将用满汉文缮写的犯人花名单送到英亲王面前,先问对李自成的两个叔父如何处置。

阿济格问道:“这两个人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满洲大臣说:“原来都是种田人,前年冬天李贼回乡祭祖,将他们带了出来,一个封为赵侯,一个封为襄南侯。这封为赵侯的同李自成的父亲是叔伯兄弟,那封为襄南侯的远了一支。”

“斩了!”

“五爷,在桑家口捉到李自成的一妻一妾,应如何处置?”

“长得很美么?”

“也只是中等姿色,加上多日风尘奔波,当然比不上江南美女。”

“带上来,由我亲自审问。”

过了片刻,刘贵妃和陈妃被带到英亲王面前。她们不肯向英亲王行礼,低头站在地下。阿济格借助一位启心郎的翻译问道:

“你们是李自成的福晋和侧福晋?”

刘贵妃不懂“福晋”是什么意思,猜到必是问她们是不是李自成的夫人和如夫人,便抬起头来毫无畏惧地回答说:

“我是大顺国的皇后高氏,她是陈妃。我们国亡当死,不许你对我们二人无礼。”

“你真是李自成的皇后么?”

“我正是大顺的正宫娘娘。”

阿济格又打量她们一眼,吩咐手下人给她们搬两把椅子,让她们在对面坐下。他只听说李自成的妻子姓高,但对高桂英的年龄、相貌以及生平行事完全不知。他害怕受骗,又问道:

“如今你被我提到了,生和死都在我一句话。倘若你肯说出实话,供出你确是什么人,我会饶你不死。倘若冒充高氏,我将你千刀万剐,或将你的肚子剖开。你自己不怕死,难道不为你腹中的胎儿着想?”

刘贵妃听了这话,知道敌人并不清楚她的身份,更觉大胆,决心拼着被敌人剖腹,或受千刀万剐之罪,也要哄住敌人,保护高皇后。于是她冷笑说道:

“皇后岂有假的?国家已亡,死节是分内的事,你不必再问,速速杀我就是了!”

阿济格向陈妃问道:“你是什么人?”

陈妃回答说:“我是大顺国的陈娘娘。”

“她是什么人?”

陈妃猛一怔,随即回答:“她是我家皇后。”

阿济格挥手说道:“带下去,全都斩了!”

随即刘宗敏和来献策被带到阶下,先单独把刘宗敏带到堂上。英亲王的左右喝令他跪下。刘宗敏睁大炯炯双眼,冷冷地直望着阿济格的脸孔,嘴角露出来嘲讽的微笑,用鼻孔哼了一声,说道:

“我是大顺朝的大将,不幸兵败被擒,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岂能向胡人下跪?”

英亲王的左右护卫又一起大声吆喝,命他速跪,声音震耳。刘宗敏继续挺立不动,只是冷笑。阿济格用手势阻止众人吆喝,向刘宗敏说道:

“李自成已经力尽势穷,逃往九宫山一带山中潜藏,我已命我大兵分路搜剿,数日内必可捉拿归案……”

阿济格刚说到这里,忽然接到吴三桂从兴国州来的一封紧急文书。他是在肃清了黄冈、汉阳一带的大顺军几股溃散人马之后,从武昌直奔兴国州的,没有参加富池口和桑家口两次战役。阿济格将书信拆开一看,前边满文,后边汉文,缮写得很清楚。他只将满文看了一遍,便交给旁边的大臣们,没说一句话。吴三桂已经被清朝封为平西王,食亲王俸禄,但是他在给英亲王阿济格的信中措辞十分谦恭。他首先对“大军”在桑家口又一次大捷,并俘获刘、宋等人,向和硕英亲王谨表祝贺。接着说他的父母和全家三十余口惨遭李自成和刘宗敏杀害,有不共戴天之仇,恳求将刘宗敏交给他,生祭他的父母神主,然后由他亲自将仇人凌迟处死。阿济格早已胸有成竹,继续向刘宗敏问道:

“我知道你在李自成下边,十分受人尊敬。我朝很需要你这样的人,倘若你投降我朝,必然受到朝廷重用,富贵荣华更不用说了。你肯投降么?”

“我刘宗敏自从随闯王起义那一天起,就没有想到日后会投降敌人之事。告诉你,我是铁匠出身,连我的骨头也是铁打成的。我是个铁打的汉子,要杀要剐随你的便。倘若你不识趣,再要劝我投降,我可就要破口大骂了!”

阿济格没有生气,心中赞赏这样的铁汉子,挥手使兵丁将刘宗敏带走。

宋献策被带上来了。他用带着手铐的两只手向阿济格拱一拱,昂然而立,等着问话。阿济格向他打量一眼,看见他个子虽矮,衣服破烂,带着斑斑血迹,却是面貌不俗,神态镇静,也不用怒目看他。这一切都给他印象很好。他问道:

“你是李自成的军师,被我捉到,想死还是想活呢?”

宋献策笑着说:“我被你捉到之前,当然想活。既然被你捉到,死活都不由我,何必相问?”

阿济格很满意他的回答,面露笑容,又问道:“你认为李自成是怎样一个人哪?”

“自古以来成则王侯败则贼,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明朝无道,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天启末年开始,豪杰并起,扰扰攘攘,大小头领,何止千百。有的旋起旋灭,有的依附旁人,不能自主。真正能独树一帜,百折不挠,民心所向,群雄归服,推倒明朝,建号称帝的,也只有李王一人而已。所以大顺虽亡,李王却不失其英雄本色。”

阿济格笑一笑说:“你原是江湖卖嘴的,确实很会说话。我们满洲人也喜欢看相算命,还喜欢萨满跳神。自然你这一行与萨满不同,你有学问,也比他们高贵。诸葛亮也是你们这一行的,我读过《三国演义》,很佩服孔明。他掐指一算,就知道吉凶祸福,能够借东风,摆八卦阵。你当然没有这些本领。你只会看星相,讲地理,观风望气,占卦看相,批八字,选择日子。有这些本领就够了,我们八旗人看重,给你官做,你肯投降么?”

宋献策更觉大胆了,从容回答:“多谢王爷看重,山人实不敢当。山人本是江湖布衣,无心功名富贵。崇祯十三年冬,李自成率兵进入河南,以吊民伐罪为号召,劫富济贫,开仓放赈,诛除贪官,免征钱粮。当时中原百姓已经有十余年经受不断的天灾人祸,死亡流离,惨不堪言。因此之故,闯王所到之处,百姓视为救星,开门迎降,从者如流。山人为助闯王一臂之力,拯救中原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愿受礼聘,做他的军师。今日闯王已败,山人被俘,成为王爷阶下之四,蒙王爷不杀之恩,实出山人望外,何敢再受圣朝官职?山人曾受闯王厚遇,不能为他尽节,已经内心有愧,请王爷万勿授山人官职,得全首领足矣!”

阿济格问道:“你想做什么?”

宋献策说道:“倘蒙不杀,恳王爷放山人仍回江湖,从此不问世事,常做闲云野鹤,于愿足矣!”

阿济格想了片刻,说道:“我可以不杀你,带你到燕京去,启奏摄政王,将你放了,可是你不能离开京城。再要生事,跟造反的人暗中来往,我就救不了你了。”

“山人何敢再生事端。此生别无他望,能够卖卜长安,糊口足矣!”

阿济格向左右问道:“他不肯留在燕京,想住在西安摆卦摊么?”

启心郎赶快解释说:“禀王爷,他说的长安,就是指的燕京。”

阿济格笑着说:“汉人读书多了,说话总是拐着弯儿。好!将宋献策带下去吧,不要让他逃掉。”

坐在一旁的大臣又指着花名册问道:“李自成的养子、伪义侯张鼐妻一名,如何处置?”

“长得美不美?”

“不算很美,身负重伤。”

“斩!”

“伪蕲侯谷英妻一名,年约三十五六岁,腿上受伤,如何处置?”

“斩!”

“伪总兵左光先并一妻三子共五口,如何处置?”

“斩!”

“太原府故明朝晋王的两个妃子如何处置?”

“带回燕京。”

“王爷,伪汝侯刘宗敏,并一妻二媳,如何处置?”

“捉了两个儿媳,他的两个儿子呢?”

“或是阵上被杀,或是阵上逃走,没有捉到。”

阿济格沉吟片刻,说道:“刘宗敏嘛……”

大臣赶快说:“王爷,平西王那封书子……”

阿济格忽然决定,说:“刘宗敏虽是流贼头目,可也算一个英雄,不必斩首,用弓弦将他勒死得啦。至于他的一妻二媳,发给有功将领为奴,不用处死。”

“可是平西王说,刘宗敏逼死了他的故主崇份帝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