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害怕了吧,青衣主事心里暗笑,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说道:“打扰了几位公子的兴致,在下深感歉意,请诸位见谅,几位继续慢饮,在下就告退了。”

正烦着呢,哪里还有心情理会这个小人物,高士林挥挥手,皱起了眉头,仔细思索起来,待青衣主事退了下去之后,高士林发现楚质似乎毫不在意这件事情,一脸悠然自得的举杯小饮,不由好奇问道:“景纯,此事非同小可,你为何如此漠然置之。”

“说的是啊,官家无子,太子之位仍旧悬空,如果这人所言无虚,那就有可能被立为皇储。”冯京轻声说道:“国有储君乃社稷之福,万民也可安心,但问题在于……”问题在于,如果这人是骗子,那朝廷君臣就要沦为天下人,乃至敌国的笑柄了。

“景纯,对于此事,你有什么见解?”滕茂实也追问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们再怎么关心重视,此事也轮不到你们管,我们能想到的,难道朝廷诸公会想不到。”楚质微笑道:“不管此人是真皇子,还是假皇子,自然会有官员来处理,若核实他是真皇子,自然是天下之幸,若是有假,那等待他的将是贬诛之祸。”

“这话有理,但我还是有些不甘心。”高士林喃喃说道。

“说的也是,既然遇上了,不弄清楚事情真相,我怕是难以安眠。”冯京赞成说道。

“我倒是赞成景纯之言,汴梁城之事,自然有开封府司职处理,我们安心等待消息即可。”滕茂实微笑道:“相对而言,人家办案经验丰富,知府钱大人又有明察秋毫之名,肯定会将事情调查得清清楚楚,不会有什么遗漏的。”

“行了,别操那么多心了。”楚质轻笑道:“当世、秀颖,明日朝廷赐官授职,今日的酒宴注定不能尽兴而归,况且看情形大伙也没有了饮酒的兴致,不如归去吧。”

“也好。”寻思了下,其他三人表示同意,带着几分酒意,悠悠走出了雅间,向赏心楼柜台处去去,虽然刚才主事已经明要请客而赔罪,但是几人心里都有些清高傲气,又不是付不起酒资,无缘无故的为什么要承赏心楼的情。

“几位公子慢走,欢迎再来。”伙计露出职业性的笑容送客道。

走了几步,回头再望了眼赏心楼,高士林喃声说道:“事情没有弄明白,我肯定会再来的。”

第二百一十二章 赐官授职

赏心楼的动静自然不仅是楚质几人听闻而已,而且赏心楼的伙计也未必都能守口如瓶,不向外透露任何消息,只要说予一个人知道,那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一夜之间,传言迅速传遍全城。

官家遗落在民间的皇子出现在汴梁城,这个消息不啻一声惊雷,一下子轰动了全城,百姓们奔走相告,纷纷聚集起来,交头接耳,好不热闹,百姓们也吃不准这事的真假,只有街谈巷议,风言风语,胡乱猜测。

而楚质对此依然漠不关心,而且不只是楚质而已,另外也有几百人,听闻这个消息,心里固然惊奇迷惑,但是都没有心思理会,毕竟相对这种街头传闻而言,众人更加关心自己的前程大事。

从金榜题名至今,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进士们在享受期集活动所带来的欢乐与荣耀时,心里面却牵挂另外一件事情,根本不能彻底的融进欢庆的气氛中,毕竟关系到以后前途的官职还没有着落呢,谁能真的安得下心来。

这日清晨,宫城宣德门前,进士们再次聚集了起来,这次来人绝对没有遗漏,哪怕染病在身的,也要在苍白全无血色的脸上,涂抹粉红胭脂,强自提神赶来了,毕竟谁也不敢保证,错过了今日的赐官授职盛典,朝廷是否把官职给你留着,以后再补上。

要知道大宋朝廷,最不缺的就是官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住各地方的实缺实职,如果不是为了向新科进士皇帝的恩例,硬是从各州县凑足了这么多官职出来,恐怕这些缺职早就已经补齐了,说到底还是冗官惹的祸。

仁宗之前,凡是金榜题名的进士,不管名列第几甲,朝廷者予以并九经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同出身进士及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拟初资职事,判司簿尉,也就是说谁都有官做。

可是这样宠章殊异的待遇,到了仁宗年间,冗官现象严重,已不可能为所有被录取的进士赐官授职了,于是在庆历二年下诏,第四甲已下并诸科同出身,留京守选,不予以授官,守选的意思就是,这些进士,必然通过吏部的考试,才有资格做官。

几次三番入宫,虽然没有面圣,但从进士心里倒也坦然自若许多,没有始初时的拘束,而且分散在宣德门前的广场里,三五成群的欢声笑谈起来,当然也就是三甲以上的进士能笑得出来,第四第五甲及诸科出身的进士,心胸开阔的,脸上或许还有些微笑意,心情不怎么好的,干脆沉默不语。

有人欢喜有人忧,机会还是有的,以后继续努力就行,不必泄气嘛,排在第三甲最后一名的进士如此安慰第四甲的首名进士,在人家吃人似的目光注视下,讪笑离开。

“文通兄,看来你似乎有些紧张啊。”宣德门前某处角落,滕茂实微笑说道,拿着扇子摇摆不停,如果小腿不颤的话,确实十分潇洒自若。

负手而立,来回移步的沈遘轻笑道:“彼此而已,比较之下,还是当世兄和景纯兄较为淡然。”

轻靠在墙壁,看似从容不迫的冯京摇头说道:“这个时候,谁能淡然得下啊,倒是景纯,似乎在考虑什么。”

“我是在考虑,如果待会朝廷授予的官职不合心意,我是否应该推辞不赴呢。”一直微笑的楚质突然叹气说道,这可不是在开玩笑,与前途相比,还是生命最为重要,安全第一,没有了小命,还谈什么锦绣前程。

况且楚质的考虑也算不上开先例之举,因对朝廷赐予的官职不满,力辞不遵的事情在宋朝也不是什么稀罕行为,而朝廷也不会因为这个治罪,连斥责的意思都没有,如果辞官的是个名人,皇帝还要乖乖再三下旨请他出来为官,如此请辞之间,皇帝落得个明君之名,而辞官的名人自然就是隐逸乡野的大贤,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几人闻言,果然没有大惊小怪,反而思索着自己要不要这样做,过了片刻,冯京轻声说道:“景纯,这样做似有不妥吧,就算再怎么不满意,官家的旨意也不能随意推辞啊,草率从事容易让人非议,况且以你的才能,在地方历练几年,迟早能召回朝中,想必到那个时候,你将会久留京城啦。”

“当世言之有理。”沈遘点头说道:“天子隆恩,使我等奉旨差遣诸地,自然不能有违圣命,在地方上有所作为,才算是对得起陛下的器重。”

“行了,景纯自幼在汴京里长大,从来就没有出过远门,如今就要远离家门,不知到什么地方赴任,心中偶有感慨,这也是人之常情。”滕茂实轻声说道,似乎有些黯然之色,显然是勾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眨了下眼睛,冯京与沈遘对视而望,相处日久,总是不知不觉忽略了楚质的年纪,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情况。

“秀颖是想家了吧。”知道他们是误解了,但是楚质却没有解释,总不能明摆告诉人家自己是贪图安逸,不想到贫苦的地方受累吧。

“仔细算来,已经离家半年有余,却不知家里双亲身体可安康。”滕茂实点头承认道,眼眶有些湿润,没有人会笑话滕茂实,古代非常讲究孝道,在人前承认思念家人,那是诚孝的表现,众人只会予以肯定。

“赐官授职之后,朝廷许下假期,诸位也该衣锦还乡了。”楚质微笑说道,毕竟中国自古就有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观念,恩例的最后一道程序,当然就是让新科进士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再行赴任,十分具有人情味。

几人笑而不语,眼睛掠过激动之意,恨不能立即还回家乡,享受着父老乡亲们的欢呼喜迎,就在几人沉湎于美好的暇想中,几个内侍从宫里走了出来,用那尖锐刺耳的声音高呼起来:“陛下有旨,召新科进士入宫觐见。”

经过数次演排,听到声音,进士们立即自觉的按照排名次序分列站好,在内侍的带领下,通过禁卫的检查,噤声肃容的走入宫中,不久之后,就来到壮丽华美的崇政殿前,然后就停了下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算宽敞的崇政殿能容下这些进士进入,但崇政殿可是天子与朝中大臣们商议国事的地方,进士们还没有这个资格随意入内。

“请诸位进士稍等。”轻描淡写抛下这话,传话的内侍匆匆忙忙入殿内向皇帝复命去了,留下一帮或神色淡然,或激动难抑的进士。

事实证明,古代还是很讲究效率的,进士们才歇息了片刻,额头上的汗还未抹去,内侍又匆匆奔了出来,走近众人之后,脸上泛出一缕笑容,却没有着急宣布皇帝的旨意,或者传达什么信息,似乎有些累了,在微微喘气呢。

宫禁之中,两旁有近百披甲配刃之士在虎视眈眈,就算心里再急,也没人敢轻举妄动,若是不小心让禁卫误会,那就麻烦了。

过了几息时间,在某些进士看来,就像是过了无数年,内侍终于开口叫道:“陛下口喻,第四甲以下及诸科进士到吏部官署候旨。”

势比人强,能有什么办法,被点出来的进士,乖乖的挪动位置,走了出来,在内侍的引领下,心有不甘的走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留在这里的前三甲进士心中有数,纷纷屏气凝神,留意崇政殿内的情况。

过了片刻,静悄悄地的崇政殿前,终于出来又出来一个手执龙凤纹卷轴的内侍,反应机敏的进士立即知道,那就是赐官授职的圣旨,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谁还能保持冷静,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中的喜悦情绪,还好内侍见多识广,知道眼前某些咬牙切齿,怒目圆睁的人,并不是要找自己的麻烦。

清了下嗓子,内侍开始了废话,先是回顾了下大宋建国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太祖太宗真宗历代皇帝是何等的圣明,大宋在他们的治下又是多么的太平,可谓是千百年来的盛世,直到当今陛下即位,承祖先之恩泽,不敢有所懈怠,勤政爱民,夜不能寐……,在自己的努力下,没有给祖先丢脸,大宋江山稳固。

随后一个转折,说到了此次科举,录取了多少人才,那可是大宋的栋梁之材啊,内侍念到这里时,有些昏昏欲睡的进士,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精神顿时为之振奋,态度越发恭敬虔诚,片刻之后又蔫了,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内侍才意犹未尽似的开始收尾起来:“……,今日正式为新及第进士赐官授职,希望诸卿能为朝廷守牧守四方,治国安民。”

“臣等必不负陛下之望。”声音响彻云霄,在宫殿内隐隐回荡,有股如释重负的喜悦。

“诸进士听旨。”内侍的声音悠长,有些沙哑,但这时候谁会顾及那么多,特别是冯京,目不转睛的盯住前方,眼皮眨都不眨一下。

“第一甲第一名,江夏冯京,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

第二百一十三章 漏了?

将作监是古代负责宫室、宗庙、陵寝等公共土木建筑的机构,兼领百工,监是主官,丞是属官,宋朝时候丞作为一个虚职授予新进状元,以示恩宠,虽然将作丞只是从八品上品秩,毕竟是京官,到了地方任职那就成为身份的象征。

宋朝时候的进士,固然从千万士子之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可谓是人中之骄子,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不这么认为,刚才的时候给进士们授予的官职非常低微,哪里是第一甲的状元榜眼,也不过是予以些司簿之类的从九品小官,打发他们到各地任职,运气好的放可能得到提拔,如果没有机缘,那一辈子就仅此而止了。

到了宋太宗时期,对于进士才开始朝典始重优与注授,给予特别优渥的恩例,第一、第二等进士并九经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同出身进士及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拟初资职事,判司簿尉。

太宗真宗两朝,都是以此为例,对新科进士非常的优待,可是由于取士太多,用人太骤的原因,到了仁宗朝,冗官的现象开始严重,朝廷不得不改变取士的策略,所以第四第五甲及诸科出身的进士,只能乖乖的到吏部报道,参加守选考试。

这样做的后果,自然有部分进士心里有些不满,但是势比人强,也只有接受结果,而另外部分进士,却觉得非常合理,毕竟自己享受这份荣耀待遇,那是靠真才实学挣来的,要知道物以稀为贵,道理同样适用于赐官授职,能享受这样待遇的人越少,享受这样待遇的人就越发感到荣耀,特别是当听到内侍第二句话时,在场的众人纷纷向冯京投以羡慕目光。

“第一甲第二名,钱塘沈遘,为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

大理评事,品秩从八品下,只比将作丞相差一级,但是就是这一级之差,却显示出朝廷对状元的恩厚,宋代官职虽然分为九品,但是每个品秩有正从之分,正从品秩又有上下之别,十分的复杂,只要有些微的差别,那就意味着所享受的待遇不一样,而且授予榜眼大理评事一职,那就更加突出状元身份的恩荣。

“真是羡慕文通兄啊,省亲赴任两不误。”冯京轻笑对旁边的沈遘说道,古代的江宁府就在现代的南京位置,而钱塘位于杭州,两地非常邻近。

“当世兄何尝不是如此,江夏就在荆南,也耽误不了多少时辰。”沈遘微笑说道。

古代为了防止地方坐大,加强中央集权,对官员实行异地为官的回避制度,从汉朝到现在,这个制度已经很完善了,有时候连在邻地为官都不行,而冯京和沈遘有这样的待遇,也算是朝廷对于状元榜眼的一种恩例。

“第一甲第三名,常州钱公辅,予大理评事,通判越州。”

常州越州相隔千里,钱公辅有些失望,随之又振奋起精神来,以后自己正式为官,只要努力奋斗,哪里相差万里之遥,定然做出成绩来,要让家乡父老为自己感到骄傲,想开了,钱公辅泛出灿烂笑容,向身边的同年祝贺起来。

相对状元榜眼探花的轻松惬意,其他进士却紧张许多,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很快就到了第九名,都授予大理评事之职,但是差遣却各有不同,或是某州通判,或是某府推官,有人因为差遣符合心意露出笑容,有人却因此而额眉紧锁。

但是楚质现在可没有闲暇理会诸位同年的心情情况,第九名进士已经授予官职,那接下来就要轮到自己,真是期待啊,楚质屏气凝神,感觉心脏怦然跳动,如同乱鼓一般,越来越急促。

似乎内侍有意要和楚质作对,在他期待万分的时刻,传旨内侍忽然闭口不语,好像是说话太多,两腮疲麻不堪,所以要休息片刻,才能继续念诵名单。

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余秒,但楚质却觉得时间分外的漫长,似乎是静止不动,好不容易见到内侍再次清了下嗓子,楚质也顾不上感慨,密切留意内侍的嘴唇,集中了全部的心神,仔细聆听着内侍将要宣读的内容。

“第……二甲第一名……”内侍的声音依然那么响亮,而底下的进士却有些哗然。

“怎么回事,好像是漏了景纯吧。”作为楚质的好友,冯京见此情况,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迷惑说道:“难道是看走眼了。”

“要不要上前询问清楚。”沈遘轻声说道,也感觉事情有些蹊跷。

似乎没有留意底下进士的动作,内侍依然高举圣旨,极其认真的扬声诵读着,见到这个情形,心有疑虑的进士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先听下自己被赐予何官职再说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