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国伐秦,不胜不归——”

“誓破秦贼,护我大魏!”

“五国伐秦,不胜不归——”

两万精锐先锋军以及周围数万禁卫军汇聚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个个都是脸膛通红,手中刀枪高高举起,齐齐呐喊起来,那浓厚的阳刚血气,瞬间就凝聚一股强烈的阳刚风云,席卷整个方圆几里空间,战意凛然。

……

“那个就是辰凌?不简单!”孟尝君坐在齐国使臣队列中,望着先锋军的主将,魏国近期名声鹊起的青年俊杰,由衷赞叹一声。

“不知这次他能不能继续好运,首战告捷,大破秦军锐气。”身边谋士轻叹。

“秦军老将司马错,目前战国著名将领,身边猛将如云,谋士成群,占有地利优势,要胜过秦军精锐,恐怕很难,再说,秦军有一支最精锐的铁鹰锐士,比一般鹰卫还要强横,据说被秦国一个千夫长白起统领,只有八百人,但是正面对抗,能横扫八千魏国武卒,其它诸侯国军队更是无法比肩,如果司马错动用这支力量,很可能魏军这两万精锐武卒,还未等正面交战,就被偷袭剿灭了。”

“白起?难道是秦国古老氏族孟西白三族之一的白族后裔子孙?”

“不错,一个比乌获、蒙骜更可怕数倍的青年俊杰,只是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派来对付辰凌这支先锋军,如果动用,魏国必败!”一个谋士唏嘘道。

……

赵国使臣的队伍之中,有一个谋士正问向名将赵奢。

“赵将军,你觉得这个辰凌如何?”

“能堪重任,魏国栋梁之才,就是不知道他是否精通带兵布阵,与秦军首战如何,就看他的发挥了。”马服君赵奢国字脸,一脸英气威严,浑身透着军人的铁骨锐气和赵国豪迈之风。

……

这时魏襄王朝着公孙衍微一点头,魏相国兼上将军的公孙衍大步上前,半白胡须和发丝此情此景,显得苍凉悲壮,他大眼四方一扫,长声道:“誓破秦贼,护我大魏,儿郎们,击鼓,祭旗——”

“击鼓,祭旗——”

“击鼓,祭旗——”

号令自北向南,一层层传下去,唱响的声音络绎不绝。

“咚——咚——”,沉闷而又巨大的鼓声,划破长空的寂静,惊起林中沉睡的飞鸟。

“杀啊——”一百名壮士手持厚重剑,看准那祭台上绑着的牛祟牲口,手起剑落,动作整齐地就像一片凛冽的寒光,一百头牲畜的首级便被同时砍落,血迹洒满校场,洒在魏旗上。

“杀啊——”

“杀啊——”

数万人高举刀枪,齐声喊杀,声势直达云霄,惊天动地,辰凌身在其中,热血沸腾,这就是古代出征点将,激发男儿血性,保家卫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守卫边疆……

“从此开始战国的杀伐之路了!”辰凌心中暗叹,充满了激昂和斗志,雄心霸气,热血燃烧。

他身后的滕虎、沈铮、柳岩、乔瑛、巢盖、杨瑞、樊凡等人身穿校尉、千夫长身披盔甲,血性勃涌,也都大声喊着,热情高涨!

辰凌此刻迎风顶立,战袍飘展,翻身跃上马背,手中长剑猛地向前挥舞:“儿郎们,出发——”

战鼓擂响,号角吹动,沉重响亮,敲击交响在所有人的心头,两万大军,就像一字排开地长蛇,向着西面开去,高高飘扬的红色旌旗,就仿佛是每一个出征的战士的心情,兴奋而又悲壮。

在演武场不远处的丘陵上,一辆马车前,白若溪一袭百褶长裙曳地,外置着浅蓝色的格状比甲,头上用一根白玉簪定住如云的秀发,秀项颀长,两道香肩斜斜削下,衣带飘风,窈窕的身段儿,盈盈一握地柳腰,国色无双,乍见她的容貌,就像蔽月地浮云突然分开,泻下那满天清辉的刹那。

大小姐望着远去的大军长龙背影,眼眶湿润起来,迎风喃喃道“辰凌,若溪等你凯旋归来,今生今世,都是你的女人!”

第0157章 古渡口

辰凌率领大军出征,两万精锐武卒,分成一万骑兵,一万步兵,浩浩荡荡,从大梁城西郊一路向西进发,粮草的辎重队则从大魏的粮仓基地敖仓供应,途中补给入队。

为了应对这次与秦军硬战,提高胜出的比率,辰凌设计了一些装甲,找白家来秘密打造,关键时候武装上去,一万根梨花枪,马匹上得护首装甲,还有装备两千多亲卫军和五十名贴身铁卫的铁甲等,辰凌要打造一支辰家军,作为自己驻扎魏国的王牌军,日后方便自己兵变。

虽然辰凌并不精通带兵布阵,对于如何扎营,如何行军,如何盘算粮草军饷,不甚熟悉,但在军中,有范雎、庞淮、尚方俊、乔瑛等人做谋士和副手,辅助辰凌,出谋划策,一路上倒是很省心。

渐渐地,辰凌做起古代将军越来越顺手,带兵顺畅,一路西进,三日后穿过邙山,来到黄河南岸的孟津渡。

孟津渡在孟津城的北面三十里,孟津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有“河图之源、人文之根”之说,龙马负图、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伯夷叔齐扣马谏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孟津”一词由来已久,因夏朝为孟涂氏封国,谓“孟地”,其地置津、故称“孟津”。

在此时战国,孟津和邙山都属于韩地边疆,距离此地南面五十里有两座城池,包裹与韩国之中,洛阳和成周,有两个末代周王,被战国人称一个西周王、一个东周王。

至于孟津渡,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对面又是魏国的河东境,因此孟津渡南北两岸的河滩渡口都被魏军把守,韩国无力占据讨回。

当辰凌的先锋军来到孟津渡河滩外时,敖仓派来的粮队也已经赶到了,在此等候归队。

辰凌派人在河滩外的一处小丘陵的郊野,安营扎寨,准备食宿。

“参见辰将军,在下徐威,是负责这次给先锋军补给粮草的辎重队都尉,负责带领三千人马,运送三十车粮草,十车酒肉与药草和魏币金条等,请辰将军查收!”

辰凌点头问道:“很好,账目清单在哪里?”

“辰将军,这里是账目薄。”徐威从身旁校尉手中接过账目递过去。

辰凌朝着身旁的主簿朱尧泽道:“朱先生,你带人前去清点一下数目。”

“喏,将军!”

“末将告退!”

朱尧泽带侍卫,跟随都尉徐威等人前去清点军饷粮草。

辰凌带着其他麾下偏将校尉,幕僚客卿,走入军帐内,分主次座位坐好,六名侍卫搬进一张长桌案子,上面铺了一张巨大的牛皮地图,供诸将商讨军事,谋划战情。

辰凌道:“范先生,将目前行军位置与魏军防线、以及秦军布置,大致解说给大家吧。”

范雎起身,如今他已是军务司马,虽然没有军权官职在身,但是相当于将军助理、秘书长的角色,走到长桌前,手持一根木条,指着黄河沿岸说道:“再往西,就是韩国的边界,我们要进入河东战场,就必须从孟津渡渡过黄河,由于秦魏之间的黄河地处中上游,水流湍急,渡口有限几个,要渡河,特别是大军渡河,只能从这些渡口,开阔平缓的河滩处登陆,其它沿岸都是高山峻岭,而且多礁石和洪流,大军无法横渡。”

“而秦国的河西大营,与魏国河东大营,隔河相望,渡口为最大的风陵渡,如今被秦军掌控,河东方圆数百里被秦国的河西大军驻扎,黄河两岸投入兵力超过了十五万,根据军情汇报,司马错整合了原甘茂兵马,十万大军驻守河东,八万大军驻守河西大营,扼守秦川的夏阳、上地一带,北抗匈奴,东北面与赵国隔河相望,上郡的茅津渡口,是秦国与赵国渡河要塞,主动权同样把守在秦国手里,除此之外,秦国还有一个独立封闭的渡口,那就是龙门镇的大禹渡口,在渡口的东岸,原本都是魏国的土地,但被秦军占领河东三百里土地后,平阳城就成了秦国在河东的储存基地,拿下平阳,才能彻底切断河东一带秦军的补给,击垮十万秦军,赶出河东地。”

辰凌想不到还有这些细节,由于战国时代,与他生活那个世纪,相隔了两千三百多年,就连史书也记述不那么清楚了,很可能好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被史学家一笔带过,哪会写那么详细!

“范先生,这几个渡口,能不能细致讲解一番,我们好研究一下如何下手对秦军造成威胁的打击?”辰凌迫不及待问道。

范雎胸有笔墨,文韬出众,客气道:“请辰将军,诸位大人过来仔细观看地图。”

“好,都起身,围图论战!”

辰凌、剑客柳岩、副手乔瑛、都尉曹晖、校尉滕虎、沈铮、巢盖、古骅、冯章、千夫长林哙、张昊、罗荆、景砚、张承影、许明围拢在长桌地图前,观看山河走势,纵横两米的大图,绘制着山川河流,战国七雄以及其他十几个小国和番邦胡人的位置,都聚集了十二分精神。

范雎解说道:“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晋、陕、豫三郡的交通要塞,跨秦、魏、韩三大诸侯国的地区边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商周之后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它的作用,等同于函谷关要塞,因为一旦失守,从此进入河西丘陵,穿过华山峡谷,等于绕过了函谷关,直接来到秦国最后的一扇大门,潼关脚下,潼关作为最后的屏障,远不如函谷关的地利优势和慑人气势,并非难以攻破;如果北上则是河西的三川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历来秦国人都把风陵渡作为重中之重,丝毫不亚于函谷关。”

辰凌微微点头,轻叹道:“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范雎动容,心中敬佩着辰凌的才华,继续道:“茅津渡地形险要,历史悠久,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也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历来是三晋出入南方诸省的门户,又是‘三晋屏藩’之地,如今是秦国与赵国兵戎对峙,必争之地,双方都在对岸设下重兵,无论哪一方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遭受对方突然袭击,导致大军长驱直入进入自己的国度。”

“距今三百五十年前,晋献公假道于虞,伐灭虢国,即由茅津渡河;三百二十年前,秦穆公伐郑,晋出奇兵从茅津渡河,以逸待劳,败秦军于崤山,这两场春秋时期的大战,都发生在那里!”

“大禹渡,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此歇息,所以得名,在黄河北岸为主渡口,曾是魏国的军事要地,进入秦川的便捷之途,商鞅变法之后,秦军东进,夺取河东三百里疆土,把大禹渡也落入秦军之手,这样一来,秦军掌控了三大古渡口,又有函谷关做天险,无论陆地碍口山关还是黄河流域渡口,都阻挡住了东方六国的大军,只能秦国进攻东方六国,而东方六国难以合纵抗秦,这也是秦国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第0158章 铁鹰剑士

范雎滔滔不绝,将秦国的优势和兵力分布一一解说给众武将,让所有人,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特别是辰凌,经过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现代见识,结合范雎的解说,自己在心中默默分析,往往想到的东西,更加深远,同时很庆幸自己先下手为强,收范雎在麾下,结下善缘,为日后复国大燕,做好充分准备,拉拢人才。

经过众人议论,都觉得首战相当重要,面对秦军的铁桶防线,如果能拿下平阳城,就等于拔去秦军在河东的根基地,切断补给,秦军只能通过黄河西岸的河西大营渡河送来补给,肯定会有诸多耽搁,影响秦军的斗志和士气。

辰凌轻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范先生高论,让我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相信在场每一个人,都能增长不少阅历和知识,这一次,我们面对强大的秦军,决不能按照常理,与秦军精锐硬拼,那样只会元气大伤,最好偷袭秦军,拿下平阳城,拔掉老虎的牙,它再嚣张也没有用了。”

范雎神色一动,说道:“辰将军,提到偷袭,不得不说一下秦军的铁鹰剑士,这次交锋,诸位将军一定要小心谨慎,秦国铁鹰剑士的伏击和偷袭!”

“铁鹰剑士?”

“不错,在老秦军时期,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全军也只有堪堪几十人,如今秦军号称有精兵百万,实则是六十万大军,五百万人口,铁骑五万,车兵五万,新军二十万,精锐人马三十万,其中鹰卫是全军精锐之卒,鹰卫之中的精锐被称为铁鹰剑士!”

“司马错做上将军后,在保留鹰卫部队的编制外,更创立了铁鹰锐士制,这铁鹰剑士都是必须是一阶武者之上,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当世的步战士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与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

“司马错创立了铁鹰剑士部队:下马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铁鹰锐士的简拔方法极为苛刻: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食,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疾行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者,方可成为武卒。”

“老将司马错则在此之外,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重约在八十余斤;此关通过,方能进入各种较武;至少是一阶的武者,不再是武夫,骑射剑术样样精通;简拔过关后,还要过以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如此特种训练下来,凡能成为铁鹰剑士者,便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

辰凌倒吸一口凉气,他在河东战场,曾见识过鹰卫的厉害,至少能以一敌五个魏武卒,如果这些铁鹰剑士还是鹰卫团中的精锐之士,个个一阶武者,恐怕本领不亚于他身边这些校尉了,正面交手,以一抵十个魏武卒不成问题,如果再换成偷袭,乱中厮杀,估计以一挡百,几百人就能击溃上万人的兵团。

“这支铁鹰剑手有多少人,估计人手不会太多吧,毕竟这种要求太过苛刻了。”身旁四阶剑手柳岩问道。

范雎皱眉道:“上次与一位秦国的使者交谈得知,秦国共有一千名铁剑卫士,其中二百人调到秦武王身边做了大内侍卫,剩下八百人,分成两股,一股五百人,在司马错的军中,一股三百人驻守在蓝田大营的军中,成为军中的利剑,不到特殊情况,基本不会动用这支力量。”

“三四百人,能成事吗?”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人有武者的身手和体魄,剑术高明,而且有沙场死士的气魄,浑身全是铁甲武装,戴着铁盔面具,全身只有眼睛处外露,简直像是一个两米高的铁塔一般,正面交锋,寻常几十名士卒也杀不死他一个,这些人就像幽灵,潜伏在敌军大营附近,一旦有机会,潜入敌营,斩杀敌军主帅,如探囊取物一般,十万军中,如履平地,不可不防!”范雎再次提醒道。

辰凌缓缓点头,微微吃惊,照此说来,要与秦军交战,还要时刻提防着铁鹰剑士的袭击,前来破坏军营,一旦让秦军有机可乘,阵脚一乱,不战自溃!

就在这时,一名铁卫进了军帐口,抱拳道:“启禀辰将军,有人自称是白家派来的商队,给我军送兵器来了。”

辰凌一听顿时大喜,微笑道:“请商队的领队进来。”

“喏!”侍卫转身去了,不一会,带来两名武士,都是白家的家将首领。

“辰大人,在下白泰,是大小姐的义兄,这位是幼弟白玉刚,这次奉大小姐之名,前来给辰大人送兵器来了。”两人一进来,感受到帐内军人的气势,不由一紧,恭敬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