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兴兵伐宋,军分两路,西路军由左副元帅宗翰统领。东路军由都统二哥统领,他在东路军任行军万户。东路军自平州(今河北卢龙)出兵,十二月攻占燕京(今北京),随即连克中山、真定、信德。

次年正月,二哥遣宗弼取汤阴县,城破,俘宋兵三千人。东路军强渡黄河,他率先锋三千骑近逼开封,得知宋徽宗出开封南逃,率领骑兵追击,只可惜没有追上。

第二次伐宋室,他又是跟谁二哥出征。

只是没有料到,刚刚回师,没有过了多久,就传来二哥打毬中暑而死的消息。

那时,他立刻魔怔了,不相信这是真的,百战百胜,屡次大败敌人的二哥,就这样死了,就这样中暑而死。

“二哥,你死的可怜呀!”

金兀术眼睛中闪过一丝怀疑,中暑而死,谁会相信?这定然是仇人暗算,害了二哥,他多想开棺验尸,检验一下二哥真正的死因。可是最后还是压制住了心中的冲动,即便是经验出来又如何,那些人抵死不承认,又能怎么办!

如今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

最为重要的的是,他此时声望不足,心腹军队稀少,想要报仇也没有资格。

一旦惹毛了这些人,有一百种法子让他消失。

“在汉人中,总是有着皇权之争,为了皇权,你死我活的争斗,如今我最为重要的是自保。《春秋》中写道‘重耳在外则生,申生在内则亡’,据说会很快就要再次南下了,那时我就可以趁机离开会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金兀术心中已经有了谋划。二哥死了,西路军的大权将会落在三哥手中,三哥性子宽厚,不善于争斗,他要做的是借着这次机会,出征宋朝,远离是非之地,也成功掌握兵权。

…………

完颜宗望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娄室没有吃惊,只有深深一声叹息: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太祖建国称帝,标志着生女真崛起的开始,并创立了勃极烈制度,具有联盟议事色彩,以合议定大政方针,以便于辅佐皇帝,但皇帝的权力受到诸勃极烈的牵制。

诸勃极烈称号的含义及职掌,总的说,是用来“升拜宗室功臣之序”,兼有辅佐、议政、行政、司法和军事等职能。具体分别为:都勃极烈,总治百官,犹汉云冢宰,即最高的勃极烈,总管一切国政,此称号仅阿骨打在称帝前用过,称皇帝后被取消了;谙班**勃极烈,官尊且贵,为储君,皇帝出征时“监国”;国论**勃极烈(左、右),意为国之勃极烈,即国相;国论胡(忽)鲁勃极烈,即统领官,在增设国论乙室勃极烈时,并以撒改为之,疑即国相。

起初只有四人,后来又有增加,变化。

勃极烈的成员,均为金皇室和宗室的显贵,连异姓完颜亦被排斥在外。诸勃极烈与皇帝之间,或为兄弟,或为叔侄,或为父子,这种制度,是在女真部落联盟的基础上,最后形成。起初好处极大,可是随着入住中原,问题越发的尖锐。

按照,勃极烈制度,皇位继承上走着兄死弟及;可是按照汉人的习惯,却是父死子继,只有在无子的情况下,才是兄死弟及。

而未来,必然是由勃极烈制度,向着汉人的制度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免不了流血。

完颜宗竣,是太祖第五子,却是嫡长子,按照汉人的习惯,就是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若是太祖死后,应该就是他即为当皇帝;可是按照勃极烈制度,则是由太宗吴乞买即位。太祖是豁达之人,选择了按照勃极烈制度,让弟弟吴乞买即位。

在太宗即位后,次年,宗军在取中京和救西京的战争中受伤,后死去。

宗竣之死,有太多的猫腻、太宗为人谦和,倒是不会做出杀戮侄儿的行为;不过一些人为了拍太宗的马屁,自觉动手就说不准了。有时,杀人不需要亲自动手,也不需要说什么,聪明人会提前稳妥做好一切。

如今,完颜宗望也是这样死去。

斜也是叔父,而宗望是侄儿;斜也是皇储,而宗望是二太子。这种关系,使两人存在天然的矛盾,又在是否迁走宋朝两位皇帝上,发生剧烈争吵…………

娄室摇晃了一下脑袋,把心中的杂念去掉,他是将军,只需要征战便可,这些他不需要。

“将军,陛下有大事相招!”门外传来侍卫的呻吟。

娄室回答道:“知道了!”

第156章三伐宋朝

在大殿内,金国高层汇聚一堂,坐在首位的是金太宗,一旁坐着的金国的重臣。

屋内可谓是济济一堂,文武皆备。

看着人已经齐,金太宗道:“去年秋出师,夏天之前回师,我军斩获颇丰,一举击破了汴梁,擒拿走金国的两个皇帝,掠夺了的大量财富,立张邦昌为帝。只是略有不足,宋地未乱,张邦昌不争气,仅仅是坚持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投降了宋国的赵朴小儿!”

听到这里时,娄室眼中闪现出一丝黯然,为了废李宋钦宗、宋徽宗的问题,宗翰、宗磐与宗望发生了剧烈的争吵。

宗望并不希望灭宋改朝换代,可以留下徽钦二帝在汴京继续当宋帝,只是要受金国节制,这样一来尚可和汉人相处。宗翰、宗磐一定要灭宋改朝换代,掳徽钦二帝到北方,“更立异姓”,让张邦昌、刘豫这些非赵姓的建立伪楚伪齐政权去节制汉人,“国势易动”,把汉地搞乱一点,“徐图混一”,能浑水摸鱼,慢慢被女真并吞。

最后,借着斜也的威望,压制住了宗望。

如今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张邦昌投降了宋朝的新皇帝赵朴,宋地未乱,反而是河北、河东等地乱了。随着两位宋朝皇帝被掳走,汉人与女真人,宋国与金国之间,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原本两河之地,打算投降的城池,忽然抵抗变得坚决了起来,誓死与金军决一死战;而原本归附的城池,更是叛乱不断;即便是那些未叛乱的城池,也是人心不稳;归服于金军的汉人谋士,对金国也发生了异样变化。

如今幽云、河东、河北等地,人心动荡,各处义军此起彼伏,麻烦不断。

事实,证明他们错了,不仅是没有搞乱汉地,反而是与汉人交恶,关系变得紧张了起来。

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后悔也不行了,只能是将错就错,继续错误下去。

只是简单指责了几句,金太宗就没有太多的提及,话题一转,转为今天讨论的主题“第三次伐宋”。

一个巨大的地图摆在了众人面前,上面描述着表里山河,大宋广阔的土地,富饶的城市,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只是如今金国只是占据了其中的一角,连十分之一的区域也不到。

“第一次伐宋,探查宋国实力强弱,更是逼迫宋国签订城下之盟,收获大量钱财,土地、人口;第二次伐宋,消灭了宋国最精锐的陕西军,一举攻破了汴梁,擒拿走了宋朝俩个皇帝。一切很好,唯一不足的就是让赵朴这个漏网之鱼跑了,只会要捉住这位汉人王爷,让赵宋子嗣断绝,宋朝彻底灭国,宋朝必然会乱套的!”

“此战,重点的擒拿赵朴,扫荡东南,据说宋国一半以上赋税来自与江南,两淮地区,而这次我朝则要洗劫这两个·地区!”宗弼说道。

“不妥,此战应该以攻取关陕为重点,经略陕西,覆灭西夏,然后合西夏之力,并力如四川,接着顺江而下,直接覆灭宋朝!”娄室立刻反对道,“而此法也是历来,北方灭亡南方,一统天下的必经之法!”

“关陕表里山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只要占据了陕西,就可以轻易的出击河南,湖北等地,更是而已威胁四川。得到了关陕,我军就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宋朝必亡。出兵东南,有三大不利,两淮,江南之地,多是水泽密布,不利于骑兵纵横,我军骑兵优势难以发挥,此是其一;其二,深入异国千里,粮草不足,兵力分散,再加上气候潮湿,吃此战不利于我;其三,我军后方不稳,河北,河东之地多有叛乱!”

对于征伐宋军的前景,娄室真的不太看好。

连续两次讨伐宋军,看似胜利了,可是连续的征战,战士已经疲惫,而最令人担忧的是产生了安逸之感,再不复征伐辽国是的坚韧。可宋军的战斗力却是一点点的回升,可能宗翰没有察觉到,皇帝陛下没有察觉到,可身在战场第一线的娄室却察觉到了。

宋军战败不断,可战力却在提升,一些将领也变得聪明了起来。

未来战斗,会变的难打。未来很难出现一举击败十万,十几万宋军的场面了。

反倒是金军,由于女真人口少,即便是加上契丹人、渤海人、溪人依旧是军队数量少。随着横扫宋境,为了巩固占领区,必然扩大军队规模,只能是招揽投降的宋军,转化为金军。而这些金军心怀宋朝,必然是叛服不定。一旦宋军势大,这些金军必然倒戈。

总之隐患不少,问题不断,战胜了金军,却引发了一些列的麻烦。

隐约间,娄室有些明白,太祖为何阻止朝堂大部分主战派伐宋。初始时,他以为是感激宋朝结盟的恩情,不好意思背起盟约,如今才知,隐约不是这样。

“东南难打,难道关陕就难不难打吗?”宗弼开口道,“关陕贫瘠,根本无力支撑大规模的军队,无力可图……”

于是,娄室与宗弼再次争吵起来,述说着各自的理由,还有对方方案的弊端。

而旁边,一个汉人却是静静听着,分析着利弊,他是枢密院知事韩企先。

……………………

局势对金国十分有利的形势,可是矛盾也随之尖锐了起来。

以宗辅、宗弼(兀本)为首的东路军,主张宗翰军放弃经略陕西而合兵一处南下,一举捉获赵构,灭亡北宋;以宗翰、娄室、银术可为首的西路军,则主张先略定陕西,降服西夏,然后以金、夏之合力灭宋。

第二种意见的主要代表是完颜娄室。

双方争持不下,就各派代表回上京,向金太宗各陈其理,请太宗作最后的裁决。娄室以西路军代表的身份,而宗弼则是东路军身份,回到了金上京。

一个主张进攻西北陕西一带,一个主张进攻东南,江淮等地。

都说都有理,这让金太宗有些为难,看似用兵上的冲突,实际上则是政治上的纠葛,两个派系之间剧烈的冲突。

东路军,宗辅、宗弼等人,是太祖的子嗣一派;而西路军宗翰、娄室、希尹等人,则是功臣一派。

两派在用兵上的纠纷,实际上则是二者利益的纠纷。一旦同意东路军出击东南的主张,用兵于两淮之间,那么各种资源必然向东路军倾斜。出征时,必然是东路军为主,西路军为辅。而若是用兵西北,则是以西路军为主,东路军为辅。

“企先,如何定策?”

金太宗的纠结心理,韩企先看在眼中,这是金国的党争。

他是辽地的汉人,在这个女真为主的王朝,必须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能活着,有一丝的差错,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轻则是自身难保,重则是身死。

“用兵西北,走得的是古代一统中原的办法,此法甚妙,只是关陕地势险要,多是山地丘陵,我军攻之较难,损失必然惨重。此外,关陕一代,土地贫瘠,民众稀少,民风彪悍,多出强军,兵士若少,必难以取胜,即便夺取关陕,也多叛服不定,此法必然艰难无比;若是派兵众多,无法以战养战,粮草必然窘迫,一旦难以速胜,必然陷入僵局。”

“若是用兵东南,只要避开水泽,避开一些绝地,取胜不难,难在防守,难在治理。我军即便是攻陷东南,也无法站稳脚跟,无法将东南治理妥当,必然撤兵而回!”

“这全看陛下用兵意图,若是陛下打算仿照秦始皇一统天下,最好出兵西北;若是陛下仅仅是为擒拿宋朝皇帝赵朴,仅仅是为掳掠,劫掠财富,最好出兵东南!”

“出兵西北,走得是先难后易;出兵东南,走得是先易后难!”

“先易后难,步步坎坷;先难后易,步步坦途。”

“出兵西北,风险太大,一旦陷入僵局,我朝之前的战果将尽数丢失,但是出兵西北若是胜利,可一统天下。若是出兵东南,风险较少。即便偶有战败,也无关紧要,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彻底覆灭宋国!”

韩企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只是一个枢密使,在金国,只是一个谋士,只需说出自己的观点便可,至于听不听,那就不需要他能做主的了。

其实,还有些想法没有说出。

此刻,他不赞成出兵西北,也不赞成出兵东南。此刻金国看似强盛,实际上民不聊生,百姓困苦,河东、河北等地动荡不安。此时最需要的不是征战,而是修生养息,为金国打下一个稳定的基础。

基础牢靠了,不论是出兵东南,还是西北,都是上上之选。那时凭着女真铁骑的强大,横扫宋国,一统天下,完成秦始皇一样的霸业

所谓的华夷之别,韩企先从来不在乎。

正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写成的。

在先秦时代,战国七雄争斗时,秦国被山东六国成为西蛮,可是到了后来秦国一统天下时,谁敢说秦国时西蛮。

此时,女真被称为蛮夷,可是如秦国那样一统天下时,谁会说女真是蛮夷?

金太祖反对伐宋,甚至是阻止女真贵族伐宋,外人看来,是感激宋朝的恩亲;可是在韩企先看来,金太祖的野心太大了,他不甘心做一个蛮荒小国的皇帝,而想要像秦始皇一般一统天下。不征宋,只是因为时机不到。

可惜,宋太祖很快去世。

即位的金太宗精于算计,却少了太祖的那种雄才大略。

两次伐宋,都是为了打草谷,杀伤抢掠,而不是为了一统天下。

这次伐宋,也是为了打草谷,而不是为了一统天下。

第157章一次次错过

岁币是收取鸡蛋,而打草谷是杀鸡取卵。

宋朝的岁币,足以让金国过上舒坦的日子,让金国更好的休养生息,为一统天下做准备;可是金国一些贵族不识好歹,南下伐宋,结果将河东,河北等地打成了一片白地,看似掠夺了许多的钱财,财富一下子多了很多。

可是这种财富却是不持久,难以持久,反而容易结下仇恨。

一旦,金军打了败仗,或是女真战损严重,金军的军事优势将会迅速的化为军事劣势,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

可惜如今谁也没有看到,只是看到伐宋时,杀伤抢掠,打草谷带来的巨大红利。

………………

金太宗思谋再三,认为:乘中原人心浮动之时灭宋,乃天赐良机;但听了娄室之言,又觉得“陕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宗翰作为金军主帅,只好按金太宗之命,统中军与东路军一同向南推进,娄室则受太宗之命,代宗翰为西路军都统。由于宗翰南伐,娄室统率的诸路金军,加起来才满万,但他历来深信“女真人满万,则不可敌”的断言,认为有这些兵,横行关陕足矣。

于是大致的作战方针已经定下。

此战金军三路出击,东路军由宗辅、宗弼攻击山东等地;中路军由宗翰率领,攻击河南开封等地;而西路军由娄室率领,攻击陕西等地。

其中,东路军,中路军为主力,集中着金军二十多万大军,金军精锐尽数集中在这里;而西路军为偏师,只有娄室一万多。之所以同意娄室出击陕西,也是金太宗看着娄室劳苦功高,不忍心拒绝他的意见,算是安慰性的同意了,只是率领的兵马最少,又多是杂牌军。

看着这个作战计划,韩企先再度叹了一口气,这一次能不能捉到那个皇帝不知道,但是金军又一次将一统天下的机会丢失了。

“机会一次次的从眼前,擦肩而过,只可惜没有人伸手去抓!接下来,机会越来越少,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