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切都是求生的本能,为了活着。
远处,赵朴看着,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全军出击,一营,二营,三营,四营,全军出击,消灭敌人!”
这时,全军开始出击,憋屈了许久的八字军顿时好似野兽一般,以小队为单位,不断的化为流动的沙子,飞快的席卷向对面的义军。原本被八字军骑兵冲击的心神动摇的步兵,立时间再度变得人心惶惶,只能是各自为战。
战斗到了这一刻,阵型已经全部乱了。
在这个冷兵器横行的时代,阵型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全军的力量,化为强大的攻击力。
不过随着两军交战的继续,往往会阵型大乱,只是很多时刻,失败者先乱了阵型,而胜利者后乱了阵型。
然而精悍之师,即便是乱了阵型,也不是彻底的乱了阵型,而是乱中有定。在乱了大的阵型的时刻,又化为一个个小阵型激战,这些小阵型有的是三五人一组,有多是十几人一组,有的是百人为一组,歼灭敌人。
这一切全靠着底层的军官,临阵指挥,对战局的把握,还有两军战斗意志的比拼。
一炷香之后,这股义军的指挥官败退而跑,呈现着溃败趋势的义军,彻底败溃。激战到了这一刻,跪地求饶者数不胜数,俘虏满地,遍地都是散落的长枪,刀剑等。
这又是一场大胜。
可是赵朴却无一丝的喜悦,有些淡淡的忧伤:“宋人打宋人,胜了又有什么意思?”
这一战,至始至终,没有一丝的胜利意义。
因为这股义军的暴行,他怒了,灭了一些这股义军的一部;而这股义军为了报复,要灭了他。于是,乒乒乓乓打了起来,激战之下,八字军战死一千多人,受伤两千多。而这股义军则是被打散,大部投降,只有一少部分逃走。
这一场战斗,至始至终是大宋内部的厮杀,胜利没有意义。
“这一战,骑兵战损如何?”最后,赵朴还是咬牙问道。傻子都知道,这一战,骑兵损失惨重,有些不忍,最后还是硬着头皮问道。
“重骑兵残存不足一百,有一百多受伤;轻骑兵不足五百人,其余尽数阵亡!”
王舞月有些伤感的回答道。这是她第一战,只是损失有些惨,八字军刚刚组建的骑兵,打残了。有些心疼,更有些伤感。
“这只是一伙军纪较差的流民军,若是遇到金军铁骑损失更大。不要害怕损失,只要不断进步!”赵朴心中也有些发痛,更多的是恐惧。以前,他还妄想训练一只骑兵,对抗金军骑兵。如今看来,还是算了吧!至少短期内无法实现。
在未来很长时间,将是步兵对抗骑兵为主。
打扫战场结束之后,八字军再度转移,赵朴随口问道:“这一伙义军,来自何方?”
“似乎是西军一部!”
赵朴点点头,“这伙义军的首领是谁?”
“似乎叫……刘光世!”
“刘光世!”赵朴隐间,觉得有些熟悉,可又有些陌生。
“你认识刘光世吗?”赵朴问道。
王彦道:“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人,将门世家。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宣和三年,跟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凭借战功升领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宣和四年,宋军攻辽,刘光世随父攻取易州(今河北易县),升领奉国军承宣使,进入高级武官行列;在进攻辽南京的战役中。刘光世违约未到达,致使已先攻入城内的宋军失援而败,成为宋军攻辽战败的原因之一,因此被降官。后在镇压河北起义军张迪中立功,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赵朴点点头,道:“原来是军二代!“
王彦继续道:“靖康元年,西夏应金朝之约攻宋以牵制宋朝,刘光世在杏子堡(当在今陕西志丹东杏子河畔)战斗中击败西夏军,以功升领侍卫马军都虞候衔,成为侍卫马军司次长官。这次奉命勤王,只是不知为何到了这里!”
赵朴思索道:“刘光世,似乎有点印象!“
这时,才想起刘光世,似乎是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一。
第121章刘光世
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着名南渡将领,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四位将领是指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这一种说法,将张俊挤了出去。因为在西湖边岳王庙的跪像中,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跪像,反翦双手,长跪于地,象征着迫害岳飞的四奸臣向精忠岳武穆谢罪。后人参观者,向四铜像吐吐沫,撒尿液,甚至猥亵王氏的铜像。感觉出了口鸟气,为英雄伸冤了。
张俊是与秦桧并列的大奸臣,怎么有资格进入中兴四将之一。若是他进入,本身就是对中兴四将的侮辱,于是干脆把他挤掉。
另一说法是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这一说法来自于宋朝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四位将领均有王爵,岳飞追封鄂王,刘光世追封鄜王,韩世忠追封蕲王,张俊追封循王。亦有以刘锜取代刘光世,以史料来看更为可信。
第三种说法由南宋史官章颖提出,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这是以单纯的战功而形容。
无论哪种说法,岳飞都是中兴四将之一,而韩世忠则是人品很好,抗金意志坚定,然而刘光世有些平庸,张俊大奸臣一个,世人多是认为这两位有些滥竽充数。其中刘光世在抗金时,大多是不战而逃,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称为“逃跑将军”,此后淮西军变也是出自他的军队;张俊更不用多言,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案,造成岳飞被冤杀。
吴玠而早年在对抗西夏的战争中,累有战功。后被派到陕西后领兵抗金,仙人关之战和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使得金人不敢窥视陕川之地。他和弟弟吴璘一起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锜也是在顺昌大捷中一战成名,率3万军队,先后两次大败金兀术的10万军队,大破金人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骑兵军),百姓为了纪念此次抗金胜利,也为了感谢刘锜大败金军,使百姓免遭一场金兵浩劫,而修建了刘公祠以示纪念。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说法,中兴四大名将很能打,很牛逼。
更是有所谓的中兴十三处战功,以示纪念。
其实,深究起来,也不过如此。
南宋初年,比较着名的将帅主要有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张俊、刘光世。宗泽、李纲、虞允文等人属于文臣,而非武将。
吴玠是第一个使金军遭受惨败的南宋将帅,他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然而他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和尚原与仙人关两次大捷,是防御性的战役,而不是进攻性的战役。自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以后,川、陕战场大致上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吴玠显然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未能大举出师,克复失地。其实,也不是他不想大举出师,而是本事不行,一旦出事必是大败。最后竟以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
刘锜原来的地位和声望并不高,顺昌之役,使他一战成名。顺昌之战是防御性的战役,纵观刘锜的军事生涯,也只有此仗打得出色。往后绍兴十一年柘皋之胜和濠州之败,已大不如前。二十年后,金海陵王大举南侵,刘锜败于淮东,军事声誉更是一落千丈。
韩世忠一生最出名的有两仗,一是黄天荡之战,以八千水师堵截金朝大军,一度使完颜兀术(宗弼)相当狼狈,扭转了宋军望风奔溃的颓势,但最后仍以失利告终;二是大仪镇之战,被撰写神道碑的赵雄和往后的史传夸大为“中兴武功第一”,其实不过是伏击金军万夫长聂儿孛堇的前锋部队,杀敌数百的小捷。此后韩世忠率军长期守卫淮东,除曾攻取海州外,屡攻淮阳军不克,在救援濠州时又被战败,无大的战功可言。
南宋初年的诸大将中,只有岳飞是进攻型的将帅。南宋的其他将领中,吴玠、刘锜是防御型的将帅,守则有余,攻则不足。韩世忠的抗金意志很坚定,但是军事成就不仅比不上岳飞,而且也不及吴玠、刘锜。刘光世和张俊,后世的评论是养尊处优、畏敌怯战的庸将懦夫。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从宋朝开始,就没有所谓的大将,名将。
所谓的中兴名将,不过是宋朝人吹嘘夸张的成分居多。比之秦汉唐时代的名将,差了很多个档次,不论是战绩张功,还是人品都是大大不如,顶多是廖化之流,比不上吴起、白起、蒙恬、韩信、李靖、李绩等。
而唯有岳飞,是一个堪比韩信、李靖、戚继光之流的名将。
或者说,所谓的中兴名将,本身就是为了衬托岳飞而存在,红花还需要绿叶陪衬。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出色了早夭。
这也是岳飞的悲剧。
…………
刘光世,也是中兴四大名将之一。
这时,赵朴才恍然间想起来,似乎真的有这个人物存在。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刘光世还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
在淮西事变中,郦琼直属部队虽只5000余人,但在他的煽动裹胁下,同年八月叛归伪齐的竟达4万人之多。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5.2万多人,仅剩王德所部8000余人及零星部队。
不过,这货至始至终处于打酱油的角色,没有惊人的战绩,也没有打败仗,更没有如韩世忠那样为岳飞说情,也没有如张俊那样陷害岳飞,一生平平安安活到最后。唯一的污点就是跑路,怯敌,以及贪财。
“刘光世!“赵朴咬文嚼字的,说着这三个字。
心中闪过了一丝怀疑,刘光世真的是废物吗,真的是打酱油吗?
不!
立时间,赵朴摇了摇头,历史是不可靠的。
后世者,可以指指点点,指出前人犯了多少多少错误,却很少顾忌到时代背景。
这是一个乱世,身在乱世,活着本身就不容易。
在乱世中,人命贱如狗,人命如草芥,死了就死了,没有人在乎你的身份地位。身为军事将领,可能被敌人杀死,可能被部将出卖,可能被君王杀死,可能被同僚陷害至死,死了就死了,没有人会给你喊冤。
而刘光世,出生在西北的一个军事世家,是典型的军二代。像他这样的军二代,在西北军中多之又多。可是他却硬是凭着自己的手段,成为中兴四大名将之一,且位列八王之首(南宋追封高宗时期的七位抗金将领为七王。即蕲王韩世忠、刘光世为鄜王、张俊为循王、岳飞为鄂王、杨沂中为和王、吴玠为涪王、吴璘为信王)。
世人说,他虚报军额,多占军费,军纪败坏,多有劫掠。可是宋军从建立开始,军纪就不行,太祖时代王禀伐蜀,烧杀抢掠不断,引动蜀中变乱;而到了征伐南唐时,军纪也不好,在攻陷金陵城时,多有劫掠;而到了宋太宗,讨伐北汉时,更是火烧太原城,把晋阳城所有的年轻女子全部充为军妓,供军士狎戏。而在童贯平灭方腊时,更是将江南抢了一个空。宋朝的军队,从始至终,军纪就不好。一些军纪好的军队,反而是特例。
世人说,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称呼他为逃跑将军。可实际上,北宋灭亡,南宋初建的那一段时间,逃跑将军太多了,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跑路的将军很多,只是多数的跑路将军被活捉,或是杀死。而他却是例外,跑路了,还活到了最后。
世人说,他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可查看宋朝的强军,多是流民军,多是流寇,叛军投降,岳家军如此,韩家军也是如此,其他几路强军也是如此。只不过韩世忠,岳飞等,管理严格,驱除了流民军的一些缺点,而刘光世则是依旧官匪一家。
总之,可以说他贪生怕死,可以说他军纪败坏,但是绝对不能说他废物,说他无能。
而在宋朝的诸多将领中,吴玠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处死;张俊、杨沂中则是参与陷害岳飞,遗臭万年;刘琦除了顺昌大捷之外,再无战功;韩世忠抗金无望,终日借酒消愁,忧愤而死。
而刘光世一生,没有大败,也没有大胜,抗金意志不如岳飞,韩世忠,军事指挥也是三流水准,也没有投靠秦桧,陷害岳飞,遗臭万年。纵观他一生,太平庸了,或者是太中庸了,可正因为太中庸了,反而实现了明泽保身。
“老油条!”最后,赵朴评价道。
Ps:第二更到了,求收藏,求推荐票。过年了,多多睡觉,多多养身体。
第122章惊闻
这一战,胜利了。可在赵朴看来,价值不大,不过是宋人打宋人,没有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锻炼了骑兵,让这个刚刚建军不足三个月的骑兵,参加了这次处女战。战斗之后,骑兵几乎是残废了。
短期之内,无法参战。
不过,赵朴看来一切都值了。经过处女战,骑兵不再是玩具,更不是之前的马军,有了一丝强军的色彩。此刻,八字军的骑兵算是成军了,此刻的八字军骑兵若是与金军骑兵交战,依旧是输的料,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的料。
不过即便是全军覆没,也能咬下敌人二两肉。
而战斗之后,很快轮到了总结大会,而此时各个中队,大队,营等各个级别的监军,分别将各部的战功,上交上来。那一部士卒立下大功,那一部胆怯畏惧不前,还有哪一部损失较大,死了的要上报名额,以便之后抚恤;受伤的要及时治疗,从而让士兵恢复战斗力;缴获要上交,要奖赏有功之将。
而最为重要的是战后总结,总结这一战胜利在那里,还有那些不足,如何弥补。
中队长以上,有一半汇聚起来,相互总结。总结很重要,不要打仗白打了,打了最后也不知所以然。
于是,讨论总结开始了。
不过讨论总结,也要遵守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谩骂,发言要举手,一人说完之后,另一人才能说;不得言语侮辱,不得动拳脚;各个监军要记录主要内容;还有各部之间,要交叉讨论;不以言论罪,事后不得报复。
不过即便是如此,讨论还是极度不成功,有些乱糟糟一片。有些低级军官,处于对上级的畏惧,往往是不敢多言;有的高级军官,多是歌功颂德为主,很少提及要害;还有些讨论着,讨论着竟然吵起了架,差些动拳头。
也多亏赵朴在现场,后有四个营的指挥使也在场,才避免了一场拳脚之战。
不管怎么说,第一次总结大会,还是圆满结束了。
总理了一番之后,此次战斗总结写了出来,字数不超过一千字,却涉及到了这次作战的优点,缺点不足,以及日后要加强之处。不求文字华丽,但求文字简单,即便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照样是可以理解。
看完总结之后,赵朴觉得不错,于是印刷成了一千多分,分给全军学习,做到几乎每个小队都有一份,要将内容,讲述给底层士兵,做到深入人心。
打仗,还是要靠底层士兵,只有底层士兵有了觉悟,有了感悟,这次总结才算是成功。
林林总总的事件,很小,很是琐碎,很是麻烦,但是必须处理妥当。处理不好,会留下麻烦。
而这时,一个震慑众生的消息传来,汴梁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