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出自:朱元璋的《喻中原檄》(宋濂起草的),原文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这个口号,可比岳飞的“直捣黄龙,迎回二帝”高明了很多。

“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口号太狭隘了,打仗死了无数人,只是为了迎接回来两个丧权辱国的昏君。

迎接回来,难道让这两位昏君继续作威作福,继续卖国吗?岳飞太不识时务了,不是为当今皇上效忠,而是为两个昏君效忠,很容易给言官攻击的口号;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高明了很多。只要是喊出这句口号,几乎都是抗金派,深得人心,没有人可以反驳这句话不对,除非想要遗臭万年。而这句口号的另一个好处是,概念模糊,范围大小,可以随意设定。

何为驱除鞑虏?从硬的方面,击败金军,是驱除鞑虏;从软的方面,和亲使金军臣服,也是驱除鞑虏;从残忍的方面,引动种族仇恨,引动民族冲突,搞种族屠杀杀,也是驱除鞑虏;从仁慈的方面,打倒女真压迫,实现各民族平等共处,也是驱除鞑虏。

何为恢复中华?收复汴梁,可以说是恢复中华:收复河北,河东等地,也可以说是恢复中华;恢复对草原、西域、东北的控制,也可以说恢复中华。

八个字,模糊性很大,可大可小,可正可邪,全凭嘴巴怎么说。简简单单八个字,道出了政客的狡猾。而此刻,赵朴也是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当做了抗金的口号,把这句口号,当做给新军洗脑的对象,时时刻刻讲,吃饭时喊上一遍,睡觉时喊上一遍,训练时也是喊叫,反正是连续的,不断的进行洗脑。

军中士兵文盲居多,可能有的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但是却绝对是记住了这八个字,因为次数太多了。

而此刻,效果显然很不错。

“金军有四强,一是战马冲击快、猛、狠;二是性格坚韧,吃苦耐劳;三是弓箭犀利,射击精确;四是,战法得当。但是我军也有克敌之法!”赵朴开口道,“战马冲击快,平原上的确是无敌,可是在山地丘陵,河网密集之处,就不行了。战马再牛,也是四条腿的畜生,在平原上跑路可以,可是不能爬山,也不能下水。而河东多是山区,金军的骑兵优势,顿然消减。这也是我训练鸳鸯阵的目的,在山地歼灭金军。”

“乌龟与兔子赛跑,在平原上,兔子绝对是把乌龟甩到后面,最先到达目的地;可是在水中比赛,兔子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乌龟游动,到达目的地。战争也是如此,在于以己之强,克敌之短。骑兵在平原上无敌,为何要与金军在平原上野战,这不是脑袋被抽了吗?傻子才干!最好将金军引诱在山地,聚而歼之。要学会不对称战争,一技之长克敌之短,要多动脑袋!”

“金军性格坚韧,善于苦战,这是金军的优势。金军能做到,我军为何做不到,金军是一个脑袋,两双手,两条腿,我们也是一个脑袋,两双手,两条腿,金军能够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还是那句话,金军性格坚韧,我们就变得比他们更加坚韧;金军善于苦战,我们就比金军更加善于苦战。只有比金军更加坚韧,更加善于苦战,我们才能活到最后,不要妄想着打不过就跑,没有上级命令就撤退。若是那个觉得两条腿,能跑过四条腿,那就尽管跑路。”

“金军的弓箭射击的确是强大,可也只是在远处利器。在近战时,弓箭就是废物,屁事都不顶。所以战斗的宗旨很简单,就是拉近距离缩短弓箭的威胁,做到近战肉搏,发挥群殴的优势。我大宋为何屡战屡败,就是因为我大宋的武器太好了,总是习惯于用硬弩,床子弩,远处进攻敌人,害怕敌人铁骑逼近,少了那份近身肉搏,舍生忘死的精神!”

“可是弩箭永远难以消灭敌人铁骑,敌人铁骑不会傻傻的往前冲送死,反而是会借助铁骑的速度,不断的消耗箭羽,久战之下,箭羽耗尽之时,也是我军溃败之时!只有近战,也唯有近战,把刀扎在他们身上,枪刺杀在他们身上,我们就胜利了!”

“接下来,你们要将我说的话,下达到各个小队,每一个士兵口中,军法司辅助从旁边协助!”

下达到基层很重要,毕竟大战是他们几个头头说了算,可是杀敌却是要六千人合力出击,基层士兵不知为何而战,不知如何破解金军铁骑,心中恐惧至极,那还战斗什么。中底层军官的作用就是上下沟通,将上级的意思下达到每个士兵。

“上一次大战,你们看到了胜利,觉得五千个金军被我们砍了,很高兴。我看到的是丢人,知道吗?阵亡的两千士卒中,有五百是临阵逃跑,被执法队临阵处决。到底是哪一部丢人,给我跑路,老子的功过本上记录的清清楚楚。老子没有时间找你们算账,你们也给老子长得记性!”

“我就奇了怪了,金军也是一个脑袋,两条腿,两条胳膊,为何那样恐惧。金军有什么可怕的,五千金军照样不是被砍了!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只要是不要命,不在乎命,金军算个毛,上一战能砍掉五千金军,这一会,照样是能撩倒几千金军!”

说这些都是鼓舞士气,消除士兵们心中的恐金症,至于效果能有多少,赵朴也不知道。

不过,他知道打胜仗是消除恐惧的最佳方法。

所以聪明的将领,往往是不断的攻击敌人,不断的取得胜利,不断的助长士兵士气。这些胜利,可能很小,仅仅是歼灭敌人几百,甚至是几十。可是胜利的次数积累的多了,却可以消除敌人恐惧。

这也是以弱抗强的最佳手段。

可是,在宋朝却是出现了奇葩事件,文人不懂军事,不懂战争,却是最喜欢气势如虹的大决战,几万,十几万宋军与金军大会战,妄图一两次大捷,就打垮金军,显示天朝上国威严。却不知越是玩大会战,输的越是厉害。

军事动员完毕了,开始宣布作战计划。

第78章作战计划

军事动员完毕,接着开始宣布作战计划。

作战计划,在之前已经制定好了。他制定出大致的作战方针,而王彦负责弥补细节,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赵朴的在大局观上,还可以,但是对具体的操作则不行;而王彦则是精于细节,恰好能够弥补他的不足。

而作战计划的核心,就是层层抵抗,依托山地地形,消灭金军的有生力量。

而六千人的军队,整体上很是分散,没有密集的队形,也没有传统的作战方式,有的只是不断聚散中,消灭敌人。

可以说是骚扰战、运动战、游击战等,三位一体的集合。

最后赵朴总结道:“金军很强,完颜娄室也不简单。金军战斗力很强,大败金军很难,我们要做大的是拖死金军。把肥的拖瘦,瘦得拖死,不断运动不断跑路,不与敌人当面锣对面鼓的打仗,而是敌人想要打时,我们走;敌人想要休息时,我们骚扰;敌人想要离开时,我们追击。总之一句话,把握战争的主动权,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而不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众将面面相觑,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宋军以为大战,那不是几万人马,摆开战阵,然后当面锣对面鼓的,堂堂正正击败敌人。那里像这次一般,施展无赖的招数,击败金军。不过经过赵朴这段时间洗脑,也算是明白了,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这是不是有些卑鄙无耻!”王彦咳嗽了一声,有些难以接受道。

“你们以为我想要卑鄙无耻吗?还不是我宋军战力不强,论射箭,我们不如金军;论骑战威力,我们不如金军。野战时,金军可以换马再战,可以车轮大战,而我们呢?只能是活靶子一般站在郊外,摆成步兵阵型,任由金军冲击,激战一天下来,金军杀不死我们,我们自己也累死了!”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因为正面作战,我们打不过;只好在奇上,多动手笔。”赵朴无奈的道,“步兵对抗骑兵本身就具有劣势,步兵只能是摆成阵型,任由骑兵冲击,抗住了骑兵的冲击,就胜利了;扛不住骑兵的冲击,全军崩溃,就输了。骑兵移动速度极快,可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袭扰,可以反复冲击,从各个角度冲击。”

“而步兵则是悲催了很多,只能是站在原地不动,一旦移动了阵型,阵型极有可能散乱,最后奔溃;想要追击骑兵,又是速度跟不上。唯一的胜利机会,大概就是将骑兵陷入到步兵的枪林刀山中,乱拳打死师傅。不过,那只有傻子才会犯的错误。聪明人往往不会干那样的傻事,往往是会不断在外围袭扰,不断用弓箭射击,不断消耗步兵体力,一战就是一天的时间,在步兵体力精力消耗了差不多,弓弩的箭羽消耗了差不多时,找准薄弱环节,一举冲破战阵。”

“而步兵虽然可以布置绊马索,陷马坑,鹿角,战车、弩箭等防御,可是注定是被动的。一味的防御,终究有失守的一刻。没有打不破的乌龟壳,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赵朴道:“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也不要低估敌人的战力。野狐岭那一战,我军为何胜利?那是因为金军懈怠,又不耐酷暑,身上的战甲多数已经卸去,弓箭也为了防潮,变松弛,而摘掉。致使那一战,只有少量的弓箭参战,士兵多是不穿甲衣而战,而我军却是奇袭而下,出其不意,更是发挥了近战的优势,看着鸳鸯阵的奇妙,活活群殴死金军。若是金军有了防备,士兵穿上战甲,弓箭依旧上弦。靠着步兵近处抵挡,弓箭手远程打击,再派上一直骑兵袭扰突击,最后胜负之数难料!“

“不要在乎作战方式,也不要讲究光明正大,只要求胜利,胜利!总之一句话,树挪死,人挪活。开动脑筋,灵活作战,不要思维僵化,战术僵化!”

………………

而在赵朴布置作战任务的时刻,汴梁此时却再度炸开了锅。

陕西军,是宋军的精锐;种师中,更是西军的名将。三路大军,合计二十多万人,救援太原,结果却是三战三败,精锐尽数丧失,种师中殉国,姚古、张璟等人仓皇而逃,局势败坏到了极点。

此刻已经是六月份了,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刻,在讲武殿内,众多大臣却是死气沉沉,好似死了爹一样。

宋钦宗坐在椅子上,脸色有些惨白,局势败坏之严重远远是超过了他的预料,金军好似无敌的恶魔一般,西军仅仅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尽数覆没,败亡的速度太快了,这还是那个击败西夏,平灭方腊叛乱,称雄一方的陕西军吗?

为什么同样是当皇帝,老爹是继承着太平盛世,而唯有他却是接管着这个烂摊子。

“官家,李纲书生意气,堪比赵括,先是在汴梁,命姚平仲出击夜袭金军,我军大败;又是命种师中出击,救援太原,导致兵败,致使局势更加崩坏,如今太原已经被锁城之法围住,里三层外三层,完全失去了突围的机会,太原可能旦夕之间陷落。请惩治李纲丧师辱国之嘴!”一个御史立时开口咆哮道。

“官家,太原救援是必须的,可是时机不对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三岁小孩才也知道的事情。那时种老建军已经说了,不可盲目出击,我军粮草缺乏,若是出击极可能大败。可是李纲却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更是说种老建军畏敌不前,拥兵自重。种老建军性子也是烈,那里能受得了这样的侮辱,率然出兵,轻兵出击,未携带辎重跟谁。最后与金军交战才大败!种老建军死的冤枉呀!”

“种师中建军死的冤枉呀!若是不明正典刑,如何能对得起阵亡的将士!”

“昔日有安史之乱,哥舒翰守着潼关,本可以保住潼关不失,只要是潼关不失,长安就可以保全。可是杨国忠,为了一己之私,强行命令哥舒翰出击,结果兵败,潼关失守。而如今李纲之罪,堪比杨国忠,请陛下诛杀此贼!“一个言官咬牙切齿道。

“陛下……“

言官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都是弹劾李纲。即便是平时间与李纲交情好的言官,也只能是默然无语。到了这一刻,一切都是枉然。

而李纲也是沉默不语,不辩解,只是静静的站立在那里,心若死灰。打了败仗,总需要有人承担罪名,而这个罪名自然不是当今的官家,而只能是他。这个替罪羊,他是当年当定了。况且他的却是有罪!当替罪羊不可悲,可悲的是这一战,他败了,西军二十多万兵马尽数丧失。若是再次围攻汴梁,汴梁真的是无兵可守,那还能抗住金军攻击吗?

宋钦宗看了看台下的李纲,问道:“李卿,你可认罪!“

“臣认罪!“

“中书省拟旨吧!“宋钦宗道。

很快中书省定下了旨意,李纲兵败辱国,被贬为福建路某地的团练使,一贬到底,从天上跌落凡尘,离开了宋朝的权力中心。

…………

“弟弟,他死了!”

此刻,卧病在床的种师道,听到了弟弟死亡的消息,脸上没有悲伤,只有平静。

种家的男儿没有怕死的,怕死的也当不了种家男儿。当参加军旅的那一刻开始,生命就已经不属于自己了,能够马革裹尸,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七十而亡,不算是早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能够马革裹尸,这是何等荣耀!只可惜我已经垂垂老矣,再也不能骑马,再也不能拿着刀剑厮杀,只能是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等待死亡!”

“李纲虽说只是一个书生,不懂军事,又喜欢纸上谈兵,可至少忠君爱国。将这样的忠贞义士贬到了福建路,似乎有些过了。此战之败,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过错!”

床边的家奴又说道:“将军,姚古也被贬到了广东!“

“为何而贬到广东?”种师道问道。

“原本二将军,打算三路兵马,汇合在太原,彻底解去金军之围,可是姚古却是畏敌不前,错过了汇合的机会,致使二将军兵败身亡!”

种师道却是道:“这不是姚古的错误。姚家父子心胸狭窄,却不是不顾全大局之人。我猜测他不是畏敌不前,而是被金军铁骑狙击,失去了汇合的机会。不过他倒是精明,竟然从金军的包围中跑了出来!”

“如今西军大部分精锐丧失,难以守住黄河,也难以守住汴梁,希望皇上觉悟,迁都关中,凭借关中四塞之地,足可以保全住大宋社稷!”

“来人,替我执笔,我要上书官家,迁都京兆府!‘

此时,种师道病的厉害,无力动手写字,只能是让人代笔。

第79章今日的太上皇

“陛下,迁都吧!“

这是种师道的上书,上书的内容仅仅是五个字。原本种师道想了很多的迁都理由,内容写了七页之多。可是觉得字数太多了,字数太多意味着废话也多,容易产生不耐烦之感。

于是重写删改,又写成了三页;

可还是不行,最后写成了一页。

最后干脆写成了五个字。

迁都有迁都的理由,能够说出一箩筐;不迁都,也有不迁都的理由,也能写出一箩筐。迁都与不迁都的理由,当今的官家听了很多,说太多也没有用。只是重在取舍,重在官家如何选择。

选择比理由重要。

看着这五个字,宋钦宗脑海中立时闪现出了无数迁都的理由,比如避开金军锋芒,比如修生养息,比如借助关中的险要,比如借助陕西的精兵,还有忍辱复仇等等。

可是一想到迁都的害处,他就有些恐惧。

迁都之前,礼仪征伐皆出于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