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东路军实力最为雄厚,有三十万之众,分为两路,一路十万进攻扬州,一路二十万进攻襄樊。

正所谓兵贵神速,一味的打消耗战,一味的打持久战,只会将金军耗死。

连续三年的战阵,金军屡屡获胜,战果巨大,但是损耗也很大,一些水土不服,患病而死的战士,更是超过了战场上死亡的战士。此刻金军再也不想拖下去了,几乎是动用了全国兵力,能战斗的部队,二流的部队,三流的部队,纷纷上场。

明显是要玩灭国大战。

“五十万大军,金军竟然出动了五十万大军!”赵朴心中惊骇到了极点,有些害怕,也有些喜悦。

打仗,不是想要招募多少军队,就有多少军队,必须要国力支撑住。国力支撑不住,军队太多,只会加速损耗国力,最后灭亡。

金军在最为鼎盛的时刻,也不过十五万大军。而幽云、辽东的实力,也只能支撑这点军队,但这无疑是百战之师,战斗力极为强悍。那时金军走得是精兵战略,战斗中时常以少胜多。而缺点是,兵马太少了,无法对占领区进行有效控制,只能是以劫掠为主,或是扶植傀儡政权(比如张邦昌的楚国)。

而如今扩大军队规模,达到了五十万之多,军队人数增加了,也稀释了战斗力。但是优点是,可以对占领区实行有效控制,直接控制,而不是依靠傀儡政权。

“辽东,幽云,男丁为之一空,只剩下孤寡老人,若是玩仁川登陆……”

一个大胆的念头,再度在赵朴心中酝酿。

第238信使张宪

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金国动用了全国的兵力,全力南下,前线压力加大,可能一个不慎,宋朝真的亡国了;但是金军动用了全国兵力,用来进攻,不仅使后方兵力空虚,更是让国力损耗巨大,使金国有些吃不消。

虽然金军以战养战,试图速战速决,快速进攻,瓦解宋军,从而攻灭宋朝。

但是,一旦陷入了宋朝全民抗战的海洋中,只要金军进攻不下,或者是金军打了一个小败仗,金军就会彻底走下坡路。

正所谓,综合国力强大,不一定能打胜仗,但是整合国力强大,持久作战能力必然强盛;而综合国力弱小,可能次次打胜仗,但是却无法持久作战,最忌讳陷入战争的泥潭,若是败上一场,就会全面奔溃。

宋朝综合国力强大,但是军队战力是战五渣,次次打败仗,败多胜少;可是宋朝本钱雄厚,打上一百次败仗,也亡不了国。只要打上一次胜仗,就可以扭转颓废;只有有一百的战役中,五十场打成平手,就能保持均势,甚至是战略优势。

而金国综合国力弱小,即便是军队百战百胜,可也架不住消耗,只要是以战养战的能力低于自身的消耗,就必须退兵;一旦金军难以速战速决,即便是取得了某些战役的胜利,实际上也输了。

“这次是金军攻势最强的一次,也是金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只要是抗住了金军这次进攻。金军自身损耗太大。必然陷入总体的相持,局部的进攻;那时我大宋的机会就来了!”赵朴心中分析着。

“可若是撑不住。那这次真的玩了!”

历史上,宋朝最为危险的时刻,不是金军兵临城下,不是攻陷了汴梁,而是金兀术率领马踏江南,打败了韩世忠、张俊、刘世光、甚至还有岳飞,将宋朝的各路名将,轮流的揍了一遍。那时金军无敌于天下。宋高宗赵构被迫流亡海岛,差些跑到南洋,当了土著。

那时,金军的威势达到了巅峰。

但是也是这次,在黄天荡遭遇到了韩世忠的阻击,金军遭受了第一次大败。这次战斗有些取巧的味道,是水军。欺负北方的旱鸭子;而在实际的战斗中,韩世忠也是先胜后败,战术的角度山说是平手,但是从战略上却是金军的大败。

自从这次战斗之后,金军再也无力跨过长江。

从整体的布局上,金军由积极进攻。变为了战略防御;金军从全面进攻,变为了重点进攻。在以后的岁月中,往往是宋军主动进攻,金军被迫还击。在宋金交战中,也不再是金军一面倒的战斗。而是互有胜负。

宋朝高层可能没有意识到,实际上却是走着持久战的路线。日渐的消耗着金国的国力。只要再熬上几年,绝对会把金国的国力耗尽,活活耗死金军。

历史上,不仅是宋朝高层出现了秦桧为首的议和派,在金国内部也出现了完颜跶赖为首的议和派。

完颜跶赖为首的议和派,甚至打算让出河南,山东两地,换取金军的议和。只是可惜,金军的议和派遭到了金兀术为首的主战派的清洗,将议和派杀了个干干净净,于是这个计划才彻底破产;

而有趣的时,宋朝也发生了议和派与主战派的交锋,只是议和派占据了上风,将主战派清理出去。

最后,金国的主战派金兀术,与宋朝的议和派秦桧,签订了绍兴议和。

当实力相差不多时,一国是主战派执政,一国是议和派执政,最后谈判时,主战派执政的一方跟占据优势。

在谈判中,身为主战派的金兀术,为金国谋取了大量的好处;而身为议和派的秦桧,则是吃了大亏。

绍兴议和,让金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金国能够休养生息,巩固后方,逐步恢复实力,再度变得肥壮了起来;而宋朝却是由持久战,变成了天下太平,由战时经济政策,变为和平经济政策,一口气全泻出去,再也无力北伐,只能是营建乌龟壳,偶尔伸出龟头咬人,也是有心无力。

…………

赵朴看着信,久久无语。

宋金之战到了这一刻,已经是决定生死的一刻。宋朝不必打败金军,只要撑住金军的进攻,就胜利了。

只是能够撑住吗?

赵朴心中极度没有谱。

之前,多次与金军交战,多是占着人多势众,群殴而上;更是借着火药,武器先进;在具体的战斗中,则是以逸待劳;对付的也只是小虾米,一些二三流的将领。

一旦金军全力以赴,八字军能抵挡住吗?

赵朴心中极为不靠谱,完颜娄室、完颜宗翰、金兀术等,都是百战名将,不是他这个半桶水可以比拟,也不是那些还在养成状态的中兴名将可比;一旦金军全力进攻,实现同等数量军队对决,八字军能打过吗?

这些问题,让赵朴心中极为忐忑不安。

原本打算筹备武备学堂,短促训练一段时间,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只可惜连临阵磨枪的机会也没有了。

“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赵朴叹息道。

“我要见陛下!”这时,远处那个送信的骑士喊道。

似乎受了刚才那个刺客的影响,此时侍卫们将送信的骑士,严格的看管了起来,搜去了身上的武器,免去刺王杀驾的机会。

“让他过来!”赵朴道。

这时,侍卫们才将那个送信的骑士押了过来。虽然这个骑士被押着,可是护卫们却没有一丝松懈,神情紧张,一旦有一丝不妙,就上前充当肉盾。

“阁下贵姓?”赵朴问道。

“微臣张宪,我父亲乃是汴梁留守张所!”

“你是张所将军的儿子!”赵朴笑了,“张所将军,好大的手笔,竟然让你前来送信!”

张宪神色黯然道:“我父亲,已经下了死志,决心与汴梁共存亡。而我是他的独子,父亲让我离去,免得断了香火!”

第239章金军铁骑杀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个时代,传承香火大于天。张所是忠贞之士,不畏惧死亡,决心与汴梁共存亡。在决心赴死的一刻,张所还是让儿子张宪离去,保全香火,以免张家断了子嗣。

“你就是张宪吗?”赵朴再次问道。

“微臣,正是张宪!”

“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出虎子。”赵朴道,“我记住你了!”

“陛下,金军一部,昼伏夜行,连续赶路,已经逼近了襄阳,此刻前锋三千余众,已经距离这里不足二十里了!”张宪说出了劲爆的消息,“请陛下速速撤离,回到襄阳,免得被金军所趁!”

“不会吧,金军三千余众,距离这里已经不足三十里了!”

“金军的速度好快呀!”

顿时间,众多侍卫的心再度起伏了起来,但是情绪中多是紧张,畏惧很小。这些近卫,都是八字军的老牌战士,多次与金军交战,打仗打得次数多了也早已经麻木了,对于金军已经没有太多的畏惧。

赵朴听后,心中微微惊骇,金军的速度太快了,前锋距离这里不足三十里,沉吟道:“三千金军,想要灭了我还是不够的!”

这时,大地发出隆隆的响动之声,远方尘土飞扬,大量的战马在奔腾,急速向这里奔腾。隐约间,看到大量的铁骑奔驰而来,好似滚动的浪花一般,只需要片刻的时间。就杀到了眼前。矫健的金军铁骑,发出震天的响动。让耳膜不觉发痛。

赵朴手一扬,取出千里眼,向着远方看去,只见大量的战马奔腾而来,正是远道奇袭而来的金军。

“明白了,难怪这些死士,这样拼命,玩自杀式袭击。原来是要拖延时间。拖延撤离的时间,以便为金军奇袭争取时间。”这时赵朴心中一些疑惑,也是渐渐明白了过来。

在那个刺客刺杀失败的时刻,那时大量的死士出现,袭击近卫的军阵,冲击操场。

原以为,这些死士是为了救援那个刺客;如今看来。死士是为拖延时间,为金军这股骑兵袭击,争取时间。而实际上,这股死士的努力成功了,近卫们将死士斩杀殆尽,但也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至少此刻想要撤离到武备学堂内,进行乌龟壳式防御已经不可能了。

如今,只能是在武备学堂外,摆下步兵阵型,抵抗金军铁骑。

这股袭击而来的金军骑兵。有三千人多;而此时护卫的近卫,也有三千之多。数量相差不多。这是宋金之间,真正的对决。

“想要我的命,三千金军铁骑,还差的太多!”赵朴冷笑道。

而此时,近卫的军阵再度摆开,形成一个圆阵,好似犬牙交错的刺猬,谁扑上前来,就要做好被刺杀,流血的准备。

………………

滚滚烟尘,金军铁骑奔驰而来。

这些金军铁骑人数很少,仅仅三千人,一人三马,一马拖着粮食,一马骑着,一马换乘。三马在手,可以形成无与伦比的战术优势,可以实行千里奇袭。这股金军骑兵数量虽然少,可都是金军的精锐中的精锐,十里挑一。

此时,率领这支精锐骑兵的,正是金兀术。

此时的金兀术刚刚二十四,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只是眼睛中闪烁着睿智,一看就是精明到了极致。

而在金兀术身边,则是一个魁梧的汉人将领,名叫韩常,也是年少有为。

此时距离,宋军越来越近,由开始的十里、八里、五里………最后变为了三里。此时金军可以清晰的看到宋军布防,而宋军也可以看到金军骑兵阵型。双方近在咫尺,但是又保持了短暂的平静。

谁都没有率先发起进攻。

金兀术观察着宋军的战阵,赞叹道:“军阵布置严密,将士悍不畏死,只是兵力配置上,略有疏漏,但也是宋军少有的精锐。若是宋军有十万如此强大的精兵,我朝岂能兵临襄樊!”

韩常道:“殿下,那是宋朝的皇帝赵朴!”

“宋朝皇帝,在那里?为何没有看到!”金兀术疑惑道。宋朝的皇帝最为铺张,到了何处都是黄罗伞盖,都有仪仗队相随,可是这处军阵中,没有华丽的仪仗,有的只是严密的军阵,萧杀的士兵,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哪里能看到宋朝的皇帝!

韩常道:“在中央那个高台上,众多侍卫护卫最为严密的地方,就是宋朝皇帝!”

金兀术仔细看去,果然看到一个男子,只是这个男子身上穿戴着盔甲,脸上带着面甲,盔甲也是宋军大众格式,没有出奇之处,一切平平常常。“他是皇帝吗?不会是冒牌吧!”

“他就是宋朝皇帝!”韩常坚定的道。

“宋朝皇帝,竟然会穿铠甲?”金兀术好奇道,他参加过多次对金作战,可以说身经百战,宋朝的文官指挥作战时,往往是百里之外指挥,一旦战事不妙,立刻跑路。宋朝的那些文人,即便是作战时,喜欢拿着羽毛扇,而不穿铠甲,是效仿诸葛亮。

文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皇帝。

宋徽宗、宋钦宗,写诗作画,那是一流的,可是却从未穿过铠甲。

“除了宋太祖赵匡胤之外,他是宋朝皇帝中,唯一一个穿着盔甲的皇帝!”韩常语气平静,继续解释道,“他也是宋朝少有的知兵之人。时常身先士卒,前线指挥,不避刀石。在河东时,一举袭击我西路军运粮队,使围困太原的部队,差一点粮草不济。后来,我朝围攻汴梁时,他则是率军在后方捣乱,袭杀我军征粮队,使我朝粮食为之短缺,差些退兵。后来更是不避危险,前往汴梁犒赏三军,激战我金军与宣城,再战于扬州…………”

韩常娓娓道来的讲述着,讲述着赵朴曾经发生过的战斗。

“这位皇帝,可谓是一代枭雄。若是他早十年登临皇位,我朝未必能马踏黄河。只可惜,他在残破中登上皇位,纵然是才智出众,勇敢无畏,奈何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有心挽天顷,无力撑大局!”

韩常评价道,语气中微微有些遗憾。

生不逢时,这是对这位宋朝末代皇帝的最佳评价。

在韩常的眼中,这位宋朝皇帝在一些战役中,还是可圈可点的,多有出色表现。在宋朝的各个皇帝中,至少能排到前三。若是有足够的时间,招募军队,处理内政,极有可能成为金军的大敌;只可惜生在了大宋末期,没有时间修生养息,没有训练强军的时间。

还未成长为一代枭雄,就可能夭折了。

金兀术道:“这股宋军很强,但依旧不是我军对手,进攻吧!”

“时间有限,不能拖太长时间,万一襄阳城内宋军来援救,我们这股孤军,只能是退走了!”韩常道。

金军快速的分为三队,一队五百人负责看管马匹,一部分则是绕着外围射击,一部分则是负责冲阵。三千金军铁骑快速的变化着阵势,好似一个狰狞的怪兽,展开了狰狞的獠牙,随时准备出击。

…………

而此刻,襄阳城也是彻底震惊了。

快马传信,不仅仅是一拨人送信,还有好几拨人一起送信,免得一路出了故障,造成信件难以到达。

而此刻,襄阳城连续收到多方快马传报,有的快马显示,金军渡过黄河,三路大军南下;有的快马显示,一股上万的金军已经出现在襄阳城百里之外;还有一个信件,是附近的烽火台上报,显示出一股金军已经逼近来襄阳,正在围攻向城外的武备学堂;

还有一股信件显示,摩尼教有刺客,要刺杀皇帝;

还有信件显示,有金军内应,混到城内,企图夺走城池;

一连十几封信件,送到了枢密院,一切都像是着风雨欲来。

至于这些信件的真实性,内阁的几位大佬也不确定,但是快速的下达了全城戒严,城门紧闭。城内的八字军,迅速的进入战备阶段,随时的等待着金军袭击。而一些重要的将领,也是随之进入了议事堂。

“各位将军,大事不妙,金军已经渡过了黄河,甚至已经逼近了襄阳,城外的陛下,有危险!”汪伯彦神色依旧平静,可是心中却是剧烈的起伏了起来,此时只能是强自镇定,强制压住心中的恐惧。

说着,将一些重要的信件,重要的事情,说给了在场的武将。

“陛下,有危险,我愿意出城,救援陛下!”这时,王守义率先开口,一听到城外的皇上有危险,此时再也坐不住了。

“那谁负责守卫城池?”张俊冷色道。

“守城之事,拜托各位了!”王守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