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变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尽管他是皇帝,但是也需要手下的大臣支持,才能将变法继续下去。可能这些支持只是虚假的,只是功利的,言不由衷的,他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至少如今,他需要支持,哪怕是表面的支持。

以便让变法的架子,搭起来!

不搭起架子,不开始迈步第一步,变法就无从开始。

第214章拉下水

王安石变法,是将守旧派全数抛弃,然后提拔新人,组成变法派,结果导致很多投机分子进入,这些人人品太差,彻底败坏了新法。

而赵朴不会这样。

赵朴看来,变法就是各个阶层利益的重新调整,必然会引来投机者,没有投机者反而不正常了。投机不怕,就怕投机者太傻。聪明的投机者总是明白,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请不能干。

聪明人有很多坏处,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侵犯底线。

只要是不侵犯底线,赵朴不介意这些投机者存在。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在赵朴看来,守旧派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只要策略得当,分化瓦解,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孤立一部分,最后还是回成功的。而如王安石那样,一味打压,不仅是扩大了对立面,制造了许多敌人,也容易让变法派变质。

当变法一派,失去守旧派的制约时,也必然走向腐败,乃至是死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有敌人而变得强大,因为敌人死去也随之死去,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此刻,朝中尽数是守旧派,想要培养变法派没有时间。

赵朴只能是分化瓦解,从守旧派中拉人。

这次,赵朴没有一丝犹豫的抛出了军户制度,既是试探,也是威逼,试着要将这些人“逼上梁山”。

正所谓,人都是逼出来的,没有天生的反贼,也没有天生的变法派,一切都是逼出来的,而如今就让他这个皇帝,做着坏事,将这些大臣逼到变法一派。

不怕你是守旧派,就怕不识时务。

也不怕你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入了伙,一日为贼,终生为贼。

当贴上奸党,贴上变法派的牌子后,想要再下去就难了…………

逼迫美女,强行推到,要找花魁;逼迫变法,强行拉伙,要找重臣。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骂人先骂娘,谁让他们身居高位,赵朴也就认得他们几个,只能是率先将这几个拉拢入阵营。汪伯彦、张俊、吕颐浩、朱胜非、沈该、陈康伯、权邦彦,就你们几个了……

至于赵鼎、范宗尹,暂时有大用,就不拖你们下水了。

赵朴不仅想到,老爹宋徽宗有六贼,名为蔡京,高俅、童贯等;我也有七贼、分别为汪伯彦、张俊等。

………………

书房内沉默一片,静悄悄的,有种压抑之感。

赵朴一开始还有些急躁,可是心情渐渐的平静了下来,越是急躁的时刻,越是需要冷静,越是需要淡定,即便是不淡定,也要做出淡定的样子。他已经给出众臣选择题,接下来就该是众臣如何选择了。

而此时,众臣却是如坐针毡,心情惶恐、紧张、不安,各种情绪交加,这是要将他们逼上变法的路。

在大宋,变法派往往就是奸党的代名词。

一旦赞同变法,那一世英名就毁了。

“微臣,选择致仕!”这时一个白花花的脑袋站立起来,正是吕颐浩,他的神情有些颓废。在宋朝辞官,不叫辞官,而叫致仕。一旦遇到政敌打击,或是皇上冷淡时,许多官员选择了致仕,选择了离开是非之地。

一旦致仕,政敌就会放弃打击,算是留一点底线吧!

赵朴心中想:不干了,想要跑路,哪有那样容易,一入官场,就是进入棋局,想要出局除非是死亡。以致仕之名,行跑路之实,做梦吧!

“你太让我失望了!”赵朴冷声,声音有些森然,“若是在太平岁月,想要致仕,朕恭送吕老,只是如今大宋危在旦夕,吕老竟然要撂挑子,舍弃大宋江山而去,你与逃兵没有什么两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朝廷重臣,就不应该得过且过,不应该回避风险,而应是大宋的脊梁,托起危亡的局面。可是你们…………哼哼!”

说道这里,赵朴的眼神中,满是鄙视。

他只是一个十七岁少年,不论是阅历、心机,都是比不过这些老臣。于是,他就不打算在这些人面前,玩阴谋,耍心机,这是自取其辱。要玩就玩阳谋,以阳谋破阴谋,以堂堂皇皇的计划,破解大臣千折百会的心肠,简单而暴力,粗糙而直接。

想要致仕离去,做梦吧!

不支持我变法,就灭了你们。赵朴的心中闪现出杀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是识时务者必死无疑。若是还继续致仕,继续的拆我的台,就做好被灭的准备吧!政治不是琴棋书画,不受游戏打闹,不是玩游戏开PT,是要流血的,是要死人的。

赵朴的神色依旧平静,可还是继续问道:“吕老,还打算致仕吗?”

吕颐浩神色紧张,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心情紧张到了极点,直觉告诉他皇帝动怒了,动怒之后的皇帝很是恐怖。

“微臣,愿意跟谁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吕颐浩咬着牙道。

“吕老放心,即便是五马分尸,也是朕先死!”赵朴平静道。

“臣等愿意为圣上赴死!”

其余的臣子,也是纷纷跪倒在地,齐声叫道。

话已经说到了这份上,想要退出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是跟着皇帝一条到跑到黑。

这不是神宗时代,那时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富弼等人至少有退让,流放、致仕的权力,不赞成可以离去。可是如今大宋首都丢了,大半的国土,富饶之地依旧丢失,想要离开是非之地,想要流放也是奢侈。

这一刻,退就是败,退就是死。

赵朴满意点点头道:“男人应该有担当感,有责任心,守护住脚下的土地,守护住怀中的女人,保护后身后的兄弟、父母。这才是真正的男人!可是这些士绅,这些富商,平日间还衣冠楚楚,可是在关键时刻,抛弃了脚下的土地,丢掉了怀中的女人,更是将身后的兄弟父母丢弃。这样的垃圾,要他们何用!他们还配成男人吗?不如割了身下的东西,当太监算了”

众臣心中凄然,这又何尝不是说的他们。

只是被拉下水了,想要游回岸边,注定是做梦、只能是跟着皇帝,行着变法大计,一条道跑到黑,可能是五马分尸,可能是万劫不复,也只能继续走下去。

…………

能坐在这里的,不论是贤臣,还是奸臣,都不是傻子,可以说他们人品不行,但是不能说他们智商不行。

只是他们大多数,将智慧放在了争权夺利,放在了钩心斗角,放在了权术使用上,一旦这些人被逼迫的,放下昔日的行当,全身心的用在变法大计上,他们爆发出来的智慧是恐怖的。

军户制,是必然要实行的,不然无法解决粮饷不足、军费巨大,军心不稳,土地荒芜等几个问题,这是不变之处。而在遵守这个不变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改变其中的细节,具体的实施方案、

当这些奸臣,或是贤臣,不断的寻找军户制的弊端,并寻找解决方案时,就连赵朴也是暗自惊叹,姜还是老的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军户制,实行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分田。陛下的方案中,不按照人口,只按照户数分田,不论大户小户,一律是二十亩。此法不可行!田有好坏之别,简略的分为下等田,中等田,上等田,特等田。下等田,一年收获不足一石,有的能收五斗就不错了;而中等田,一年收获在一石到一石五斗之间;而上等田,收成在两石以上;而特等田,至少在三石,甚至是四石。这样搞一刀切,似乎有些不公平,有些二十亩下等田仅仅是能收获不足二十石粮食;而有些户,特等田,能收获六七百石,差别太大了!”

汪伯彦首先提出了军户制度的不足。

赵朴点了点头,这是军户制度的不足,有些搞一刀切。

“不如实行,两亩下等田等于一亩中等田,两亩中等田等于一亩上等田,两亩上等田等于一亩特等天。分田的基础是,以二十亩下等田为基础,换算成相应的田地!”

“汪中书说得有理,只是下等田、中等田、上等田、特等田,如何评论,没有相应的标准。如何划分田地,多数要靠县衙小吏,等级划分全在于他们之口,可以借助权力之便,轻易的贪墨,将好田给予受贿之人,而将坏田给予孤寡之人。”

赵朴点了点头,而搞得太细,容易被钻空子。

“还有分田之事,需要丈量土地。而世间之难,最难在于丈量土地!王安石之法,有条名为方田均税法,主要是丈量土地,合理纳税,此法本为利民之举,结果成了害民之举,好地变坏地,百姓多受其害!”

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分田,就衍生出了诸多的问题。

赵朴心中了然:果然问题很多。

第215章变法(一)

仅仅是涉及到分田,就是一大堆问题。搞一刀切,弊端很多,但是优点在于简单,想要钻空子有难度;细分好处很多,但是缺点在于繁杂,繁杂意味着容易出错,钻空子的可能性大。

还有在丈量土地上,又是一个难题。如今的大宋,执行基层工作的,多数是县衙的小吏,只是他们的人品真的不值得信任,丈量土地时,绝对会搞小动作、玩猫腻,没有猫腻反而是不正常。只是他们玩猫腻,有时候也难以查处,正所谓天高皇帝远,他这个皇帝总不能天天呆在地头当监工。

这只是在分地上,在其他方面也是存在着各种问题。

比如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造成了农民大量失去土地,加速了土地的集中,而土地集中之后,大量的粮食会集中在地主手中,地主必然会出卖粮食,换取金银,这客观上生产的大量粮食会流入城市,形成商品粮;

而实行军户制度,实际上就是压制土地兼并,将土地变为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具有落后性,此外加上安全感缺乏,会将大量粮食储存在家中,这又客观上减少了商品粮的数量。

而如今,朝廷必然要打仗,打仗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必然要囤积大量的粮食,而小农经济不利于粮食的囤积。

此外仅仅是分了地还不行,有的人家一穷二白,没有镰刀,没有斧头,没有耕牛,也没有种子,这些必须要政府筹措。这又是财政消耗,财政支出必然巨大,若是再加上其中的火耗,加上各路的盘剥,数量会更大;

此外,随着战争的波及,人口损失加大,此时人少地多,可以多分田。只是不久之后,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来到,必然会对当地形成人口压力、社会问题。分地可以,但是要留有余地,以便应对意外。

此外,军户制度实施的区域,范围不应该太广,以便较好控制。

此外…………

总之,有太多的此外了。

这些都是大问题,若是处理不恰当,轻则是变法变质,重则是变法害人,最后是变法失败。

问题找出来了,就要寻找解决方法。

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一开始还有些胡扯,彼此还有些顾忌,可是随着讨论的继续,渐渐的进入了主题,说得内容,也是越发的切合实际,越发的具有针对性。

而赵朴也再次见识到了,大宋精英集团的智慧。

大宋,有太多的精英了,只可惜这些精英将太多的时间,琢磨在写诗歌,泡妞把妹上,钩心斗角上,将大量的精力和脑力使用在歪门邪道上。一旦将这些精英的注意力转移到民生上,军队建设上,各种制度改革上,爆发出的智慧是恐怖的。

赵朴再一次被大宋的精英们震撼住了。

在相互辩论,寻找问题之后,最初的军户制度,已经被改动的面目全非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但是不变的的调动了百姓的参军意识,提升了战斗力,稳定社会。

最后终于定稿了。

首先,军户制度,将在河南,湖北北部,山东南部,关中一部分区域实行,形成一条横向狭长区域,与宋朝的扬州——襄阳——秦岭等防线相互重合。这些区域曾经都沦陷过,都遭受过金军洗劫。因为金军的洗劫,将这里的地主士绅之流,扫荡了七七八八,使变法的主力减少。此外这些区域,都有宋军精锐驻扎,可以从容的应对一切变故。

而区域具体上,则是以大城市,大要塞为中心实行,而一些偏僻的小州县则是没有实行军户制度。

其次,军户制度为中心,还实行了保甲制度、差别军制、村寨保卫制,弱民制等等,作为辅助制度。军户制度存在各种缺点,这些缺点时固有的,只能是靠着一些辅助政策,将缺点抵消。比如保甲制度,设置为五户为一保,十保为一甲,保长和甲长有村民直接选举,一户犯法,全保受罚;保长犯法,甲长受罚;知情不报,罪加一等。以连坐,株连为手段,实行恐怖统治,减少相互隐瞒,相互作弊。

军户制度,带来了大量的兵员。而按照兵员的素质强弱,质量高低,有分为精锐部队,一般部队,民兵部队等,而按照等级不同,待遇也不同。精锐部队,战斗力最强,主要是负责野战,待遇最好;而一般部队战斗力中等,主要是负责守卫本地城池,待遇次之;而民兵仅仅是分田,没有粮饷。

而按照军队等级,精锐部队分最好的田地,数量也较多;而一般军队次之,民兵部队最差。

而部队评价的标准,主要是平时训练水平和战功。只要是战功多,可以由一般部队升级为精锐部队;而精锐部队,训练下滑,战斗力下降时,也会由精锐降级为一般部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活水注入,只有不断的流动,才能形成强军。不怕军队素质下降,你不行,别人上。

赵朴的意图是,靠着军队差别制,使军队形成竞争机制,良性的循环,每月小比,每半年大比,不断比较,不断的优胜劣汰,优秀的招揽到八字军,而差的淘汰而出。

村寨保卫制,则是以村寨为基础,构建围墙,堡垒,形成一个小型的要塞,这样让百姓在遭到金军袭击时,也有一丝自保之力。再赵朴看来,大宋的各种小村寨,小城镇太多了。在战争时,将这些百姓全部迁移到城内,根本不现实,只能是以这些村寨为依托,形成简单的防御。

不求他们抵抗住千军万马,但求有一丝自保之力;

军户制,保甲制、差别军制、村寨保卫制等,这些措施必然会导致,民间私人武装力量上涨,这固然有利于抗金,但是缺点是不利于国家稳定。历史上,很多的民间私人武装,成为了割据一方的黑社会势力,或是土匪势力,或是割据势力。

为了减少前面几个政策的缺点,又有了弱民制,弱民制度的核心是禁止私斗,对于村寨之间,对于打架事件,群殴事件,处理极为严格。一些村寨的武器等,要时常检查备案,平时府库关闭,只有在战争时期,或是在训练时期,才有使用武器的资格。

第三,军户制度,实质上就是战时经济政策。在赵朴看来,宋朝为何屡战屡败,就是因为体制不当,没有将国力转化为军力。

即便是被蒙古灭了时,也只是发挥出三分的力道。若是宋朝做到全民皆战,把闲散的经济体制转化为战时经济体制,一切服务于战争,那时辽国算什么,一个指头打到;金国算什么,一个拳头就打爆;蒙古算什么,三脚两脚,没命了。

第四,则是以局部带动整体。实际上,世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分裂状态的中国,是很难抵抗住外部侵略的,必须要统一,才有资格有外族一战。其实,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