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够让赵东云记住名字的,军方的都是少‘将以上,政府里最次也是一个处长或者司长。

而安龙云这个属下能力杰出,再加上两个人是同姓,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所以也是有心提携这个后辈。

赵东云道:“此人能力不错,后续你也要给他再加加担子!”

有了赵东云这么一句‘能力不错’的评价后,那么安于同后续也就能够顺势重用安龙云了。

不过具体怎么奖励,重用那就不是赵东云的事了,情报处那边自然会安排,而赵东云现在的事就是,给张殿如他们一个新的中央师番号。

刚好之前的第十二师被撤销番号后一直没能恢复,所以赵东云大笔一挥就是把这个番号给了张殿如的部队,紧接着正式任命张殿如为该师师长,李承炳为第二十三旅旅长,刘朝录为第二十四旅旅长,由于这个师投诚后依旧处于睢宁这个苏北前线,所以赵东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甚至人员对该部进行大规模的整编。

所以只是从苏北抽调了部分军官前往替换任职后,基本上还是让原有的军官留任的。

张殿如获得了第十二师的番号后,并且得到了统帅部铨叙处授予的陆军中‘将军衔后,还是显得比较兴奋的,要知道他之前虽然也说是中‘将,但是这个中‘将只是段祺瑞私授,顶多说是两江陆军中‘将,而他本人在北洋共和政府铨叙处里的军衔实际上还是少‘将而已。

在这里再一次提一提,虽然北洋数大军阀还在进行着战争,但是他们彼此间并没有,段祺瑞和王士珍可没有宣布或者成立中央政府之类的,他们依旧承认京师的共和政府是中央政府,他们只是不承认赵东云这个总统而已。

而赵东云为了避免让南方诸省掀起的风潮,所以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政治上保持了克制,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依旧没撤销那些中央师的番号,比如说段祺瑞亲率的第四师就一直保持着中央师的番号,而段祺瑞本人都还是陆军部总长,铨叙处承认的陆军上‘将呢。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比较讽刺的事!

但是北方的铨叙处也只承认对那些影响力较大的大军阀头子的军衔了,但是你也别指望赵东云给那些军阀的手下们也颁发军衔啊,所以各省北方军阀的那些将领们所获得的军衔,基本都是王英楷时代由铨叙处授予的,而且军衔普遍偏低。

很多其他军阀的师长、混成旅旅长,步兵旅旅长们虽然一个个大多自称中‘将,少‘将,但是在铨叙处里记录的正式军衔普遍要低一到两级,能够有少‘将的就不错了,而很多都是校官。

比如说张殿如,他在铨叙处的军衔只是个少‘将而已,但是在两江陆军里他却是一师师长,赵东云就任总统后,他就是被段祺瑞私授予了陆军中‘将的军衔。按照道理来说,这个中‘将的军衔是做不得数的,但是他投诚的时候赵东云却是承认了。

铨叙处承认的陆军中‘将,这才是真正的陆军中‘将啊,可不是那些军阀们私下授予的中‘将可以比拟的。

存在同样情况的还有李承炳、刘朝录,他们之前在铨叙处的记录军衔不过是校官而已,如今也是授予了正式的少‘将。

这个新的第十二师由两江陆军第五师、第二混成旅的残部整编而来,虽然总兵力不少达到一万三千人,不过不管是张殿如他们自己还是奉军的其他几个高级将领,都没指望这个新的第十二师能够发挥出什么战斗力来,这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该师划归第二军后,徐邦杰命令该部原地休整,继续驻扎睢宁!

而第十师却是越过了睢宁,然后继续朝着西北方向进去,两天后,该师和鲍贵卿的第一混成旅成功取得了汇合,紧接着向徐州南部继续推进。

而这个时候,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着有生以来最大危机的段祺瑞再一次展现了枭雄本色,他一方面命令两江陆军第二师第三旅继续顽抗第十师的西进,又命令两江陆军第一师第二旅对徐州正面的奉军发起反攻。

然而另外一边他却是悄然带着嫡系第四师以及两江陆军第一师第一旅一共三万余人朝着西南方向连夜撤退,一夜之间就是南撤了二十多公里,等到第二天徐州正面方向的奉军发起例行公事的进攻后才发现,段祺瑞的主力,尤其是嫡系第四师已经跑了。

第三百四十章攻克徐州

发现段祺瑞带着第四师连夜突围后,徐州城外的孟恩远脸色有些难看,他可不想看到自己带着近十万奉军在苏北忙和好几个月,最后只能拿下一个空城而已!

“让任存高加快速度向西突进,还有让第一混成旅不要去管两江第三旅,摆脱他们纠缠尽快追上第十师的步伐!”孟恩远快速的下达着一系列命令。

“再传令第三师,立即绕过徐州向南追击,第九师立即转道南下宿州方向,徐州城内的收尾工作交给第一师进行!”

随着段祺瑞率领主力第四师离开徐州后,这个徐州周边虽然还有皖军近万人的部队,但是对于整个苏北战事而言已经失去了战略价值,只要第四师不在徐州,那么奉军也用不着在徐州布下重兵了。

反正皖军在苏北已经呈现出了大溃退的局面,区区徐州方向仅剩的近万敌军也掀不起风浪来。

苏北前线的战局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呈现出了极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奉军而言有好有坏,好处是很显然的,皖军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但是他们都是已经放弃了徐州,而放弃了徐州也就等于放弃了整个苏北,除了徐州、宿迁,宿州一线外,皖军根本不可能在苏北的其他地区构筑类似的防线,面对奉军后续的猛攻,他们只能是一路退守长江南岸。

但是坏处也有,那就是尽管孟恩远及时发现段祺瑞要逃跑,并迅速的做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急令第十师加速西进,同时命令第三师和第九师绕过徐州南下追击,但是依旧没能追上一心逃跑的第四师。

段祺瑞为了掩护第四师的撤退,他可是把两江第二旅、第三旅近万人仍在了徐州,甚至在第四师已经逃出徐州的时候,实际上这两个旅的皖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当成了弃子。

而后,他也没有管宿州方向的张怀芝的死活,直接越过了宿州一路南下狂奔到蚌埠才稍微停下了步伐。

第四师成功逃出了奉军的包围圈,这让身在京师的赵东云有些不满了。

在接到徐州前敌指挥部的战报,说段祺瑞带着第四师成功突围的时候,他彷佛又回到了数月前的霸州战役那会,那个时候也是自己苦心筹划数月,依旧没能留下王占元的第七师,而如今事情再一次重演,这不得不让他露出感叹,这要想包围歼灭一直敌人的主力部队可真难啊。

不过虽然没能包围歼灭第四师,但是苏北战事奉军依旧算得上战果辉煌,十一月五号,得知自己被抛弃了的徐州城内的两江第二旅、第三旅近万人在突围无望,继续坚守又没有足够弹药的情况,面临第一师的进攻他们和被迫选择了投降。

只是这两个旅是投降的,而不是和张殿如那样是主动投诚,所以奉军也是不客气的把这两支部队仿效之前的俘虏一样,经过教育部的初步整理后,愿意继续从军的士兵直接补充到南下各部队中,基础军官基本上也直接补充任用,而中高级军官则是视情况,有些被调任到副职、文职,又得被送回奉军军校再学习,有些直接被辞退,软禁的也有,各种处理都有。

接受了这近万人的士兵补充后,南下各师都是补充了前期损耗的人员,尤其是几个主力师得以继续保持着满员的人员编制,这对奉军后续作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拿下徐州原本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但是在第四师难逃,奉军大肆追击的情况下,徐州被攻克竟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

只是徐州被攻克后,赵东云专门为徐州战役设立的徐州前敌指挥部也是紧接着撤销,第一军,第二军重回各自的编制,第一军南下安徽,而第二军继续南下苏北其他地区。

十一月九号,奉军第一军第九师汇同第四混成旅攻克宿州,不过在他们进攻宿州之前,实际上张怀芝在得知段祺瑞从徐州逃跑之后,他自己也是带着第五师主力逃跑了,只在宿州留下了不过数千人的部队而已,很明显这些部队和徐州里的两江陆军第二旅、第三旅一样只是断后部队而已。

拿下宿州后,第一军的第九师、第四混成旅等部队继续南下,其目标直指蚌埠。

十一月十号,奉军第十师一部和刚投诚奉军不久的张殿如第十二师联手攻克清江浦,浙江第二混成旅残部被迫南撤泰州、扬州一线,不过在奉军后续的进攻中,他们要想守住长江北岸是极其困难的。

苏北战事暂告一段落后,方壁永就是亲自向赵东云汇报了苏北战事的情况!

“苏北战事从八月份开始爆发外围战事,到十一月中旬,持续了整整三月有余,在这场持续了三个月的战事里,皖军先后投入了中央陆军第四师、两江陆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五师、第二混成旅、浙江陆军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另有张怀芝的鲁军一万五千余人。

皖军和鲁军相加,总兵力八万余人,各型号、各口径的身管火炮将近两百门,马克沁、哈奇开斯等重机枪近两百挺。”

方壁永继续道:而我军则是先后投入了第一军之第一师、第九师、第四混成旅、第二骑兵旅、第一重炮营。第二军之第三师、第十师、第一混成旅、第二重炮营。另外还有三个重型迫击炮营,前后有超过十个巡警团担任过后方防务,后勤运输等任务。

上述兵力包含主力部队和辅助部队在内,总数约为九万余人。

此外战役期间我军收编了多支敌军,其中就有第十二师。如果加上这些部队,那么我军在苏北战事里先后投入的部队数量已经是超过了十万人。

上述部队辖有一百毫米的加农炮二十余门,七十五毫米的新旧火炮超过了两百门,另外有各口径迫击炮八百多门,重机枪三百多挺,轻机枪七百多挺。”

如果单纯看双方的兵力和装备对比,实际上相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至少在极为重要的身管火炮上,皖军和奉军的差距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实际上造成双方战斗力相差如此大的还是双方的军官、士兵素质,以及战术理念上。

奉军参战的兵力里可是包含了奉军的三大主力师,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支赵东云起家的部队可都是参战了,另外第四混成旅的战斗力也不容小窥,剩下的卢永祥第一师、鲍贵卿第一混成旅虽然战斗力要差一些,但毕竟是老北洋部队的底子,战斗力虽然不如第三师等,但是也要远超普通军阀里的省军。

而反观皖军呢,除了一个第四师外,其他的都是两江省军或者是浙江省军,这些省军绝大部分都是收编自南方联邦的溃军,虽然段祺瑞大力整编,但是这些整编后的省军打其他军阀的省军还行,但是要和奉军主力交手还是远远不够的。

再加上奉军里运用的战术理念远超当代,轻机枪和迫击炮组合起来的进攻是老式部队难以抵挡的。

苏北战事里,皖军输的并不冤!

再说了,段祺瑞虽然输了,看上去他损兵折将,但实际皖军的根基未损。

什么才能代表皖军?

首先得有段祺瑞,然后还得有他手下的两支部队:其中一支自然就是中央陆军第四师了,而剩下的一支就是中央陆军第二混成旅。至于那些两江陆军和浙江陆军,说实话人家段祺瑞自己都不太重视,要不然也不会在前面的徐州战役里直接扔下上万的两江陆军殿后,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毫不客气的说,一个第四师的战略价值超过了皖军的其他所有部队总和!

如今中央陆军第二混成旅还在江西和南方联邦作战,而中央陆军第四师又是在徐州逃了出来,再加上段祺瑞本人也没死,所以皖军骨干仍在是不容置疑的。

方壁永继续捧着那厚厚的战报继续说着:“过去三个月里,我军累计击毙击伤敌军一万八千人,俘虏一万六千余人。缴获各式步枪两万六千支,机枪五十八挺,各型号火炮三十七门,军马两千八百余匹,其余军‘刀、望远镜、手枪亦缴获众多!”

说完了战果和缴获,自然也得说自身的损失:“我军方面,累计阵亡三千七百余人,受伤七千人次,其中有两千余人重伤,其他轻伤者已经陆续回归原部队。军械方面我军损失步枪八千支,火炮十六门,迫击炮近百门,重机枪二十余挺,轻机枪五十余挺。”

方壁永口中说出这些伤亡数字的时候,饶是赵东云心里早有准备,但是依旧让他皱眉不已,看这战损比例的话,可算不上什么大胜特胜,而是一场典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奉军在苏北取得的战果众多,但是自身损失也是极大的,表面上的兵员和军械损失其实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奉军囤积多时的弹药几乎在苏北战役里消耗一空。

拿下徐州后,奉军在苏北前线的各个储备仓库几乎都是空荡荡的,而这年头要打仗的话,没有炮弹和子弹可是打不了的,如果在弹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战役,那么下场通常都会很悲剧的。

“如今前线各部队历经多月战事,急需休整,以补充士兵的体力和恢复士气,另外也需要缓一段让军需部重新给前线各部队补充炮弹和子弹以及粮食等各项军事物资!”方壁永说到这里的时候,慎重的对赵东云道:“因此参谋部建议,暂缓对蚌埠方向的战事,让前线部队先休整几天!”

第三百四十一章无法停下的步伐

对于方壁永建议暂缓蚌埠方向战事的提议,赵东云却是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因为赵东云考虑问题不仅仅需要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还要从政治角度上考虑。

从军事角度来说,奉军从入关后历尽数场大战,此时可以说已经是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急需要时间来恢复部队的建制,补充损失的兵员以及军官,同时补充军械弹药粮食等,而更重要的是让前线部队获得一个休假期。

士兵和军官也是人,他们不可能一直持续不断的战斗在最前线,而之前的一场苏北战役已经让他们战斗了三个多月,这对于他们的精神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折磨。正常情况下,部队的作战是打一会停一会的,通常而言前线部队在前线连续作战一个月以上后,就需要撤下来进行休整。

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英军在西线战场上一般都是三支部队轮换守卫同一段阵地,一支部队位于前线战壕,一支部队位于第二道阵地充当预备队,一支部队在后方休整,每一支部队在前线战壕里连续作战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月。

当代国内战场的环境虽然不如一战西线战场上那些残酷,但是在持续作战三个月后,实际上对军人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了,这种考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继续打下去的话,就会出现诸多因为精神压力而崩溃的军人了。

人们大多只知道两次世界大战创造了诸多死伤,但是很少人会知道,这两次世界大战所创造的精神病人也不少!

所以不管从后勤补给还是其他角度来看,奉军的前线部队都是已经到了需要大规模并长期的休整。

这也是方壁永等诸多军事将领对着赵东云提出暂缓蚌埠攻势的原因所在。

然而赵东云却是没有同意,相反,他还亲自越过参谋部对孟恩远下令,要求第一军尽快攻克蚌埠,然后掌控整个长江以北的安徽地区。

他之所以不顾部队的辛苦而强令部队继续南下进攻,也是有着他的顾虑。

方壁永等人说奉军连续作战三个月疲惫不堪不假,但是蚌埠里的段祺瑞第四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