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状元辣妻-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启禀皇上,微臣认为,大家都错了,翻地龙确实是上天示警,但却不是因为皇上失德,恰恰是因为皇上高贵品德感动上天,上天如此示警,是告诉皇上,翻地龙过后,大周在近一两年内应该会有大灾。

到底是何种灾害,微臣以为超过几十个州面积的大蝗灾最为可能。以微臣之见,此时并非是皇上下罪已诏的时候,而是积极应对将要发生的大蝗灾。积极贮存粮税,着各地官府派人查看,若是有一点苗头,立即处理立即汇报。最好能将大蝗灾掐灭在萌芽之中。这才是上天示警的真正意图。”

徐寅忽然站出来,抛出大蝗灾论,顿时震惊朝堂所有人,包括皇上。

在皇上眼里,虽然不知道翻地龙为何会发生,但是既然发生了,自己也就按照以往惯例,配合一下下个罪己诏,祭拜祖庙,然后沐浴吃斋个把月,也就对付过去了。恨只恨这些朝臣偏偏借题发挥,真正目的依旧还是已经实施了新政。

然而徐寅的话,让皇上感到目瞪口呆,大蝗灾可是好些年没有发生了,他即使想维护自己,也不必说大蝗灾吧?

大蝗灾也不是你想有就有的,更何况自己也不期望发生大蝗灾,一旦大的蝗灾发生,可真正是颗粒无收,别说是粮食,就连蔬菜都逃不过那漫天的蝗虫。蝗虫所过,片绿不留啊!还有徐寅说的几十个州都发生,若是真的这样,绝对是对大周沉重打击啊!

而朝臣包括太子看向徐寅的目光,震惊之余也带着深深的鄙视,徐寅这个孽畜,真正是赤裸裸的一个奸臣。满嘴谬论!

他为了巴结皇上,连这样的谬论也敢说出来,哼,你以为你说出蝗灾,皇上就能逃出不孝之罪?你以为蝗灾是你能召唤来的?你以为你比钦天监还通天?

如今连钦天监都说皇上失德要下罪己诏,你竟然敢跟天下人对垒,为的就是巴结皇上?若是一两年之内没有蝗灾,你是不是要以死谢罪?

顿时满潮堂的官员,火力一致对付徐寅:“谬论,实在是大大的谬论,我大周这些年,虽然田间也偶有蝗虫,但从未有过大蝗灾,最多不超过一个县范围,而徐大人竟然一口咬定会发生几十个州的蝗灾,若是那样,大周岂不是一小半的地方,都要遭受蝗灾?”

“正是,所以微臣才会说皇上得上天庇佑,上天得知此事,才会及时示警给皇上知道,皇上不曾失德,更得天佑,真正是我等千年不遇的圣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寅说完就跪下,高呼皇上万岁,其余六君子,一样跟着高呼,甚至于江南那一批留京的士子也都跪下高呼万岁。

显然这些人都被徐寅拉上同一条战线,尽管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跟朝臣相提并论,他们入朝都太短暂,但他们一旦凝聚起来,却是不小的力量。

皇上看着下面跪着高呼万岁的二十几个人,徐寅如何能说动他们,为自己开脱,为自己说话的,自己还不知道,但他们要知道,万一要是没有大的蝗灾,他们岂不是仕途尽毁?

嗯?不对,徐寅刚刚说的是上天给了朕示警,朕才得以将如此大型蝗灾掐灭在萌芽之态,如此两年内不发生蝗灾,不正是可以说是朕得上天示警,及早做了处理,才没有发生如此蝗灾,真正是大周之幸!

对!徐寅的意思,应该就是这样,既不会发生蝗灾,也无须自己被这些朝臣捏着不孝之罪不放,而若是真正不幸发生蝗灾的话,有今天徐寅之言,便更是叫这些人无地自容,介时,这些追随徐寅的士子,朕也可以给他们机会,将底下的这些固执到底的朝臣,取而代之。

为保险起见,从现在起,朕也得听徐寅的话,嘱各地府衙,贮存粮食,应对蝗灾。

“荒谬!果真是荒谬!皇上,要是上天示警,我等若是没有按照上天的做,必有大祸啊!”

任佑明率先站出来,到了这个时候,自己必须挺身而出,机会如此之好,绝不能错过,只要皇上认了不孝之罪,那他之前做的,全是逆天而为。

如此一来,不仅仅新政灭亡,连谢承玉一家也得成为新政灭亡的头羊,铁定会被皇上推出来来让百官泄愤!还有徐寅如此奸臣,也不得好死。如此一来,武王那边的势力大减。这对太子太有利了,如此机会,绝不能错过。

“微臣恳求皇上,按照钦天监说的那样,以求上天宽恕!”其余太子党的人,急忙跟随任佑明,跪下逼迫。

“微臣恳求皇上,下罪己诏,求得上天宽恕!”

中立党的人,也随着跪下,他们都认定上天示警,是皇上失德,再说皇上实施的新政,对自家都有极大影响,取消了更好。也不是自己等人逼迫皇上,原本历朝历代,只要遇上翻地龙,就是皇上失德,才会有上天示警。

“父皇,儿臣认为徐大人言之有理,父皇自执掌神器起,孝敬太后,友爱同宗兄弟,善用朝臣,广开言路,福泽大周百姓,如此还能是失德?

既无失德,何须下罪已诏?并且上天已经示警,今后一两年内必有蝗灾,那么从现在起,全力预防如此大型蝗灾,如徐大人所说那样,将如此大型蝗灾消灭于无形之中,如此不更是我大周之福?”

武王听明白了,这些朝臣借翻地龙之际,借题发挥,为的就是要逼迫父皇承认失德失政,哼,真要是被他们得逞,不仅仅父皇颜面无存,还会将文婧爹娘至于险境,这些人,着实可恶!

还好徐寅此人果真不负父皇所望,能在如此境地,为父皇找到更加响亮的理由,今后一两年内,不论是否发生蝗灾,都无损于父皇颜面,也无损于文婧一家人,文婧有如此姻亲维护她,也是好事。

随着武王的一席话,朝臣差点惊掉了眼珠,何时武王能如此善辩?不再激动拔剑了?

皇上看着站出来说话的武王,内心极为高兴,武儿终于开窍了。看看武儿说辞,简直绝了,武儿从来也不是蠢人,不过是他不屑跟人如此争斗。他现在能做如此大的改变,只能说谢文婧居功至伟!

太子看着武王忽然跟变了一个人似的,顿时感到心惊肉跳,光是谢文婧跟周世安都叫自己心神交瘁,再来一个改变了的武王,自己不更是举步维艰?

这场辩论,父皇必定会采用徐寅之词,因为徐寅这个奸臣太会说话,用翻地龙示警,抛出更大灾害论,还是那种能预先处置消灭于无形的大灾害,不仅仅成功转移了天下人对翻地龙的想法,也成功帮助父皇堵住所有朝臣的嘴。

“父皇,儿臣愿即刻启程前往均州赈灾,儿臣也从不认为父皇失德,至于上天示警什么,儿臣也不得而知。

不过,儿臣倒是有个想法,一方面派人着手预防蝗灾事宜,一方面就按父皇前面拟定的罪已诏,昭告天下,安抚百姓,蝗灾之事,百姓无需知晓。免得百姓恐惧,无人种地,反而造成更大灾害。”

太子玩了一手中庸,那是他知道,皇上必定按徐寅说的那么做,只有那么做,才是对父皇最有利的,也不需要担心是否真的会发生蝗灾。因为不论发生不发生,徐寅说的都是两头准的屁话。

不过百姓从翻地龙开始,也会等着皇上下罪已诏,也会等着皇上跪祖庙,是以太子也在提醒父皇,别被徐寅这个奸臣蛊惑了,忘了天下百姓如何想的,别失望于百姓?百姓一定指望父皇你下罪己诏呢!

皇上眯着眼看向太子,自己的这个儿子,绝非简单人物。看似用了中庸之道,其实还是否定徐寅,落实徐寅奸臣之名。

自己只要真的听了太子的话,实际上就是否定了徐寅的说辞,而徐寅说的是翻地龙示警的意图,并非是自己失德,而是在提醒大周百姓,做好预防蝗灾准备。

太子打的好主意,看似中庸的话,却还是在用大周百姓来逼迫自己,下罪已诏,如此一来,即使自己没有在罪己诏上说自己不孝,估计这些不死心的朝臣,私底下也一定会借机传播自己不孝之罪,否定了祖宗,在他们眼里还不是大不孝?

哼!原本自己还想着按照旧例办事,可看到这些朝臣的丑恶嘴脸,朕还就不照旧例了,谁敢乘机作乱,朕一样可以杀了谁!

“皇上旨意:此次翻地龙,乃是上天示警,我大周近一两年内必有蝗灾,嘱各地府衙,即日起,率当地衙役百姓,积极预防蝗灾,积极贮存粮食。

令各地粮商,不得借机抬高粮价,只要粮价抬高超过现在三倍,按谋反罪论处!抄家灭族!令各地酒商即日起至两年内,不得再以粮食酿酒,可以以果子酒等替代,如有违抗,没收全部家产。

令各地百姓积极配合当地府衙,积极预防蝗灾,但凡发现蝗灾超过半县,当地知县,必须加急上报朝廷。隐瞒不报者,杀!”

“宣太子即刻起,去均州赈灾。负责均州一切民生事宜,妥善安置百姓,动员当地士绅捐赠,若有乘机烧杀抢掠者,杀!若有贾商士绅故意抬高粮价者,没收一切家产,以做赈灾之用!”

“宣徐寅,主持预防蝗灾事宜,重点保护产粮地区,若有当地贾商无故抬高粮价三倍者,抄没家产。”

“宣武王,抽调万名将士,分散各地协同当地府衙预防蝗灾,打击乘乱祸害百姓者,对于消极怠工的知县知府,衙役,可以绑了送往大理寺审查。对于聚众妖言惑众,抨击天子失德者,以谋反罪论处,诛杀九族。”

皇上随之宣布一条条旨意,这一次朕便彻底的强势一次,力挺徐寅。重用武儿,不论如此会花费多少代价,但也绝不能让下面这些各藏私心的朝臣,堵绝了朕的新政。田地赋税,必须悉数回归朝廷。

☆、209 强势

还有这次也借机锻炼徐寅等人,相信两年后,朕的殿下,能有大量有用之才,而并非是这些顽固不化,只看着家族利益不管国家的官员。

还有这一次也可以借机清除一些暗地里勾结轩辕世家的贾商世家,该是他们死期了,相信这些人,必定会有人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朕有国家神器,还拿捏不住你们?哼,笑话!

皇上的强势,朝臣中倒是有人想死谏皇上,但一看到皇上那嗜杀的眼神,朝臣还是胆战心惊了,如此嗜杀眼神,哪是死自己一人就能阻止的了的?也许惹怒皇上的下场,便是抄家灭族。

没有听到皇上刚刚才颁发的圣旨?谁敢妖言惑众,抨击天子失德者,以谋反罪论处,诛杀九族?相信只要自己敢站出来,自己必定成为皇上杀鸡儆猴的头羊!

随着皇上的旨意,一道道下达到各州各县,不仅仅所有大周官员知道了皇上的强势预防蝗灾,连大周普通百姓也知道了大型蝗灾将会在一两年内发生。

顿时各地府衙都忙碌起来,照着皇上旨意,组织衙役百姓,消灭蝗虫,铲除虫卵。还有各地贾商,顿时老实起来,无人敢借机调价,哪怕生意不做也不敢当上谋反罪名。

太子下了均州赈灾,武王带着一帮将士,巡视大周各地,杜绝盗贼乘机抢掠。徐寅则是带上他的七君子以及自成一势的江南士子,前往各地府衙组织预防蝗灾。

此次行动在所有人看来,都认定是皇上为了他一个人的脸面,大动干戈,兴师动众,借机消除异己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为了新政推行,皇上连历朝历代皇上做到的罪已诏也罔顾了。

新政表面对于百姓来说,好似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只要细细想想,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若是朝廷国库丰厚,必定能减轻百姓身上的些许赋税,也会在其他地方,改善百姓生活。所有百姓对于新政,几乎还是抱有支持态度的,毕竟国库充裕了,自然是好事,天生也不影响自家赋税,合该那些有钱人交去!

新政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士绅家族利益,不过这些士绅谁心里也有数,朝廷赋税难,其实还是难在士绅福利太过,但这点他们本人绝不会同意。

新政对于后面的举人进士来说,也没有多少影响,他们毕竟还不曾与有立场发言,唯有被动接受,要不然就别指望仕途。

看似一个翻地龙的示警事件,却被皇上朝臣各个势力演绎成为推行新政跟阻碍新政的着力点。也是各个势力在维护自身利益。

不过文婧却知道徐大哥说的蝗灾,是真的存在的,不过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这期间自己也跟徐大哥私下讨论过,如何提醒皇上预防如此大规模蝗灾,却无法解释如此说法的根由,难道要跟皇上说自己跟徐大哥是重活了一回,所以才知道的?这绝不能说。

虽然均州的翻地龙事件带给了当地灾害,却给了徐大哥机会,借上天示警,说出蝗灾,皇上竟然相信了?

不仅如此,皇上对徐大哥说的蝗灾,及其重视,不仅仅积极贮存粮食,还安排武王前往协助,虽然皇上如此大动干戈,有借题发挥打击阻碍新政推行的势力,但不可否认,如此大动干戈,才正是自己跟徐大哥希望看到的。

大型蝗灾可怕并不只是蝗虫肆掠一次就完事,可怕就可怕在蝗灾之后,后面几年,都缓不过劲来,只因为蝗灾留下的虫卵,难以清除干净,便会年复一年,雪上加霜。

前世的时候,便是在一年之后发生大型蝗灾,涉及三十几个州,连绵了几年,当时皇上下令,让当地府衙组织百姓,捕杀蝗虫,消除虫卵,才叫蝗灾慢慢止息下来。

还记得那几年的粮食价格,着实是贵啊!那几年也着实饿死过不少人。所幸那几年蝗灾并未涉及扬州一带。而是在福建,湖广两省产粮之地,泛滥成灾。也涉及河南河北。

幸好皇上能让徐大哥主持统一安排预防蝗灾事宜,不然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提醒皇上如此大型蝗灾。

燕京的百姓,也都知道了蝗灾,各家都有储备粮食的想法,但是没有多少天,燕京粮商,却没了粮食供应。

“澈儿,机会来了,这次皇上为了他一个人的脸面,置天下百姓不顾,如此大动干戈,正是起乱的好时机。

若是太平盛世,我们族人自然不能有所动作,但如今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我们先安排人将粮食转移到琉球岛,让大周缺粮食,百姓自然就怨气冲天,造反的人,也许还真有。

然后在带着黑胡子他们肆掠抢掠,必定能将大周扰的天翻地覆,这次,可以叫他们放开来杀人放火。不必跟以往一样,温温吞吞的,光是抢掠,不杀人,现在可是越乱越好啊!”

轩辕家主自以为看到了时机,开始着手安排造反事宜,殊不知皇上如此大动干戈,其中深意,也是等着轩辕家族自己跳出来,一鼓作气,将这些心怀作乱的祸根,彻底铲除。不然也不会安排武王带人巡视各地,其实还是盯着轩辕,不过是拿着预防蝗灾做幌子而已。

甚至还有徐寅及时举荐七君子之一的金陵殷中,他的祖父便是太过重视海盗,被轩辕家族陷害致仕的,这一次皇上听到徐寅说到怕海盗借机肆掠,便暗地里给了殷中祖父密旨,让他重新召集旧部,练习新人,预防海盗借机肆掠。

徐寅如今俨然成为了一方势力的核心人物,不仅仅是皇上的重视,也是江南七君子的紧紧追随早就了徐寅的异军突起,也早就了这一批的江南士子,成了皇上眼里的可塑之才,尤其是殷中,对徐寅更是感激涕零。祖父等这一天很久了。

随着均州的一场翻地龙事件,各方势力暗地里波涛汹涌,各自布置,各自图谋。

哼,以为这样,朕就怕了?以为朕当真这些年是白过的,你们轩辕世家能把粮食看做筹码死死把控,朕就眼睁睁的听之任之?

燕京粮商粮食告罄没有几天,皇上自己的人便很快填补了上来,原来皇上在武王培养自己粮商同时,自己也培养粮商,如何可能叫轩辕自以为是的把控大周粮食?这些年不动自己粮商,不过是麻痹轩辕家族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