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理想年代-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高他们也全转过身注视这里。
汤约宛把密封的文书拆开,念道:“武昌已经迫于压力,经过英驻汉口总领事的调解,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用印。”
意料中的事终于证实了!李想默默地接过文书,一件件拣看,连停战协议也抄录了一份。停战之后自然就是城下之盟。
“我们的流血,我们的牺牲,我们的努力,最后换来这样一个结果?”
“自武昌举义,响应省份多达十三省。我们为什么要和?武昌城的懦夫在怕什么?”
“宁为玉碎,绝不妥协!城下之盟是对我们的耻辱!”
“革命没有妥协的余地!”
底下已经议论成一片。
“武昌要停战,我不停战。武昌要议和,我决不!”李想几乎上狂吼而出,帐篷内终于安静下来。
“打他个混账乌龟王八蛋。我们怕个谁?”
“大帅,总要给个方略。”曾高这家伙懒洋洋的开口,也不怕扫兴。
李想撇他一眼,道,“此次和北洋军打一仗,打出我们的威明,外示北洋朝廷与袁胖子满清小皇帝誓不共立,内安革命党南方独立各省人心军心,有一举两得的功效!”
曾高双核的CPU高速运转,一边沉思,一边说道:“你说的虽有理,但形势有变,不能不随机应变。”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夜未央(七)
“是啊。”李想不得不同意曾高说的,还有些头痛,“冯国璋和段祺瑞乃能征惯战,深悉兵法的人,不会那么容易给我们伏击烧粮断切补给线,定要另想他法才行。AB计划能够照顾周全吗?”
曾高微笑道:“我们可能仍有C计划可以实施。”
李想愕然望向他,怎么看都觉得他笑得很贱。“你小子说话留一半,小心我揍你。”
曾高淡然一笑,道:“袁世凯之所以那么卖力的打击湖北革命军有生力量,自然是为了抑制南方十三省的革命潮流。留下武昌围而不攻,自然上为了养寇自重要挟清廷。北洋上下通力配合,借这辛亥大势,就是要助袁世凯行逆而夺取的篡清大业,这配合之间,容不得一点点差错。”
李想好像上听懂了一点,不屑道:“不就是那点阴暗权谋。”
他的商业情报网络虽然转为军事情报网络铺开,但是自举义以来都是战场上硬碰硬的和敌人干,即使面对当初来汉口摘果子的同盟会也没有对他们使过阴招。这不是李想智商太低,不是李想太过高尚,完全是因为他穿越之前见过的世面太小。就他在职场上,电视剧里看过的勾心斗角比起这里历史人物来就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出生世家的曾高不同,他对这些阴暗之术,几乎有一种天生的敏锐嗅觉。北洋团体看似坚不可破,可在他眼里却是处处可以插针。他得意洋洋,摇头晃脑的说,“虽是上不得台面的阴暗小术,用以分化离间冯国璋和段祺瑞足以。”
“他们之间的怨隙早就存在,冯国璋这次可是风光无限,段祺瑞在他身后完全成了配角。同是北洋三杰,段祺瑞就不吃味,不怨恨?可是这对王八蛋好好的,我们是针插不进。”李想有些悻悻的说道,他也打过这对王八蛋的注意,可惜没有找到蛋缝。
曾高笑了,李想对于很多事物的超前认识已经使他很是自卑,总算有一个长处可以和李想比,不然他会郁闷死。
“其实也不难,只要金兆龙在汉口散播个谣言,说段祺瑞部嫉妒冯国璋部独占平匪大功,要借口悲线被李想残部的骚扰,顺势掐断给冯国璋部提供后勤补给保障。这是真是假,谁分得请,谁又解释的清?说不定段祺瑞部也正憋着这坏心思呢。”
“此计极妙。天下就没有你这只苍蝇钉不穿的蛋。”李想拍掌道,以他所了解的历史,北洋从来都是内斗的经典教科书,冯国璋和段祺瑞恨不得掐死对方,憋出这么一点坏心思算什么?政敌嘛,从来都是以最坏的心思去揣测对方。
李想兴奋的走来走去,“谣言一起,北洋势必军心动荡。冯国璋和段祺瑞再无默契,我们可以专心对付段祺瑞,掐断北洋的补给线。已经是初冬了,乌龟王八的没有补给,再不退出湖北,饿也饿死他们。这件事情得立刻去办。”
“是。”汤约宛清丽万分的柔声应道,实在与帐内阴谋杀阀浓烈的味道不和谐,她转身就欲走。
“等一下!”李想突然站定喊道,“既然是谣言,不如再加一条。冯国璋在汉口纵容官兵烧杀抢虏,惹起洋人反感和民党仇恨,袁世凯为迎和洋人,为平息民愤,为彰显南北和议的诚意,准备撤销冯国璋第一军总统官,换段祺瑞顶替,总督湖广军政。”
“绝妙!”这回轮到曾高大力一拍巴掌,道:“大帅在这方面也是很有天赋。也许袁世凯还真是这个打算,冯国璋也可能是心甘情愿给袁世凯背这个黑锅。但是谣言出来之后,一切就不一样了,冯国璋愿意,他的部下未必就愿意。有人会不会想鸟尽弓藏,兔死狐悲?反正汉口北洋军心非得炸开锅不可。他娘的,我们就和袁胖子周旋到底,教他有来无回。”
曾高这样好的教养也忍不住爆一句脏话。
李想双目闪过前所未见的浓深杀机,却只是一闪而过,嘴角逸出一丝冷如冰霜的笑意。
辛亥风雨终到了最狂爆的时候。
看到汤约宛亭亭如玉的站在他面前,等他还有什么指示。李想道,“交给金兆龙去办。他们要是有什么好点子也只管使出来,要以攻心为上!”
“是!”汤约宛秀眉轻挑,佩服得五体投地,好像这个世上没有事情可以难倒他。她点头道:“他们没有把你当成一个对手,是他们犯下的最大错误。”
李想轻笑一声,得意。
李想看一眼怀表,看曾高有无聊的神游,便道:“这些琐事他们可以搞定,你也闲得蛋疼,一起出去溜个弯。”
正想幽会周公的他忽然立起,两眼放光,“这个时候还出去溜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现在要去办?准备安抚军心了?”
李想已经配上西式指挥刀,又紧了紧武装带,又拿来大檐帽带正。“巡营安抚军心!”
两人站在中军大营门口仰观夜空,漆黑如墨,耳旁仍是闻者断人肠的曲调。
歌声渐落,只是在山谷徘徊,看似慢慢归于平静,然军心难以平静,眼前的平静只是山雨欲来前那种充满张力的不寻常平静。军心如此,这仗如何打?
两人你眼望我眼,均看出事情的严重。
李想长吁一口气道:“军心比我想象中要严重的多。”
曾高扫视谷内点缀的篝火,如此夜了,士兵们还没有休息的打算,扑面而来的一股沉郁之气如山般沉重,他沉声道:“你没有信心安抚军心?”
军心如不可用,他们的一切谋划都是白搭。
李想巡视黑沉沉蜿蜒起伏的山脉轮廓,像是某个神话传说里的凶兽,沉声道:“军心从来不是我此战最大的威胁。铁路沿线布满兵站,兵站驻扎的北洋精锐可以迅速支援任何任何受到我们攻击的铁路段,实在是难缠。”
曾高道:“这正是铁路兵站目前采取的战略,任由我们去攻击铁路补给线,他们则集结精锐,随时对我们作出迅速而有效的拦截。我们虽摸清楚它的用心,也不是一筹莫展,桥梁和隧道被我们炸毁之后,他们人力运输速度慢了很多,但是兵站沿路的保护作用还在。”
李想几乎就要虎躯一震,道:“我们在伏击战中伤亡愈少,能脱身的机会愈大,时间无多,我们须为伏击战作最后部署。”
曾高沉思半晌,点头道:“这个您老哥就放心吧,我就指望你能收拾军心。”
李想大笑道:“就看我的。”
李想露出凶狠的目光投往北方,黑暗的夜空下暗藏杀机的山间林间,心中不受控制的胡思乱想,不知道百年之后,有人重读这段历史会有怎样的想法?
李想和袁世凯终抵达正面冲突的时刻,中间再无任何缓冲的余地。李想若落败身亡,当然一切休提,历史照旧。南北和议,袁世凯做大总统,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二次革命,席卷南北的中原大战,日本侵华……将没有任何人能阻止,更没有人可改变这可怕的形势。
天下之争,历史之际,将决定于李想和袁世凯的湖北奕局。
“属于北洋,属于袁世凯,属于段祺瑞,属于冯国璋,他们的噩梦将在日出前揭开序幕。”李想就是这样自信的说道。
他跨上战马,心中静如止水,灵台澄明空澈。
李想驱马绕小谷一圈,全体将士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静静的看着这位年轻的统帅,带领他们掀起辛亥风云的统帅……
倏地战马人立而起,仰首嘶叫,就那么双蹄凌空的当儿,后蹄踏步,滴溜溜转过身来,面向将士,前蹄回到地上。登时惹得手下将士不自主的高呼喝采,那股沉郁纠结之气瞬间消散不少,战意大增。
“锵!”
李想拔出指挥刀,寒刃斜指夜空,哈哈大笑道:“各位将士:我与你们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已经很久,以前的战斗中,大家的勇敢善战全在我记忆里收藏着,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军人!都是最坚定的革命者!在总督府,在刘家庙,在三道桥,在汉水之滨,哪怕血流干了,我们也没有向任何敌人低过头,包括横行中国半个世纪的洋人!眼前的小小北洋军又算什么!我们是革命军,保国保家,救国救民!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
他尚未说毕,将士早忘情呐喊,把他说的话掩盖过去,士气攀上顶点。
李想知是时候,更庆幸今晚及时作出反应。他举着指挥刀在空着挥舞一圈,带起一片寒光用力劈下,四周随之安静下来。
“你们的勇敢是我这一生的骄傲!汉口的失败只是暂时的,现在我们敌人仍然破坏着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荣光,依然在等待着我们去战斗!”李想拉着马头慢慢地转动,无比认真的看着一双双真挚火热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对着牺牲的战友,死去的亲人发誓,打倒北洋!打倒清廷!”
“打倒北洋!打倒清廷!”
立刻,山呼海啸般大叫直入云霄,似要撕裂着漆黑的暗夜。
歌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歌声依旧有感伤,更多的却是雄壮。歌声中,同样有英雄男儿的泪水,只不过这一次泪水不再是悲伤的。
在这一刹那间,李想觉得自己无比高大,胸中的郁闷、愁思,以及对历史惯性的恐惧荡涤一空。篝火明暗不定的光线照在他脸上,他的脸色涨得绯红,对身后的曾高说:“秦始皇以砖石为长城,我们以万众一心组成新的长城。砖石长城,今已破败,只有万众百姓依然如故。”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未央(八)
夜色如漆,一座被战火毁灭的大城废墟如同鬼域,在这座死城外围却是一座庞大的军营,军营中点点灯火浮动。营地广阔,蔓延出去好几里。
一张军帐内,一灯如豆。
这里只能听到寒风在帐外掠过的声音,像似那座死城鬼域飘过来的怨恨呜咽。这夜安静诡异,睁着眼睛一直不能入眠的段祺瑞突然心中一动,披衣坐了起来。
按照汉口传来的消息,葛福那个金毛鬼子又回到了汉口,带着可笑而心怀鬼胎的和平,而段祺瑞也应该收到盖着黎元洪印戳的停战协议,也许正在刘园开庆功宴喝着欧罗巴洋酒听天后巨星唱曲。
他自从率领江北大军入鄂剿匪,似乎就一直为了这个目标而拼杀奋斗。剿匪的目标却不是为了维护清廷统治。清廷的腐败,已达不可救药的程度,除了满洲人自己和少数顽固党外,不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民,对于清廷有一种不期然的厌弃情绪,几乎大家都希望换一朝代来重新兴起国家。唐才常在汉口的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运动,以及广东、湖南、浙江等省的革命人士的运动,虽然机会未熟,时起时倒,然一般人心,都是盼望革命一派成功,而暗中表示痛惜,希望有人再起。最后张绍曾在滦洲的进兵,遂使清廷发布十九信条,所有皇族不许问政;吴禄贞在石家庄的举动,一面固然是对袁世凯的不满,本来也是想自己动手把清廷推翻;至于袁世凯本身自被罢黜后,在彰德待时而动,更是显著的事实了。
可是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波云诡计,太多的波折起伏。一开始的武昌城里新军作乱,牵动满清朝廷内部宗室党争,到北洋利益团体的倾扎,至袁世凯借机推波助澜的上位,后来全国省份的独立风潮,再是东郊民巷那不安的空气……这一切的复杂变化,使得他当成率军入鄂的目的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到了今夜,自己这个一直在变化的目标终于能够实现了。他完成了袁世凯的目的!
武昌起义后,清廷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北洋军队赶往武昌镇压革命。然而北洋军是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大部分将领是袁的心腹,不听从荫昌的调动。冯国璋在接受命令的当天,就秘访袁世凯,袁授以“慢慢走,等着瞧”的秘诀。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清廷束手无策。在这种局势下,朝野内外一致要求起用袁世凯,以挽回危局。
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清廷发布“湖广总督着袁世凯补授,并督办剿抚事宜”的上谕,要袁世凯率北洋军南下镇压革命。而袁以“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为借口,故意延宕不肯出山。同时指使北洋将领暂时采取观望态度,不要贸然进军。九月六日,清军进攻武汉受挫,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又相继起义,清廷不得不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但袁世凯仍不满意。他通过徐世昌向清廷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授与他军事全权,保证供应充足军饷等条件。清廷不肯轻易接受袁世凯的全部要求。正当袁世凯与清廷讨价还价,相持不下之时,武汉革命军已光复湖北大部,继湘、陕、赣之后全国又有十余省相继独立,革命形势不断高涨。这时,资政院也上奏清廷,主张速开国会,取消皇族内阁。驻扎直隶滦州的新军第20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2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电奏政纲12条,并与第6镇统制吴禄贞密谋起义。资政院的呐喊,张绍曾的兵谏,都与袁世凯遥相呼应。在这巨大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屈服,连忙下“罪己诏”,颁布宪法“19信条”,下令释放政治犯,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责任内阁”。清政府的军政大权便落入袁世凯手中。于是袁世凯立即出山南下,指挥北洋军队猛攻革命军,先后攻克汉口、汉阳,并在龟山上架起大炮猛轰武昌。可是,袁世凯只是隔江炮击,并不想立即攻占武昌,企图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逐步窃取全国政权。
后面呢?后面他究竟该怎么办?段祺瑞是一个心计非常深沉的人,自然很清楚心计更是深沉的袁世凯的野心。清廷虽不问政,但清帝名义还没有正式取销,袁世凯以国务总理地位,总管军事和一切政权,他所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如何由他来带头,清帝当然要退位,南方的独立,如何使它取销,服从中央,这是他的盘算,而现在南北议和,不能对外说出来的。
既然已经追随袁世凯到了这个份上,他也想有个结果,混个开国功臣,上凌烟阁,封万户侯。和议开始,冯国璋已经走在他前头,以后再见步行步,未尝没有超越他的机会。北洋内部到底有什么样的纠缠危险,外人很难看得清。
天下已经大乱,段祺瑞自问,还会有什么样的风波在未来等着自己?他已经直觉的感受到,未来的日子,恐怕会更让他觉得惊险刺激呢。天命更替,正是英雄奋起的时候。
他拉开脖子上的风纪扣,想着袁世凯的心思,无论君主立宪,还是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