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雄-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不会?”一直对国事很少发言的花解语轻叹一声,开口道,“李将军,你太小看天下诸侯对平等论的仇视了。随着定州、易州、深州一些政策的逐步展开,如今可不止是士绅站在我们对面,就连道家、佛家也隐隐开始与我们做对。定州表面看上去一天比一天繁华,但底下的波澜,从来没有这样汹涌过。
他们这些人,可能宁可接受一个昏庸、暴虐的皇帝,也不愿眼睁睁看着我风云卫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据我们暗中搜罗来的情报,几乎所有的诸侯,对我风云卫都十分敌视。以前我们只是说说,今年以来,当我们真正开始这么做时,那些士绅诸侯才感觉到了切肤之痛。原本中立的一些人,毫无例外的倒向了他们。
如今,中原各地都流传着许多恶意中伤我风云卫的故事,指责我们风云卫施行的其实是白莲教的那一套。其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将我风云卫白莲教余孽。
之前那些诸侯之所以不敢为难我风云卫,只是因为各怀鬼胎,又忌惮我风云卫的强大,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罢了。
如今若是给他们借口,他们若是再不群起而攻之,那才是怪事。”
李风云脸色骤变,年初开始在民间大举推行诸多平等政策,是他拍的板,当时花解语还苦劝过他不要这么急,不过李风云当成了耳边风,没想到情况竟然恶劣至此。
公孙无忧接口道:“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着急编练新军的原因所在。在这种群狼环伺的情况下,只有强大的武力,才能保护好定、易、深三州之地。
风云,当初本公子还不太赞成你夺取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因为太过危险。现在不同了,我认为,夺取燕云十六州已经势在必行。中原的兵马,迟早会有一天杀上门来。定、易、深三州之地无险可守,如何抵挡得住中原的大军?就算我们打胜一百仗,只要一场仗打输了,我们这些年的心血也就白费了。只有取了燕云十六州,退守燕云十六州,才有可能休养生息。
推广平等之说,绝非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太急了!
你道我这几个月来大肆购买粮草是为了什么?那是因为我担心终有一天,中原要对付我们,我们即使有钱也未必能买到粮食。没有粮食,叫将士们怎么打仗?又叫百姓如何安心?光靠定、易、深三州之地的产出,还养活不了这么多将士与百姓,特别是在战时。
不得不说,小皇帝刘承祐此举,可能为我风云卫又赢得了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至少在一年之内,还不会有人向我们动手。”
李风云意识到现在风云卫所处的环境,恐怕比他想的还要严峻许多,要不然,公孙无忧、苏语侬不会说这种话。
“最让我担心的,还不是外面的敌人。”公孙无忧接着又道,“而是隐藏在我们内部敌人。这近一年来我们在定、易、深三州之地施行的许多政策,可不止是触动了士绅的利益,我们风云卫内部的许多人的利益也同样被触动了。我们风云卫内部,究竟还有多少人肯与我们站在一起,说实话,我心中一点底也没有。这些人一旦临阵叛逃,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可是偏偏,为了防止军心不稳,我们没法查,也很难查得出来。”
“他们敢!”李风云猛地一拍桌子,喝道:“王大山,你是干什么吃的,这不是该你做的事么?”
王大山低下了头,公孙无忧急道:“这不怪王将军,毕竟粮草筹备署才有多少人?既要监视防备各方的细作探子,又要注意风云军中的种种动向,又怎么可能查得了多少人?
而且上次王成将军的事发,很多风云卫的老人都恨上了王将军,有人甚至说王将军是我风云卫中的来俊臣。(注2)王将军做的已经够多了。”
李风云呆了呆,拍了拍王大山的肩膀,以示歉意,问道:“查出来多少?”
王大上答道:“现在正在查的,关键位置上的就有三十七人,其中掌握确凿证据的有五人。这五人虽然并未犯什么错,但是有证据表明,他们已经投靠了其他诸侯。其中一人,是曾经跟着大将军一起从镇州走出来的老人。
另外的那三十二人中,也有七人是在战场上曾经出生入死过的老人。”
李风云叹了一口气,道:“无忧公子,暂时想办法把那三十二人调离关键位置。最多日后查清楚后,调回原职,我亲自给他赔不是。
大山,回头你找个机会把那五人请来,我与他们好好谈谈,既然道不合,他们又没有犯什么错,那就好聚好散,他们想去哪就去哪里吧!
另外,大山,如果人手不够,我再多给你两百人的编制。只要需要,可以调动亲卫营的人帮你,我让古洪来帮你吧!记住,你的职责很重要,我们内部,绝对不容许出问题。当然,辽国那边的消息也不能放松。
还有,佘大哥,莫大哥,你那边也要多配合一下大山,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妥,也请通知大山这边。”
佘破财、莫轻言纷纷答应。
王大山脸色一阵红润,显得有些激动,道:“多谢大将军的信任,大山绝不辱命。只是张俊张将军那件事难道就这么算了?”
………………………………
第七百五十一章 骤变(3)
李风云闭目沉思了片刻,道:“张将军既然已经暗中将那些钱补了回来,就别再追究了,毕竟,他也是我风云卫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事情暴露出来,对风云卫的影响太大。对于张将军,我还是信得过的。”
众人默然,这也许是如今最好的处理办法。
讨论过风云卫内内外外所面对的险恶局面,李风云将话题一转,问道:“各位认为刘承祐为何突然这般不智,居然做出这等事来?”
“恐怕与三个月前的那次刺杀有关!”公孙无忧道。
“你说的是那次庄妃被刺一案?”李风云问道。
公孙无忧点了点头,见花解语、佘破财、莫轻言有些茫然,解释道:“这是我们在皇宫中绝密探子探来的情报,因为与你们无关,所以并未通报给你们。实际上,这世上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想来也不多。
不错,三个月前小皇帝的爱妃庄妃并非得恶疾病故,而是被人刺杀身亡。当然,刺客要杀的人显然不是庄妃,而是刘承祐,只是凑巧,那一天小皇帝并没有去庄妃那里就寝,这才躲过了一劫。”
莫轻言奇道:“那就奇怪了,如果陛下没有去庄妃那里就寝,那庄妃的宫殿前理应没有皇帝的仪仗,守卫也会少许多,难道刺客连这些常识也会不知道?”捕快出身的莫轻言,对许多细节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迅速从公孙无忧的话中找出了破绽。
“这正是我们怀疑的!”公孙无忧答道,“如今看来,那名刺客的目的,很可能并非真想刺杀小皇帝。”
“你是说打草惊蛇?”李风云插嘴道。
“不错,如果是我,很可能这么做!”公孙无忧点头道,“不说要刺杀皇帝有多难,单说杀了小皇帝,对各方有什么好处,我实在是想不出来。
最有可能出手的史弘肇、杨邠,但是他们已经是权臣,手握重兵,权倾朝野,说一不二,他们对现在的状况已经很满足,并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虽然刘承祐对他们已经表示出不满,但只要不冒天下之大韪,采用这次这种过激手段,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至少在刘承祐手掌大权之前是看不出什么危险的。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刺杀刘承祐,真的刺杀刘承祐,他们就成了罪魁祸首,众矢之的。本公子不信他们想不到这一点。
至于郭威,郭威此人向来谨慎小心,虽然已经露出了反意,但是当初郭荣试探风云时,风云所说的那番话,就能让他息了作乱的心思,可见其何等的谨慎。
这三人不动手,其他诸侯更没有动手道理。
如果说动手的江湖中人,为某人报仇,这种可能也是有的。不过,刺客竟然能准确探知到小皇帝经常去庄妃那里,这就不是江湖中人能做得到的。
能做得到这一点的江湖势力,中原境内恐怕也只有永固宫了。可是永固宫主不傻,她理应看得出,就算杀了刘承祐,换上一个皇帝,对她的复国大计也没有什么帮助。而且永固宫主以前久居宫中,对宫中的规矩十分了解,也不可能做出误中副车这样的错误。
同样道理,南唐、辽国、西蜀也不会对刘承祐动手,刘承祐对史弘肇、杨邠等人的不满,实际上对他们非常有利,他们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该出现有人偷偷摸进宫去,刺杀小皇帝的事情发生。这事又的的确确的发生了,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想要打草惊蛇,故意激怒刘承祐,让他做出不智的事来,好浑水摸鱼。”
李风云细想了一下,点头道:“不错,那此人究竟是想干什么?”
公孙无忧呵呵一笑,道:“那我们还要从刺杀案发生之后,小皇帝的想法来推测。
大家知道小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年轻气盛,行事并不稳重,暴躁易怒,疑心又重,并不是一位合格的帝王,甚至连石重贵都比不了。他骤然遇刺,他会怀疑到这件事是谁干的?”
“史弘肇、杨邠,还有郭威!”莫轻言脱口而出。
“不错!”公孙无忧笑道,“在刘承祐眼中,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这三人,他最恨的恐怕也是这三人。他总担心这三人有一天会夺走他的皇位,那么在他眼里,那刺客必定是这三人之一派来的。”
“这是为何?”李风云有些不解。
公孙无忧笑道:“风云,你应该还没有听过‘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的典故吧!”
李风云嘿嘿笑了两声道:“还真没听过,说的是什么?”
公孙无忧道:“说的是有一家有钱人,某一天,天下大雨导致家里的院墙倒塌了一片,有钱人的儿子说,如果不修筑好,肯定会有人利用这个缺口来家中偷盗。邻居家的父亲也同样对那有钱人说了同样的话。天黑了,果然这一家丢了大量的财物。这个有钱人认为自己儿子很聪明,而怎么看邻居家的父亲都像是偷盗他家财物的贼。
一个人若是疑心另一个人不怀好意,那么,后者的一言一行,在前者眼中都是不怀好意的证据。刘承祐便是如此!”
李风云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刺杀刘承祐,就是要嫁祸给史弘肇、杨邠和郭威?那幕后之人可能与这三人中的一个有仇?难道是苏逢吉?”
公孙无忧摇摇头,道:“不会是苏逢吉,苏逢吉虽然是个小人,但是很聪明。他不会为了杀史弘肇冒这么大的风险。风云,你认为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人并不是真的想对付那三人中的一人,而是想要推其中一马?”
“郭威?”李风云眼中一亮,“那人是要逼郭威造反!”
“不错!”公孙无忧拍掌笑道,“风云,你与我想到一块了!刘承祐既然杀了史弘肇、杨邠,自然也不会放过郭威。本公子想,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该能听到郭威起兵造反的消息了!”
莫轻言奇道:“为何不是郭威自己做的?”
李风云摇摇头道:“我了解郭威,他还做不出这等事来。”
佘破财不解道:“造反便造反,何须做出这些事情来,此人做事不爽快!”
公孙无忧道:“佘将军此言差矣,造反总该有个造反的理由。如今天下初定,民心思安,如果郭威贸然举兵,师出无名,结果会是怎样?佘将军可还记得,当初李从珂是如何从李从厚手中夺来江山的?(注3)”
“哭出来的?难道郭威会故技重施?”佘破财睁大牛眼,有些不信。
“是与不是,要不了多久就该揭晓了!”公孙无忧答道,“而且此人计策精妙,不但帮了郭威,还趁机除去了刘承祐身边史弘肇、杨邠两员大将,又坐实了刘承祐昏君、暴君的名头,试问郭威若兴兵杀来,谁会愿意为刘承祐出头,谁又敌得过郭威?
一举三得,妙计,果然是妙计!不知出此妙计的到底是何人,竟然有如此之才?”
佘破财是直肠子,犹自不信,正要争论。这时,一名亲卫闯入院中,大声道:“大将军,邺城飞鸽传书传来急报!”说罢,呈上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蝇头小字。
李风云接过纸条,迅速扫了几眼,满脸苦笑,道:“好快,无忧公子,你猜得没错,郭威郭将军果然反了!刘承祐完了,大汉完了!”
注1:三司会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审判制度。“三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主要的中央司法机关,源于战国时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后世也称三法司。汉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唐代以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为三司使;明清两代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三法司。
注2:来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雍州万年人。武则天执政时的著名酷吏。因告密获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司仆少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又设推事院,大兴刑狱,与其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采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注3:应顺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自凤翔出发,起兵反叛。李从厚命王思同领兵来讨伐,王思同集结各路兵马围攻凤翔城。李从珂不敌,部下损失惨重,凤翔城眼见难保,情急之下,李从珂三下五除二,将上身的衣服脱掉,露出身上的一个个伤疤,然后站到了城墙上,哭泣着说:“我自小就跟随着先帝出生人死,身经百战,满身创伤,才有了今天的江山社稷;你们大家跟着我,这些事都看在眼里。现在,朝廷宠信佞臣,猜忌自家骨肉,我究竟有什么罪要受此惩罚啊!”使许多攻城的军士动了侧隐之心,转而支持他,先后劝降曾经的部下羽林指挥使杨思权、都指挥使尹晖等攻城将领,并趁机一举击败李从厚派遣的所有军队,随即拥兵东进,夺取了都城洛阳。
………………………………
第七百五十二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
乾祐三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在诛杀了顾命大臣史弘肇和杨邠、王章后,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人,又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能将前朝飞扬跋扈的旧将势力一举铲除。
不料李弘义偷偷将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大惊,立刻派人向郭威告急求救。
郭威见事情紧急,当即立断,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假传圣旨宣称刘承祐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诸将群情激愤,共同推举郭威起兵讨伐朝中奸佞以清君侧。
刘承祐听到郭威起兵造反的消息后,勃然大怒,派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宦官瑽脱侦察郭威兵马的动向。
乾祐三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过黄河,瑽脱不慎被郭威军抓住,郭威叫瑽脱奏请刘承祐,要刘承祐把李业等人缚送军中。
心高气傲,还在为一举铲除了史弘肇、杨邠而沾沾自喜的刘承祐哪里会肯?拿出郭威奏章给李业等人看,惊惧不已的李业等人弹劾郭威的反状已明,奏请将郭威留在在京的家属满门抄斩。
于是,郭威留在开封的所有亲人都被推上刑场,郭威的两个亲生儿子郭侗和郭信一个也未能逃脱,其中郭信还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