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雄-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只是想,我这一生,总不能混吃等死白白浪费掉,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我现在做的,正是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所谓的皇帝,我丝毫不感兴趣,我所说的有意义的事情,也决不是要当什么皇帝。”
“那你究竟想要做什么?”郭威十分不解。
“太平盛世又如何?一代明君又怎样?”李风云笑了起来,“我听老师冯道说过,盛唐之时,威加宇内,所向披靡,天下一时无两,可是现在呢?老百姓朝不保夕,连肚子也填不饱,随时可能被人把脑袋砍下来当球踢。郭老哥,你认为这正常么?”
郭威不以为然,道:“一兴一衰,天下至理,所谓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万物莫不如此。”
李风云摇摇头,争辩道:“不对,我虽不懂天下至理,不过我明白一见事。那便是如果我要去开封,就该向西南而行,如果我要去扬州,就该向南而去,不该老在一个地方转圈子。如果老是在一个地方转圈子,只证明我走的路走错了,这样下去,恐怕永远都到不了开封,更去不了扬州。
这时候,该做的事情,应该是跳出原来的路,另觅一条新路。虽然这条路未必也正确,但至少也是一个开始,不是么?只要开辟的新路足够多,总有一条通往我们想要去的地方。”
“那你究竟想要去哪里?”郭威追问道。
李风云抬起头来,双眼灼灼生辉:“去一个人人平等,没有苦难,没有饥饿,没有犯法生命便不会受到威胁,人人都能过伤自己想要的生活,再没有什么一盛一衰,更没有一鸡死一鸡鸣的大同世界!”
………………………………
第六百一十七章 嫩芽
郭威哑然失笑,道:“这怎么可能?世上根本没有这样的大同世界。”
李风云答道:“以前没有,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没有。如果总是这么转着圈子,那跟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郭威愣了愣,旋即沉下脸来,问道:“那么说,你还是要与陛下为敌了?”
“不,”李风云摇头道,“如果陛下能将这世道治理得好,我再等些年又有何妨?毕竟我的目的,是让天下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
“你的意思是,大汉的江山难以长久?”郭威逼问道。
李风云笑了起来,答道:“虽然从古至今,每朝每代,都说自己的江山都会千秋万代,国祚不绝,可是,真正的千年王朝,又有谁看见过?能享百年国祚的,也才那么些个。郭老哥,你认为大汉能逃出这宿命么?”
郭威沉默了许久,他自负也读过不少史书,经史子集都有所涉及,可他看不透这宿命究竟因何而起。细想起来,他对刘知远的忠诚,真的有他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深么?忽然之间,一个念头从他心中钻了出来,如初春的嫩芽,难以抑制地茁壮生长起来。
刘知远老了,辨事也不是那么明白,只想做稳他屁股下的皇位,已经忘了当初说的那些豪言壮语。也许,刘知远并非是他郭威心目中的明君,至少现在看来不是。跟着刘知远,只怕实现不了他六合归一,太平盛世的抱负。如果是这样,那他该怎么做?
与杨颁、苏逢吉、苏禹、王章、史弘肇……他们一样,闭上眼睛,享受着那份抢来的荣华富贵么?
郭威迟疑了,他不甘心,如果是这样,他又何苦半生戎马,苦战不休?难道只为了标榜青史,供入那还不存在的云台、凌烟阁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郭威自己也说不清楚。
如果真的是这样,他该何去何从?另择明主?天下还哪有什么比刘知远更贤明的君主?就算有,又凭什么会接纳他这个刘知远手下的心腹爱将?最多不过是拉拢他罢了!而且,谁又能保证,那所谓的贤明君主真的登上皇帝宝座后,不会像刘知远那般,华丽的转身,变得让他越来越不认识?
既然如此,还不如……
郭威不敢再想下去,急忙掐断了那刚刚钻出土的嫩芽。
李风云抱了抱拳,对郭威道:“言尽于此,我想说的话也都说完了。老哥何去何从,小弟也无法阻止,若要提大军征伐我藏军谷,我也只能是严阵以待。做以待毙的事,李某还做不出来。”
说罢李风云拨转马头,带着苏语侬和两名亲卫,扬长而去。
“我该如何做?”望着李风云远去的背影,郭威心中犹豫不绝。
他这次私自来找李风云,原本的意思,是想要探一探李风云真实的意图。如果李风云果真心中怀有反意,他虽不会向刘知远告密,但是会建议刘知远严防李风云,打压风云卫。
现在,李风云的态度明了,他对刘知远只是敷衍,可以说毫无忠心,但也不会轻易反叛大汉,因为他心中虽无刘知远,无大汉,却有中原,李风云并不想将中原彻底打烂掉。
现在的李风云,就像一把双刃剑,可以伤人,也能伤己。如果刘知远这个皇帝做得好,李风云依然是刘知远手下的忠臣良将。如果刘知远治理不好这个国家,说不定哪一天,李风云就会带着他的风云卫,兵临城下。
总的来说,李风云是搁在大汉脖子上的一把刀,是潜在的威胁,最好能够除去。
至于李风云所说的什么大同世界,郭威倒是并未怎么放在心上。年轻人,谁没有一时的冲动?再过几年,只怕回想起来,李风云自己也会为今天所说的话感到好笑。
如果是在与李风云这番谈话之前,郭威一定会按原来的想法去做。可是现在,他犹豫了。他忽然觉得,留下李风云,留下风云卫,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郭威带着郭荣、赵匡胤、赵匡义,去追李风云去了!他究竟是想做什么?”邺城县衙临时行宫内,刘承祐(注1)忿忿地道,“亏父皇还这般信任他,他居然去私交藩臣!”
“沉住气!”来回踱步的刘知远停下脚步,望了刘承祐一眼,他这个儿子毕竟还是太年轻,血勇有余,而城府不足。如果是这样,日后他如何能压得服麾下的那拨骄兵悍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么多年下来,郭将军是什么人,朕还是清楚的。朕相信郭将军对朕的赤胆忠心!”刘知远缓缓地道,“承佑,你不要再派人去监视那些大臣将军,若是被人知道,会对你感到心寒的。”
“父皇,你可不知,那些将军把京城搞成什么样了,尤其是那个郭威,假仁假义,收买人心……”刘承祐试图争辩。
“住口!”刘知远沉下脸来,“朕的天下,是靠他们打下来的,放纵一下他们又能如何?”
刘知远看了看刘承祐,知道他也是一片好心,只不过做事太急,不忍重责他,叹了口气道:“为人君者,要有宽容之心。承佑,你可明白何为宽容之心?可不是对那些百姓,百姓,只要能让他们吃饱,活下去,也就够了,难道还能指望他们为我刘家拼命?
真正为我刘家,我大汉出力的,可不是那些百姓,而是满朝的文武大臣。为了几个百姓,而冷了文武大臣之心,实属不智。
当初后唐闵帝李从厚若不是一心想要削藩,李从珂也未必会从凤翔起兵,横扫了洛阳,夺了他的皇位。
同样,如果李从珂能安抚好边关大臣,善待士卒,也不会逼得后晋高祖皇帝起兵,取代了后唐的国祚。
后晋高祖皇帝明白这个道理,对文武大臣优容有加,这才让中原有了近十年的修养生息,中原国力大增。
可是后晋出帝,对边关重将一味的逼迫削弱,这才让将士离心,让辽人长驱直入。这才有了我大汉拨乱反正,建立起不世基业。
这些事,你要多想想,多考虑考虑,明白吗?出帝的前车之鉴,不能不让人深思!”
“哦,儿臣遵旨!”刘承祐低头答应道。
注1:刘承祐(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即后汉隐帝(948年―950年在位),沙陀族,后汉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刘知远和李皇后之子。
………………………………
第六百一十八章 残缺的归藏经
“风云哥哥,你对郭威将军说那番话,就不担心他向刘知远告密么?”告别郭威后,苏语侬有些担忧地问道。
“不会!”李风云呵呵笑道,“郭威不是那种人,就算他向刘知远告密了,他空口无凭,刘知远老谋深算,也不会因为那番话来征伐我们。
而且,刘知远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强大,这一点,刘知远他很明白。他不会再这个时候跟我们闹翻。他还指望靠我们风云卫为他挡住辽国的兵马呢!
刘知远应该清楚,相比起我们,李守贞对刘知远的威胁更大一些。
等到刘知远腾出手来,想要对付我们之时,也是几年以后,那时我们应该已经在易州、定州站稳了脚跟。”
“唉!”苏语侬叹了口气,道:“真不明白,这些人为何总喜欢杀来杀去,不打仗难道不好么?”
李风云知道苏语侬的心肠其实很软,笑了笑安慰她道:“我们所做的,不就是要让以后这种没有什么意义的仗少打一些么?假如没有了皇帝,大家还争什么?”
“咱们风云卫能成功吗?”苏语侬眨着眼问道。
“谁知道?”李风云哈哈大笑,“很多事情,总要做过才晓得结果。不过,我相信,就算我们不能成功,迟早有一天,总有人能够成功的。”说到此处,李风云胸潮澎湃,挥鞭策马急奔。
忽然,眼前人影一闪,数丈外的驿道中间闪出一人,衣袂飘飘,白襟胜雪,脸上蒙着一层薄纱,秀丽的脸庞隐约可见。
“唏律律”李风云急忙强扯住马缰,将战马硬生生提了起来,止住去势。
“永固宫主?”李风云急忙跳下马来,施礼道:“宫主怎么会在这里?不知你找我有何事?”
“小师弟,看不出来,你的能耐还真不小啊!”永固宫主冷笑一声。
李风云有些莫名其妙,摸着后脑勺问道:“宫主,不知是否有什么得罪之处,还请明示!”永固宫主毕竟是李老爹的外甥女,而且武功高强,李风云虽对她的行事有些不满,但也不愿招惹她。
“得罪本宫?本宫可是不敢承担!”永固宫主冷声道,“你连耶律德光都杀了,还有什么不敢得罪的吗?”
李风云一阵语塞,难道永固宫主是怪他杀了耶律德光,坏了她恢复后唐的好事?这段日子,从各方面汇集来的消息,李风云早已经猜到永固宫主耶律德光必然有勾结。甚至永固宫主与耶律阮、述律平都有勾结。
不对,既然永固宫主与耶律阮、述律平都有勾结,那么就算李风云杀了耶律德光,永固宫主也没有必要因此亲自来责问他。永固宫主志在取天下,李风云的存在对她也是不小的助力,她怎会连这点心胸也没有?
想到这里,李风云笑道:“宫主莫要开玩笑,区区一个耶律德光,也值得师姐特地走这一趟,不知宫主来找风云,究竟是为何事?”
“亏你还记得有本宫这个师姐!”永固宫主神色稍霁,“本宫问你,当初在泰山之巅,你曾答应将《归藏经》的译本交一份给本宫,是不是?”
“的确有这件事!”李风云答道,“可是,我译出《归藏经》后,就立刻派人将译本送到了永固宫在郓州的怀素轩,难道译本并未送到宫主手中?”
永固宫主摇摇头,道:“不错,《归藏经》的译本的确送到了本宫手中。但是,送来的并非完整的译本。李风云,你竟然敢欺骗本宫!”
“不是完整的译本,这怎么可能?”李风云惊诧道,“《归藏经》的译本,我共送出了四套,宫主那里一套,辽国那里一套,轩辕台一套,还有大汉皇帝刘知远那里也送了一套。我李风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这四本译本都是完全按照《归藏经》一字一句翻译的结果,我李风云未曾删减或者增加一字,更没有更改一字。
藏军谷中还有一部原始译文,宫主可随我回藏军谷,或者去其他三处,借来译本对比一下,看我李风云可有虚言。
宫主,你应该知道我李风云,几年前,我李风云还是胸无点墨,不过才认识几个字,这些年虽学了些东西,但对风水堪舆之术却半点也不知。我虽然译出了《归藏经》,但对《归藏经》内容却是半点也不懂,只不过是生搬硬套的结果。
就算我有心删掉一部分,也不知从何删起。”
“难道这小子说的是真的,他真没骗我?”见李风云说得如此肯定,永固宫主心中有几分狐疑。顿了顿,永固宫主问道:“既然你说你没有删掉一部分,那为何《归藏经》译本中没有气运引导之物的制造方法?”
“气运引导之物?那是什么东西?”李风云呆了一呆,似乎在回想《归藏经》的内容,旋即释然道,“原来宫主说的是这个,难道那气运引导之物还有专门的制造方法吗?难道世上的道人术士都不会造这气运引导之物吗?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原本的《归藏经》中也没有提及这气运引导之物的制造方法,所以,我也不知。宫主,我也不能瞎写呀!”
李风云这句话倒是不假,《归藏经》中的确没有气运引导之物的制造方法,因为这气运引导之物某中程度上来说,甚至比《归藏经》中提到的聚集气运的龙脉更为重要。另有秘法制造,这秘法,只怕早已经失传。
如果《归藏经》中同时记载了这气运引导之物的制造方法,那岂不是意味着,同一系龙脉,可以有多枚气运引导之物?毕竟布置龙脉艰难,但制造气运引导之物却容易得多。如果是这样,假如风水堪舆之说真的有效的话,这多枚气运引导之物被多人得到,那岂不是会弄得华夏大地长期四分五裂?
实际上,气运引导之物从古至今,都只会有一件。
传说中,黄帝一统天下后,铸造九鼎为气运引导之物,历经近三千年后,九鼎终于在战国末年的战争中毁于战火之中。
幸亏那时气运引导之物的制造方法还未失传,所以秦王嬴政以和氏璧为材,历时数年,积天下奇人异士终于打造出新的气运引导之物——玉玺。
秦王嬴政就是凭着这颗玉玺,聚集天下气运于一身,这才一统六合,成就不世功业,成为始皇帝。
为了避免其他的人造出其他的气运引导之物,为保大秦万年江山,秦始皇下令毁掉记载制造气运引导之物的秘籍和记录有这气运引导之物的所有书籍,杀掉当初参与制造玉玺所有术士和参与人,这便是传说中的焚书坑儒。
所以,实际上世上已经没有人能再制造得出另一件气运引导之物了。
也正因为如此,西汉末年,玉玺被磕碎了一角,导致气运有所泄露,也只能用黄金镶嵌那破碎的一角,也无力再重新造出一枚新的气运引导之物。
这些事,还是李风云从公孙无忧嘴里掏出来的,是真是假,李风云也不知道。
………………………………
第六百一十九章 薄悻
“没有那气运引导之物,本宫要那《归藏经》何用,替他人做嫁衣么?”永固宫主怒声道,“李风云,你是在故意耍本宫么?”
李风云急声道:“宫主,你说这话便是不讲理了!当初在玉皇顶,我答应将《归藏经》译本交一份给你的时候,蝌蚪文才算是入门,根本还看不明白《归藏经》中的文字,我又不能未卜先知,怎知道《归藏经》中还埋着这么大一个坑?
宫主与其在我这里寻毛病,还不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