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备当孔家的女婿了。
随着车子的移动,刘郧才发现汉口租界与上海租界,居然大同小异,无论建筑风格、城市格局,还是行人、有轨电车,都是那么眼熟,对了,连印度阿三,外国血统的巡警,都与上海外滩的有几分神似,而且与上海外滩最大的差别,就是各类的教堂雄峙林立。
善解人意的孔大小姐,巧笑倩兮的望着刘郧,“你是不是觉得这里很眼熟,或很像上海外滩,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外滩”。
随后孔玉玲略作了解释,“自汉口开埠以来,英、俄、法、德、日,甚至比利时,都在汉口设有租界,这些年来虽说比租界、德租界、俄租界和英租界,陆续被取缔,但是仍有法租界和日租界存在”。
“而且,近几年国民政府,成立了汉口特别市,就是采取特殊管理办法的意思,所以对于租界以前的一些人事,及其管理办法依旧延续,甚至很多的人事与面貌,大多与上海租界基本同步”。
难怪如此,不就是民国版的“一国两制”么,刘郧如是想到,教堂又是怎么回事,对了,孔大小姐不是神学博士么。
孔玉玲果然是神学专家,对于汉口的教堂如数家珍,1862年湖北代牧主教,意大利人明位笃,将主教座堂由湖北应城迁至武昌,1876年在汉口建成圣若瑟主教座堂,1880年成立汉口天主堂医院,1902年基督教会在汉口开办仁济医院,从此教堂在汉口大为兴旺。
另外,自太平天国后,洋务运动兴起,张之洞在汉阳开办钢铁厂和兵工厂,这些厂子又需要引进外国技术,导致流落在武汉的外国人日益增多,而且这些人,又大多聚集在汉口租界一带。
因此,汉口至今有大小教堂十多个,例如俄国的阿列克桑德聂夫教堂,英国的格非教堂和大通巷福音教堂,德国的田二河天主教堂,以及法国的圣母无原罪教堂等,至于野鸡类的教堂就更多了。
至于刘郧在沿途所看见的,一些类似于教堂的建筑,并不是真的教堂,而是一些教会医院建筑,教会学校建筑,甚至一些神学院建筑,比如信义会滠口神学院,所办的《信义报》报馆建筑。
一行小车穿过了租界区,越过江汉路与码头铁路,最后停在正汉街的滨江延伸段旁,此地正好面临长江,比邻龙王庙,风景秀美,视线开阔,放眼望去,正好隔着江面,远眺龟山和蛇山。
汉口的孔氏别墅,占地600多平米,是以砖木结构为主的西式洋房,主楼高三层,西北两面为主立面,其转角处是四层的圆形塔楼,整个建筑的造型,有些类似英国的乔治亚风格。
进门之后才发现,这栋别墅的大门,及其墙柱上一些不起眼的部位,居然有一些奇怪的标志,有点像蒲扇,孔玉玲微笑的解说,这是壳牌石油的标志,刘郧在恍然大悟之余,又纳闷孔家也卖石油。
在仆人们的热情接待下,大家先要解决肚子问题,再由孔玉玲安排一行人的房间,她本想将刘郧安排在楼上,与她自己的卧房相邻,某人的脸皮,似乎还是薄了些,有些尴尬的婉拒了。
一阵忙碌之后,天色渐晚,因杨恺与张伯玉即将远行,刘郧与孔玉玲想陪着他们说说话,而庞语嫣早已疲倦不堪,倒头便睡,庞学忠也是个忙人,第二天还有事,身体也不比年轻人,自觉的回房了。
杨恺倒好说,准备坐船逆江而上,先回荆州老家看看,再去湖北荆门的行政公署报到,如果顺利的话,随后就去沙洋镇任副县长,如果还要去湖北省政府报到,恐怕还得来武昌一趟,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了,毕竟好几年没回家了,想先见见父母也是人之常情。
张伯玉这厮,却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东西,这厮竟然借口汉江上的轮船小,一路回去很危险,不愿意从汉江直达汉中,而是决定先坐火车去西安省城报到,再回汉中行政公署报到,顺便回老张家探亲,一切办妥了,再去西乡县当他的官,美其名曰,先公后私。
刘郧倒觉得张伯玉有意思,这厮就是个官迷加懒人,孔大小姐坐在一旁,也不怎么插话,只将张扬二人的行程记好,吩咐仆人明早就去购票,再准备一些武汉特产,以便给这俩人送行。
杨恺对于过去的事情,也是一笑而过,反而祝福孔大小姐,与意中人白头偕老,还特意的瞄了瞄刘郧,某人又开始喝水了,假装什么都没看见,大小姐自己倒是落落大方,点头致谢。
张伯玉倒是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住了,反而朗爽的哈哈大笑,警告刘郧不许欺负他的表妹,否则他这个大舅哥可不好惹,在汉中的老张家,认识很多陕西刀客,若不怕千里追杀,可以试试。
其实刘郧也很奇怪,也曾问过张伯玉,既然与他表妹自幼要好,为什么不走在一起,那厮表情似乎有些奇怪,说是在他的眼里,孔玉玲就是他的亲妹子,天底下,哪有哥哥娶妹子的。
这个回答令人很无语,不过在21世纪也是这样,自小玩得很好的男女伙伴,等到大家长大了,走不到一起的比比皆是。
第二天一大早,庞太师去四川会馆拜码头,至于孔玉玲、刘郧和庞语嫣三人,先去正汉街的码头送杨恺,再去京汉铁路送张伯玉,随后,庞孔俩女去孔氏产业转转,庞刘俩人就去汉阳兵工厂报到。
俩人转过龙王庙,越过汉江水面,首先看到的就是汉阳钢铁厂,十几个冒着黑烟的高烟囱,令人一见难忘,刘郧却知道,这就是华夏近现代觉醒的标志,正坐落在湖北长江边上的龟山脚下。
该厂兴建于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建,1893年正式建成投产,有生铁、钢铁和熟铁等六个大厂,以及机械和铸件等四个小厂,从广义上来讲,还应包括大冶铁矿,以及江西萍乡的煤矿。
看到刘郧怔然出神,庞太师还以为这厮没见识,不知钢铁厂的重要性,于是大致的讲了讲,该厂每年产铁十万吨,钢五万吨,是华夏目前最大的钢铁联合体,也是汉阳兵工厂的底气所在。
面对如此黑烟弥漫的景象,刘郧已经捂着鼻子皱眉不已,庞太师却有些洋洋自得,丝毫不觉得空气污浊的问题,还吟出一句当地的谚语,“地处三江口,坐地拥兵,天下有”。
这句话刘郧也知道,说的正是武汉三镇,尤其隐指汉**有龙气,天下群雄中,谁若占据于此,谁就有问鼎天下的资格。
此谚语源于明末清初,左良玉父子盘踞于此,谋士为投其所好,而自编自导的绮语,后来这句话又被吴三桂看重,因此“三藩之乱”,基本就在这一带僵持不下,直到这厮病死也没能真正占领。
到雍正年间,因年羹尧曾在此当过统领,又成了年某人造反的铁证,直到满清末年,又成中伤曾国藩和张之洞等,一干汉臣的武器,幸好张之洞遇大事不糊涂,没有因为谣言而避讳退让。
因此,才有如今武汉三镇的繁荣,以及汉阳钢铁厂、汉阳兵工厂,这一片“十里工业走廊”,撑起了华夏的最后一点脊梁。
………………………………
第三十五章 研发小组
辛亥革命时期,武汉三镇倒真形成了,“坐地拥兵,天下有”的格局,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不久,满清就果真灭亡了。
“争霸天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三年后中日大决战,才是刘郧真正担心的问题,钢铁可是一个现代国家的骨骼,1937年华夏的钢铁总产量,不过几十万吨,日本却高达950万吨,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如,至于武器生产和军队训练,更加相去甚远了。
也不知南京政府吹嘘的“黄金十年”,是怎么黄金起来的,比起1911年的钢铁产量,毫不占优势,简直就是白活了,难怪小鬼子要打上门来,刘郧很想亲自问问孔财神,莫非全靠什么中美银本位制,导致华夏货币升值,形成了如今一片繁荣的假象。
理论上来讲,刘郧手上的蚂蚁机器人,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一年可以生产几万吨钢铁,嗯,目前还是10级,若能升到100级,谁说比日本的钢铁少,然而究竟如何升级,他一时也没什么头绪,难道去找长孙明月,要一块陨石,好像也不靠谱。
汉阳兵工厂紧邻钢铁厂,30年代的汉江上,还无大桥联通,主要是靠渡船交通,刘郧与庞太师下了船后,没走几步,就到了国民革命军汉阳兵工厂,门口还有卫兵把守,闲杂人等不得轻易出入。
庞学忠抖抖索索的拿出证件,卫兵还没看完就惊喜的说道,秦国洞长官静候各位已久,一个电话过去,很快就有一个年青人跑来,立刻带着庞刘二人,去了秦厂长的办公室。
俩人刚踏进办公室,秦少将就哈哈大笑,分别拉住刘郧与庞学忠,久久不放,很高兴的说道,“谢天谢地,你们终于来了”。
庞学忠与刘郧都有些受宠若惊,甚至忘了回礼,秦国洞也察觉自己失态了,连忙要俩人坐下,一边吩咐先前的年青人,钱秘书,打电话通知德国专家过来开会,一边亲自给庞刘俩人倒茶水。
刘郧实在抢不过老上司,只好享受少将厂长的热情服务,秦国洞似乎真的很高兴,问起话来竟不歇气,诸如刘庞二人怎么来的,现在住在哪里,今后有什么打算,这里的生活习不习惯等等。
搞得庞刘两人头大的时候,洋专家与土专家已经都到了,经秦厂长介绍,德国钢材专家李·汉斯,德国机械专家冯·施诺德,以及本土火炮专家胡佑兵,本土汽车专家张斯理。
李·汉斯其实是炼钢顾问,由汉阳钢铁厂所聘,由于汉阳兵工厂的废品率,一直是居高不下,最后被专家组鉴定为,钢材质量不合格,所以兵工厂的领导小组,才专门请他兼任兵工厂的顾问。
冯·施诺德是真正的兵工专家,曾在德国毛瑟兵工厂供职,是协助华夏仿制德制1924式毛瑟步枪,也就是现在的中正式步枪,顺便维修兵工厂的各类机械,因此是个难得的多面手,而且对于汽车坦克也有所涉猎,倒令刘郧多看他了几眼。
至于胡佑兵,就不说那么多了,只说此人正肩负汉阳兵工厂122mm口径,与240mm口径的火炮仿制任务,就知道他有多牛了。
张斯理据说是张之洞的后人,可也不是吃白饭的,在大江南北乱跑的外国小车中,有四分之一,就是此人在兵工厂秘密仿制的,而且曾受南京委托,成功仿制过“雷诺”FT…17坦克。
人员到齐后,秦少将严令其他人回避,根据南京军委的命令,宣布成立“中德联合研发小组”,组长秦少将自己,副组长冯·施诺德,总工程师刘郧,枪炮工程师胡佑兵,材料工程师李·汉斯,特殊车辆工程师张斯理,以及川西县兵工厂筹备主任庞学忠,一共七人。
预研新型发动机,是研发小组的第一个议题,先根据德国方面的研制要求,微调新型坦克的数据,再由刘郧汇总后通报给大家。
会议最后统一决定,由刘郧、张斯理和德国专家,专门负责预研发动机,胡佑兵预研75mm、88mm坦克炮,庞学忠将挑选部分兵工专家,去川西县为新的兵工厂选址,秦少将为总调度人。
略略看完具体数据后,两位德国专家对新型坦克的研发,一再表示质疑,对于预研发动机的800马力要求,也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俩个土专家倒是无所谓,迷信洋人万能的秦少将,却有些如坐针毡,频频的看向刘郧,希望他能说点什么。
本想低调再低调的刘郧,也不得不站出来了,清了清嗓子,露出一副迷人的微笑,“各位都是前辈,关于专业方面的问题,应该不用我来累叙,我先说说目前各个国家的坦克研制现状”。
首先盯上俩个德国专家,刘郧一针见血的说道,“贵国的1号坦克,已在今年的9月量产,实际上是一款装甲车,2号坦克已经有了样车,但是故障重重,根本无法按时定型”。
不顾德国专家一副见了鬼的眼神,刘郧耸了耸肩,继续他的打击乐趣,“放心,贵国已经打算降低标准了,重量将定在8吨左右,动力180马力以下,炮火口径30mm以下,预计明年就会量产”。
“至于3号的战斗坦克,与4号的支援坦克,目前只搞出了底盘,诸如动力、装甲和火力之类,根本还在黑暗中摸索,嗯,各种性能参数,也就比我们这款低了一点点”。
哼哼,现在所研制的这款坦克,正是借鉴了未来的5号与6号坦克,性能参数么,哪里只会低了一点点,刘郧微笑的想到,于是继续透露其他国家机密,“今年真是一个坦克研发的高潮期”。
秦国洞看见德国专家,被刘郧打击得目瞪口呆、一脸苍白,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感,张斯理与胡佑兵有点隔行,反倒没那么大的冲击,对前沿研究的趣味性,超过了学术性。
庞学忠更好,对于专业技术反正一窍不通,一副老神在在的喝茶,反倒是令其他几个组员,有点高深莫测,频频给予关注。
“苏俄也是今年,定下了新型坦克的研发计划,代号T34,具体内容不明,发动机要求700马力,重量40吨,火炮口径85mm”。
刘郧这厮不愧是学文的,很狡猾的将敌人的坦克参数夸大,反正大家都是搞预研而已,性能定高一些,实际的可操作性,以及可回环的余地就大一些,这也是古今中外军工设计界的潜规则。
“美国今年也有类似的提案,只是没通过,但是据可靠情报,军队已经向某些私家公司,下达了预研M3与M4坦克的计划,标准也要低一些,重量30吨,动力550马力,炮火口径75mm”。
反正各个国家的坦克预研,本就是一件秘密任务,刘郧当然也不知道,他是根据二战的优秀坦克,进行逆推的数据,因此这些半真半假的说法,就是美国与苏俄的军方,也弄不清个中的真假。
“法国早在欧战末期,也就是1918年,就有了Fcm…2C超重型坦克,重量70吨,有两台250马力的发动机,火炮口径75mm,近年来一部分改进型,甚至已装备了155mm火炮”。
刘郧说到这里时,特别强调了一下,“据我所知,这款坦克及其改进型,所采用的发动机,是源自于当年的德国,齐柏林飞艇发动机,这也是新型发动机研发的技术路线”。
此言一出,大家的脑袋都开始活泛起来了,甚至两位德国专家也不在唱反调了,只是苦苦的思考如何做出来。
“另外,法国人在1921年,就研制了一款步兵支援型坦克,采用了施奈德…雷诺公司的SRB样车,重15吨,动力180…250马力,火炮75mm,因效果良好,1926年定型,1930…1931年两次改进,重量达28吨,装甲厚度40mm”。
“今年1934年,法国再次拟定新的研制计划,代号CharB1中型坦克,重量32吨,发动机300…350马力,火炮口径47…75mm,预计明年将会量产,计划四年之内生产400…500辆”。
刘郧的话还没说完,俩个德国佬就浑身发抖,汗浆如雨,牙关不由自主的格格作响,德国的宿敌就是法国人,而且他们的元首希特勒,天天叫嚣复仇,叫嚣德意志复兴,举世皆知德法必有一战,而法国人却有70吨坦克和32吨坦克,简直胆都吓破了。
看着这俩个德国货的表现,其他组员都心领神会了,尤其秦少将也终于知道个中原委了,“中德联合研发”还真是应运而生。
如果换做自己,最先进坦克不过几吨,火炮口径不过20…30mm,敌人却有32…70吨,口径7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