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勃朗特三姐妹传-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够教授法语。埃热先生临别时真诚的同情让夏洛蒂感动万分。这两年的学习生活,不仅让她系统地学习了文学方面的知识,也为她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夏洛蒂的收获确实不小。

(七)雄心和挫折

夏洛蒂回到家里,立即着手准备开办学校。由于父亲的健康问题,她们决定将校址设在自己的家里。姐妹们写了多份的招生广告,寄到各处,盼望能有学生到霍渥斯学校来。但结果是令人沮丧的,没有一个人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潮湿、偏远的霍渥斯。办学计划就这么彻底破产了,姐妹三人深感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情绪非常的低落,她们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不幸的事又接踵而来,勃兰威尔在罗宾森家任家庭教师时,竟和女主人谈起恋爱来,结果被罗宾森先生逐出了家门。他失恋后,内心极为痛苦,就自暴自弃,酗酒骂人,结果弄得负债累累,身体也被搞坏了。几个姐妹对此非常痛心。因勃兰威尔是全家人的希望,他被认为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他和姐妹们一样,热爱文学,渴望能有所建树。他曾经给华兹华斯写过信,并寄了自己的散文样稿。夏洛蒂也在1837年给著名的诗人骚塞寄了一封信和一些诗稿。骚塞给她写了回信,认为她拥有”相当可观”的诗的才赋,但他又认为”文学不能也不应成为妇女的终生事业。她在她应尽的职责方面做得越多,就越无闲暇从事文学活动,即便作为一种才艺和消遣亦是如此。你现在尚未负起那些职责,等你负起那些职责时,你就不会那样热衷于成名了,你不会在想象中寻求刺激。”骚塞虽然给夏洛蒂泼了一盆冷水,但渴望在文学方面的成功,却一直是勃朗特家几个孩子的愿望。1845年秋季的一天,夏洛蒂偶然发现了艾米莉忘了收藏的一小本诗集,读了以后,被那些“精炼、简洁、刚劲、真挚”的诗句所打动,她觉得这些诗具有一种音韵之美,粗犷、忧郁,振荡人心。她说服了艾米莉,使她确信这些诗的确有发表的价值。安妮也拿出了她的诗作,这些诗虽不如艾米莉的富有才气,却也凄婉动人,真挚可爱。姐妹三人就把自己各自写的诗歌集中起来,决定用笔名合出一本诗集。她们保留了各自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用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阿克顿·贝尔这三个中性的笔名来发表作品。夏洛蒂负责联系出版商,最后决定在派特诺斯特街的艾洛特与琼斯公司自费出版诗集。1846年5月,《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诗集》终于出版了,三姐妹捧着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诗集,心里十分激动。但是她们没有料到,诗集出版后,只卖掉了两本,评论界除了几条不疼不痒的短评外,没有引起更大的反响。三姐妹决定销毁版本,只留几本赠送给了她们所敬仰的诗人和作家。诗集的失败并没有让她们气馁,她们又开始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决定创作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的小说。夏洛蒂写《教师》,安妮写《艾格妮丝·格雷》,艾米莉写她那独具特色的《呼啸山庄》。姐妹三人每天除了做一些固定的家务,其余的时间都是以极大的热情创作她们的小说。她们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熔铸了真挚的激情。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们就都放下手里的活计,在起居室里讨论各自手写的故事,讨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并朗读已写过的段落。这一小段自由畅谈的时光对她们来说是最愉快的。勃朗特三姐妹并没有料到,她们此时创作的小说,日后会给她们带来巨大的文学声誉。她们在文学的道路上经过艰苦的长期跋涉,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夏洛蒂

夏洛蒂像她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简·爱一样,个子矮小,其貌不扬,充满智慧和独立的精神。她虽外表古板沉默,却有着一颗女性和婉敏感的心。作为家中的长女,她从小就有一种关心他人的神圣责任感,以她娇弱的身躯承担了全家对外联络发展的重任。自强不息、奋斗进取成为她一生的主旋律。她的气质是浪漫和严谨的奇特结合,这就使她既热情奔放,耽于幻想,富于挑战精神;又保守稳重,约束自我,恪守传统的道德标准。她既是一个好女儿,好姐姐,好妻子,好朋友,具有温柔热情的一面,同时又是一个蔑视虚伪的上流社会,对丑恶的世态进行了犀利的讥讽的勇士。她性格的两方面构成了她波澜不宁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使她的作品更富于激情和新意,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夏洛蒂的不卑不亢,纯真热情,谦逊质朴,无不从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身上体现出来。她的作品可以说是她智慧的头脑和赤热的心灵的自然流露。萨克雷在纪念夏洛蒂的文章《最后一幅素描》中说:“凡是读过她的书的人,谁不钦佩这位妇女对真理的炽热的爱,她的勇敢,她的纯真,她对邪恶的义愤,她热切的同情心,她虔诚的爱和信仰,她激越的荣誉感。一种急切的诚实是这位妇女的性格特征。”这段话可以说是夏洛蒂的真实写照。

(一)恋情

在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上,夏洛蒂怀着理想主义的浪漫情绪,希望自己能寻找到心智相投的真正的爱人,建立平等的婚姻。她要求自己未来的丈夫能使自己崇拜他,并甘愿为他去死,否则宁可终身不嫁,也决不迁就。在实际的生活中她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自己的爱情理想,共拒绝了三次求婚,而且从很早起就作好了独身的准备。夏洛蒂追求真正的爱情,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具有一种让人敬佩的勇气。第一个向夏洛蒂求婚的是埃伦的哥哥亨利·纳西。他是一位青年教士,为人严肃,相貌俊美,在夏洛蒂与埃伦认识不久,他们也成为好朋友。但亨利一心扑在了宗教事业上,性格刻板、寡味,毫无浪漫气质,与夏洛蒂心目中的爱人形象相差很远,而且他们趣味也不相投。夏洛蒂写信委婉地拒绝了他的求婚:“你并不了解我,我并不是你设想的那样一个严肃,持重,头脑冷静的人;你会觉得我太罗曼蒂克,太古怪,你会说,我太喜欢挖苦人,专好吹毛求疵。”并对亨利的妹妹,自己的好朋友埃伦直截了当地讲”我感到亨利对我太不了解,他简直意识不到他是在给谁写信。要是他看到我天生的自然本性,定会大吃一惊的。他会认为我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罗曼蒂克的狂热家。我不能成天价正襟危坐,在丈夫面前摆出一副不苟言笑的庄重面孔。我要笑,要挖苦讽刺人,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果我的丈夫是个聪明人,爱我,那么全世界比起他最微小的愿望来,就会像空气一样轻。既然我自知思想如此,我又怎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将接受亨利这样一位严肃沉静的年轻人?”后来,他们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亨利也成为小说《简·爱》中圣约翰的原型。第二次求婚的也是一位教士,是勃朗特先生以前的副牧师霍奇森先生的助手普赖斯先生。他是爱尔兰人,从柏林大学毕业。有一次他随霍奇森先生到勃朗特家做客,他个性活泼热情,又机智聪明,与夏洛蒂才智相当,因而那天俩人谈得很好,他对夏洛蒂的才赋非常佩服。几天后,他写了一信求婚信给夏洛蒂。对于他过于轻率的求婚,夏洛蒂自然是没有接受。第三个向她求婚的人是詹姆斯·泰勒先生,出版夏洛蒂小说的史密斯·埃尔德公司的合伙人。当时,夏洛蒂的小说《简·爱》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詹姆斯被她的才气深深地吸引住了,开始坚贞不渝地追求她。夏洛蒂认为他尽管有许多优点,但身上却有着某些本质上的平庸,他们的性格、志趣也相差太远,就一直没有答应他的求婚。1851年,在詹姆斯即将去印度建立新的出版公司的时候,他去了霍渥斯,最后一次向夏洛蒂求婚,又一次遭到了拒绝。当时夏洛蒂已经35岁,为了寻求到真正的爱情,她在婚姻上仍没有半点迁就。宁愿青春慢慢消逝,也不愿拥有没有爱情的婚姻。夏洛蒂26岁在布鲁塞尔留学时候心中曾第一次萌发了爱情。当时她与当地同学宗教相异,日子过得异常的凄苦。只有她的老师埃热先生对她真诚关怀,让她无比留恋。埃热先生是一个为人热情,学识渊博的人,夏洛蒂对他最初的印象并不太好,她对埃伦说:“他是修辞学老师,一个智力雄厚的人,可是脾气异常暴躁易怒,一个矮小黝黑的丑八怪,一张脸的表情瞬息万变,有时他借用一只发疯的雄猫的模样,有时又借用一头癫狂的狼狗的神态;偶尔,但很罕见,他抛开了这些危险的诱人的表情,采用了一副距温文尔雅的绅士派头相去无几的风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埃热饱满的热情和持久的关怀,使夏洛蒂感到了温暖和慰藉,并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个给予她心智满足的老师。一年后,她在给弟弟的信中又将埃热比成了“黑天鹅”,已不是“丑八怪”了。但在布鲁塞尔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份感情,她只是把他们之间的情感看作是师生之情和朋友之情,丝毫没有爱情的成份。回到霍渥斯后,时空的距离和心灵的空虚使她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埃热先生。她热切地给他写信,思念和痛苦溢于言表。”先生,穷人不需要很多东西来维持活命,他们只要求得到富人餐桌上掉下来的一点面包屑。可是如果拒绝给他们这些面包屑,他们就会饿死。同样,我也不需要从我所爱的人那儿得到许多情意。完整而美满的友谊,我不知道该怎样应付,我不习惯这种友谊。可是我在布鲁塞尔做你的学生时,你曾对我有一点点关怀,我希望保持这一点点关怀,就像寄希望于生命。”埃热先生对夏洛蒂的感情,处理得理智而谨慎,他每隔很长一段时间给她回一封信,信中主要是对夏洛蒂工作生活提出了一些忠告。而夏洛蒂已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她渴求着他的信就像任何一个苦恋的女人一样。她坦率地说:“我曾经试图忘掉你,我什么办法都尝试过,我找事情做,禁止自己享受谈到你的快乐。甚至对艾米莉都绝口不谈。但我既没有消除遗憾的心情,也没有制服急躁的情绪我为什么不可以给予你友谊,像你给予我友谊一样,不多也不少?如果那样,我就能保持宁静,保持自由,就能毫不费力地保持沉默十年,给一个老学生写信对你来说不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但对我来说,却是性命攸关的呀。你上一封信支持着我,对我来说是六个月生命的养料。现在我需要另一根支柱,你会给我的;并非你对我怀有友情,那不可能有多少,而是因你有同情心,你不会为了省去片刻的麻烦而延长一个人的痛苦。禁止我给你写信,拒绝回我的信,就是夺去我在世间唯一的快乐,剥夺我最后的权利,只要我相信你对我的好感,只要我有希望得到你的消息,我就能安心,不会太悲伤。但当长期窒人的沉默使我感到有同教师疏远的危险时,当我一天天等待一封信却又一天天失望,把我推向无法抵挡的忧伤时,当看到你的手迹,读到你的教诲的甜美喜悦像幻影般从我眼前消逝时,热病就攫住了我,我食无味,寝无眠,憔悴消损。”从这些话语,可以看出夏洛蒂对这段得不到回报又无人可诉的感情是多么的痛苦。她内心激情的波澜无从倾泻,只能淤积在心灵的最深处,化成热烈的相思。尽管她对埃热先生的感情已超过了师生之情,但她所追求的只是一个异性知己,一个了解自己,关心自己,能够心智交流的朋友。她并没有对一个有妇之夫存非分之想,也无意破坏他的家庭,她的这种柏拉图式的感情是坦荡磊落的。在夏洛蒂写第四封信后,当埃热先生回信要求她把信寄到他的学校,回避埃热夫人时,夏洛蒂忍受了情感的煎熬,斩断了情丝,断然中止了写信。她后来将这段感情经历写进了小说《教师》和《维莱特》中,成为作品的情节构架和主题表现的支柱。由于是亲身经历,因而小说就更显得情真意切,炽热动人。

(二)《教师》

小说《教师》写于1846年。同年,勃朗特三姐妹合编的诗集自费出版后,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只卖出去两本。三姐妹并没有气馁,又开始了小说的创作。夏洛蒂、艾米莉、安妮一起将各自的小说《教师》、《呼啸山庄》、《艾格妮丝·格雷》寄给了出版商,几经周折,后两部被接受,可《教师》却连遭六次退稿。直到1857年,夏洛蒂去逝两年以后,在她的丈夫尼科尔斯的奔走下,《教师》才得以问世。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包含着一定的自传成份。书中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出生在穷牧师家庭,父母双亡后由姑妈抚养长大,曾做过女子寄宿学校的教师,并在布鲁塞尔一边教手工课一边学习,爱上了她的英国老师。威廉·弗朗西丝的这些经历和夏洛蒂自己有着惊人的相似。就连弗朗西丝后来与丈夫开办寄宿学校一事,也是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未能实现的心愿。但这一夙愿,终于在小说里得到实现。夏洛蒂以生动细腻的描写,抒情诗般的语言,刻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揭露了社会的罪恶和矛盾,对下层小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男主公威廉的母亲是一位贵族小姐,因为下嫁给了一位商人而使两个哥哥恼羞成怒。丈夫死后,威廉的母亲贫病交加,带着两个孩子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两位家庭富裕、身为贵族的哥哥却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妹妹悲怒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孤儿。后来,迫于舆论的压力,两个舅父同意为威廉支付教育费用,威廉也开始了十年饱受欺辱的寄人篱下的生活。成人后,他拒绝了舅舅让他进教会供职的要求,选择了从商的道路。他给哥哥爱德华写了一封信,希望投奔他那儿。爱德华经营着父亲破产前的工厂,靠着勤奋和能力,迅速地发了家,终于成功地成为一个商人。威廉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哥哥华丽的家,爱德华却对他摆出了盛气凌人、傲慢苛刻的主人架子,不许弟弟住在公馆里,也不许他坐自己的马车,并用最苛刻的条件雇用他,给他最低的报酬。威廉忠诚、守时、兢兢业业地工作,而哥哥却百般挑剔,宣称:“我的钱不能白给,你得给我付出实足的代价。”他千方百计地寻事端,十分嫉恨威廉的博学和聪明,生怕他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事业上压过他。爱德华甚至派秘书蒂莫西监视威廉,以便找出他的差错,结果是一无所获。威廉不堪忍受哥哥的自私和刻薄,愤然辞职,在制造商亨斯登的帮助下,来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在一所私立的学校当了一名英文教师。在学校里,威廉结识了手工课教员弗朗西丝,她是一位英瑞混血的姑娘,双亲早已过逝,随姑妈来到布鲁塞尔,先是以修补花边为生,后来就来到了这所学校,做了一名教员,一边教学,一边学习英语和文学。由于她是异教徒,再加上没有钱和学历,因而校长佐蕾德小姐和当地的学生常找机会欺辱她。弗朗西丝内心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凄凉,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和自己的学习上。只有英语老师威廉对她的聪明多才和善良倔强深为佩服,并慢慢地爱上了她。弗朗西丝也对威廉的正直博学非常地尊敬和爱慕。两个命运相同,心智相当的年轻人终于绽出了爱情的花朵,他们的心中感到无比的幸福。女校长佐蕾德小姐在威廉一进校时,就为他风度翩翩的外表和才华横溢的气质所着迷,她想以自己的金钱和地位来换取威廉的感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