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奎也道:“回禀皇上,臣也己查明,林长富家现隐藏田产约有一万一千四百多亩,挟户一百八十九户。物证人证,臣也以都带到建康。”

这时杨炎才道:“陛下,人证、物证臣都以安排在军中,随时可做呈堂证供。”

孙涛一听,知道再也抵赖不了,不禁身子一软,倒在金殿上。而王淮、魏杞两人也比他好不了多少。不过几个人心里却有些奇怪,这一段时间以来,几个人都一直紧紧盯着杨炎,无论杨炎查什么,到那里去都寸步不离,拼命给杨炎的调查制造障碍。而且也没见杨炎查出什么东西来,现在怎么把他们所有的底子都给揭出来了呢?

其实杨炎对爆发了反对新法的浪潮到并不觉得意外,因为两淮、两浙、两江六路的地方豪强势力在金军南侵时几乎被清扫一空,新的势力尚未形成,因此在试行新法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就要小得多。开年之后,朝廷又在两湖、两广、福建各路继续推行新法,两广又遭受了摩尼教乱的劫掠,因此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阻力,福建路地处偏远,也闹不出多大事情来。

只有两湖地区,原来就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地方,地方豪强的势力根淉蒂固,而且在金军南侵时也没有被占领,豪门大户也并未遭到什么打击。而且朝廷临时迁到了潭州,带去的许多官员们也纷纷在当地购田置业,与当地的豪强势力结合起来,更是盘根错节。因此在两湖路推行新法,必然会遭到地方豪强的势力的强烈反对,同时还会牵扯到朝中许多官员的实际利益,他们必然会想尽办法来阻扰新法的推行。

在得知潭州发生民变之后,杨炎、赵倩如就立刻判断,民变的原因绝不会是什么所谓的新法害民,而极有可能是有人在暗中掠纵,用意还是借民变来向朝廷施加压力,来阻扰新法。不过想在湖南路的地方势力控制范围中去查明真像,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杨炎才想了一个办法,表面上是赵忱要委派杨炎去湖南调查民变的原因,立刻引起了反对新法的大臣们的注意,为了不让朝廷能够查明真像,他们据理力争,终于把王淮也塞入调查的队伍中。到了湖南路之后,王淮立刻与魏杞、孙涛等人窜通起来,拼命掩盖,阻扰杨炎查出真像。

但他们却没有想到,杨炎这一次其实根本就是一个幌子,其际上朝廷早已另外派出职方司的人着手调查事情的真像。就在王淮、魏杞、孙涛等人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杨炎身上的时候,他们正有条不紊的在暗中查明了真像。

职方司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部门人手都已经十分齐备,为了查清真像,也下了很下一番功夫。其实想要查明真像到并不困难,真正难的地方是找到人证物证。因此才拖了一个多月之久。

对此由职方司的主事周信亲自主管这一任务,先从两个县的知县郑文意和袁奎下手。正好这两人心里也十分不忿,因为是在自己的县里闹出的事情,将来就算事情平息,自己的仕途也会大受影响,相反这到正是一个机会,如果能够帮助杨炎扳到魏杞、孙涛等人,到是一个晋升的好时机,因此权衡利弊,又经过一番交涉保证之后,两人不仅把自已所知的真像全盘托出,而且也愿意进京做证。

周信得知以后,十分高兴,但为了不打草惊蛇,让两人同时装病,假作是不配合杨炎的调查。然后又派遣人员,混入孙知行和林长富家里,一面收集证据,一面寻找可以作证的佃户。同时又派人假冒帐房先生的家人,哄骗说他们家中有事,骗出了两家的帐房先生,一阵威逼利诱之后,终于逼得帐房先生说出了两家隐藏土地挟户的事实。

至此所有的人证物证都已经收集齐全,只是为了不让魏杞、孙涛、王淮等人起疑心,才没有捉拿孙知行和林长富,不过以将两家严密监视起来。然后赵忱才下旨,诏杨炎等人,连同魏杞、孙涛一起回京,当殿旬问。

赵忱又开口,厉声道:“这次民变分明是有人为了逃脱隐瞒田产挟户,阻扰新法实行,而故意煽动的。魏杞、孙涛你们两人身为荆湖南路制置使、潭州知州,居然一无所知,还上书朝廷,说是因办新法害民才引起民变,还有王淮,朕命你随杨炎去潭州查明真像,你就是这样查得吗!”

三个人吓得跪伏于地,身体如筛糠一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虽然刚才在金殿并没有上直接指证孙涛,但其他的文武大臣见了此情,也都明白,孙涛绝对是孙知行和林长富背后的直接指使,王淮和魏杞两人,只怕也脱不了干系,而且这后面恐怕还会牵扯出其他大臣。现在只看皇帝是如果判决了。

这时陈俊卿出列,道:“陛下,微臣以为,此案事关重大,大殿之上并非审理之地,还是应该移交有司衙门,让刑部与大理寺联合审理,一定要审明真像,以召告天下。”

赵忱点了点头,陈俊卿说得到也没有错,便道:“好,就依丞相所奏。不过王淮、魏杞、孙涛三人无论与此事有无牵连,但以有失察之过,现将三人的官职全都免去,听候刑部与大理寺审查,等查明真像之后,再看其罪行大小定罪。另外荆湖南路的新法施行,也不容拖延,着吏部重新拟定人选,出任荆湖南路制置使,再交中书审议。刑部尚书施师点、大理寺卿陈良祐何在。”

施师点和陈良祐两人刚才在班列中早就把殿上的一切看得一湥Ф实劢械阶约海⒖坛隽校溃骸俺荚凇!

赵忱道:“那么此案一干人证物证就都交于两卿审理。卿等当秉公而断,不得有误。”

两人忙道:“臣等尊旨。”

第七百零二章 了结(一)

“这一次要不是姐夫的声东击西之计,要想这么快就查命真像,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啊。”赵忱看着杨忱,颇为兴奋的说着。

今天在朝堂上解决了湖南路民变的大事,使赵忱心里非常痛快,至少可以说明,新法施行本身并没有问题。因此赵忱当夜又把杨炎招进宫来,商议下一步的打算。

杨炎道:“官家,现在虽然湖南路民变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首先西北边境只是暂时僵持,并非完全平息。依我看,如果西夏军再次犯我边境,就绝不会再像先前一样只用小股人马,搔扰边境,劫掠一些人口物资,而是会调集大军,直接攻城夺地。因此官家应该立刻下诏,让王宣抚整兵备战,绝不可大意。否则一但边境再度告急,只怕又会在朝中引起变故。”

赵忱想了一想,点了点头,道:“还是姐夫想得周全,朕明天就立刻下旨去四川告戒王炎。”顿了一顿,赵忱又道:“现在湖南路的民变真像已经查清,国内也已经安定下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出动大兵进攻西夏呢?”

杨炎摇摇头,道:“目前还不行。现在金国在边境增兵,虽然还没有犯我大宋边境之举,但也不可不防。何况我们现在三衙禁军虽然整编完毕,但训练、装也都还不齐全,而且湖北、京西、两淮等地的御前驻军的重新布防,也因为这次湖南路的民变之事而耽误了,江淮地区不稳,朝廷怎能出动大军去进攻西夏呢。而且湖南民变的事情虽然已经平息下来,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稳定局面,因此现在我大宋还不宜对西夏用兵,还是应该防守为主。”

听杨炎又提到湖南路的民变,赵忱不禁来了气,道:“都是这帮奸妄之臣误国,这一次朕一定要好好惩治他们,让其他人看看,以后还敢不敢在背后搞鬼了。”

杨炎劝慰道:“官家到也不必把这件事情太放在心上。朝延施行新法,虽然目地是为了富国强兵,同时也利国益民,但新法施行,必然也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并不是对所有人来说,新法都是好的。比如这一次牵扯进来的孙知行和林长富等人,实施新法就会查实他们家里所隐藏的田产和挟户,这样他们自身的利益就会受损,必然会想办法逃脱避免,于是有些胆子大的人甚直就不惜铤而走险,想尽办法来阻扰新法施行。”

赵忱皱着眉道:“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自己这样的做法虽然会得益于一时,却会使整个大宋无法富强起来,最终只能亡于金国之手,而覆巢之下,岂有全卵,趟若大宋亡灭了,他们自己又岂能幸免呢?”

杨炎苦笑道:“官家,能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总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是自私而又目光短浅,只能够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会顾及到长远。有时候为一己之私,甚至可以致江山社稷于不顾。这样的人永远都有,这一次抓住了孙知行和林长富,或许会使一些反对新法的人收敛一些,但只要一有时机,就还会有人又出来想办法阻扰新法。”

赵忱听了,也不禁苦笑,道:“如姐夫所说,岂不是防不胜防吗?那么朕以后该怎么办才好呢?”

杨炎笑道:“官家怎么被绕住了,有反对的就必有支持的,若是不能晓之以理,则动之以利,只要让大多数百姓体会到新法的好处,从新法中受益,他们就自然会支持新法。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总是占了大多数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只为一己私心,就是在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是忠心许国,就算一开始曾经反对过新法,只要他们见到新法带来的效果,能够利国利民,也会遂渐接受新法,支持新法。等到大多数人都习惯新法之后,也就能够形成惯例,到了那时既使再有人反对,也不能阻止了。”

赵忱听了,心里这才放轻松了一些,笑道:“听了姐夫一席话,才使朕茅塞顿开,也就放心了。”

杨炎苦笑了一声,道:“不过稳定新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在此其间,无论是行政还是动兵,都要十分谨慎,行政绝不能有大的过失,而出兵一定要有必胜的把握才,战则必性。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朝廷的威信,震慑人心,使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反对朝廷的政令。官家请想,这一次查实湖南路民变,如果没有西北边境的捷报,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吧!”

赵忱也点点头。正是因为西北的局势逐渐稳定,朝廷才能集中精力,来对付反对新法的呼声,才能从容的安排,查实民变的真像。事实当时边境告急和反对新法的呼声一齐袭来的时候,连赵忱自己都有些顶不住压力,也曾经一度想过暂时停止新法,先安定局面再说。可见朝廷想要施行新法革新,也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行。所以杨炎反对现在对西夏用兵,也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赵忱道:“要说一心为国,还有谁比得上姐夫呢!朕有姐夫相辅,实在是太幸运了。”

杨炎道:“官家实在是太过讲了,微臣不过是尽人臣之本份,实在不敢愧受。朝中大臣,如陈相公、赵参政、韩枢密等人,都是忠正贤良的大臣,微臣万万不及。”

赵忱摇摇头,道:“姐夫太过谦了,他们确实都是大宋的忠臣,但在朕心里,都无法与姐夫相比。朕与姐夫,虽然名为君臣,实为知己。朕视姐夫为兄长,相信姐夫必不会负朕,而朕亦绝不负姐夫。你我君臣当共同开创大宋的盛世。”

杨炎心里也不甴一阵感动,道:“臣自当尽自所能,帮助官家实现这个愿望。”

“臣史弥远参见万岁。”史弥远跪伏于地,对赵忱行三叩九拜之礼。

“平身。”

“谢万岁。”

赵忱看了看躬身站在金阶之下的史弥远,道:“史弥远,你可知朕诏你回京有什么事吗?”

“臣不知。”

赵忱道:“湖南路民变之事你听说了吧。”

史弥远恭恭敬敬答道:“臣有所耳闻。”

赵忱道:“荆湖南路制置使魏杞和知潭州事孙涛有失职之罪,在建康协同刑部和大理寺审查此事。然而湖南路留下的烂摊子却需要人来收拾。你在江西路上政绩素著,朕非常心慰,如果现在朕派你去湖南路,收拾这个残局,你可愿意吗?”

虽然湖南路民变的原因基本明暸,但审察起来,却因为牵扯太广,而且还有相当一部份当事人还在湖南路,需要押解回建康受牢,虽然刑部和大理寺都已经十分努力了,但想要结案也不是能够在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事情。

不过荆湖南路的制置使和潭州的知州现在都在建康协同调查,但荆湖路发生了这样大的事情,也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急需要重新委任新的制置使,一边安抚地方,一边还要继续推行新法。赵忱也责成吏部和中书省立刻确实新的荆湖南路制置使人选。

而朝中的大臣也都清楚,魏杞和孙涛这一回是肯定脱不了干系的,无论审查的结果如何,两人都绝对无法复职了。因此经过吏部和中书省的商议之后,认为荆湖南路的情况复杂,不能再出大问题了。而制置使的责任重大,因此最好是选用此前有过施行新法的地方行政官员中挑选为好。

在有过施行新法的地方行政官员中,辛弃疾和岳霖在地方上的政绩都很好,到都是合适的人选。但两人现在都是兼任两路的制置使,一但改任,朝廷又要重新选两名官员接任,造成的动静太大了。因此剩下的人选,就只有江南西路转运使史弥远和江南东路转运使叶适两人。相比之下,史弥远的政绩更好一些,而且江西路虽然也发生了反对新的声音,但也迅速被史弥远平息下去。因此吏部和中书省都认为,由史弥远出任湖南路制置使比较合适。

史弥远虽然是史浩之子,但在赵忱与赵恺争夺皇位时,就曾经主动请令劝降李全,对于瓦解赵恺的军心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那时赵忱就有些注意史弥远。后来朝廷推行新法,史弥远也进上农田水利法,并且在担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期间,到是做出一番成绩。这些赵忱也都知道,虽然在心里对史弥远依旧有些芥蒂,但赵忱也觉得史弥远还算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员,至少比那些不问事非,一味反对新法的官员要好得多。

因此吏部和中书省推荐史弥远出任湖南路制置使,赵忱也认为比较合适。不过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因此才把史弥远招到建康,当面询问。

听皇帝说了,史弥远立刻道:“臣深受皇恩,朝廷有命,自当万死不辞,竭尽所能,以报陛下尔。”

第七百零三章 了结(二)

赵忱道:“卿有此心,朕甚为心慰,不过现在湖南路上民心不稳,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卿去湖南路,既要安抚百姓,又要推进新法,卿以为该如何举措,方才能够稳定地方,施行新法呢?”

史弥远道:“陛下请恕臣直言,臣以为目前湖南路上,当以稳定为主。骟动民变之事,主犯自当严罚,以警效由,但也不宜牵连太广,而且对于胁从者,还请朝廷从宽发落。由其是那些佃农,本身仍是为大户所逼,迫不得以才到县衙滋事生非,此为情有可愿,还请朝廷不要深究他们的罪责。如此一来,百姓感念朝廷恩徳,而地方官吏豪户也必有所顾忌,以后再不敢随意阻扰新法,而朝廷在湖南路的行政,自然也不会再有阻碍了。”

赵忱沉吟了一会,才点点头,道:“卿言有理。”

史弥远接着又道:“不过诚如皇上如言,湖南路上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如臣单独上任,恐怕孤掌难鸣。因此臣才恳请皇上,除了制置使司的从员之外,还请准臣从江西路调遣几名地方官员,以协助微臣,才好管理地方,推行新法。”

赵忱点点头,史弥远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有时候地方豪强的势力太大,朝廷派驻的官员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因此史弥远提出带几名得力的帮手一起去湖南路也是合理的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