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太监的报告,胤礽忽然站立,忽然坐下,言行失常,形同鬼魅,睡觉也不在一个地方,经常迁来迁去,吃饭吃七八碗都不知道饱,喝酒喝二三十杯都不知道醉。一句话,胤礽中邪了,鬼附身了。
胤礽的这种表现很可能是精神失常,身为太子本来压力就大,那么多兄弟盯着,被废之后压力就更大了。
康熙听了这个消息大惊,终于给胤礽之前的行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胤礽并不是个坏孩子,只是因为中邪了。
在野史笔记《十叶野闻》中也记载了废太子发疯之事,不过野史给出的解释不同,认为废太子之所以发疯是被四爷胤禛下迷药,我们不妨来看看:胤禛少年时经常只身行走江湖,结交奇人异士,以备日后不时之需。有一次,胤禛漫游到河南嵩山,便进少林寺拜少林武僧为师,并在那里习武半年。后来,师傅见他并非习武之人,便教了他一些皮毛后赠他一铁杖让他下山。
回到京中,胤禛遇到太子宾客在街上仗势欺人,把人家打得满头是血,当时却又无人敢管。胤禛心中不平,便走过去问苦主为何如此,旁边的恶少大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来管这闲事?你难道有三头六臂,不想活了不成?”胤禛大怒,盯着此人看了半晌,突然抽出铁杖勐击其头,把那恶少打得脑袋开花,其他人见胤禛把恶少打死,吓得一哄而散。
太子党人得知胤禛回来后,便深夜派遣刺客去雍亲王府行刺。当夜,胤禛正在一喇嘛的陪同下诵经,突然见窗外白光闪闪,上下无定,觉得非常奇怪,便命喇嘛去看看怎么回事。喇嘛说:“殿下不用担心,我已派某力士去办了。”第二天早上起来,胤禛见院中的树枝都有如刀削,蓄养的恶犬有身无头,还有数十名武士横尸园中。胤禛正惊诧间,喇嘛过来禀告说:“这些都是昨晚来行刺的剑客,他们技穷力竭,被力士所杀。今晚他们可能还要来报复,请殿下当心。”
胤禛听后,赶紧命手下侍卫加紧防范。当晚,果然风声鹤唳,屋宇震摇,只听得屋顶上金铁鸣动,两边人马在屋顶上决斗,哐哐当当,甚为激烈。次日,太子宫的人惶惶出去抢购数十棺木,雍亲王府也是如此。这时,太子宫和雍亲王府都在广招喇嘛前去诵经做道场,朝中大喇嘛被雍亲王府先招了去,不料他前脚刚进,后脚就有人命他立刻赶去太子宫。大喇嘛碍于雍亲王府的情面,只好说不能复命。太子听后大怒,扬言要将大喇嘛捕杀。大喇嘛心里害怕,便托国师求情才逃过一劫。
这时,有个奇士从四川来,到雍亲王府求见胤禛。两人一见,胤禛发现是原来结交过的好朋友,十分高兴,便留他下来,谈论技击武艺。两人谈得正开心,奇士突然作色道:“殿下有难,为什么不告诉我啊?”胤禛问:“你怎么知道?”奇士道:“听说太子宫新得一个奇人,能以铁冠在百里外取人首级,今晚就要来祸害殿下了。幸好天不绝殿下,让我得知此事,今天是特来报讯的。”胤禛问:“那你有什么办法对付?”那奇士冷笑一声:“他是以喇嘛咒语为护符施展其法术的。今晚我们以贝叶蒙首,那铁冠必然来而复去。我们可以先在庭外张一袈裟,就像蜘蛛张网一样,铁冠到时必然跌落其中。”
当晚胤禛听从其言,果然获得铁冠。太子听说铁冠丢失,十分恼怒,而后竟然积恨成疾。胤禛得知后,派大喇嘛前去太子宫,说:“我有阿肌稣丸,可以治殿下的病。”太子道:“你不是帮着胤禛的人吗?我哪里敢吃你的药?”大喇嘛说:“哪里哪里,胤禛暴虐,众叛亲离已经很久了。他现在已经遨游四方,不敢回来,殿下要是不信,可问某喇嘛。”某喇嘛本是太子的亲信,但其实也是大喇嘛的徒党。太子不知其计,便问某喇嘛,喇嘛说:“大喇嘛是西天活佛之师,其丸能治百病。服之必然有效。”太子相信了他,便令大喇嘛进药丸服用。
殊不知,阿肌稣丸本是媚药,或者兴奋药,并不能随便使用,一旦滥用的话,必然致使神经中枢受到过度的刺激,最后形态癫狂,无法自制。服用几天后,太子果然便发狂了,他在屋里大喊大叫,见人就打,见东西就砸,最后连大小便都失禁了。太子妃大骇,赶紧上报康熙帝。康熙帝派人去看视,得到回复说太子已不复成礼,安静的时候就像得了一场大病一样奄奄一息,躁动的时候就像野兽一样狂呼乱叫。康熙不得已,只好下诏废其储位。
这段野史很有意思,他把太子被废一事说成是雍正策划,让太子发狂,然后被废的。实际上,太子发狂是在被废之后,并不是在此之前。
就康熙的理想来说,最好的情况就是太子仁德贤良,众皇子围绕着太子,悉心辅政,一心为公,太子呢,也全心治国。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康熙捧太子,结果太子势力过大,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力,康熙不乐意。康熙让皇子们从政历练,结果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太子心里不爽。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愉快。
康熙对儿子的培养有一个标准,首要的希望是培养成君王,能够治理天下的那种人;其次是贤王,能够辅佐君王安天下打造朗朗乾坤的那种;再其次是大将军,能够带兵打仗做大元帅的那种;更次之的是搞学术,做大学问家,像淮南王刘安那种,能够推出《淮南子》这样的名作,当然不要学习刘安造反。最次的是培养成一个书画家,好歹也是雅士,也是艺术家。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的话,那就是一个酒囊饭袋了,康熙是不会培养只有种田才能的儿子的。
争储夺位
太子一废,皇子们个个都活跃了起来,他们从地平线上看到希望了,大家都意识到,现在全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就看谁的本事大。
这是康熙万万没有想到的,康熙是个重感情的人,至今还沉沦在悲痛中。他万没有料到这些儿子们丝毫不体谅自己的心情,也不照顾一下胤礽是他们的兄弟,居然迫不及待地暴露出对储位的欲望。康熙的心情更凉了,他想到了齐桓公,想到了隋炀帝,这些人不得善终,全是因为没有好儿子啊!
康熙先是劝儿子们:“十八阿哥刚死,胤礽又发生了这种事情,我现在身心交瘁,只想能够好好安度晚年,你们不要再争夺了。储君之事我自有决断,你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到时候按照我的圣旨办。”
康熙想要儿子们和睦,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个蠢蠢欲动的人是皇长子胤禔,这是可以理解的,他年纪最大,当年就在明珠的指导下跟太子争过。
胤禔这个人,确实是有才能的,按照康熙的教育标准,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能带兵的大将军吧,当然,也不是特别优秀的大将军,跟韩信这种肯定没法比。考虑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胤禔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胤禔十八岁的时候,康熙就让他协助伯父福全征讨噶尔丹,当时胤禛的表现说不上很好,也不算特别差。
那次,清军在乌兰布通打败了噶尔丹,本来是有机会一举歼灭噶尔丹的。但清军内部意见不统一,结果让噶尔丹逃脱。康熙很生气,后来收到了胤禔的密奏,胤禔把责任全推到福全身上。康熙愤怒之下,让胤禔提前回京。
胤禔回来后,康熙教训他:“裕亲王是你的伯父,也是你的上司,你不仅越级上奏,还说他的坏话。你知道忠孝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吗?”
在这次出征中,胤禔犯了不少过错,福全本打算回去后参他一本,后来得知康熙已经责备他了,想想算了,便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从这事可以看出,胤禔这个人虽然没有太子那么过分,但人品也不是特别好。福全是康熙的哥哥,当时若不是康熙出痘,继承大统的很可能就是福全。康熙岂容自己的儿子对二哥不敬?
受了这次训斥,此后,胤禔在战场上的表现还算可以。
太子被废之后,胤禔觉得这下该轮到自己了。加上康熙让他看管太子,并为自己护驾,他觉得这是康熙在暗示:将来由你继承大统。
人一旦有了贼胆,行为就变得放肆,胤禔头脑有些发热,上奏说:“胤礽品行卑污,为人不齿。如果父皇想诛杀他,不必亲自动手。”
还没当太子,就想置废太子于死地,对于这种人,康熙是很看不惯的。所以他召集众皇子,说道:“你们中如果谁想钻营当太子,就是国贼,国法不容。”
康熙还当面对胤禔说:“我虽然废掉太子,让你保护我的安全,但是没有立你的意思。你秉性急躁愚顽,当不了太子。”
康熙让胤禔、胤禛和九阿哥胤禟看管胤礽,胤禔为了气胤礽,将康熙废掉太子的告天文书给胤礽看。胤礽不耐烦地回道:“我的太子之位是父皇废的,他要废就废,何必告天。你又何必给我看呢?”
胤禔将胤礽的话添油加醋地转达给康熙,康熙听了后很生气:“朕乃受命于天,怎么可以不告知天地。胤礽还这么愚顽,实在让人生气。以后他的话就不用转奏给我了。”
胤禔又把康熙的话告诉胤礽,胤礽回答说:“父皇说我其他不是,我不辩解。如果说我谋反,我不服,我根本没这个想法。希望你把这话代我转奏。”
胤禔听了,大喝道:“父皇说了,你的话以后不用转告给他了。”
一旁的九阿哥胤禟觉得这事很重要,说:“二阿哥刚才的话很重要,不告诉父皇恐怕不好。”
胤禔怒道:“父皇都说了,你何必管这闲事。”
这时,四阿哥胤禛站了出来说:“九阿哥说的没错,这事如果不告诉父皇,以后追问起来有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转奏。”
胤禔说:“不可以。”
胤禛也急了:“你不奏,我奏。”
胤禔心想,如果我不让奏的话,到时父皇知道反说我的不是了,只好服软,同意上奏。
胤禔这人做事确实冒失,后来他又上奏说:“相面人张明德给八阿哥胤祀看过相,说八阿哥今后一定大富大贵。”
胤禔跟八阿哥的关系比较好,本来是觉得自己没希望了,给八阿哥做个人情,没想到好心办坏事。康熙大怒,让人把张明德抓起来,因为此事,胤禔也被软禁起来。
胤禔跟八阿哥虽然不是同母,但关系非同寻常。胤祀的母亲很早就去世,是由胤禔的母亲惠妃抚养长大的,所以两人形同亲兄弟。
胤禔这招不仅害了自己,也害苦了八阿哥。康熙怀疑胤祀在他背后拉帮结派,搞什么阴谋,当众骂胤祀奸柔成性、野心勃勃,还下令将胤祀软禁起来。康熙实在被这些儿子们搞怕了,居然将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和十三阿哥都囚禁起来,防止他们兴风作浪。
在软禁期间,三阿哥胤祉还是兴风作浪,他向康熙揭发胤禔迷信喇嘛教巫术,诅咒废太子,并在废太子的住处放了邪物。康熙听后,原本脆弱的神经绷得更紧,他立刻派人去搜查,果然查出了“证据”。此时,康熙的头脑已经很不清楚了,他没想到胤禔可能是被人陷害。
康熙对胤禔失望到极点,他觉得胤禔的罪过比胤礽更大,下令剥夺胤禔的王爵,并永远囚禁。
康熙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毕竟是亲骨肉,所以朕不忍杀之。”为了防止胤禔将来有报复行动,他派人严加看守胤禔。
胤禔活了六十三岁,其中二十六年的时间是在高墙中度过,虽然贵为皇子,活得却毫无自由。第一轮争夺战中,看似最有希望的皇长子胤禔却最先出局。
三阿哥胤祉平时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为什么要搞垮胤禔呢?
我们先来了解三阿哥,胤祉在康熙所有的儿子里是最温文尔雅的,学问也最好,所以他出手结束胤禔的政治生命就让人特别起疑。他是受人指使?还是自己动手?如果是自己动手,又有什么动机呢?
胤祉从小就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各门功课都非常优秀,他曾经编纂《古今图书集成》,没有扎实的学问,康熙也不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但胤祉是一个很低调的人,看上去没什么政治野心,还曾经主持过孔庙的祭奠。
大阿哥和二阿哥都被软禁后,胤祉就是年纪最大的皇子了。也许正因为这点,所以他也起了司马昭之心。康熙生病的时候,胤祉表现得非常积极,日夜在一旁照顾。胤祉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学问家,编写了很多图书,康熙很欣赏他的才干,但是并不认为他是一个合适的政治家。胤祉自己心里会不会也是这样想?从他的表现中,我们就知道他绝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书呆子。
胤祉走的是低调政治路线。康熙末年,这时候胤祉很受宠,发生了“孟光祖事件”。
孟光祖是胤祉的幕僚,在胤祉最受宠的时候,他忽然打着胤祉的旗号到全国各地奔走。根据当时的规定,皇子的门客如果要到其他各省活动,必须先申请,批准了才能行动。但孟光祖却没有走这些程序,他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在各省之间畅通无阻,这就像是为胤祉做巡回宣传一样。
孟光祖活动的时候,经常以胤祉的名义馈赠给地方大员一些礼品,在四川时,给四川巡抚年羹尧送了厚礼,在江西时给江西巡抚佟国勷送了大礼。那意思仿佛是给这些人通气,告诉他们胤祉就是未来的继承人,你们以后要多多支持他的工作。根据规定,阿哥跟地方大员来往,地方大员必须登记,然后上报朝廷。但地方大员都没上报,显然是不想得罪胤祉。所以孟光祖活动了几年才被康熙发觉,接下来是我们熟悉的一幕,孟光祖被正法,地方大员要么革职要么降级,但也到此为止,不会追查到胤祉头上。
由此可见,胤祉是有政治野心的。雍正继位之后,也因此指责过胤祉,说他以储君自命,觊觎大位。
太子复位
康熙万万没有想到,废掉太子会惹来这么多的麻烦。
储位问题让康熙头脑紧张,想到这个问题,他本能地感觉到一种恐惧。但是这个问题迟早都要解决,谁能帮自己呢?
康熙想到了久违的老臣李光地。李光地是汉人,跟索额图和明珠不一样,他是凭着自己的实力爬上来的,一路中进士,点翰林,做到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还曾担任过太子的老师。
康熙与李光地的关系就像刘邦跟张良的关系一样,李光地不是一个权臣,而是一个有智谋的大臣,所以他们君臣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
在要不要杀掉胤禔和胤礽的问题上,康熙就咨询过李光地的意见。李光地说,废黜太子囚禁胤禔都可以,但是杀掉自己儿子的行为却万万不可,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不祥的事情。
康熙把自己的困境都坦然告诉李光地,说储位未定,阿哥们个个都蠢蠢欲动,不立储不行啊!要立储的话也不知道立谁。
李光地静静地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是皇帝家事,发表任何意见都必须特别小心。
看到李光地不说话,康熙只好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全都说出来:“之前朕所以废掉太子是因为太子看到自己兄弟死了,冷漠无情,毫无关心之意。二来也是因为太子最近暴虐无常,完全丧失了心智。不过,现在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了,都是大阿哥在后面搞鬼,让太子中邪了。这次找你来呢,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立储的问题。”
李光地听出来了,康熙的言外之意是想复立胤礽。对于中邪一说,理学出身的李光地当然不相信。李光地郑重地说:“我现在身居高位,鬼物都不敢近身,何况是二阿哥这样尊贵的人。邪魔之说,皇上万万不要相信。”
李光地的言下之意似乎是不主张复立胤礽。
康熙假装没有听出来,问道:“如果不是邪魔,又是什么呢?”
李光地说:“人性。人的地位一旦尊贵无比,就容易产生骄纵的情绪;日子过得安逸了,就容易放纵。骄狂放纵的日子过久了,人的神志很容易昏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