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升职记-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知府考了半辈子的进士,到现在只做了八年官而已,在官场上不能算是真正的老手,但是他一看到这份揭贴,就知道只能暂时放过这老仇家。
若是继续蛮干下去,或者真能抓住那江荡山,但也完全坐实了这揭贴上的罪名,坐实了自己与衡王府素有勾结。
在当下的登州府,只要跟衡王府有过接触,不管是什么原因什么理由,哪怕出发点是好,或者结果明显有利于登州府,那都是千错万错,何况是自己风传要替衡王府招募亡命之徒,那简直是死无葬身之地。
象他这种进士出身的官员,向来是平步青云,不管犯了多大的错误,哪怕是同时得罪了皇帝、内阁与司礼监,最多也不过是贬为一任典史,然后很快就回任知县、知府。
多少杂途出身的官员,奋斗一辈子,佳仕途终点的极限不过是典史而已,进士老爷贬无可贬的最低点却也是典史,而且按照没多任就能回任知县、知府。
但是进士老爷可以捞钱,可以玩女人,可以胡作非为,可以捅出天大的漏子,却也有着不可逾越的政治规则。
第一个不得逾越的政治规则就是不得勾结太监,本朝初年张居正勾连冯保死后被彻底打倒,到如今普天之下对张居正的评价已经彻底反转过来,都认为张居政于国于民皆有大功,但是士林仍然一致认为他勾连冯保逼走高拱是大错特错错无可错。
甚至连张居正两个儿子编撰《张太岳集》的时候,为了要不要收入张居正给冯保写的墓志铭,都纠结了许久,最后虽然收了进去,却还特别加了段注解。
张居正一代名相尚且如此,何况是其它人,勾结内官就是与整个士林作对,立即要声败名裂,哪怕是致仕林下将生平著作编成集子的时候,也会特意把宦官应酬往来的文字记录都删得干干净净,以免留下话柄身后被人耻笑。
第二个恰恰是勾结藩王府,尤其是同藩王府不清不白沾亲带故,那更是不得逾越的政治规则,不然政治前途就受到极大影响。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正统八年,周王之弟汝阳王第五女选配黄阜;当时“阜亲父璿见任开封府知府,亲兄平见任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
老父亲是副省级城市的第一把手,兄长是批发天下官帽子的吏部小天官,结果就因为这场联姻,“璿(致仕)闲住,平改外职”,老父亲的开封市委书记就地免职,兄长也只能外调做个小官,整个家族的命运急转直下。
黄知府差不多六十岁才中了进士出来做官,到现在总共也只做了八年官而已,所以年龄虽然已经不小了,但是他还真想多做几年官。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纵然是登州这样的穷山恶水,多作几年知府也是极好的,而且他进士出身,只要不犯上什么错误,说不定过上一两年就调到富裕地方再干一任知府甚至是更高级别的职务。
可是若是触犯了勾连藩王这条不可逾越的政治规则,十个进士出身也保全不了黄知府。
现在最重要的是自证清白,黄知府看了一遍这份揭贴,赶紧交代下去:“福山银案得限期破获了,破不了就摘了他们的官帽子,还有衡王府如果有人到登州来打秋风,一律给我赶回去,一个也不许留在登州府内,他们若是敢留下来,那就自求多福吧!”


第134章禁海令

现在黄知府一心只想把自己摘出来:“这段时间衡王府发到登州来的文书,一律给我严词驳回,他们在登州府办的事情,一律给我拖着不办,嗯,揭贴上说衡王府要分派养马、河工之役到登州府来,明天我会亲自召集登州缙绅跟他们讲清楚绝无此事。”
“哎……这上面还攻击我与衡王府在登州擅开海禁,蓬莱水城走私严重!”黄知府又想起了一件事来:“从现在开始严查海禁,没我的命令,尺帆片板不得下海!徐管事,你去水城给我盯紧了!”
徐管事没想到居然分派了这么一个苦差使,他赶紧说道:“老爷,水城那边若是查得太严,恐怕要得罪了很多朋友,对老爷十分不利啊!老爷,咱们跟衡王府又没有沾亲带故,何必这么认真。”
徐管事这话没引起黄知府的共鸣,反而让他的神情变得严肃极了:“叫你查就查,何必废话,给我去水城盯紧了,片板不得下海,谁要是敢擅自出海,我摘了他脑袋!”
如此严厉的处置,在徐管事印象中还是第一回,徐管事十分不解,就是这些从松江府带来的自家人都有些不明白,为了这么一份来历不明的揭贴,自家老爷何须施展雷霆手段。
要知道他可是堂堂知府大人!
看到徐管事与许多家仆都不明白,黄知府只能摇了摇头,给刘管家打了一个眼色:“刘昭仁,告诉他们怎么一回事。”
刘管家当即小声地说道:“咱们老爷不是在青州府有一户亲戚,只是他们只过来认了一回亲,就没来往了。”
徐管事已经猜到了真相,不由脱口而出:“难道他们家跟衡王府是王亲?”
说起来,徐管事一直很好奇青州府那户亲戚为什么认过一次亲以后就不来往了,要知道黄知府是厚道人,向来很照顾亲戚故人。
他们家就在青州府做点买卖,而且跟黄知府关系很近,跟登州府只有咫尺之遥,怎么就放弃了黄知府这座金山银山,现在才明白了,原来是因为藩禁才故意断了来往。
黄知府也是十分无奈:“我那侄子有点本事,前些年做了衡府一位郡王的仪宾,当时我还没中进士,也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到了登州才知道居然有这么回事!”
自家侄儿娶了郡王的女儿,多多少少是件好事,但这件事牵连到黄知府的身上,那是天降横祸,因为这代表着黄知府也连带成了衡府王亲。
藩禁最严格的一条就是王亲不得任京官,对于无欲无求的黄知府来说,这倒不算什么大事,但下一条就极其致命了,那就是王亲任官不得与藩王同城,甚至不得在王府附近任官,一定要到五百里以外任官才行。
不管从哪个方向来计算,登州府都在衡王府五百里内,那么黄知府如果向中枢承认了这重王亲关系,那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条路是致仕闲住,但是黄知府当时才做了六年官,而且之前都是清要之职,前半辈子欠下的人情甚至钱债都根本没还清,却因为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内侄王亲致仕闲住,黄知府当然一百个不愿意。
另一个选择是外调,到青州府五百里之外的地方任职,但问题在于一个萝卜一个坑,他好不容易花了大价钱才谋到这个知府缺,现在身上还背着一屁股人情债与钱债。
要知道这可是堂堂一府之尊,哪怕是吏部天官手上都变不出几个来,如果真要外调任职,当然不可能再送他一个知府缺,之前的努力全部前功尽废不说,而且仓促之间哪有什么好缺,多半是被扔到南京六部做个闲职。
他之前的几个位置虽然可以日日偷闲,却很清要,绝非是一般的闲职,但他连这样的清要之职都做不惯了,怎么看得上南京六部的闲职。
因此跟自家亲戚稍加沟通,两家就在明面上断了来往,当然私下的照顾绝对不算少了。
后来衡王府对这事也是心知肚明,他们当然愿意有个自家亲戚在登州府做知府,因此时不时通过青州府亲戚的关系请他出手,黄知府无欲无求量力而行不愿多事,一般能办可以办的事情都帮衡王府办了。
但是现在这种无病无灾相安无事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这《登州沦亡痛史》就抓住衡王府与黄知府的关系痛打不放,虽然明明都是造谣生事无中生有,但问题在于,黄知府与衡王府的关系经不起有人心用心查啊!
这事真要暴露出去,黄知府能致仕闲住已经是最好的结局,因此他一心在有心人关注之前,先把自己摘出去:“小徐,现在顾不得别人了,海禁的事一定要用心去查!不要怕得罪人。”
徐管事知道这事得罪人太多,他只能替自己争取一下:“能否过了年再办?”
“也好也好!”黄知府很无奈地说道:“至少能让大家过个好年。这件事得尽快压下去。”
黄知府一心是想把这件事压下去,第二天就派衙役四处查抄这份《登州沦亡痛史》,一经查实就严厉处置科以罚金甚至直接入狱。
只是他毕竟是书生出身,根本没想到自己查禁的命令反而引起了激烈反弹,一时间洛阳纸贵,整个登州都听说了有这么一份揭贴,人人都想一睹为快,甚至有说书人公开拿这揭贴在酒楼开讲,一个晚上下来赚的打赏比平时半个月还多。
就是衙门之内也是一面出去查抄,一面私下传抄这份揭贴,大家觉得这揭贴未必字字属实,编造的成份居多,却也觉得这揭贴却把自己想说的一切都说出来了,甚至还有有心人添油加醋,把最近几年登州府与衡王府往来的文字抄了几段附在最后,坐实了黄知府勾结衡王府的罪名。
一时间黄知府忙得焦头烂额,忙于灭火,却发现四面八方都是野火,这部《登州沦亡痛史》甚至已经传到了青州去,有好事者干脆将这部《登州沦亡痛史》改头换面稍加改动一下文字,以《青州沦亡痛史》的名义四处传抄。


第135章龙口

江清月把府城发生的这些事都看得清清楚楚,她不由又看了一眼手上这本《登州沦亡痛史》的抄本,不由又笑了起来:“柳少果然有办法,不过是几张纸而已,居然把黄知府弄得毫无办法,只能把衡王府的人都赶回青州去了。”
实在柳鹏的操作太天马行空,让她不得不拍手称快。
柳鹏并不清楚黄知府与衡王府的王亲关系,更没想到自己泡制出来的这份揭贴居然引发意料之外的重重波澜,但是他也很满意自己的手笔:“没什么,只是登州百姓一直对衡王府抱有太深的怨气,却一直没有办法发泄出来!我只是帮他们说句实话了。”
只是江清月却是问道:“可是听说黄知府最近要严查海禁,等年一过,尺帆片板不得下海,那我们的私港怎么办?商船不能出海,咱们的私港恐怕就没戏了。”
她始终没明白柳鹏为什么会在揭贴中攻击黄知府与登州官府擅开海禁,话本来应当反过来说才对。
谁都知道现在登莱海禁甚严,虽然有些商船私下来往辽东,但总体规模终究有限,而且这些走私船队都是有根底,所以才敢公然违抗海禁之令来往于辽海之间,这份揭贴等于把双方都往死里得罪了。最新最快更新
事情若是败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只是柳鹏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小姐,你要想想,如果不严查海禁,咱们这私港还能有活路吗?”
江清月这才明白柳鹏的意思,她好奇地问道:“柳少的意思是,蓬莱水城关了,我们才有活路!我们若是想要有活路,得先弄死蓬莱水城。”
整个登州府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就是府城之外的那座码头,也就是著名的蓬莱水城,这座港口的历史可以一路追溯到汉晋三国时期,在唐宋时期更是通达四海的国际性大商港。
有明一代海禁极严,蓬莱港也受到极大冲击,但终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蓬莱水城仍然是全登州设施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港口,而且登州水师营就驻扎在蓬莱水城。
三家要合伙营建私港大发其财,首先就要在蓬莱水城的碗里抢肉吃,不搞一搞蓬莱水城,黄县这边的私港根本没饭吃。
现在黄知府要严查海禁,那首当其冲影响最大的当然就是府城门口的蓬莱水城,这些商船如果没法在蓬莱水城入港出海,那只能考虑在水城之外的码头安营扎寨。
事实上,除了蓬莱水城之外,各地的官方港口都会受到禁海影响,只有私港才不会受到影响。
港口首先就有船停泊,船来船往才有钱可赚,柳鹏也很关心这件事:“江大侠那边看得怎么样了?”
不管是沈滨还是柳鹏,终究是半路出家,无论是海上行船还是港口营建,都根本比不上江浩天,江浩天对经营自家的港口也是十分热心,这几天已经带着一帮兄弟和几个匠工在黄县沿线走了一圈,准备挑了一个合适的港口。
江清月答复他:“大致已经定下来了,就在龙口湾那边!条件很好,我爹说了,那里条件非常好,连堤岸都不用修,就是水深不够深不能行船,但也不用费多少人力物力,只要修上一两条长栈桥,再建上几间货仓、房子,就可以开张了。”
当初在来往于辽海的时候,江浩天已经看上了龙口湾的天然地形,觉得这是建港的最佳选择,只是有些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所以江浩天一直只是在心中想想而已,而现在他就能一展抱负了。
而江清月很快就以期盼的目光看着柳鹏,把当初江浩天无法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就是那边有卫所的墩台,真想要建港的话,不好下手啊!”
“卫所?”
柳鹏也知道这是个大麻烦,明朝的卫所制度到了万历年间,已经是积重难返,别说黄县的这些墩台,就是整个登州卫都没有多少有战斗力的部队,整个登州的陆上防卫完全依赖于戚继光时代留存下来的近三千名南兵。
但哪怕是百孔千疮,这些沿海墩台对于接下去的私港营建来说,仍然是天大的麻烦。
不过柳鹏很快想到了办法:“把咱们的港口建起来再说,我相信,在我们把港口建起来之前,卫所那边不会来找麻烦。”
“快过二十天就要过年了!”江清月脸上犯难了:“从哪里找人过去干活啊!我可听说了,水城禁海要等年后才开始,到时候我们趁着这东风把栈桥再建起来也不迟。”
严格来说是,海禁是元霄以后才会正式开始,大过年又是天寒地冻流冰常至,加上辽东许多港口都结冰封冻,往往商船出海都是正月元霄甚至更晚以后的事情。
黄知府既然要让大家都过一个好年,那正式的禁海命令实际也是从元霄甚至更晚才开始,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等禁海开始再开始修栈桥也不迟,太早修建栈桥未必是一件好事。
柳鹏当即说道:“既然水城那边要元霄以后才开始禁海,那么我们就应当抢在禁海之前把码头建好,不过是一两条栈桥,多投点工料多投点银子罢了,而且马上过年了,上面都忙着吃喝玩乐,根本不会来下面查,我们建码头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不受任何干扰。”
柳鹏这么一提醒,江清月倒是明白过来:“趁他病,要他命,只是现在银子与材料都可以尽可能想想办法,大过年,到哪里去找人手来修栈桥!”
栈桥工程量不算大,只要备齐材料了,又有大匠工指点,顶多十天半月就能把一条栈桥建出来。只是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从哪里招募人手修建栈桥。
要知道修建栈桥很多时候需要跳进冰冷的海水里作业,以现在的寒冷天气,顶多干上一两刻钟就要换人了,好汉不赚六月钱,何况是这比六月钱还难赚的腊月钱,谷梦雨觉得开春以后才是合适的时侯。
柳鹏早有主意:“大小姐,你去找孙氏兄弟,问他们肯干不干。”


第136章以辽制辽

前次帮谷梦雨夺回家产,孙氏兄弟带领手下这帮兄弟干得十分漂亮,个个敢打敢冲,根本不知道畏惧为何物,给江清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是她觉得孙氏兄弟未必能肯干这活:“就是辽东蛮子也得过年吧?莫不成我一句话,他们连年都不过了,莫不成他们是想……”
江清月突然明白过来,她脱口而出:“他们是想要铺保,不对,是让他们在码头上工!”
柳鹏点点头道:“他们若是把事情干好了,我自然亏损不了他们。”
上一次辽东流民替柳鹏与谷梦雨干活个个卖足了力气,事后柳鹏自然没有亏待他们,不但答应给了孙氏兄弟五个铺保的名额不说,辽东流民想要铺保来找柳鹏,柳鹏也会尽力给予帮助,让他们有机会弄到铺保。
说是提供铺保,实际就是在谷家的商铺、产业里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