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升职记-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前一次柳鹏西征的时候,丁耀斗随军从征可以说是卖力至极,所以跟龙口与柳鹏的关系也非常非常亲密,所以臧家始终觉得不急着跟柳鹏拉关系,有什么问题通过丁耀斗居中联络就行了,毕竟臧家是忠义仁孝之家,不能与柳鹏这样的乱臣贼子不清不白。
只是臧尔令这位新进士却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也觉得柳县丞即便不是什么乱臣贼子,迟早也是个大大的祸害,但是我谈的不是国家,是家事!我们臧家立家之本,不就是忠义仁孝四字,但是不能光讲忠义,忘记了仁孝二字!”
这话大哥臧尔用就特别不爱听了:“什么叫忘记了仁孝二字,我知道柳大少在咱们诸城施了不少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虽然迟早要变本加厉,但既然对乡里大有好处,所以我才没挡着!”
三哥臧尔动也觉得大哥说得不错:“是啊,他替咱们诸城办好事,我们臧家不但没挡着,反而顺手推了一把,这已经够意思了。”
“是够意思了!”臧尔令答道:“但是我前段时间亲自跑了一趟龙口,才知道实际并不够意思,我臧家忠义持家,不及仁孝。”
臧尔用已经听出意思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臧尔动也问道:“是啊,到底怎么回事?你跟我们好好说一说,是不是这一次辽饷的事情,说起来,咱们诸城是多亏了柳县丞与杨巡检,不然今年县里起运的米豆肯定会多上多少。”
说是“多亏了柳县丞”,但是臧家有臧家的底气,不但没直接跟柳鹏打交道,而且杨广文前段时间就任诸城南龙湾巡检,臧家照样是连个道贺的人都没派过去,只是让三妹夫丁耀斗代为转达恭贺之意。
但是臧家就是有这样的底气,毕竟臧尔劝可是二十多岁就做到了提学副使现在实授宁夏巡抚的大人物,区区一个小巡检的感受又何必在意。
只是臧尔令之所以这么说,当然是有缘故的:“当时把百剑盟的事情传得很邪,我觉得百闻不如一面,刚好举人考出来没什么事情,就托了妹夫的关系过去走一走,虽然没见到柳县丞,但是杨观光陪了我走了好几天,大有收获啊。”
诸城杨家也是登莱名门,而且杨家也有一个进士兄长,因此臧尔令这么一说,臧尔用已经明白过来了:“杨观光怎么说?”
“杨观光说的天花乱坠,但他说的是都是道学文章,不得要领!”臧尔令毫不客气地就把杨观光贬得一文不值:“他这人虽然落水了,但还是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不干不脆,所以话都没说到点子上,但是我到龙口的地面上走了一圈,收获良多。”
虽然臧氏兄弟都是读书人,但是臧家挂出千顷牌已经是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耕读传家”,对于产业经营很有心得,特别是臧尔劝中了进士以后,除了公认是读书种子的臧尔令一心用功继续读书之外,其余几个兄弟都在尝试着用心经营产业。
因此臧尔令这么一说,大兄臧尔用已经明白过来了:“莫不成龙口的田地真有那么好的收成?我还真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但始终觉得是胡说八道,咱们东三府的地面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好收成。”
“我亲眼见过,亲手摸过,最后亲口问过以后不放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总算是弄明白了,龙口的地里现在用豆粕、花生饼肥、泥炭还有飞粪,因此增产至少在五成以上,最高者可以翻倍。”
第588章回避不了的问题
“翻倍?”这下子臧尔用震惊了:“用了这些肥料,产量真能翻倍?”
“至少五成以上!”臧尔令答道:“我仔细问过了,现在登州那边不管是用豆粕,用花生饼肥还是泥炭、鸟粪的,都能大幅增产,如果几种兼用的话,产量几乎能加倍。”
“了不起,了不起!”臧尔动拍着大腿赞道:“不管是翻倍还是多产五成,这非常很了不起!”
诸城臧家既然早就挂了千顷牌,自然就拥有海量土地需要经营,而且臧家既不象诸家王府与孔家那样拥有数万顷土地,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生产效率,又不象普通的中小地主,既缺乏抗风险能力又缺乏足够的资金,那么对农业经营就特别用心。
十几万亩地,一亩地哪怕多收十斤粮食,一年下来也能多出一万石来。何况按照臧尔令的说法是至少五成甚至翻倍,虽然要与佃户分成,但是真有这么神奇的话,一年下来就能多出三五万石粮食甚至更多的余粮。
虽然臧家是诸城排名第一的名门世家,但是一年能多出三五万石这个结果仍然让他们激动无比,这可不是三五百石的小数字,臧家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富余下来的钱粮都未必有这个数目。
二兄臧尔劝现在已经做到宁夏巡抚这样的高官,但是宁夏是个苦地方,一年需要开销的地方又实在太多,最后算下来的富余一般还不到一万两银子。
而臧家一年若是能多出三五万石的钱粮,什么地方都派得上用场,不管是救济族人还是造富乡里,还是兴建族学或是给二兄铺桥修路再进一路,都可以派得上大用场。
那可是三五万石钱粮,而且还不用杀人放火就能赚到这么一笔钱粮!
因此臧尔用做为长兄也不敢相信这个问题:“这些肥料得花不少钱吧?不对,即使多花钱也值了。”
而臧尔令也接过了话题说道:“不止是增产的问题,龙口那边的农业跟我们诸城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臧尔用的声音都变得急促起来:“莫不成是说两年三熟制?这本来就不是龙口那边的创造,龙口也是从其它地方学来的,龙口搞了两年三熟制以后,我们也跟着他们弄两年三熟制,确实不错,等于白收一季豆子。”
多收一季豆子看起来不起眼,可是对于拥有千顷牌的臧家来说那就是多收了逾万石豆子,虽然豆子的价钱远远不如粮食,但也是真正的好东西,正是因为有了三年两熟制的成功经验,所以臧家兄弟才会对臧尔令龙口之行的收获很感兴趣。
而臧尔令笑了起来:“多收一季豆子算什么?龙口那边施肥,用的得最多的是豆粕,大家也知道大豆榨油费时费力出油又少,所以我们这边豆粕用得很少,可是我在龙口那边看到,农人用得最多的就是豆粕,哪怕是贫寒之家,也要拿钱出来买一点豆粕。”
一个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社会,可以抵御大多数外来商品,但是唯独对于“肥料”这样的生产资料是没有抵抗能力,大户人家有足够的人力与物力,可以玩精耕细作,所以会将豆粕与多种肥料联合起来施肥。
可是贫寒的小户人家既没有足够人力去收集肥料,也没有足够的银钱到市面购买多种肥料,已经顾不得长期一直施用豆粕可能造成的地力下降,只能从市面先购买一点能够立竿见影的豆粕来增加今年的粮食产量,毕竟用一点豆粕就能让地里的收获立即增加好几成,这笔帐谁都会算。
臧尔用已经明白过来了:“看来龙口的榨油之法肯定不同凡响,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豆粕,这点甚好,搞了两年三熟制以后,我们家里每年多出了上万石豆子,一直都不知道该如何卖个好价钱。”
龙口这边有同样的苦恼,两年三熟制的结果就是多出太多的豆子,虽然大部分都转换成豆粕与豆油,但是还有很一部分豆类找不到合适的销路,在这个情况下,龙口最出名的特产龙口粉丝得以提前横空出世;并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风行起来。
对于龙口粉丝的诞生,柳鹏并没有进行任何推动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龙口粉丝还是成了登州人重要的日常食物之一,有些时候物质条件一旦达成,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玩意就会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
因此臧家听说了龙口掌握了全新的大豆榨油技术以后,第一时间就达成了跟龙口进行交往的共识,只是臧尔令马上就继续说道:“不仅仅是榨油,大家知道花生与番薯吧?”
臧尔动当即问道:“花生与番薯怎么了?”
花生与番薯都是从龙口流传出来的新作物,加入百剑盟的代价与好处就是必须引种花生与番薯,而臧家虽然不是百剑盟的成员,但作为诸城第一名门势族,第一时间就获得了花生与番薯的种子并开始试种。
事实证明,花生与番薯都是一种不错的种物,可以对臧家的作物品种起到补充作用,特别是花生能在河边的废地种植变废为宝,而番薯又是一种难得的备荒作物,更重要的是这两种作物可以提供大牲畜急需的枝蔓。
在这种情况下,臧家已经小规模引种了花生与番薯并取得极好的成效,只是臧家也发现花生与蕃薯的收益虽然不错,却还是有着一种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并不适合两年三熟制的种植,在山东只能是一年一熟作物,种植花生与番薯等于损失了一季的豆类收成,所以才没大规模推广。
而现在臧尔令就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问过龙口那边的农夫,他们现在是花生与蕃薯轮种,两种作物可以相辅相成很好地保持地力,而且花生油在龙口卖得非常好,而且我偷偷地杀回马枪的时候,龙口的农夫偷偷告诉了我一个天大的秘密。”
“什么天大的秘密?”大哥臧尔用的呼吸急促起来:“会让老四你这么激动?”
只是臧尔用自己都很激动,而臧尔令当即答道:“我请龙口的农夫喝了两杯酒,又给他打了一刀牛肉,他偷偷告诉,龙口种的不是我们引种的小花生,而是柳鹏柳大少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大花生……”
三哥臧尔动一下子就迷糊起来:“大花生?小花生?”
“对,龙口那边的说法,大花生要比小花生整整多五成产量,所以一粒种子都不许流出来,只许榨成花生油饼!”臧尔令很确定地说道:“百剑盟内部恐怕拿不到这种大花生的种子,只有一些最核心的盟员才能拿到大花生的种子,但也是严禁外流,一旦外流要严厉追究责任。”
“比小花生多五成产量?”
这下子是轮到臧尔用激动了:“是比我们种的小花生多整整五成产量?”
臧家引种的小花生差不多有二百斤不到一点的产量,普遍产量一百八十斤左右,至少也能有一百五十斤,这可以说是一种高产作物,更不要说花生能食用能榨油,收益要比种植粮食要得多,如果产量再多五成的话,那么就是接近三百斤的亩产量,对于臧家这简直是想象不到的高产,想象不到的高收益。
而且花生是一种很好的油脂作物,在柳鹏引种花生之前,东三府最主要的油脂作物是芝麻,但是才几年功夫芝麻的种植就处于全面衰败的境地。
毕竟芝麻对地力的要求实在太高而且特别废地,种一季芝麻以后往往要休耕两三季,更不要说芝麻产量很低,芝麻香油又不是一种特别好的食用油。
所以在几年之内,花生油与大豆油就替代了芝麻油成了东三府市面最主要的食用油,而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们都极度缺乏油脂,对于物美价廉的植物油没有任何抵抗力。
现在臧尔动不由在旁边补充了一句:“难怪龙口那边的大豆油与芝麻油会保持这个价钱,我们臧家油坊这两年行情始终不大景气,原来是有这个窍门啊,老四,你有没有把大花生的种子带回来。”
“带回来我也不敢种!”臧尔令当即说道:“别忘了,断人财路有若杀人父母,咱们在院里种几株玩玩没问题,但是如果是一口气种下去几十亩几百亩,以那位柳大少的性子难道会看着我们发财吗?”
听臧尔令这个新举人这么一说,臧氏兄弟一下子就沉默下来了,虽然大家都说这位柳鹏柳县丞向来是好性子最好说话,但是他不知道干了多少破家灭门的大案子,手上的人命没有一万条也有几千条,臧家虽然是东三府最顶尖的豪门,但也不敢在这个问题孟浪。
万一把柳鹏惹急了,那可不是一句道歉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况臧尔令继续大声说道:“而且我走了一遍龙口,发现他们那边的农业不仅仅是多了些肥料或是作物,跟我们诸城这边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境界上,所以我得说,不管留下多少骂名,咱们臧家必须跟柳县丞直接打交道……”
第589章肥料革命
臧尔令所说的实际就是在龙口农田里发生的一场小型变革,以新肥料与新品种以及西洋新技术为起点给农业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农业种植的面容为之焕然一新。
这种变革本来要等到康熙晚年直到乾隆年间才逐步推进,李伯重等一部分学者将其称为“肥料革命”,或者是一场微型的农业革命,虽然学术界对于是否存在这么一场微型农业革命或是“肥料革命”存在争议,但是至少在太平天国起事之前,清朝的土地上确实是养活了数亿人口而且长期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
而现在臧尔令就看到了这么一场小型变革的威力,从肥料到作物品种到农具以至耕作方式,他能明白一些变化的深层原因,但很多变化却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更多的变化他完全一无所知,甚至觉得这些变化明明应当是错的,龙口人却当成了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而且确实取得了成功。
这一切都是农林总管陈别雪与研习所合作的结果,一系列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的开发与普及给龙口的农业带来了全面变化的同时,也让臧氏兄弟极为心动。
臧尔用就总结道:“四弟说得不错,我们臧家立家之本是忠义仁孝,不能光讲忠义而忘记了仁孝二字。”
臧家既然挂出了千顷牌,那自然有数以千计的族人、仆人与佃户靠着臧家吃饭,臧氏兄弟自己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不愁吃不愁穿,却不代表着下面的这些人同样也是衣食无忧。
事实上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这些依附于臧家的小户人家就随时有破产的可能,臧家兄弟讲的“仁孝”就是针对这些被臧家视为根本的小户人家,这些佃户、族人如果家破人亡崩解离析,那么臧家也有可能不复存在,所以臧家必须尽可能照顾他们的利益,对他们多讲一点“仁孝”。
而且臧家既然挂了千顷牌,那么肯定就要对地方对诸城县对青州府有应尽的义务,所以臧家现在已经不得不与龙口打交道,臧尔令这位新举人就建议道:“我们不急着去找柳县丞,现在杨广文就是本县南龙湾巡检,我们完全可以跟杨巡检好好谈一谈,跟他一起去找柳鹏柳县丞事情肯定能办得顺利。”
“不必了!”这就是大哥臧尔用的声音:“我们臧家既然要找柳鹏柳大少合作,就不必玩什么手段,直接找上门便是,我们臧家千顷之家东莱世族,根本不需要什么人引荐!”
这就是诸城臧家的底气!
诸城第一家的说法可不是空谈,臧尔劝的宁夏巡抚也是实打实的实授,而那下面有人站了出来:“那就让我过去找柳县丞,我最方便了!”
臧尔令不由吃了一惊:“小弟?你怎么能去?”
说话的是从头到尾一直沉默的臧家六弟臧尔昌,只是臧尔昌年纪虽小,但下了决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我年纪最小,而且已经过继出去,哪怕事情办砸了也不会牵扯到咱们兄弟们身上。”
臧尔昌虽然是臧惟一的小儿子;但是因为他叔叔臧惟几膝下无子,所以就过继给臧惟几当续子,从理论上来说已经跟臧氏兄弟确实不是一家人,哪怕他跟着柳鹏做了乱臣贼子也不致于牵扯到臧家兄弟。
而且臧尔晶还有更多的理由:“而且我与柳鹏年纪相当,最适当与柳鹏这种小魔星谈正事!”
说到这,臧尔昌不由笑了起来:“诸位兄长,就让我去吧!咱们臧家的仁孝二字,就由我来扛起来。”
在东三府这块土地之上,有很多人因为柳鹏的崛起而获得上升的机会,也有很多人因为柳鹏的横空出世而不断沉沦,而这些不断沉沦的例子之中又以衡王府最为典型。
衡王府曾经整个东三府最为风头最为耀眼的存在,很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