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升职记-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现在大灾之年,为了能活下去,别说是借一还二,就是借一还三还四,大家都是心甘情愿,何况柳鹏借给钟羽正的粮食可是一年时间才收七成的利率,可到了明年这个时候,钟羽正根本就不在意五千石粮食。
因此钟羽正的神情一下子就变得美滋滋:“真有三千石?真只要还五千石吗?”
孔獐当即说道:“是的,连本带利五千石,柳少已经跟我交代过了!”
钟羽正当然能接受这个条件,实际他家中的积谷也不算少,只是从去年秋收开始就一直敞开吃中间还酿了两次酒卖了一次粮,以至到现在真正需要积谷的时候却只有千余石。
“有三千石就行!”
虽然不能打开家门收容流民,但是多出的三千石粮食足以让钟羽正把几个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小宗族与许多乡人都收容进去,钟羽正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看起来我是低估了这位柳鹏柳大少,我得亲自走一趟高密,把这批米豆接回来。”
钟羽正可以说是青州府的第一号缙绅,在青州府找不到比他更有影响力的存在,他亲自跑一趟诸城、高密,只要衡王不亲自出马,衡王府仪卫司的那群校尉、小旗、总旗根本不能奈何钟羽正。
孔獐也知道钟羽正名义是接运自家米豆,实际是为接收这批米豆保驾护航,他当即赞了一句:“好,钟老此举,至少能活人数万啊!”
钟羽正的神情却是突然缓和下来,他问道:“孔推官,你跟我具体说说,这两万石米豆运到我们青州府以后,该如何发卖,具体又是怎么一个章程?一石米要三两银子,我们青州人实在吃不起啊。”
孔獐当即答道:“柳少与龙江钱庄早有章程。”


第432章柳氏必兴

龙江钱庄的分号虽然设在高密县城,不在青州府境内,但是他的一大半业务却与青州府有关,而且对于今年的救灾业务现在也有了全套规划,孔獐说着:“龙江钱庄已经准备了好几万银子的款子,只要能拿出抵押品,大家都可以拿着庄票直接去把粮食换回家来,而且龙江钱庄有了抵押品,不怕大家不还钱。”
孔獐之所以在这件事上跳得这么欢,正是因为这笔六万两银子的贷款与放给莱州府的六万两一样,其中有着一万两银子的回扣,而且这一万两银子回扣的具体分配事务交给了孔獐,孔獐事情办得越漂亮,他能拿到手的回扣也越多。
只是钟羽正却是真正的老江湖,他当即问道:“什么有了抵押品,不怕大家不还钱?”
孔獐没想到钟羽正的眼力这么毒,他当即说道:“有了寺庙、宫观、族田、书院做抵押品,大家能不还钱。”
对于这次的两万石米豆怎么使用,龙江钱庄自然是早有定案。
正如柳鹏敢把三千石粮食专门借给钟羽正却完全不要任何抵押品,就因为钟羽正是青州府的第一号缙绅,不怕钟羽正到时候不肯连本带息还回来五千石米豆,龙江钱庄这一次的主要放款对象就是青州府内的寺庙、道观、书院、族祠之类的公共机构。
这些公共机构既然平时接受着本乡本土的供养,他们所有的经费来源几乎都是来源乡人与族人的供奉,那么大灾来临以后,他们自然要承担起救济乡人、族人的义务,第一时间组织赈济施粥。
但不管是寺庙、道观还是书院、族祠,他们的财力都十分有限,所做的一切努力自然可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成了龙江钱庄的主力放款对象。
这并不是柳鹏的主意,而是张艺铭想出来的办法,寺庙、道观、书院、族祠现在有这么一个回报社会的机会,不管米价再高利息多高他们都要向龙江钱庄借款,才能维持原有信众、乡人与族人的向心力。
而既然向龙江钱庄借了款子,那就得把名下的寺庙、道观、族田、书院甚至是宗祠都全部抵押给龙江钱庄,而有了这些抵押品在手,龙江钱庄就不怕青州人不还钱,否则寺院、道观、族田、书院甚至是宗祠直接被龙江钱庄收走,大家颜面何存,哪怕咬紧牙关也要把这笔钱还清了。
听孔獐讲过具体的安排之后,钟羽正倒是对柳鹏评价很高:“柳少果然是个极聪明的人,我借三千石只要还五千石,他们要还多少?”
孔獐当即说道:“明年夏粮上市还钱,一成的利率。”
从表面来看,钟羽正是吃了大亏,借三千石粮食却要还五千石粮食,一年时间差不多要支付七成的利息,而青州的宫观寺庙向龙江钱庄借钱,到了明年五六月间却只要支付一成的利息。
但问题在于,青州府的宫观寺庙向龙江钱庄借的是钱,还的也是钱,现在的米价高达一石三两,明年夏粮上市的时候米价必然暴跌,能有一石一两的价钱就不错了,这笔借款实际至少是借一还三的水平。
只是钟羽正并不认为龙江钱庄的借款条件有多苛刻了,这可是几百年未遇的大灾之年,恐怕很多人想借条件更苛刻的款子都借不到,一想,钟羽正就长叹了一声:“功德无量啊,这真是无量功德……孔推官!”
孔獐见钟羽正的语气变得十分正式,他当即问道:“钟老有什么事要交代下官?”
钟羽正很严肃地问道:“孔推官,你读过史记汉书没有?”
孔獐没明白钟羽正突然提史记汉书干什么,他犹豫了一下:“读得不多,不是太熟……”
钟羽正现在的神色却是变得有些严厉起来:“孔推官,你观我钟氏百年之后能否大兴?”
孔獐当即答道:“钟老教子有方,族中群英荟萃,又有这活人数千的功业,钟氏必然大兴啊!”
“是啊……”钟羽正说的话有些奇怪:“吾闻活千人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
孔獐刚想接话,只是下一刻他就觉得风头非常不对,仔细一想钟羽正这话的来历,汗水一下子就下来了,这话不当说啊!
这话绝对不当说!
这话何止不当说,这简直是大逆不道啊!
孔獐虽然是举人出身,但只能算是个不学有术之辈,所以虽然读过不少时文甚至编过不少时文集,但时文之外的经史子集平时却没怎么翻阅。最新最快更新
但是他再怎么不学有术,到了山东怎么也要了解山东的风土人情,只是他又不怎么喜欢读书,于是在家里养了个能说山东掌故的小戏班子,他对于山东风土历史的了解就基本来源于这个小戏班里的几只小妖精。
所以孔獐从来没翻过史记汉书,前几天却听小戏班的小妖精刚好说过钟羽正刚刚说过的这句话:“吾闻活千人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
孔獐只觉得自己被吓得全身是汗,想要抬手擦去额头的汗水,却是手脚发软,心头发慌,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从来没想到情况会严重这种程度,只能喘着大气说道:“钟老,您这话……这话不当说吧!”
“有什么不当讲,吾家活人千人当封子孙,柳巡检功德至大,所活者何止万余人,后世必当大兴,山东必当大兴!”
这话说得很正常,但问题在于,“吾闻活千人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这句话是另一个山东人王贺讲的。
汉武帝时天下征伐不断,生民不堪驱使群起抗争,东平陵人(今山东章丘平陵城)王贺是田齐之后,官至绣衣御史,奉命巡查魏郡,督促地方逐捕盗贼。
王贺行事厚道,遇畏缩不前、临阵脱逃者往往纵而不杀,而别处御史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吏及连带处死者往往不下万人,王贺遂以奉使不称职被免职,但他离职的时候却感叹道:“吾闻活千人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
王氏后世果然大兴,问题在于王贺有一个叫王政君的孙女嫁给了汉元帝,也就是汉孝元皇后,而王政君还有一个侄子叫王莽--没错,就是那个篡汉建立新朝的王莽。
山东这地方虽然是兵家必争之地人杰地灵,但就是出不了皇帝,千百年以来都没出过一个皇帝,哪怕是在山东割据立国的几个小国,国主也不是山东本地人。
只有王贺一族虽然从山东迁至魏郡,却好歹算是出过王莽这么半个皇帝,因此小戏班里的小妖精说山东掌故的时候,特意把王贺这段故事讲了一遍,所以不学有术的孔獐才会第一时间明白钟羽正这话到底是在讲什么故事,让现在孔獐只想回家好好疼一疼那只小妖精。
但问题在于钟羽正这话说得太重了,孔獐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钟老,您这话说得太过了,柳少只不过是一个九品巡检而已,当年王贺可是御衣绣吏。”
只是这话说出口以后,连孔獐自己都觉得自己答错了。
“只不过是一个九品巡检又怎么样!”钟羽正说这话的时候倒是正气凛然:“今日柳鹏所活生民何止数万,我东三府因柳鹏而活者就不下数十万人,绣衣御史王贺因活万余人而后世大兴,而九品巡检活人百万,我看柳鹏是当世必当大兴!”
孔獐的脸都吓白了,他都不敢去接钟羽正的话题,而钟羽正却是毫不顾忌:“连他人朱家都不爱惜这大明的江山,你还怕什么!你知道不知道我当初是为何被削官为民,为什么会在野闲置二十年?”
孔獐当然知道钟羽正是为力争国本才被万历皇帝削官为民,左迁二十余年而不得用,只是他还是不敢接过钟羽正的话题。
这二十年来钟羽正表现得象一个十足的隐世高人,穿着村装野服,平时闭门读书,士大夫争相拜访却一概不见,连出行都只骑个小毛驴,但是他现在却是把二十年时间积累下来的怨言都爆发出来:“我力争国本请太子早日出阁豫教,还不是为了他们朱家的天下,还不是为了朱家的大明,可是最终却落了一个怎么下场,你也是清清楚楚!”
钟羽正继续说道:“孔推官放心,我会和亓诗教联手举荐柳鹏柳大少去接招远县丞的位置,他柳鹏能借给我钟羽正三千石,哪怕他是怎么样的乱臣贼子狼心野心,我也会用力扶他一程!何况柳氏即使当世大兴也不是现在,柳氏现在甲兵不过千人,所据不过二三县,大明有一百三十六府一千三百府县,现在时机未至,我会听其言而察而行,看看他到底是白衣秀士还是宋公明,看他到底能不能成事。”
虽然钟羽正把二十年积累下来的怨望都暴发出来,但是他说到最后还是没彻底说破,但是孔獐却听得出钟羽正话里的意思,他继续听钟羽正说道:“至于柳鹏能不能成事……”


第433章狗咬狗

孔獐过来从来没有往这个方面去想过,他跟柳鹏合作从来只是互利互惠的合作,哪料想自己居然不知不觉就上了贼船。
但是钟羽正这番话虽然吓得他脸色苍白根本说不出话来,也让他内心深处心潮沸腾不止,他觉得自己的**喷涌而出,让他握紧了拳头就想大声狂呼出来。
他不得不警告自己:“你胡思乱想什么,难道你要学李士实、刘养正,那是求死之道!”
可是他明明想着李士实、刘养正的下场,但是第一时间反而想到了道洐和尚的无限风头,他是举人出身,很难专任方面,做到七品推官一般也是做到头了,因此钟羽正这么一说,他只觉得心潮澎湃难以自制,不由问道:“柳鹏如何能够成事?”
钟羽正说道:“柳氏能否成事,不在灾年能积下多少功德,而且在大灾之后是否知进退明得失,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孔獐原本还在幻想过在这一场大灾之后,自己怎么借着柳鹏的东风青云直上,听钟羽正这么一说,他不由又问一句:“那什么才叫明进退知得失?”
说起来,钟羽正一直看不起柳鹏这寒家子,他总觉得柳鹏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但问题在于,即使柳鹏做的一切都是错的,现在却只有柳鹏有多余的钱粮能够接济青州府。
“只要柳鹏知道自爱,锋芒不可太露,毕竟勾践有卧薪尝胆之时,司马仲达微末之际尚且还要装疯,只要懂得这个道理,柳氏活人百万,功德至大,自然能够成就大事!”
钟羽正说道:“若是不知自爱,再象现在这样横行州县,那再大功业再多功德都要在两三年间败得干干净净。”
孔獐却突然想起了刘伯温的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由暗暗点头,现在仍然是万历朝的太平盛世,虽然大家都闻到一丝乱世将临的气象。
但是连孔獐这样不学有术的人物都明白,在大明腹地横行无忌践踏官府是一回事,真正树旗造反又是另一回事,柳鹏真想要起事,哪怕是东三府流民有数十万,能拉出几百亡命之徒就是极限。
他这个人不学有术,不知道那句话并不是刘伯温的发明,而是出自朱升对朱元璋的建议,但也知道眼下这年百年未遇的大灾是柳鹏发展壮大的最好机会,但是这场天灾**过去了,柳鹏恐怕就要面临全新的挑战,他必须对龙口进行全面的调整才能应付挑战。
如果柳鹏能安稳渡过这道难关,那他自然能继续横行登莱,便是东三府的土皇帝,甚至能够一飞冲天,如果这一关闯不过去,那柳鹏也不过是乡间的寻常土霸而已,甚至有杀身之祸,而钟羽正说得更直接:“孔推官,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你我不必急于一时,只要等上一两年,我们就知道这位柳巡检到底是虎还是猫?”
孔獐却知道钟羽正这话有所保留,他明明说的不是虎猫之争,而是龙蛇之争。
现在孔獐心潮澎湃,就连家里那几只小妖精都不去想了。
“这事多亏了孔推官帮忙,这两万石多米豆总算有了去处!”
说到这时,江清月也是十分兴奋,龙江钱庄向来只能捡北海钱庄的剩菜剩饭,现在终于有机会做一票大生意。
虽然六万两银子中有着过万两银子的回扣,为了请出钟羽正这位青州府第一号缙绅还牺牲了很多利润,但这可是龙江钱庄历史上第一次有这样的大手笔,如果不是北海钱庄无法进入青州府,龙江钱庄根本没有这次的机会。
哪怕考虑到可能的坏账因素,但这笔生意仍然是暴利中的暴利,而另一边的谷梦雨却打击了一下江清月:“不能算有了去处,这批米豆进入青州府,但是只要没卖出去,那衡阳府仍然可能把这些米豆全部扣下来。”
这个结果对于龙江钱庄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结果,江清月当即说道:“但我们也不是吃素,整个登州府的官民都支持我们,而且我们都请出了钟羽正,他可是做过吏科都给事中的强人!”
只是柳鹏却是摇摇头说道:“财帛动人心,咱们这可是挖衡王府的墙脚,让衡王府损失了十几万两银子,哪怕是钟羽正出面,衡王府也未必肯善罢甘休,所以咱们绝不能让衡王府闲着!”
谷梦雨一下子就好奇起来:“那要怎么收拾衡王府?”
说起来,谷梦雨对于柳鹏这方面的能力那真是抱着绝对的信心,当初他以为柳鹏根本对付不了衡王府的时候,结果一部《登州沦亡痛史》横空出世,搞得衡王府灰头灰脸,直到现在都没缓过气来。
现在衡王府在青州府搞得天怨人怒,那自然是趁机下手的最好时机,而江清月也来了兴致:“衡王府实在太可恶了,这个时侯要发这样的国难财,不好好收拾他们我良心都过意不去。”
而柳鹏却是摇了摇头说道:“我们难道发的不是国难财吗?但是我们虽然赚个零花钱,却知道人命的可贵之处,不像衡王府这样作践人命,根本不把青州百万生灵的性命放在眼里,玉蝉儿,您说这话讲得在理不?”
现在张玉蝉已经成了这个家庭的一份子,连谷梦雨都接受了她这个可怜人,但是在柳鹏与江清月、谷梦雨面前,张玉蝉的姿态一直放得很低,站在一旁的她柔声说道:“老爷讲得肯定在理!”
“现在还不是叫老爷的时候!”柳鹏摇了摇头说道:“我现在还很年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