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邓 小 平军事谋略-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动兵团被钳制在平汉线上,南瞻北顾,无力回援,使襄樊的蒋军完全陷 于坐以待毙的被动境地。      襄樊一战,中原野战军共歼灭蒋军2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十五绥靖区司 令康泽和副司令郭勋棋,解放了8座城镇,使解政军活动的触角和解放区的 发展方向,伸向了汉水以西、长江以北。                             毛泽东拟发起淮海战役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又消灭了国民党部队94个旅,连同非 正规军,共152万余人,使它的部队减少为365万人,而人民解放军则扩大 到280万人。1948年秋,全国各战场的解放军又发动了凌厉的攻势,组织了 辽沈、济南等战役,至 11月初,又消灭了敌人许多有生力量,取得了辉煌的 胜利。这时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 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 也开始占有了优势。      此时,中原地区的蒋军各个集团已经不能构成完整战线,刘峙、白崇禧 两个集团的75万人,只能分踞在徐州、武汉周围,处于被动挨打、面临覆灭 的境地。而中原地区的解放军已经掌握控制了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的苏 鲁豫皖地区、大别山地区,平汉路以西的郑州、洛阳地区,南阳、郧阳、襄 阳、荆州等地区。蒋军的两条战略要地——陇海路的潼关至徐州线、平汉路 的郑州至武汉线,已经被解放军切成若干段,被分别包围起来。      中原逐鹿、南线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态势,制定了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 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震惊世界的伟 大战役的计划。这个战役,就是淮海战役。      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拟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他把拟好 后的计划交给周恩来、朱德审定。      朱德说: “只要首战完成中间突破,在徐东包围住黄百韬兵团,敌人的 部署必然大乱,就会被我们牵着鼻子走。”      周恩来说: “倘若包围了黄百韬兵团,则中原野战军可乘势攻占津浦线 上的宿县,切断徐州与蚌埠之间的联系,徐州守军就会成为瓮中之鳖。” 
…………………………………………………………… Page 121……………………………………………………………

     “对!”毛泽东赞同朱。周的见解,”歼灭徐州集团的最大难处,是它 太靠近南京,分割比较难,集中力量分割徐东黄百韬兵团,是最好的一着。”      三位领导人商量后,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名义电发华野和中野, 指示强调说: “这一战役按计划坚决执行。”      中央的计划与刘伯承、邓小平正在酝酿的战役不谋而合。此时,邓小平 正驱车由商丘附近的朱口、柘城东下,到达徐州西南的临涣集,中野一、三、 四、九纵队主力在此,邓小平把四位纵队首长找去,召开了作战会议。      邓小平说: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场,一直是国民党军的主要战场! 徐州是南京的大门,津浦线是他的生命线!”他精辟地分析战局后,果断地 下定决心,说出自己的作战思想: “切断徐(州)、蚌(埠)线,敌人号称 80万众便陷于我军的战略包围之中,敌人便会不战自乱!”                        蒋介石扬言决战失败就”自杀”      在中共中央军委研究淮海战役的同时,蒋介石也没有闲着,也在思考着 如何与解放军进行中原大决战。      济南战役后。蒋介石意识到,在济南已处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若及早 撤退,不仅可以使7万蒋军不致束手就歼,还可增强徐州的力量。他在同美 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会晤时,表示要加强战略战术研究, “借使在济南所犯 的错误不致重复”。蒋介石倒也不失有点自知之明。但是,或许是他的忘性 大大,或许是政治上的需求决定他在军事上不可能有明智之举。就在他说过 这话之后不久,东北的国民党军精锐之师,又由于他的撤守不定而陷入绝境, 临到徐州战起,蒋介石依然拿不定主意。      蒋介石的犹豫不决给参谋总长顾祝同带来无穷的麻烦和责难。对下面一 会说在徐州打,一会说在江淮打,一会说坚守,一会又说不一定死守。弄得 下面莫衷一是,火气冲天,明知不怨顾祝同,但还是骂他是个“吃干饭的!”      直到11月5日,也就是淮海大战爆发的前一天,顾祝同受蒋介石的指派, 到徐州与刘峙等人商量作战方案时,仍然是带着撤守淮河与守徐州的两个方 案,征求意见。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大部分的兵团司令官 “以为时机 已晚,敌前撤退,最为不利”,“不如依托徐州拼一阵子”。蒋介石才定下 了徐、淮决战的方案。      蒋介石的打算是:徐、淮决战按 “一点两线”配备,以徐州为核心,以 徐东的陇海线和徐南的津浦线为两段,以邱清泉、黄百韬、李弥、孙元良四 个兵团为主力,再以冯治安、刘汝明、李延年等绥靖区部队配合,在宽 300 里、深200里的丁字一横的陇海和丁字一竖的津浦线上,构成防御体系,与  “共军”首先进行防御,而后进行决战。      蒋介石的战略是确定了,可是却无人挂帅。蒋介石希望由白崇禧来负责, 然而白崇禧与李宗仁同属桂系,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黄埔系。在蒋军接连失败 之际,白崇禧一心盼着蒋介石早日下台,好由 “副总统”李宗仁取而代之, 故坚决推托,以致蒋介石已按捺不住,骂他是 “落井下石,见死不救!”而 顾祝同等人又担心白崇禧兵权大重,不好对付。      在此情况之下,蒋介石只得下决心亲自指挥徐、淮决战。他说: “抽调 两总,指挥徐、淮决战,由我亲自负责!党国存亡,就在徐、淮一战!如果 这次作战失败,长江不保,南京陷落,在我撤出南京时,我就到中山陵自尽, 
…………………………………………………………… Page 122……………………………………………………………

你们谁也别拦我!”      与敌人分崩离析的局面恰好相反,我党我军和解放区人民表现出坚如磐 石般的团结,在淮海战场,这种团结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门打狗”的战术      1948年 10月下旬,淮海战役即将发动。邓小平、陈毅率领中原野战军 的前线指挥部,到达陇海路,指挥中野的主力,解放了郑州、开封。然后, 挥军沿陇海路向徐州急进,以吸引徐州的蒋军西顾。国共两党两军的大决战 自此拉开了序幕。      此时,中央军委决定扩大淮海战役的规模,由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并 肩作战,采取 “关门打狗”的战术,力求歼灭敌军主力兵团在长江以北,不 让蒋军逃过长江去阻挡全国的解放。10月22日,毛泽东指示中野的邓小平、 陈毅: “举行徐州、蚌埠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 破坏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      邓小平和陈毅完全拥护毛泽东的战略见解,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因为他 们早已发现郑州的蒋军孙元良兵团正逃向宿县,而宿县是蒋军的重要补给 站,屯积了大量军需品。他们已给刘伯承发电报,建议用一部兵力攻占宿县。 刘伯承也正在考虑全歼敌人的问题,就复电邓、陈,并报告军委,指出蒋介 石以重兵守徐州,我军已在东。西、北三面将其包围,津浦线是敌人唯一的 补给线,我军应立即切断敌人的运输命脉,歼敌才有把握。      11月10日,邓小平、陈毅下达了徐蚌线作战命令。中野陈赓、谢富治 的四纵在华野三纵、两广纵队的协同下,于宿县以北向徐州方向发起攻击; 中野陈锡联的三纵和秦基伟的九纵一部则不惜一切,开始夺取徐蚌线上的坚 城宿县。      宿县城也叫 “南徐州”,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城。城垛箭楼高接天际, 实是雄壮。环城的是一条宽约3丈、水深2米的护城河,黑蓝的河水倒映着 古老的文明和落日的余辉,只有残酷的战争环境才会出现这瞬间的动人心魄 的美景。守城的是蒋军津浦路护城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张绩武,他向蒋介石表 示: “南徐州城坚池深,可确保无虑。”      11月13日,中野部队开始攻击宿县,由于中野的大炮在进军大别山时 扔掉了,陈毅就专门从华野调来炮兵,一阵猛轰,炸得城头土崩石飞,烟雾 弥漫。张绩武在解放军的攻击下乱了方寸,将指挥部移到天主教堂,向东关 连射数发燃烧弹,企图以火墙阻击解放军的攻势。然而,敌人的阴谋怎能得 逞!      15日深夜,合击宿县的东西两个钳头在城中心十字街头汇合,敌军全部 投降。在俘虏中,有一个自称是中尉书记方晓会的,就是宿县守敌最高司令 官张绩武,他脸上抹了许多黑灰。所部12000余人,除打死的外,都当了俘 虏。      解放军乘胜前进,扫除了宿县南北铁路上之敌。这样,就控制了徐州南 面的三铺至固镇之间的铁路190里,完全切断了徐、蚌之间的联系,使徐州  “剿总”完全陷于我军战略包围之中。这一着棋十分厉害,使蒋军在徐淮战 场上的7个兵团处于互不联系、分崩离析的状态。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鉴于淮海战役规模日趋扩大,南线战略决 
…………………………………………………………… Page 123……………………………………………………………

战的态势已经形成,为统筹一切,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 华东两大野战军作战,统一领导战区支前工作和后勤保障,决定由刘伯承、 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刘怕承、陈毅、邓 小平三人为常委,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从此,淮海战场上有了一个坚强的 核心,声势浩大的淮海战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全歼蒋军黄百韬兵团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开始了。      当时国民党以徐州为中心的兵力部署情况是: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防守徐 州以东的陇海线为东线,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驻守徐州西面作为西线;冯治 安的第三 “绥靖”区的军队放在徐州东北面的合儿庄、枣庄地区挡头阵;邱 清泉的第二兵团和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居中策应;李延年的第九 “绥靖”区和 刘汝明的第四”绥靖”区,分布在徐州的东西两侧,以刘峙、杜聿明为首的 徐州 “剿总”驻守徐州指挥。从整个兵力部署看,黄百韬的5个军从徐州以 东到东海边,沿陇海路摆开,夹在山东和苏北两解放区之间,所处位置比较 分散和孤立。      中央授予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临机处置一切的权力。根据 中央的指示精神,总前委确定了第一阶段的作战部署:华野及中野一部共 7 个纵队,在徐州以东割裂、围歼黄百韬兵团,并阻止位于黄百韬以西的李弥 第十三兵团东援。中野分为两部,一部以邓小平、陈毅指挥,举行徐蚌会战, 切断津浦铁路徐州南至蚌埠的联系;另一部由刘伯承指挥,迟滞由西南方向 而来的黄维第十二兵团。      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于11月6日向淮海战场挺进:7日, 横扫陇海路北侧的敌人;10日,切断了黄百韬西逃之路,将蒋军第七兵团合 围在一个叫碾庄圩的狭小地区内。      黄百韬被围,蒋介石急了,特派他的得意门生杜聿明到徐州实施前线指 挥,又调邱清泉、李弥、黄维等兵团火速去救。这样,蒋介石将淮海战场上 的蒋军兵力加至80万人。      黄百韬兵团号称华东劲旅,确实难打。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于 11月12日对其展开攻击。毛泽东在14日曾猜度“黄兵团本日大约可解决”。 可是,由于黄百韬负隅顽抗。直到19日才攻下碾庄圩。21日黄昏,绝望中 的黄百韬决定突围,刚出门,就被击中,倒地死了。黄百韬兵团 5个军 10 个师共12万人马全部被歼。      当粟裕听到黄百韬被歼的消息时,脑袋立刻一歪就晕过去了。若千年后, 粟裕还说: “围歼黄百韬,上至中央军委,包括毛主席,下至我们,都黄百 韬的战斗力估计不足!后来我们碰了钉子,可又不敢向主席叫苦,只有豁出 命来打……”      事实上,这一仗我军也伤亡惨重,有的纵队在5000人以上,当年的担架 排排长于培义事后回忆说: “黄百韬兵团难打啊……咱们的部队是踏着血往 前冲啊!到处都是躺着的人……牺牲的同志没个数啊!”      但是,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胜利,是淮海战役我军的关键一仗,此仗的胜 利结束,使蒋介石的部署全部成为被动的了。 
…………………………………………………………… Page 124……………………………………………………………

                            用阵地战围歼黄维兵团      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节节胜利,和截断蒋军战略中枢成功,使 徐州的刘峙集团完全陷入孤立,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蒋介石和他的国防 部惊恐万分,急令黄维,李延年两兵团驰援徐州。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 精锐部队,共 12万人,装备精良,具有较顽固的作战特点。如能歼灭蒋介石 的这支王牌军队,势必将加速整个战役的进程,对解放中原有重要作用。因 此,总前委决定以中原野战军为主,不惜一切代价,与黄维决一死战。      当时战场上的态势是,从徐州到蚌埠,由海州至商丘,蒋军南北对进、 东西呼应的4个兵团,都被我军重兵阻滞,唯独这个黄维兵团,在战场上得 以左右闯荡,似乎无人敢撄其锋,沿正(阳)新(蔡)公路浩浩荡荡地北进。 其实,这正是总前委为它安排的诱军之计。      在黄维兵团中,也是战将如云、谋士成群的。有人就面对战场形势,忧 心忡忡地对黄维说: “共军作战向来是在各自战场上行事,而今则是刘、陈 联璧。我军如入无人之境,会不会是中了刘、邓的诱军之计?”但是,邓小 平等总前委对敌人了解得入木三分,知道他们色厉而内在,志大而智小;严 峻而寡恩,暴戾而恣睢;兵虽众而孽划不明,将骄横计出而不用。所以算定 敌人即使有的幕僚看出一些我军的用意,也只能成为吞食诱饵之鱼,是脱不 了钩的。      11月19日,黄维兵团进到南坪集附近时,遭到我军阻击,伤亡颇大; 其主力遂强渡浍河,企图速援徐州。当黄维渡过涂河后,才发现这里有解放 军的大纵深阵地,便于11月23臼下午令其主力向侩河南岸退缩。而此时, 我中野四。九。十二纵队由东。北向西、南压缩;六纵和陕南十二旅由南向 北压缩;一、二、三纵队由西向东压缩,8个纵队所构成的巨大包围圈,再 加上华野的七。三和十三纵队协同作战,在 11月24日发动全线出击,到12 月2日,已把黄维的12万人马包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20里、南北15 里的包围圈内。      当中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向总前委报告,已把巨大的袋形攻势的最后口 子扎上的时候,邓小平愉快地点燃了一支香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刘伯承 兴奋地说: “黄维这12万兵马,被围在20里长,15里宽的地段上,这极好 算帐,平均每500米长宽的地段上,就有400多个敌人官兵,任何一炮下去, 都要伤着敌人。”      邓小平说: “黄维兵团,是白崇禧指挥下的精锐师团,号称攻如猛虎, 守如泰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站起身来,在作战室里走了个来回,  “我倒要看看他守着这两个尖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