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说司马家-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哨探的汇报后,段辽大惊失色,没想到石虎的军队进展如此迅速,后赵的军事实力可畏可怖,他知道这次是大势已去了,石虎那二十万大军,别说现在,就是段部全盛时都难打赢。段辽喊来了慕容翰,对他说:“悔不听君之言,以致今日之祸!我罪有应得,没什么可抱怨的,只是苦了你,让你再一次失去容身之地,段部和宇文部素来交好,拿上这封介绍信,投宇文部去吧!”“段王的真诚相待,我慕容翰感激不尽,”慕容翰接过信,“不知段王有何打算?”“我决定带领宗族前往密云山避难,待敌军退去后再做计划,赶紧走吧!”段辽言讫,召集全部族人,向密云山出发。
逃到山里去当野人,段辽也算是落魄到家了,想当年鲜卑段部是最强大的一个部落,现在在他的手里竟然走到如此田地,真是愧对祖先啊。密云山在今天北京密云县境内,有“北方黄山”之称,山中奇峰林立,云雾缭绕,于怪异中透出雄奇,是一处非常好的旅游胜地。段辽不是来旅游的,他绕密云山转了一圈,发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这里的宜居指数不高啊!野花虽美,却不能当饭吃;晚上睡觉,到处都是豺狼虎豹的叫声,听着怪说摹C话旆ǎ×靠朔桑∩街屑词乖傥O眨芎霉较碌暮笳跃桑∧鞘⒖刹皇瞧胀ǖ幕ⅲ匀瞬煌鹿峭贰6瘟勺×嗣欢喑な奔洌⑸仙搅恕J⑴陕榍锫柿酵蚯崞铮巴瘟傻淖さ兀环嗾胶螅瘟杀簧绷巳Ф嗳耍下琛⒗掀拧⒍印⒉拷勘环瘟傻デ蛊ヂ淼亓镒吡恕U媸且淮伪纫淮尾遥瘟赏蚰罹慊遥谑窍蚴⑶虢怠
在石虎追杀段辽的过程中,始终没见慕容皝的踪影,不是说好了联合作战嘛,怎么打到最后发现慕容皝的大军不知去向了?原来慕容皝自从大败段辽后,并没有按照原来的约定挥师南下,而是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回家睡觉去了。石虎对慕容皝的违约非常不满,他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石虎心想平日里只有他出卖别人,没想到这次反被慕容皝狠狠摆了一道。这口恶气一定要出,石虎决定去进攻慕容皝,干脆把他也消灭算了。在发兵前,石虎在辽西境内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他到处发传单,传单的内容甚是强硬,大概意思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石虎的政治攻势颇有成效,前燕将领降者云集,比较出名的有崔焘(崔毖之子)、宋晃、常霸等人,石虎兵不血刃,占领辽西三十六城。
石虎心想率军出征一趟不容易,既然这次出来了,就干脆多一点收获再回去,若能在干掉鲜卑段部之后再攻占慕容皝的燕国,那样就比较完美了。半个月后,他的二十万大军集结于棘城之下,用“旌旗蔽日”这个词形容一点不为过。慕容皝知道自己不是赵军的对手,便想开溜,在部将慕舆根的苦苦劝阻下,这才作罢。慕舆根对他说:“赵军劳师远征,表面看似强大,其实内部非常空虚。我军只要坚守城池,趁对方疲惫时寻找破绽,然后派死士突击,赵军必不能坚持!”赵军很快在石虎的指挥下架设云梯攻城,后赵大军攀援而上,远远望去,好似蝗虫般铺满了城墙,甚至无法看到城墙上的青色石砖。慕容皝也不敢马虎,他把几个儿子全部派上了战场,自己更是亲临城上督战。燕军凭借顽强的意志,把赵军牢牢地固定在城下,长达半个月,时间一长,赵军的粮草供应出现了问题,而攻下棘城仍显得遥遥无期,无奈之下,石虎宣布撤军。
世界战争史上很少有可能看到以两千人的突击队打败十万大军的壮观景象,虽然其中有时机掌握巧合的成分,但毕竟被打败的是石虎的大军,石虎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战斗天王级的,但强中更有强中手,年仅十八岁的慕容恪就露了这么一手。机会来了,慕容皝等的就是这一天!他派儿子慕容恪率两千人果断出击,石虎万万没想到,被围困十多天的燕军居然还有能力还击,赵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仅被砍头的士兵就达三万人!石虎的军队彻底被打散了。慕容恪是慕容皝的第四子,当我们还在教室忙高考时,他就已经开始砍人了,慕容恪不但打仗勇敢,而且还是一个大帅哥。石虎撤回邺城后清点人马,他发现只有冉闵的几万人毫发无伤,于是石虎重重奖赏了冉闵,并通报全军予以表扬。

第九章 兴亡有道

历史就像春荣冬枯,腐朽的势力总会被淘汰,新生力量将取代一切。人类就是在这种反反复复的更替中完成了进化。
81 亡族的教训
此时鲜卑段部的段辽心思又开始活络起来,他还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回想当年段部的荣光,他怎么都不能和现在在密云山生活这一年的惨状相比,他再也不堪忍受这种缺衣少食的生活了。在彻底变成野人之前,他又一次打算投降石虎,这回的降表与上次相比,言辞要恳切得多,段辽表示,他愿意带领全部段氏族人,加入后赵的大家庭。石虎给他回信:热烈欢迎!怕你不认识路,特令麻秋等人率军三万,前去密云山迎接。石虎担心段辽玩花样,特意叮嘱麻秋:“受降如受敌,尔等万不可大意,一旦发现段辽有反心,就地杀之!”降表送出去后不久,段辽莫名其妙地后悔了,当使者把回信带回来时,段辽眼前一亮,何不将计就计?他吩咐使者:“你再去棘城跑一趟。”使者带上信就出发了,信的内容与第一封无异,只不过换了个受降者的名字而已,后面又多了两句:“段部愿倾全部之力,与大王前后夹击麻秋,讨伐后赵。”
慕容皝一直以来心里最为忌惮的还是后赵的石虎,虽然总想着要找个机会除掉这只恶虎,但考虑到后赵军队的实力,还是不敢轻举妄动,这次他接到段辽的来信后,也非常高兴,他任命慕容恪为主将,负责讨伐事宜。慕容恪率领七千骑兵,在密云山埋伏起来。待麻秋经过时,慕容恪一马当先,向毫无防备的赵军突击,赵军本以为是来受降的,没想到半路竟杀出燕军,阵型顿时大乱,首尾不能相顾,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麻秋费了好大劲才突围出去,清点人马,带来的三万人死了两万。在后赵将领纷纷投降时,唯有一人坚决不降,他就是鲜于亮。此人在冲杀时,不幸跌下马来,面对燕兵的步步紧逼,他大声呵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我鲜于亮作为带兵之将,绝不会向你们这些人屈服!”燕兵们非常害怕,便跑去通知慕容皝,在慕容皝的百般请求下,鲜于亮这才同意归顺,慕容皝见他是个人才,就留在了身边,委以重任。段辽随慕容恪回到燕国,向慕容皝称臣,这标志着鲜卑段氏一支彻底淡出了历史舞台。
82 东晋王朝仍在继续
当北方各族胡人纵横交错地大交兵时,南方的东晋政权获得了短暂的安宁与发展。自古以来北方人重视武力,南方人重视文化,但到了公元339年,这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东晋帝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故:庾亮患病,王导去世,郗鉴去世。王导生于公元276年,二十岁即在朝为官,历任西晋惠帝、怀帝、愍帝三朝官职,又辅佐过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代,堪称六朝元老,与他同时代的司马诸王,王敦、祖逖等人早已作古。历事六朝,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为难得的是,王导是一个辅弼能臣,才能堪比伊、霍。司马睿只是司马氏的一个旁支,之所以能在江东立足,主要是王导的功劳,可以这样说,王导是东晋的实际缔造者。当然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的政治污点我们曾经提到过:对族兄王敦的反叛举动姑息纵容。
东晋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下来,和当朝的文臣是有很大关系的,东晋的武将固然不行,但文臣却是相当厉害。北方的胡人迟迟没打过来,主要是因为他们以骑兵为主,不善于驾船打水战。如果要为东晋权臣排序:第一王导,第二陶侃,第三庾亮,第四郗鉴。陶侃在五年前就死了,如今王导也死了,庾亮自然而然地成为第一名,可见活得时间长,也是胜过对手的一大法宝。平定苏峻之乱后,庾亮引咎辞职,在陶侃的一再劝说下,这才复出。庾亮在这件事上得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训:自己不是玩政治的料,于是他请求戍边,镇守武昌,伺机北伐。此时的庾亮可能也感觉到了大限将至,抓紧时间准备北伐事宜,他上书皇帝,请求率领十万大军,进驻邾城(今山东济宁市南)。
庾亮心里想,自己前半生作为辅政大臣,结果也没把国家治理好,还搞得反叛四起,天下大乱。现在大限将近,这辈子就要交代了,再不赶紧做点大事情,此生就没机会啦。他征得皇帝同意后,任命毛宝为豫州刺史,进驻邾城,这是北伐的东线,西线绵延两千里,一直到陕西子午谷,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两千里的战线,兵力总和不下五十万(仅邾城一地就达十万),这么大规模的北伐,不仅在东晋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由此可以看出庾亮的决心。为防止成汉偷袭后方,庾亮派参军李松向西出击,攻占了成汉边境的巴郡和江阳(今隶属四川泸州),又派桓宣坐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太常(掌管礼仪,为九卿之首)蔡谟面对如此庞大的军事部署,内心非常担忧,他一针见血地提出:“古之兴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石虎虽然为人暴虐,但治兵有方,赵国国势正值巅峰,岂能毕其功于一役?北伐时机远远未到!”
当一个人全力准备做一件事时,必然有他个人的原因,而其他人与他不是处在同一个心态下,理解当然有不同,或许别人是对的,但身处其中的这个人肯定听不进劝告。蔡谟的一番话到底没能浇灭庾亮心头熊熊燃烧的火焰,地球都已经不能阻止他了,况且人微言轻的蔡谟!好在群臣极力劝谏,庾亮把大本营安置在邾城的意图才作罢。陶侃曾对部下说:“邾城易攻难守,战略价值不大,派军驻守这里,只能引起赵军的注意,除此之外,别无它用。”一块破石头,庾亮却当成了宝。北伐尚未全面展开,朝廷已经接到了前线战报,石虎平定段部后,迅速挥师南下,赵军前锋由冉闵挂帅,在沔水以南击败晋军,蔡怀阵亡;接着攻下白石(古县名,疑安徽境内),晋将郑豹等人阵亡。毛宝与赵军鏖战数日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军。邾城旋即告破,晋军陷入了赵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毛宝突围后溺水而死。
事实证明庾亮的北伐大业根本行不通,所谓的“顺势而为”指的是形势比人强,不要在不合适的时候去做勉强的事情,而要等待时机成熟,才能事半功倍地获得成功。前线接连失利,北伐军不得不向南收缩,北伐大业转变成一场保卫江东的战争。后赵继续南下,把前线一直推进到江夏地区,眼见江东不保,庾亮内心那团火烧得更加猛烈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滴落下来,这些日子里,他收到了很多战报,无一例外,都是败讯。再这么打下去,武昌迟早不保,武昌一失,帝国西部的版图将不复存在。彼时赵军可以随时顺流而下,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如蔡谟所道,“自古兴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还不打算抛弃东晋,他给东晋派去了一个人——李阳。李阳时任竟陵(今湖北天门)太守,在这里,他挡住了后赵数万大军的进攻,并斩首五千余级,这是北伐军取得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胜利。石虎打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攻下这座顽强的城池,只好撤军。
83 成大事者要顺势而为
有时候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内部,发展经济,积蓄粮草,广募人才,操练兵马,这已经是极大的功劳了,不一定要迅速建功立业,创不世之美名。庾亮就没想明白这一点,北伐失利后,他简直郁闷到了极点,又得出了一条结论:自己也不是打仗的料。于是上书请求解职,在自己到底还能干什么这个问题上纠结了一年后,庾亮病逝。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弟庾翼,论气度,比才能,这个弟弟都在庾亮之上,庾翼不仅接过了武昌,把兄长的北伐事业一并揽了过来。他在兄长平定中原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剿灭成汉,庾翼刚上任便开始准备北伐事宜:一是储备军用物资;二是联系燕国。慕容皝非常忌惮后赵这个强盗邻居,听说东晋有心联合,当然一口答应。慕容皝尊东晋皇室为正统,东晋给他的职务是镇军将军,一个杂牌将军而已,慕容皝想趁机捞取政治资本,便派使者刘翔为自己去争王位。
国家兴亡,善于用人很关键,能否用好,要看当权者的心胸与眼界,而此时东晋的主政文臣从各方面来说,能力都是很一般的。庾亮死后,朝中大事基本由庾冰、何充两人决断,他俩商议了一番,认为慕容氏不是皇族,按照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异姓不能封王,便拒绝了刘翔的请求,刘翔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半天,还是没能改变朝廷的决议。后来刘翔搬出了韩信、彭越的例子,以此说明:对于功勋特别卓著的大臣,可以破格封王,朝廷也不含糊:“彭越等人都是汉臣,而慕容皝是胡人,哪有胡人称王的!”正在此时,庾冰收到了慕容皝的奏章,慕容皝的措辞很是严厉:“庾氏兄弟专擅朝政,混淆视听,其罪当诛!”苏峻借“清君侧”之名发兵建业的往事历历在目,庾冰想想就脊背发凉,不得不同意慕容皝的请求。从今天起,慕容镇军有了一个新的称谓:燕王。
刘翔这次赴建业游说朝廷给慕容皝封王之事,显示出了他超卓的能力,东晋王朝的几位权臣都欣赏他的才华,很想把他留下来,甚至任命其为代郡太守,但刘翔十分厌恶江南士大夫奢侈放纵的风气,拒绝了任命。临走前他对中护军谢广说:“晋室决不可偏安一隅,要时刻以北伐为目标,即使不能扫清中原,最起码要平定巴蜀,石虎对巴蜀之地虎视眈眈,巴蜀之地一旦落入赵国,晋室的江山社稷必将不保!”事实上,第二次北伐失败后,正如刘翔所言,东晋的战略中心开始向巴蜀偏移,巴郡和江阳两城已然收复,这两座城的军事价值比邾城大得多,完全可以作为西进的踏板。
东晋的命运一直就与北方五胡乱华的局势牵扯在一起,南方人不善于打仗,尤其在骑兵方面根本与胡人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当然南方人擅长水战,这个北方游牧民族就不行了。庾亮死后,东晋的第三位君主——司马衍也驾崩了,享年22岁,谥号成帝。这位皇帝五岁登基,在位十七年,司马衍在位期间,面临的形势稍好于乃父,更为有利的是,陪伴司马衍的都是一干忠臣,在刘超等人的教导下,小皇帝渐生明君之相,无奈享国日浅。成帝去世时,子嗣都还年幼,为了维持国家稳定,群臣把琅琊王司马衍之弟司马岳扶上了帝位。但司马岳也不太争气,21岁即位,做了两年皇帝就死了;继任者是年仅两岁的司马聃,这位小皇帝比他大伯当年还小。司马衍当年好歹能拿起玉玺,这个小娃娃别说玉玺,拿奶壶都费劲,基本除了吃奶啥都不会。皇帝不能理事,大权自然落到朝臣手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朝廷的决议与皇帝没一毛钱关系。
84 胡汉融合成就华夏一统
司马家族自从西汉初年就开始励精图治,每朝每代都是能人辈出,就这么积累了上百年的基业,直到司马炎创立晋朝,司马家族才进入了帝王阶段。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在奋斗的时候,固然有很多焦虑和挣扎,但始终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干劲在鼓舞着他们,而到了最终成功之后,无一例外地会家族内部争权夺利,所有人都因贪图享乐而失去了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