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大梁做皇帝-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了,放松些,让我们来看看箭上的信写着什么。”
王远清早就将注意力转移至了飞箭上。
为防飞箭有毒,他拿出块手帕握住箭身,小心翼翼地取下了箭上的信。
刘猛提着灯笼,很及时地照亮了王远清手中的信。
王远清打开信一看,醒目的“挑战书”三字赫然在首,这竟是一封挑战书!
挑战书内容如下:
岭南侠盗素听闻湖州府官印乃奇珍异宝,侠盗不才,欲借来一看,今日特下挑战书,约定明日子时来盗,还望别驾大人莫要小肚鸡肠,恭候侠盗之大驾,侠盗在此作揖拜谢。
岭南侠盗?湖州府官印?
王远清的眼眯成了一道线,脸色变得十分凝重。
“大人,信上写的什么?”
王远清没答话,直接将信递给了他。
“什么?挑战书?”刘猛先是一惊,越读,他的脸色愈是难看,读至最后,情绪也越发的暴躁,“什么狗屁岭南侠盗,还敢下挑战书,还写的这么轻佻,简直是太狂妄了!”
“岭南侠盗”名叫刘怀清,据说早年为官,遭人打压数年,愤于官场黑暗,一念之差,做了飞贼。
入仕前,刘怀清不知跟着谁学过武功,他武功不怎么样,但轻功实在了得,在西川做了几件惊天大案,后又辗转闽粤道,三年内,共犯案七十余次,却从未被抓到过。
刘怀清也因此获名“岭南巨盗”,他却觉得巨盗之名实在难听,自诩为“岭南侠盗”。
要说这个“侠盗”二字,刘怀清的确担待的起。
他只偷为富不仁的奸商,只偷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只偷欺压百姓的侯王将相,甚至还经常将变卖的赃款用来救济穷苦百姓。
贫苦百姓并不恨他,相反,他在贫苦百姓的口中,名声还极为不错,只有那些达官显贵才对他恨之入骨、闻之心惊胆战。
王远清虽不赞同刘怀清这种做法,但他认为,“岭南巨盗”虽是贼,却比那些所谓的受害者要光彩的多。
至于刘怀清信中提及的湖州府官印,的确是一件宝物。
相传,楚人林子于叠荡山中发现一美玉,遂献于楚王,楚王派人鉴定,鉴定者大惊,称此乃天赐宝玉,应以国礼待之,楚王遂派最好之工匠雕刻成印,以作国玺,号“临天印”。
秦王扫六合,楚地财宝被搜刮一空,“临天印”下落不明。至十七国时期,“临天印”重现江湖,被后汉的一位富商呈献给了后汉武帝。
青冈七年,后汉被灭,“临天印”落入燕帝慕容云手中。
慕容云以“临天印”为名,写一《出征表》,自称天命之子,指挥二十万大军南征大魏,结果惨败,“临天印”再失踪迹。
直至大梁建国,临天印才又有了消息,它落入了大梁武帝手中,武帝将“临天印”赏赐于卫王,卫王封地为湖州府。卫王死后,为防族内争斗,立遗嘱将“临天印”捐赠给湖州府衙以作湖州府官印之用。
王远清站起身,拍着手,笑着道:“有趣,实在是有趣。”
刘猛不明其意,问道:“大人,什么有趣?”
“挫败岭南巨盗的挑战难道无趣吗?”
岭南巨盗刘怀清武功虽不出色,但凭借出神入化的轻功,也是排进了唐门高手榜的人,挫败这样一个身份的人的挑战,又怎么能说是无趣呢?
刘猛抽搐着嘴角,有些匪夷所思地看着王远清。这位严肃少语的别驾大人何时有了这种雅兴了?
第五十五章 岭南巨盗
今夜无月,天上却也只挂着几颗孤星。
夜色渐深,风更大了些,刘猛手中的灯笼竟也有所触动,晃了几下,光线霎时暗了许多,但终究未灭。
刘猛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好心提醒道:“大人,外面风大,您还是先回屋吧。”
“刘猛啊,还回什么屋,岭南巨盗向你下了挑战书,难道你还睡得着不成?”
“今夜还有许多事要做呢!”王远清看向天上孤星,眸中闪烁着光芒。
刘猛点了点头,答道:“也对,得赶紧派人保护官印才是!”
“诶,这倒不是最要紧的事情。”
“啊?这不是最要紧的,那啥是要紧的?”
“刘怀清挑战书上已经写明,是明夜子时来盗官印,现在官印还是安全的。”
……
刘猛汗颜,他心中郁闷,別驾大人还真是相信一个贼说的话啊。
能自诩为“岭南侠盗”,刘怀清自然不会是个背信弃义之人。
据说,每次对官府作案前,他都会先递上一封书信,里面会标明时间与目标。
大多数官员自然以己为正义一方,强撑着面子也会接受挑战并布下天罗地网。
也有小部分官员提前将刘怀清所要盗之物转移至别处的。
事后,刘怀清便会大肆宣扬,某某某官员竟然不敢接受他的挑战,将宝物提前转移,堂堂朝廷命官竟然害怕区区盗贼,竟然向他一个小毛贼低头认输,这样的官员还有何用?
刘怀清虽未能盗得此物,却也算不得失手,同时也损了官府的名声与威严,甚至最后赔上了那名官员的仕途。
他问道:“那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事情很多,比如今夜肯定是没得睡了,你去十全街上买两份王大娘牛肉粉丝来,咱俩一人一碗,我的要加中辣,这是钱。”说着,王远清从兜里掏出一钱碎银子给了刘猛。
除了读书,王远清还很喜欢吃,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名吃货。
……
刘猛满脸黑线,都这时候了,我的別驾大人怎么还想着吃呢……
刘猛接过银子,继续问道:“大人,还有什么事情吗?”
“对了,最近刘怀清在湖州或是江浙道内犯过什么大案吗?”
刘猛想了想,道:“还真有,上个月,石台县有两名富豪宝物被偷了,据说就是这个岭南巨盗刘怀清所为。”
石台县是湖州府下属的一个县,盛产丝绸,十分富庶。
“那归档了吗?”
刘猛道:“石台县和湖州府的捕快们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也没能将刘怀清抓捕,几日前案子就已经归档了。”
“那就先别去买牛肉粉丝了,先把这两份档案找来给我再去。”
……
刘猛再次无语,我的牛肉粉丝啊……
因是最近才归档,没费多少时间,刘猛便找到那两份案子的卷宗。
刘猛行事十分迅速,很快,两份卷宗便交到了王远清的手中。
“行了,卷宗找到了,你也该去买牛肉粉丝了,记住,一定要王大娘的,还有,我要中辣的!”
王远清挥了挥手将刘猛打发走。
刘猛十分爽快地答道:“诺!”
老板请客吃夜宵,他自然是很开心的。
……
王远清拿起一份卷宗,仔细地看了起来。
卷宗封面赫然写着十几个大字:石台县富商张明远传家宝玉被盗案。
张明远?王远清似乎有些印象,为人奸诈圆滑,定然不是什么好人,难怪会引来岭南巨盗。
卷宗上详细记录了时间、地点与人物,不过,王远清对此不关心,他想看的,是目击者对盗窃过程的描述。
翻了两页,王远清便寻到了。
记录人的笔迹虽潦草,但盗窃过程却记录的十分详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湖州府的官差这两年进步还是蛮大的。
的确,在王远清的严格要求下,湖州府的官差办事已有了很大的改观,放在几年前,卷宗里会有如此详细的案发过程,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案发经过:传家宝玉藏于藏宝阁中。藏宝阁共两层,楼上有四名守卫,楼下也有四名守卫。
藏宝阁的钥匙是双重的,需要管家与老爷手中的钥匙才能打开。
藏宝阁的屋顶修的极为尖耸,角度很陡,难以攀爬停留。
是夜,守卫先是听见不远处的走廊内有咚咚的两声,便有两名守卫前去察看。
这时,屋顶忽的也响起奇怪的撞击声,二楼的守卫将火光全部照向了屋顶。
待他们确认没事后,却有一支利箭射来。利箭上绑有书信,这是刘怀清告知他们,已将传家宝玉盗去。
八人确认门窗没有破损移动过的痕迹,但还是禀报了管家。
待拿来钥匙打开门察看后,那传家宝玉果然不翼而飞。
读完案发过程,王远清又仔细读了几遍,确认没有漏下任何细节。
“这么神乎其神?”王远清一对剑眉逐渐靠拢,手指敲打着木案,脑中构思着案发过程的画面。
先是走廊发出了“咚咚”两声,没过多久便是屋顶上奇怪的撞击声……然后……传家宝玉就没了……
构思了许久,却是毫无收获,反倒是留下了一个,刘怀清是个神人的印象。
王远清放下这一份卷宗,翻开下一份卷宗,仍是直奔案发过程而去。
这是石台县富商王大林的,不过丢失的东西有些奇怪,只是一本账簿。
手法也与第一次案件毫无差别,提供不了更多有用的线索。
王远清奇怪的是,堂堂一名岭南巨盗悄无声息地进了藏宝之地,放着财宝不拿,为何要偷一本账簿呢?
仍旧是一无所获,这次还留下一个,岭南巨盗行事极为古怪的印象。
毫无线索,王远清的眉头几乎要拧在了一起,胡须无风自动,脸色也十分凝重。
“来咯,大人,您要的牛肉粉丝,正宗王大娘家的,还加了中辣!”
正是苦思之际,门外响起刘猛爽朗的声音。
刘猛打开门,快速闪了进来。
他的动作虽迅捷,却还是带进一阵寒气。
将两碗牛肉粉丝放在了木案空地上,二人的眼前立时模糊了不少,一阵有味道的热汽冉冉升起。
刘猛实在等不及,拿起碗便开始吃。
“香……真香……”
王远清看着眼前这碗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却是毫无食欲。
“大人,你怎么不吃,卷宗研究的怎么样了?”
“刘猛,我与你说过几遍了,嘴中有食物时莫要说话。”他的语气有些严厉。
刘猛嚼了几下便将粉丝一口吞下,他笑嘻嘻道:“嘿嘿,大人莫要生气,我是个粗人,下次注意,下次注意,嘿嘿嘿!”
王远清白了他一眼,答道:“两份卷宗都看完了,都是晚上作的案,看守都没怎么看清,宝物便丢了。”
“晚上作案?嗨,要我说,什么岭南巨盗,也就是个怕见光的小毛贼,有本事白天也去偷啊!”
王远清没好气道:“哪个贼这么笨,白天去偷……”
他愣住了,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一下子直起了身。
“对啊,白天……白天!”
刘猛已吸了一口粉丝,含糊地问道:“白天,大人,什么白天?”
“没什么!”这次,王远清倒是没有训诫他,他端起碗,自己也跟着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第五十六章 准备
多亏了刘猛的一句话,王远清立时记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月前,他的同窗好友马思铭,由闽州副参军右迁为淮扬道莱州参军,赴职途中本不会经过湖州。但,王远清与他已有五年未见,马思铭为与王远清会面,故意绕道湖州,并在湖短暂停留了一日。
两名数年未见的老友相见,互相唏嘘不已,谈及往事蹉跎,更是泪流满面。马思铭为了缓和气氛,便与王远清讲了一件趣事。
这事与刘怀清有关。
闽州刺史府中有一珍藏之物,乃是前汉大画家秦代子所画的《浮世春秋图》真迹。
恰逢几月前,刘怀清流窜至闽州,不知他从何处知晓了这位刺史的什么龌蹉事,向他下了挑战书。约定,某日中午取他府中的《浮世春秋图》。
这位刺史大人也是个暴脾气,遭此挑衅,又怎么会退缩。约定那日,他竟然直接将《浮世春秋图》放在了庭院正中央的石桌上,而他就坐在桌旁的石凳上,悠然自得地喝着茶。
刺史自然不是傻子,毫无准备便敢如此托大。他暗中调集了四百人将府院围了个水泄不通。
刺史对自己在府内布下的天罗地网十分自信,就等着刘怀清来自投罗网。
这位刺史大人,甚至还派人大张旗鼓地四处宣扬,说他今日便可擒得危害四方的大盗刘怀清,弄的闽州街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府邸外聚集了大量的百姓。
至正午时分,忽闻庭院树林有异动,刺史差人去看,又听见院门处有声响,他差人去看,再听见院墙外有动静,他差人去看。等到他回头看石桌时,《浮世春秋图》真迹已不翼而飞,只剩下一张小纸条。
这小纸条自然是刘怀清所留,上书:刺史大人真是客气,竟是亲自将画送来,岭南侠盗拜谢!
当场气的这位刺史大人差点背过气去。门外候着的百姓听了,则皆是嘲讽大笑,拍手称快。
为这事,这位刺史大人还得了个“送画刺史”的“美名”。
谁说刘怀清白天不偷?即使是众目睽睽之下,刘怀清也照样敢偷,而且手法照样高明。
听了这事,刘猛放下手中碗,咬断还未吸进嘴里的粉丝,叹道:“这简直是神乎其神啊!看来这刘怀清的确有两下子啊!”
“那是,岭南巨盗的名头岂是白叫的?”王远清说的十分淡然,“唉,只可惜,他遇到了我王远清。”
刘猛突的被粉丝哽咽住,喝了一口暖汤,才缓过劲来。王远清说的淡然,在他听来,却实在有种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意味。
不过,也对,王远清将湖州官场整治的井井有条,又怎么会是一般人呢?
刘猛这才反应过来,有些激动地说道:“大人,难道你想出办法了吗?”
“天机不可泄露!”
王远清便又低头吮吸香喷喷的牛肉粉丝。
……
……
寅时四刻,王远清起了床,只比他平日里晚了一刻不到。
如往常一般,他来到府衙处理公务,刘猛则恭敬地候在一旁。
到了正午,王远清却仍然没有任何动作,这下刘猛急了,他问道:“大人,已经正午了,还不准备吗?”
“还不急,用完午膳再说。”
……
刘猛无语。
二人一同用完午膳后,王远清似意犹未尽道:“今日这份白灼菜心烧的实在不错。”
刘猛再次无语。
別驾大人看着一点也不紧张,似乎完全未把岭南巨盗的事放在心上啊。
他再次提醒道:“大人,我们还不做准备吗?”
王远清没有回答,沉吟半晌,似是已在心中计算好了什么,他道:“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去准备了。”
刘猛点头道,“大人请吩咐。”
“第一,你去准备十四张小网,大小以能罩住你为准,且能由两人持举;第二,再准备十四张更大的网,大小以小网的两倍为宜;第三,准备四根粗绳,要能捆住野猪的那种;第四,调集八十名身手敏捷的官差以供差遣,酉时前在庭院内集合。都记住了吗?”
呃……十四张小网……十四张大网……四根粗绳……八十名身手敏捷的官差,酉时前集合……
刘猛在脑中将这十分复杂的要求梳理了一遍,确认自己完全记住后,他点头道:“我记住了,大人。”
他虽将要求记住,却是不怎么理解,他问道:“大人,要这么多网做什么呢?而且大小还不怎么一样。”
王远清并没有不耐烦,他耐心地说道:“现在暂时不可说,你先去准备吧,到了晚上,你就会明白了。”
刘猛拱了拱手,毫不犹豫道:“诺,大人,我这就去准备!”
……
……
至晚上,一切准备妥当,庭院内堆了两捆大小不同的网和四根粗绳,另有八十名纪律严明的官差严阵以待。
这八十名官差皆是由刘猛精挑细选出的,完全符合王远清的要求。
那两捆网也是他费了好大力气,寻了许久才收集齐的。
刘猛作揖恭敬道:“大人,按您吩咐的,人和东西都在这了,您检查检查。”
王远清看了人一眼,点了点头,道:“恩,挑的人很不错。”
他走至网堆旁,拿起一张网,用力拉了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