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阿瞒出道-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瞬懿僖桓龇⒍秸墓诿崽没实慕杩凇
曹操的老爸及全家在陶谦的辖区里出事了,全家被灭门,所有财物被打劫,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子金山前文已讲述,现在再分析一下曹操兵发徐州的真实原因:
一、站错了队。在二袁哥俩相斗的战争中,曹操支持的是连他自己都厌恶的哥哥,而徐州陶谦声援的是实力稍弱的弟弟,这是政治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绝对不能原谅。
二、徐州富裕。匹夫无罪,怀碧其罪。军事实力相对稍弱的陶谦,竟然占据着这么富的一个大州,凭什么?那就像一个十来岁的孩儿看守着一份家产万贯的祖业,不抢你抢谁?
三、打仗方便。兖州徐州唇齿相挨,大军朝发夕至,谁让你给俺做邻居呢?不拿你开刀难道还要我远征长安的西凉军去不成?
曹操唯一没理睬的就是政治上的合法,道义上的愧疚:陶谦是被朝廷任命的合理合法的州牧,而这个朝廷是一直被曹操承认的中央政府,你没有得到中央指使,擅打邻州城池,与扯旗造反有何区别?
在二袁狗咬狗的撕架中,陶谦惹不起袁术,出兵做做样子,实是无奈之举,实际上并没有与袁绍或曹操真开战,所以并无血仇;徐州富裕那是因为陶谦执政有方;而且陶谦本人向来以清廉知名当世,深得徐州百姓的爱戴。城池、粮秣与舆论、民心孰轻孰重?
至于曹操所打的为父报仇的旗号,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凶手还不知道是谁,你先起兵报仇,就算灭了陶谦,那真正的凶手岂不是要乐歪了嘴,就算缉拿凶手也要先找罪魁祸首吧?哪能闻凶信就想当然的认定陶谦是幕后主使?
第133节:九十二 腥风血雨屠徐州(1)
所以说,即使没有曹嵩全家的意外事件,徐州也是免不了兵祸的,攻击徐州是曹操的既定方针,问题在于这个决策对吗?对曹操的事业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虽然有大秦远交近攻而称霸的成功案例,但此一时,彼一时,四邻州郡并没有拿曹操当作敌人,徐州战端一开,四方无不心惊,为求日后自保,家家扩军备战,播下了迫使曹操戎马一生而难尽全功的种子。
日后的荆州刘表离心纳刘备;刘备对曹操一再示好不屑一顾;对曹操曾有大恩的发小张邈不惜与曹操反目成仇;对曹操入主兖州起过决定性作用的陈宫倒戈相向;以至后来孙权的坚决抗曹;甚至延续到今天的奸贼形象,其实都是从曹操这次轻率的决策开始的。
那曹操应该做出的正确决策是什么呢?这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连大才如荀彧、郭嘉、程昊等都难以出谋,子金山又何以敢妄言?但作为后代人,有一点敢于向曹州牧建议:首先巩固根据地,把后来的屯田政策提前付诸实施,再往后还真应该远征长安,最起码能落个得道多助。
自然是子金山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三十万部队不用子金山出粮饷养着,所以才敢隔两千年纸上谈兵,也未必就谈对了。曹操没听子金山的,出动大军杀向了徐州,揍人的理由不仅是为父报仇,因为仅凭此借口有公报私仇之嫌,于是又加上了一条更加荒唐可笑的理由:陶谦勾结造反称帝的阙宣。
这个连用脚后跟一想都能明白的借口,竟然被堂而皇之地记入了魏书正史,实在令人们对当时的官方语言产生了怀疑。
《后汉书·陶谦传》中说:陶谦与阙宣合从不久,就杀了阙宣,吞并了他的徒众。事实是,陶谦从阙宣开始造反的第一天,便开始对他讨伐,很快就击败了他,并将他杀死。阙宣从造反到战败被杀,前后不到一个月。
《后汉书·陶谦传》,大部分是从陈寿《三国志·魏书》中抄来的。《魏书》是魏朝史官留下给晋朝的官方记录,魏朝史官大概对陶谦有着不得不向坏里说的苦衷,因为陶谦是魏朝开创者曹操的敌人。
不过侃史的不侃政治,论古代不论今天,还是看子金山给您详述曹州牧如今的兵威!
九十二 腥风血雨屠徐州
曹操的〃代天讨逆〃大军出动了,事情就是这么荒唐:一个自封的〃领兖州牧〃替不承认自己的朝廷出兵了,讨伐的是朝廷自己的州郡;事情还就是这么合理:一替国家平叛乱;二替父报仇。其实心里的话是:你政府不给我发军饷,还不允许我自己筹集么?
曹操没地方找汉奸兵去打,所以只能坚持两点:谁有粮打谁;谁实力弱打谁。但只顾得眼前利益的曹操却从此埋下了一个大祸根:原兖州的官员、部队、士民自此与他们请来的州牧离心离德了,鸿沟一旦形成,再无填平之日。而曹操此时却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替父报仇是孝顺的最高表现形式,当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劫掠徐州是替兖州的人民省军粮,兖州人民应该欢欣鼓舞的感激自己才是啊。
初平四年,曹操大军东犯徐州,兵锋所至,摧城如踏弱枝,但凡破城,所有会喘气的一个不留!徐州相对其他州郡原是一方尚属和平的乐土,各县城挤满了躲避李、郭战乱的百姓,谁想这下等于逃进了一架巨大的绞肉机。其实曹操心里有数:不杀光了你们,粮食如何省得下?财物如何抢回兖州?莫非还要留下将来找我报仇的人么?
第134节:九十二 腥风血雨屠徐州(2)
待边境急报传到徐州时,十余座城池已尽属曹军了。此次战事青州军的目标很明确:以杀人、劫财、夺粮为第一要务,所以导致大军过后,十室十空,官仓府库则更不必说,大批幸免于难的百姓涌向了彭城,那里是徐州最大的粮仓,百姓逃过来是为了求食保命。
曹操的中期战役目标也是彭城,不吞下这块肥肉曹军难饱,至于徐州境内的百姓,那不是他曹操考虑的问题,要是你陶谦把徐州牧让出来么……那另当别论,现在还没到我曹操有这个闲心的时候。
陶谦无奈,只得尽起徐州主力,开向彭城,为救徐州百姓,只有在彭城与曹军作殊死一搏了。曹操闻听军报,不禁大喜,能在彭城解决了陶谦,一来青州军有食,二来又避免了徐州攻坚,实是送上门来的大好事,于是便尽起二十万青州大军,直趋彭城。
大战即将来临,徐州军有两个作战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凭借彭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军粮充足,依城固守,曹军人多势众必乏粮,只要能顶住曹操的前几轮攻势,可以说战争即胜利在望,待曹军无粮被迫退军之时,徐州大军出动掩杀,必可稳操胜券;二是依托彭城为后据,大军屯于城外,以逸待劳,等曹军疲师远来立足未稳之时,及时出动对其实施打击,此方案胜负当在两可之间,好处是就算不胜还可以退守彭城,继续执行第一方案。
陶谦没来得及过多的斟酌,便采取了第二方案,理由很简单,就算彭城能守住,城外的老百姓怎么办?若全部撤进城内,万一城破,彭城便成血海,因为曹操早已颁布飞檄:凡城池被围之后而降者,破城之日,也即屠城之时,无论老幼,格杀勿论(那意思是,就算降了的也不免被屠城)!
趁曹军未到,陶谦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紧急疏散城中及四乡百姓,大部动员逃往郯城,并且派了军队车仗沿途护送;第二件事情么,是徐州军的绝对机密,现在子金山还不能透露,不过正是这第二事情救了徐州,也救了陶谦自己。
青州军开到彭城时,陶谦已尽率徐州军全部主力在城外列阵以待,未等青州军前锋回过神来,便全线出击,摆明了一付拼命的架势。曹操的前军猝不及防,竟被徐州大军一下冲乱,片刻间便被分割包围,围住曹军的徐州军将士,早已风闻此次来犯的曹军军纪极为败坏,抢杀奸掠,无所不为,现在到了替本州百姓报仇之时,岂不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片刻间便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将曹军的前锋部队一戮而尽,领军的曹仁拼死杀出一条血路,逃往后方。
陶谦看到自己的部队初战得手,心中大喜,原来闻名天下的曹操不过如此,随即挥动令旗,出动了后续部队。徐州军士气大振,曹操的青州军毕竟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一时难以抵挡徐州军的锐气,只得且战且退,弄得主力大队的阵型也一时零乱。
曹操闻报,率中军精锐赶上前来,欲要稳住阵脚,却见曹仁单人独马,衣甲零乱,浑身是血,逃进了青州军的主力大队阵中。
第135节:九十三 难定胜败的彭城大战
九十三 难定胜败的彭城大战
却说陶谦指挥着徐州军不依不饶,竟直追了上来,紧随着鼠窜的曹仁扑向了青州军的主力大队,致使青徐二军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陷入了混战之局。
一切都出乎了两军主帅的预料:陶谦没想到胜敌人前军是这么得干净利落;曹操没想到陶谦会来这么一手,徐州军竟然能困兽犹斗。
曹操久经战阵,看见徐州军迎面扑来的架势也不禁暗暗心惊,一个个血红着眼,不顾伤亡,直向前扑,就好像谁杀了他老子娘似的。可不是吗?参战的徐州军士兵,大多都有自己的亲属、亲戚伤亡于曹军之手。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战场上的曹操永远是冷静的,他一面发出一道道命令,派出陆续赶到的生力军投入混战的战场,一面估计着对方的凶猛攻势还能持续多久:看似无穷无尽,攻势如同浪潮,一波接一波,一轮比一轮汹涌!但实战中历练出来的青州军也非同凡响,虽势头不如徐州军,却也稳步后退步步为营。
一场不分阵势的血腥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接触敌人的唯一目的就是杀死对方,至于自己是否被杀,没有人思虑这些,人们已经被血腥味给熏疯了!被砍掉一条腿的士兵倒在地上也没忘记给对方的腿上也来一刀,都躺下来拼命吧!
这时候就看双方主帅的战场临时应变能力了,这点上曹操无疑有着绝对的优势,陶谦心里想的唯有如何再加强自己部队的攻势,能坚持到敌人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是胜利;曹操则不同,眼前的局面虽然对自己不利,但他并没有过于关注,他在静静地等待着自己后续部队地赶来,后续部队到来后,他也不急于把他们投入到眼前的战场上。
他吩咐于禁、夏侯渊各领步骑一万向两侧迂回,以自己中军的对空火箭为信号,同时从两翼投入战斗;吩咐飞骑,通知后面还没到的夏侯惇部重骑兵,绕开此地的主战场,直袭彭城!
等着吧,时候快到了,眼前的战场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屠场,光知道拼命算不得将军,让俺曹操教教你陶谦怎样打仗!于是,他提前下一道军令:这场战役为了惩罚敌军的顽抗,不留俘虏,战士们一律以敌人的首级邀功。
不留战俘的军令一传到战场上的士兵耳中,曹军士气立时大振:这是主帅已确定青州军必胜无疑的信号,致使抵抗着徐州军疯狂进攻的士兵,有不少人拼着命还不忘收集人头,有的因此被敌军砍掉了脑袋。
一切如曹操所料,彭城遭袭的消息一传到陶谦的耳中,陶谦几乎本能地命令自己的总预备队立即驰援彭城,曹操一看敌军后方的旗号开始向彭城方向移动,便下令中军射出了对空火箭,这是聚歼敌军的信号,于禁、夏侯渊两军从左右同时扑入了混战的战场。
战场上正拼命的徐州军将士发现了自己的后军正向彭城后退,士气大挫,眼见左右又有不知多少敌军扑来,而曹操的中军精锐却突然趁机发起了反攻,瞬间斗志尽丧,战场上凭的就是一股气,气一泻就只有等着挨宰了。
以下的战事子金山不忍细说,总之是徐州军大败,青州军歼敌已无法记数,据《三国志·陶谦传》载: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陶谦引残部退守郯城,彭城呢?不用问丢给了曹操。
谁知曹操进了彭城才意识到,这场战争已确定无法取胜了!这陶谦太狡诈了!因此,对陶谦的怨恨不免又加重了几分。
原来这就是陶谦战前采取的第二项措施:彭城所有的军粮辎重都被陶谦趁护送难民时转移到了郯城,曹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却是空城一座。
二十万青州军军粮将尽,现已无法得到彭城军粮补充,曹操傻眼了!
无奈之下,只得试攻郯城,那陶谦自彭城领教了青州军的战力,接受了教训,坚决不出城作战,弄得曹操虽恨却无奈,发动了两次攻城战,落了个损兵折将毫无战果,再拖下去怕是连兖州也难回去了,咽口气,退兵吧。
为免三军成饿殍,
暂忍一怒回兖州。
杀父血仇非旧怨,
夺地劫粮是新仇!
第136节:九十四 皇帝的流浪者之歌
九十四 皇帝的流浪者之歌
大自然中狼这种动物繁殖力较强,一般一窝都能生四五个,有时会更多,狼崽子们在抢奶吃的时候是需要拼命的,稍大点后,在争夺狼父狼母带回来的食物时,一场血战更是每日必修的功课,弱肉强食先从自己的兄弟姐妹开始。狼其实是人类的老师。
狼爸爸和狼妈妈在这一点上目光极远大,绝对不会干涉这种欺凌弱小的行为,即使懦弱的亲生幼子因此丧命也在所不惜,狼心的冷漠是入了成语的,理由大概就有一点:你连窝里斗都没本事,以后怎么应付外族类的强敌?还不如死了算了!
人类毕竟是动物中唯一被冠以〃高级〃二字的物种,锄强扶弱才是被人们所承认的社会公德。在一个没有分家的大家庭里,家长们逢到强势的兄长欺负弱小的弟、妹时,一般是出面维护弱小的,这大概就是人性强于狼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大概是导致人类能主宰这个星球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性毕竟进步于狼性。
东汉末年的各地军阀就像一群争食吃的狼崽子,相互之间拼命的残酷比狼崽子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的初战徐州致使数十万百姓丧命于无辜,陶谦大忿却无奈,军事实力决定一切。挨了一巴掌,还手是不敢的,问题是第二巴掌再搧过来时,怎么避开巴掌打到脸上?
陶谦采取了两个应急措施:一是向自己的同道好友紧急求援,穷不帮穷谁照应?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坐视曹操吞并徐州,成为单极超霸,你们被灭的一天也就到了,不为徐州,就为你们自己也该拉兄弟一把吧?这项措施有了回应:青州刺史田楷起兵来援,值得关注的是田楷带着时世称英雄的刘备来到了徐州。有关刘备的事容子金山下文细讲,同学们先了解一下陶谦的第二项措施。
陶谦的第二项措施就是告状,向谁告状?朝廷呀,别看现在的朝廷是被李、郭汜把持着,可自己这顶徐州牧的官帽就是人家给戴上的,关键是这个中央政府现在被曹操所接受承认,并且眼下曹操还正有求于这个西凉军政府,曹操正三番五次地遣使向中央表示友好,以期获得对领兖州牧的承认。
朝廷表态了:此案不予受理。因为什么呢?曹操不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国家干部呀,没有义务对他实施管理呀。其实没有力量管是真的,你想管,曹操理睬你吗?对于曹操自我封官的积极表现,朝廷更是不敢提一句的,不久还正式追加任命了曹操为兖州牧,朝廷更是欺软怕硬。
求天求地求人皆不如求己。还是安心备战吧。
放下陶谦备战不提,再说说小皇帝的情况。小皇帝此时也正处在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处境:被困在陕郡的汉献帝已经做好了驾崩于此地的准备,李、郭汜、张济西凉军的重新大联合使皇帝绝望了,也使董承、杨奉等一筹莫展,总不能等死吧?
人被逼极了就会走险路,现在的险路就剩下一条,就是偷跑。李乐的水性好,趁夜缒城泅渡黄河偷了条船,趁黎明前的一阵黑,把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