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开国谋士群-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王稍作沉吟后,干脆地说:“你他妈是常有理。好吧,听你的,老子豁出去了,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统帅全军!”
“太好了!大王圣明,天下肯定会是你的!”
刘邦当即就要召见韩信予以任命。萧何说:“大王平日待人轻慢无礼,如今要任命大将军,还象吆喝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之所以要离开的原因。如果真有诚心,就得选择一个吉日良辰,郑重其事,礼节齐备,斋戒沐浴,筑坛拜将,这方是正理。”汉王点头应允。君相尽欢而散。
原来韩信私下揣度,以夏侯婴将军和萧何丞相对自己的赏识看重和他们与汉王的亲密关系,肯定已经多次举荐过自己。但一直毫无将被重用的消息甚至是迹象,看来难有出头之日,于是也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的消息,大吃一惊,来不及跟任何人打招呼,跨上一匹骏马就去追赶。他追呀追呀,前方一直没有出现心上人的影子。转眼已是黄昏,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萧何心似火燎,快马加鞭,马蹄如飞,终于在月到中天的午夜时分,追上了渐行渐远差点儿失之交臂的韩信,也追回了几乎擦肩而过的大汉400年江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的慧眼、热心和负责精神,是韩信得以崛起的关键。而没有韩信,刘邦根本不可能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萧何苦口婆心好说歹说,甚至拍胸脯担保一定说服汉王任命韩信作统帅,否则自己会跟他同去留。终于使得韩信回心转意,抱着姑妄听之半信半疑的态度跟随萧何拨转了马头。两人缓辔徐行,披星戴月絮絮叨叨说了一路。
汉王要拜大将军的消息一传开,麾下主要将领特别是首义英雄樊哙、曹参、周勃、灌婴等人一个个都笑逐颜开,人人认为舍我其谁。可到了谜底揭开的那天,获任的竟然是谁也没想到的韩信,他们一下子全傻了眼。真所谓韩信拜将,一军皆惊。
任命仪式结束后,汉王与他的新科统帅进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对谈。
刘邦清了清嗓子,想尽量显得诚恳谦虚一点。他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当有以教我。”
韩信谦让了一番,然后问汉王道:“如今大王准备东进争夺天下,对手不就是项王吗?”
“正是。”
“大王估量,自己在勇敢、强悍、仁爱、刚毅这些方面,跟项王相比如何呢?”
刘邦脸上一刹那有些挂不住,不过马上就若无其事了。他沉默了好一会,终于回答说:“我不如项王。”
韩信称赞汉王有自知之明,能承认自己不如人家,并认为这是战胜敌人的基础。他胸有成竹,侃侃而谈:
“所见略同,我也以为大王在这些方面不如项王。我曾经侍奉过项王,比较了解他的为人。项王叱咤风云,万人震恐,但他却不能任贤用能,可见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人生病,他能因同情而流泪,推衣解食,但是等到人家有了功劳应当封爵受赏的时候,他却把刻好了的大印拿在手里玩弄,直到棱角都磨掉了,还舍不得给人家,可见这不过是妇人之仁而已。项王性格上这两大缺点: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决定了他注定成就不了大业。”刘邦和周围的文武百官都被吸引住,渐渐听得入迷了。
韩信继续分析项羽犯有四大错误:
其一:放弃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回家乡彭城建都;彭城地势一马平川,是四战之地。
其二:不遵守约定,决策封王一凭己好没有一碗水端平,不少诸侯愤愤不平,后遗症很多,随时可能出麻烦。
其三:把义帝驱逐到江南蛮荒之地,自己一味强占上好的地方为王,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上行下效,诸侯们都争得善地,不听指挥,纷争不断。
其四:行为残暴,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畏其威而不怀其德。
结论是:项羽名义上是天下的霸主,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失去人心,只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完全是可以战而胜之的。
韩信提出的对策是:多方面利用政治、经济、心理等因素,保存、壮大自己,瓦解、消灭敌人。他具体指出:
“大王一反项王之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勇猛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诛灭的呢?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谁会不服从呢?利用将士的东归心愿,发动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又有什么敌军阻挡得了我堂堂大汉的铁流雄师呢?况且项王分封在关中遏制我们的章邯等三个王,原来都是秦朝的降将,率领秦军与义军征战有年,死伤不计其数,余部又被项羽坑杀,惟独他们三个活了下来依仗项王的威势独享富贵,关中父老非但不拥护他们,而且恨之入骨。大王率军进入武关,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大得民心,秦地民众都希望大王能依约分王关中,这本来就是应天顺人的事情。大王如果决策东进,三秦可传檄而定。”
韩信对战略形势的评估和构想的准确与精彩程度,也许只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可以媲美。但是他念念不忘分王裂土,认为“以天下城邑封侯王”是天经地义的事,不仅折射出他政治理念的陈旧落后,也是他后来悲剧下场的肇因。
刘邦完全明白了韩信的分量和对自己的重要性,欣喜若狂,相见恨晚,对他的建议言听计从,照单全收。韩信以自己的出众才能和超人远见,赢得了汉王刘邦的尊重信任和全军上下的敬佩景仰。他开始筹划东进战事。
韩信站在巍峨高耸的拜将坛上,看看对面喜形于色的汉王,看看侧旁恭谨鹄立的文官武将,看看坛下四维罗列的精兵锐卒,长长吁了一口气,不动声色地微微笑了。夙志得偿,即将施展身手,那种痛快而满足的感觉简直难以言喻。
韩信是个念旧的人。他当然永远不会忘记,登坛拜将的那一天,萧何丞相那副欣慰、亲切而期待的表情。(续四)
五。韩信将兵:关于韩信(中)
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公认的“兵仙”、“军神”。与他相提并论的,往往是有“武圣”之称的先秦大军事家孙武。北宋神宗年间曾任“武学博士”的何去非在他的著作《何博士备论》中的名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说法。
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韩信的军事才能即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受封为大将军后,韩信一方面加紧整训督练汉军,一方面密切关注东方的动向,随时准备乘隙而动。短短几个月后,机会就出现了。
为了使楚汉战争的前因后果更加脉络分明,且让我们先回过头去,看看项羽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鸿门宴上,项王被张子房算计,一时心软,放了沛公一马。几天后,他率部进据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焚烧宫室,“项羽一炬火,骊山三月红”;又纵军大肆掳掠,尽收金银财宝衣帛美女,准备东归。关中民众瞠口结舌,大失所望。
韩生向项羽献策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周有险可守,土地肥沃,地方富饶,实为建都称霸的上选。”项羽看到秦朝宫室已被烧得残破不堪,又怀念家乡,一意东归,便一口拒绝了。他说:“富贵了不回故乡,就好比穿着锦绣的靓衫在黑夜里行走,有谁知道?有嘛意思?”韩生退出来后抱怨说:“别人说楚人沐猴而冠,的确如此。”有线人向项王举报,项羽就叫人把韩生丢进油锅烹了。
灭秦大业完成了。下一步怎么办?项羽派人向楚怀王汇报请示。怀王教导:“按既定方针办。”意思是应该如约将关中之地分封给刘邦。项羽本来就对怀王当初指派刘邦西进关中捷足先登轻轻松松摘桃子到手而将北上救赵对抗秦军主力的硬活交给他而且还在他头上压了个夸夸其谈的“卿子冠军”宋义一直感觉愤愤不平,这下就更恼怒了。他气哼哼地说:“怀王是我项家立的,他并无寸箭之功,凭什么高高在上吆五喝六?当初起兵伐秦,拥立六国后裔,不过是作为号召的权宜之计罢了。三年来,风餐露宿,破釜沉舟,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终于攻灭暴秦平定天下,这是谁的功劳?明明是诸位将相与我项某的嘛!怀王没有功劳有苦劳,当然还是应该尊重善待他,但天下不是他的,不能由他说了算。我们理当根据各人的功绩,裂土为王!”诸侯将相齐声说:“好,听大王的!”
于是项羽表面上尊怀王为义帝,并说:“古代的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强行将义帝由彭城迁徙到江南,都郴(今湖南郴州),好给自己腾出地盘。
凭借实力和威望的压倒性优势,项羽以霸主的姿态颐使气指发号施令,大封诸侯。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地位凌驾于各诸侯王之上,占有梁、楚九郡之地(大致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大部、浙江省北部、山东省南部和河南省东部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羽在全国范围内分封了18个诸侯王。他们是:
1。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都南郑(今陕西汉中)。
刘邦是项羽唯一有点放心不下的人。项羽威猛彪悍,号称霸王,其实仍然是个不无腼腆的青年。既然已经在鸿门宴上与刘邦和解,就不想再有人指责他“负约”。他与范增密谋后,含含糊糊地说:“巴、蜀之地险要,也属于关中。”
2。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都废丘(今陕西兴平)。这是个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的老筒子,以前的秦军主将。
3。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至黄河,都栎阳(今陕西临潼)。此公是章邯的长史(秘书长),早年当过栎阳的牢头,曾对项梁有恩。
4。董翳为翟王,辖上郡,都高奴(今陕西延安)。他原是秦军校尉,曾力劝章邯降楚,没想到居然位列王封。
以上三人都是秦朝降将。项羽三分关中之地而王之,是为了阻塞刘邦或有异动时的归路。
5。改封魏王豹为西魏王,辖河东,都平阳(今山西临汾)。项羽将魏豹的封地由河南改换到山西,是因为他想自取梁(即魏)地。
6。韩王成仍为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7。改封赵王歇为代王,都代(今河北蔚县)。
8。改封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
以上四人皆为六国后裔。
9。张耳为常山王,辖原赵地,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张耳是赵相,素有贤名,屡建功勋,又跟随项羽进入函谷关。
10。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今河南洛阳)。申阳是张耳的亲信,率先攻取河南郡,并在黄河上迎接楚军。
11。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司马卬是赵将,平定河内郡,屡立战功。
12。英布为九江王,都六(今安徽六安)。当阳君英布是楚军悍将,战功卓著,勇冠三军。
13。吴芮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黄冈)。鄱君吴芮率百越子弟从楚击秦,转战各地,又跟随进关。他的部将梅涓劳苦功高,获封十万户侯。
14。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共敖是义帝的柱国,立有不少功绩,并攻下南郡。
15。改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今河北蓟县)。韩广原为陈胜部将武臣的属下,领兵攻夺燕地,自立为燕王。
16。臧荼为燕王,都蓟(今北京)。臧荼原是韩广的部将,曾随项羽救赵,后又跟从入关;所以项羽将燕地一分为二,分王韩广、臧荼。
17。田都为齐王,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田都原为齐将,曾从楚救赵,并随项羽入关。
18。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项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赵时,田安攻下济北数城,并率所部投奔项羽。
此外,田荣(此人曾几次有负于项梁,与项家积不相能)、陈余、彭越等人都拥有部分实力,但因未跟随项羽击秦、入关,因此都不得王封。这几个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对项羽恨之入骨,唯恐天下不乱,当即开始策划反楚。
项羽的割地分封本身就是一种短视的倒退行为,违背了人民渴望统一和平安的愿望。具体分封时则以与自己关系的亲疏作为重要指标,没有充分考量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平衡,旧有的问题未加解决,又制造出不少新的矛盾;驱逐义帝和自择富庶地区,更引发其他割据势力的不满,为以后的纷争埋下了种子。
汉王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4月,各路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刘邦进入汉中,山高路远;项羽东归彭城,衣锦还乡。
然而,天下太平的日子实在过于短促。5月,心怀不满的田荣、陈余首先起兵,彼此呼应,联合反楚。
6月,田荣发兵攻打齐王田都,田都不支,投奔项羽。田荣又劫持胶东王田市(原齐王),不让他走。田市畏惧项羽,偷偷跑去胶东就国。田荣大怒,认为他不识好歹,追杀田市于即墨,自立为齐王。当时彭越在巨野,手下有一万余人,漫无归属。田荣封彭越为将军,让他攻打济北。7月,彭越击杀济北王田安。田荣兼并三齐。
张耳获封为常山王,志得意满,兴高采烈。几家欢喜几家愁,他从前的忘年交陈余就不乐意了。陈余气愤地说:“张耳与我,半斤八两。现在他张某人封王裂土光宗耀祖,而我仅得南皮等3县为侯,这实在是一种耻辱!这一切,都是项羽的错!我要他知道我的厉害!”他私下派亲信张同、夏说游说齐王田荣说:“项羽主宰天下,太不公平!将亲近他的将领们都封在好地方,将六国旧王都转封到蛮荒之地。比如我们赵王就被北迁为代王,这样干,陈某以为期期不可。欣闻大王起兵,不利会项羽那一套。希望大王能派兵协助我们攻打张耳,恢复赵王的地位,日后便可以赵国作为大王和贵国的屏障!”田荣大喜,当即拨发部分兵力听从陈余指挥,攻打张耳。
项羽已经发现张良总是暗中帮助刘邦。韩王成又没有多少功劳,就把他带到彭城,不让他就藩。又降封为穰侯。不久,干脆把他杀了。这一下就把张良得罪到家了,是一个不小的失着。
狼烟未息山东乱。项羽认为齐地反叛,既冒犯了自己的尊严和威望,又构成了一种现实威胁,绝对不能容忍。霸王认定罪魁祸首是田荣,决定亲自带兵躬行天讨;于是他就无暇西顾了。
韩信耐心等待的,正是这样一个天赐良机。
五。韩信将兵:关于韩信(中)
8月,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挥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汉军大举东征。
刘邦就国时,接受张良的建议,放火烧毁了从关中越过秦岭进入汉中的栈道,以示安分守己,无意东归,好让项羽放心。厉兵秣马准备东进期间,韩信故意派出一支小部队,大张旗鼓热火朝天地修复栈道,惟恐敌人不知。意图是进行战略欺骗,以达成攻击时间和方向上的突然性。因为要修复被焚毁的栈道,工程巨大,旷日持久,不至即时引发对手的高度警觉。汉军主力则采用迂回路线,由南郑往西,到白水再折向东北,出大散关,在陈仓附近渡过渭水,犹如神兵天降。第一个攻击目标,乃是东归的拦路虎、被项羽寄予厚望的雍王章邯。
作为“此身虽在堪惊“的败军之将,章邯早已暮气难鼓今非昔比,智谋和勇气都频于衰竭。何况他既然不是项羽的对手,又怎么抗拒得了韩信的兵锋呢?故此他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章邯仓皇迎敌,连战失利,于是退守废丘,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汉军久攻不下,留下部分兵力围城,主力绕道前进,直指咸阳。章邯坐困愁城,内乏粮草,外无救兵,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约10个月之久。韩信根据萧何提供的地图,详细考察地形后,认为废丘面临渭水,地势险要,防守也相当严密,不宜强攻。于是他以水为兵,引水灌城。城破,章邯自刎,一代名将黯淡收场。这已经是彭城战役以后的事情了。
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